科学家预言巧克力30年后灭绝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1-11 11:01

英国专家带来了新年的第一个噩耗,30多年后可能就没有巧克力吃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巧克力可能要走向灭绝了,因为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同时市场需求增长、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都在威胁着巧克力的未来。不过,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饮食界可能的悲剧后,也开始了行动,基因编辑技术成为可能挽救巧克力颓势的秘密武器。

原因之环境

种植区近赤道 受升温影响明显

原来,用于制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也是个娇气的主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挑剔,它们只能在纬度低于南北纬20度的地区生存,还需要在湿度较高降水丰沛的地区才能保证长势良好,产量充足。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变暖的走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30年后全球将普遍升温2.1摄氏度,可别小看这体感不明显的2.1摄氏度,对于像可可树这样的“矫情”植被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随着温度的逐年升高,土壤和植被中的水分也会一点点被“榨干”,降雨虽然可以缓解部分干旱状况,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彻底扭转水分缺失的局面。

预计,到2050年,可可树种植区就不得不为了躲避高温而迁移到几千英尺的高山地区,去和本在那里被保护着的野生动物抢夺阳光雨露。这就苦了以可可豆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比如科特迪瓦和加纳这两个被称作“世界可可豆银行”的国家,要知道全球过半的可可豆是从这两个国家产出的,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形势的变化也逼迫这些国家的官员不得不做出选择,是要保护生态还是切断可可豆供应。

原因之供应

主要集中在两国 市场有潜藏危机

或许在所有人看来都很好抉择,但对于这两个国家本身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可可和咖啡是科特迪瓦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德国作为全球对巧克力最为着迷的国家之一,有多个著名巧克力生产厂家的可可豆原料均来自科特迪瓦。另外来自科特迪瓦的还有我们很熟知的意大利著名巧克力品牌费列罗和美国品牌卡夫的可可豆原料。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世界人民对于不同口味巧克力的幻想,100%由加纳和科特迪瓦自产可可豆制成的手工巧克力品牌也正在不断涌现。

据统计,科特迪瓦和加纳的200万个小型农场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万吨可可支撑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场。

也就是说,科特迪瓦和加纳的可可产业几乎撑起了世界巧克力市场的半边天,供应商的单一也让巧克力市场更加脆弱,一旦这些国家希望保全生态系统切断巧克力原料供应,那世界巧克力市场可能马上面临瘫痪。

原因之市场

全球需求上涨 发展中国家猛增

一面是可可树面临无处生长,巧克力的生产原料受到威胁,而另一面,人们对巧克力的需求量却在连年增加。

一项名为“巧克力造成的破坏”的研究显示,普通西方消费者平均每年会吃掉286根巧克力棒,如果是比利时人,那更是把吃巧克力当成家常便饭一样。而生产286根巧克力棒所需的可可粉和可可脂大概需要10棵可可树来提供。

去年就有专家做出预测,世界很快将面临“巧克力短缺”的困境,因为发展中国家这些以前对巧克力不太感冒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巧克力便成了一种最实惠和便利的奢侈品。比如此前曾被称为“巧克力荒漠”的中国,每年每人仅消费约100克至200克。但近几十年来,也开始追求浪漫与奢侈的中国人越来越对巧克力这种优雅甜食情有独钟,各大节日都成了巧克力的消费旺季。中国人对巧克力的需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除了中国之外,近20多年来,来自印尼、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近10亿人一下子涌入了巧克力市场。尽管需求直线上升,供应却远远没有跟上来,可可的库存不升反降,远远满足不了这些新晋的“甜食国家”的胃口。

原因之技术

种植方法落后 致产量连年下滑

总部设在伦敦的研究公司哈德曼农业公司的道格·霍金斯说,巧克力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种植技术上,因为人们种植可可树的方法已经沿用了几百年,却从没想过改变,落后的生产力自然使得可可树产量连年下滑。

“其他乔木作物得益于现代高产栽培品种和作物管理技术的发展,种植方式和产量都有巨大转变,但与之不同的是可可,全球超过90%的可可作物是由私营小农场生产的,生产地区分散,效率低下,种植材料在几百年间也没有改善。”

霍金斯还表示,造成巧克力荒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可可仍然是由赤道附近众多贫穷家庭种植产出,而这种小农经营的方式无法承担施用化肥和杀虫剂的费用,产量始终较低。霍金斯说:“所有的指标都表明,今后几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每年10万吨的巧克力赤字。”

如何拯救巧克力?

