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感“压倒”儿科 多年困境如何破局?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1-22 07:22

▶2018年1月15日,受流感影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量大幅增加

2018年1月15日,受流感影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量大幅增加

文/记者 丰西西 实习生 徐娇洋 通讯员 易灵敏

图/记者  汤铭明

这一波流感,来得有点“猛”,首当其冲是儿科。

1月7日,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因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宣布停诊。无独有偶,广东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一名急诊医生重感冒无法说话,就在诊室的玻璃窗上贴了一张家长注意事项,并用不同的标识标记出了重点提示。而在北京儿童医院,70多岁的老专家也加入了门急诊的诊疗。

另一边,是被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家长。流感疫情自2017年入冬后在各地陆续发生,流行水平持续上升,此外,轮状、诺如病毒感染也开始流行,多地医院儿科都人满为患,深夜寒风中抱着发热的孩子直冲急诊的家长比比皆是,排队候诊4-6小时甚至更长的也屡见不鲜。

过去的一周,羊城晚报记者蹲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多个门诊,记录下了儿科看病那些事。

镜头1

分诊台:

1小时来了137例患儿咨询,已经习惯

“我孩子发烧了,该挂哪个号?”

“取药在哪里?”“检验报告应该在哪里拿?”

……

1月15日中午,本该是午饭的时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依然十分热闹。一楼分诊台的两位护士需要用最大的声音回答每一个前来咨询的问题,记者粗略数了数,在13时13分至14时13分这一个小时里,共有137例患儿来这里咨询和分诊,其中发烧患儿就有20例。

14时18分许,一位在大厅候诊的发烧患儿,突然高温惊厥,孩子父亲急忙呼救,分诊护士一个箭步冲出分诊台,抱起孩子就跑进了最近的诊室,轻轻将孩子放在诊疗床上,为他戴上吸氧面罩缓解抽筋,整个过程竟然不超过10秒。约58秒后,孩子抽筋缓解,医生为其作了诊断后在诊室稍作休息,之后孩子被送往观察室留观。

镜头2

儿内门诊:

一天七八十名患儿,谁都不容易

1月15日中午12时至14时,高年资住院医生王琼已经看了34名患儿。发烧、咳嗽、拉肚子等各种病情的孩子一个接一个,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医生妈妈,唯一能给自己的保护就是多戴一个口罩。

12时32分许,正在为一位患儿听诊时,一名妈妈牵着孩子推门进来:“医生麻烦你帮忙看看,我女儿这白细胞(数值)是不是正常了,再看看她有没有贫血?”王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示意她在旁边等待,这位妈妈满脸焦虑。5分钟后,王琼结束了患儿的诊疗,拿起她递过来的检查报告单,仔细查看后告诉她,孩子这一次血象正常,并没有贫血,“那她上次白细胞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妈妈实在不放心,而此时,下一名患者已经进入诊室,王琼只好跟她说:“从目前检查结果来看,孩子并没有异常,我能给你的建议是:放宽心。”听到这“三个字”,这位妈妈才舒了一口气,放心离开。

“这些都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流感高发期,一天下来七八十名甚至更多患儿,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这些都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谁都不容易。”王琼说。

镜头3

儿科夜诊:

为用不用开塞露,她反复来了8次

1月15日19时-22时,儿科夜诊开诊。和白天几乎都是流感患儿不同,晚上来的几乎都是风尘仆仆的腹泻患儿。最近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副主任医师佘文3小时看的37名孩子里,轮状病毒感染的孩子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是流感。

19时27分许,一对神情焦灼的夫妻抱着一个昏昏欲睡的孩子冲进诊室,妈妈紧张得有些语无伦次了:“医生,孩子今天拉了五六次,现在精神不好,怎么办呢?”佘文仔细给孩子查体、询问病情后,便做出了“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开了药并做医嘱。

孩子妈妈并不明白何为轮状病毒感染。医生告诉她,这是这个季节孩子很容易感染的病毒,需要有一个自愈过程,如果还有其他担心,可以给孩子做大便检查。孩子爸妈商量后,决定还是给孩子做大便化验。可孩子当下并没有便意,医生便给她开了一支开塞露,妈妈一听又担心不已:“这么小用这种药,会不会不安全?”纠结再三,她出去了,之后反复回来了8次,在她的再三央求下,医生为她开具证明到留观室观察,她方才放下心来:“晚上有医生看着,肯定不会有危险。”

镜头4

专科门诊:

他每两周从贵州来复诊,风雨无阻

1月16日早上8时22分许,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专科门诊,主任医师何丽雅已开始看诊。这一天上午,她有29名预约患儿,绝大多数来自外地。“专科门诊看的都是少见病,病情变化快,每一位都要看很长时间,看得很细,有的还需要分诊到其他专科。”这位著名的儿童血液病专家如是说。

5岁的杨钧钦每两周从贵州回广州复查一次。2014年6月,孩子被查出血小板减少。为给孩子治病,父亲杨先生带着他辗转多地多家三甲医院,并未改善,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找到了何丽雅。经详细诊断和追踪随访,何丽雅发现,孩子对激素治疗有耐药反应:“他有耐药基因,常规的激素治疗对他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她为孩子“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不久后有了起色。之后,父子俩每两周来一次,风雨无阻。这一次,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何丽雅给他调整了用药方案。“为了不要太奔波,你们下一次就三周后再来广州复查吧,一周后要到当地医院验血。”结束诊疗时,何丽雅悉心叮嘱,杨先生笑着说:“都听您的!”