“戒掉巧克力”对于热爱甜食的人们来说实在太残酷,于是,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第一个站出来希望扭转巧克力荒的困境,愿意自掏腰包资助科学家改造可可树基因,让它们免于灭绝。而基因编辑和精耕技术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双道杀手锏。

基因编辑修复可可树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目前,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已经开始和加州大学植物研究团队合作,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使得可可树能够抵得住未来更加炎热干旱的环境侵袭。

据悉,这项实验由韩国裔科学家带队,争取对植物DNA进行精确修改,使之适应更复杂的气候。如果试验成功,不仅可可树能够受益,其他受气候影响可能减产的作物都将免去烦恼,广大贫困地区因为植被减产出现饥荒的概率也能大大降低。

该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因学家杜德纳教授表示,基因编辑技术刚一问世就立马被用来研究解决人类遗传性疾病,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讨论也愈演愈烈,但是在杜德纳看来,这项技术最深远的意义可能不在于改造人类自身,而是改造人类所吃的食物。对于可可树的基因编辑改造计划,杜德纳教授十分支持,“毕竟基因编辑应用于人类还是充满争议,且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在植物身上的尝试,可以立即开始。”

农场提高专业性保产量

另外,哈德曼农业公司的霍金斯也表示,尽管巧克力荒正在笼罩全球,但是相信人们不会袖手旁观。毕竟,全世界人们对于美味巧克力的热情不会退,节假日希望收到巧克力的浪漫愿望也不会改变,所以,这些因素也会激发种植户开发和尝试新技术,来阻止巧克力的灭绝。“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高素质的专业农场将使用更加高效的手段种植可可。”霍金斯断言。

而《福布斯》杂志评论文章也做出了类似的推断,他们称,虽然30年内巧克力是否会绝迹仍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30年中人类会做出很多努力以拯救巧克力。

编辑:小风
数字报

科学家预言巧克力30年后灭绝

人民网  作者:  2018-01-11

英国专家带来了新年的第一个噩耗,30多年后可能就没有巧克力吃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巧克力可能要走向灭绝了,因为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同时市场需求增长、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都在威胁着巧克力的未来。不过,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饮食界可能的悲剧后,也开始了行动,基因编辑技术成为可能挽救巧克力颓势的秘密武器。

原因之环境

种植区近赤道 受升温影响明显

原来,用于制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也是个娇气的主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挑剔,它们只能在纬度低于南北纬20度的地区生存,还需要在湿度较高降水丰沛的地区才能保证长势良好,产量充足。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变暖的走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30年后全球将普遍升温2.1摄氏度,可别小看这体感不明显的2.1摄氏度,对于像可可树这样的“矫情”植被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随着温度的逐年升高,土壤和植被中的水分也会一点点被“榨干”,降雨虽然可以缓解部分干旱状况,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彻底扭转水分缺失的局面。

预计,到2050年,可可树种植区就不得不为了躲避高温而迁移到几千英尺的高山地区,去和本在那里被保护着的野生动物抢夺阳光雨露。这就苦了以可可豆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比如科特迪瓦和加纳这两个被称作“世界可可豆银行”的国家,要知道全球过半的可可豆是从这两个国家产出的,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形势的变化也逼迫这些国家的官员不得不做出选择,是要保护生态还是切断可可豆供应。

原因之供应

主要集中在两国 市场有潜藏危机

或许在所有人看来都很好抉择,但对于这两个国家本身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可可和咖啡是科特迪瓦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德国作为全球对巧克力最为着迷的国家之一,有多个著名巧克力生产厂家的可可豆原料均来自科特迪瓦。另外来自科特迪瓦的还有我们很熟知的意大利著名巧克力品牌费列罗和美国品牌卡夫的可可豆原料。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世界人民对于不同口味巧克力的幻想,100%由加纳和科特迪瓦自产可可豆制成的手工巧克力品牌也正在不断涌现。

据统计,科特迪瓦和加纳的200万个小型农场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万吨可可支撑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场。

也就是说,科特迪瓦和加纳的可可产业几乎撑起了世界巧克力市场的半边天,供应商的单一也让巧克力市场更加脆弱,一旦这些国家希望保全生态系统切断巧克力原料供应,那世界巧克力市场可能马上面临瘫痪。

原因之市场

全球需求上涨 发展中国家猛增

一面是可可树面临无处生长,巧克力的生产原料受到威胁,而另一面,人们对巧克力的需求量却在连年增加。

一项名为“巧克力造成的破坏”的研究显示,普通西方消费者平均每年会吃掉286根巧克力棒,如果是比利时人,那更是把吃巧克力当成家常便饭一样。而生产286根巧克力棒所需的可可粉和可可脂大概需要10棵可可树来提供。

去年就有专家做出预测,世界很快将面临“巧克力短缺”的困境,因为发展中国家这些以前对巧克力不太感冒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巧克力便成了一种最实惠和便利的奢侈品。比如此前曾被称为“巧克力荒漠”的中国,每年每人仅消费约100克至200克。但近几十年来,也开始追求浪漫与奢侈的中国人越来越对巧克力这种优雅甜食情有独钟,各大节日都成了巧克力的消费旺季。中国人对巧克力的需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除了中国之外,近20多年来,来自印尼、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近10亿人一下子涌入了巧克力市场。尽管需求直线上升,供应却远远没有跟上来,可可的库存不升反降,远远满足不了这些新晋的“甜食国家”的胃口。

原因之技术

种植方法落后 致产量连年下滑

总部设在伦敦的研究公司哈德曼农业公司的道格·霍金斯说,巧克力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种植技术上,因为人们种植可可树的方法已经沿用了几百年,却从没想过改变,落后的生产力自然使得可可树产量连年下滑。

“其他乔木作物得益于现代高产栽培品种和作物管理技术的发展,种植方式和产量都有巨大转变,但与之不同的是可可,全球超过90%的可可作物是由私营小农场生产的,生产地区分散,效率低下,种植材料在几百年间也没有改善。”

霍金斯还表示,造成巧克力荒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可可仍然是由赤道附近众多贫穷家庭种植产出,而这种小农经营的方式无法承担施用化肥和杀虫剂的费用,产量始终较低。霍金斯说:“所有的指标都表明,今后几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每年10万吨的巧克力赤字。”

如何拯救巧克力?

“戒掉巧克力”对于热爱甜食的人们来说实在太残酷,于是,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第一个站出来希望扭转巧克力荒的困境,愿意自掏腰包资助科学家改造可可树基因,让它们免于灭绝。而基因编辑和精耕技术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双道杀手锏。

基因编辑修复可可树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目前,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已经开始和加州大学植物研究团队合作,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使得可可树能够抵得住未来更加炎热干旱的环境侵袭。

据悉,这项实验由韩国裔科学家带队,争取对植物DNA进行精确修改,使之适应更复杂的气候。如果试验成功,不仅可可树能够受益,其他受气候影响可能减产的作物都将免去烦恼,广大贫困地区因为植被减产出现饥荒的概率也能大大降低。

该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因学家杜德纳教授表示,基因编辑技术刚一问世就立马被用来研究解决人类遗传性疾病,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讨论也愈演愈烈,但是在杜德纳看来,这项技术最深远的意义可能不在于改造人类自身,而是改造人类所吃的食物。对于可可树的基因编辑改造计划,杜德纳教授十分支持,“毕竟基因编辑应用于人类还是充满争议,且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在植物身上的尝试,可以立即开始。”

农场提高专业性保产量

另外,哈德曼农业公司的霍金斯也表示,尽管巧克力荒正在笼罩全球,但是相信人们不会袖手旁观。毕竟,全世界人们对于美味巧克力的热情不会退,节假日希望收到巧克力的浪漫愿望也不会改变,所以,这些因素也会激发种植户开发和尝试新技术,来阻止巧克力的灭绝。“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高素质的专业农场将使用更加高效的手段种植可可。”霍金斯断言。

而《福布斯》杂志评论文章也做出了类似的推断,他们称,虽然30年内巧克力是否会绝迹仍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30年中人类会做出很多努力以拯救巧克力。

编辑:小风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