1  2  


编辑:alan
数字报

一场流感“压倒”儿科 多年困境如何破局?

金羊网  作者:  2018-01-22

▶2018年1月15日,受流感影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量大幅增加

2018年1月15日,受流感影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量大幅增加

文/记者 丰西西 实习生 徐娇洋 通讯员 易灵敏

图/记者  汤铭明

这一波流感,来得有点“猛”,首当其冲是儿科。

1月7日,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因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宣布停诊。无独有偶,广东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一名急诊医生重感冒无法说话,就在诊室的玻璃窗上贴了一张家长注意事项,并用不同的标识标记出了重点提示。而在北京儿童医院,70多岁的老专家也加入了门急诊的诊疗。

另一边,是被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家长。流感疫情自2017年入冬后在各地陆续发生,流行水平持续上升,此外,轮状、诺如病毒感染也开始流行,多地医院儿科都人满为患,深夜寒风中抱着发热的孩子直冲急诊的家长比比皆是,排队候诊4-6小时甚至更长的也屡见不鲜。

过去的一周,羊城晚报记者蹲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多个门诊,记录下了儿科看病那些事。

镜头1

分诊台:

1小时来了137例患儿咨询,已经习惯

“我孩子发烧了,该挂哪个号?”

“取药在哪里?”“检验报告应该在哪里拿?”

……

1月15日中午,本该是午饭的时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依然十分热闹。一楼分诊台的两位护士需要用最大的声音回答每一个前来咨询的问题,记者粗略数了数,在13时13分至14时13分这一个小时里,共有137例患儿来这里咨询和分诊,其中发烧患儿就有20例。

14时18分许,一位在大厅候诊的发烧患儿,突然高温惊厥,孩子父亲急忙呼救,分诊护士一个箭步冲出分诊台,抱起孩子就跑进了最近的诊室,轻轻将孩子放在诊疗床上,为他戴上吸氧面罩缓解抽筋,整个过程竟然不超过10秒。约58秒后,孩子抽筋缓解,医生为其作了诊断后在诊室稍作休息,之后孩子被送往观察室留观。

镜头2

儿内门诊:

一天七八十名患儿,谁都不容易

1月15日中午12时至14时,高年资住院医生王琼已经看了34名患儿。发烧、咳嗽、拉肚子等各种病情的孩子一个接一个,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医生妈妈,唯一能给自己的保护就是多戴一个口罩。

12时32分许,正在为一位患儿听诊时,一名妈妈牵着孩子推门进来:“医生麻烦你帮忙看看,我女儿这白细胞(数值)是不是正常了,再看看她有没有贫血?”王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示意她在旁边等待,这位妈妈满脸焦虑。5分钟后,王琼结束了患儿的诊疗,拿起她递过来的检查报告单,仔细查看后告诉她,孩子这一次血象正常,并没有贫血,“那她上次白细胞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妈妈实在不放心,而此时,下一名患者已经进入诊室,王琼只好跟她说:“从目前检查结果来看,孩子并没有异常,我能给你的建议是:放宽心。”听到这“三个字”,这位妈妈才舒了一口气,放心离开。

“这些都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流感高发期,一天下来七八十名甚至更多患儿,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这些都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谁都不容易。”王琼说。

镜头3

儿科夜诊:

为用不用开塞露,她反复来了8次

1月15日19时-22时,儿科夜诊开诊。和白天几乎都是流感患儿不同,晚上来的几乎都是风尘仆仆的腹泻患儿。最近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副主任医师佘文3小时看的37名孩子里,轮状病毒感染的孩子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是流感。

19时27分许,一对神情焦灼的夫妻抱着一个昏昏欲睡的孩子冲进诊室,妈妈紧张得有些语无伦次了:“医生,孩子今天拉了五六次,现在精神不好,怎么办呢?”佘文仔细给孩子查体、询问病情后,便做出了“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开了药并做医嘱。

孩子妈妈并不明白何为轮状病毒感染。医生告诉她,这是这个季节孩子很容易感染的病毒,需要有一个自愈过程,如果还有其他担心,可以给孩子做大便检查。孩子爸妈商量后,决定还是给孩子做大便化验。可孩子当下并没有便意,医生便给她开了一支开塞露,妈妈一听又担心不已:“这么小用这种药,会不会不安全?”纠结再三,她出去了,之后反复回来了8次,在她的再三央求下,医生为她开具证明到留观室观察,她方才放下心来:“晚上有医生看着,肯定不会有危险。”

镜头4

专科门诊:

他每两周从贵州来复诊,风雨无阻

1月16日早上8时22分许,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专科门诊,主任医师何丽雅已开始看诊。这一天上午,她有29名预约患儿,绝大多数来自外地。“专科门诊看的都是少见病,病情变化快,每一位都要看很长时间,看得很细,有的还需要分诊到其他专科。”这位著名的儿童血液病专家如是说。

5岁的杨钧钦每两周从贵州回广州复查一次。2014年6月,孩子被查出血小板减少。为给孩子治病,父亲杨先生带着他辗转多地多家三甲医院,并未改善,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找到了何丽雅。经详细诊断和追踪随访,何丽雅发现,孩子对激素治疗有耐药反应:“他有耐药基因,常规的激素治疗对他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她为孩子“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不久后有了起色。之后,父子俩每两周来一次,风雨无阻。这一次,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何丽雅给他调整了用药方案。“为了不要太奔波,你们下一次就三周后再来广州复查吧,一周后要到当地医院验血。”结束诊疗时,何丽雅悉心叮嘱,杨先生笑着说:“都听您的!”

1  2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