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部分区域纳入广州主城区 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何生廷 发表时间:2018-02-27 07:34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空间布局示意图。 通讯员供图

■广州总体三维形态。 通讯员供图

市国规委解读《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

2月24日至3月25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编制完成后对外公示。草案提出,广州将打造成“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形成“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草案首次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了主城区范围。2月26日,广州市国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对草案中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这位负责人解释,“主城区”更多的是规划层面的概念,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新快报记者 何生廷 通讯员 穗国规宣

广州首提“引领型全球城市”定位

据介绍,一直以来,广州被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此次草案中,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草案提出,逐步将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引领型全球城市”这一定位是广州首次提出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40年间,广州提出过3个版本的总体规划(不包括本次草案),在不同时期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而最新版本的总体规划草案明确提出,至2020年,广州将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草案编制参与者、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指出,此次总规是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去考量的,有着更高的定位,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目标提出了要求。

广州并非只有主城区和副中心

此次草案中另一项引发关注的内容是,明确了广州主城区的范围。此前,广州官方各类文件对主城区范围有不同的描述,此次草案首次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了主城区范围。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覆盖了广州大学城、广州长隆、大石、洛溪、南村镇等大片范围。

而在城市格局上,草案提出了“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番禺、黄埔、白云部分区域被纳入主城区,南沙区全域成为广州唯一的副中心。

在发布会上,市国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主城区并非城市空间格局的概念,而是对整个城市空间网络体系的描述,更多的是规划层级,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该负责人指出,本次草案更多强调“如何围绕枢纽去构建城市网络”,并举例说明,要从草案中的两张规划图(城乡体系规划图和市域空间结构图)去理解,通过“一江两岸三带”“三大战略枢纽”去理解广州未来发展的重点。

这位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州并非只有主城区和南沙副中心,而是三大战略枢纽构成的三角形,“大三角形就是广州的枢纽,更强调城市战略性、方向性”。

除此之外,在城市景观视廊与天际线方面的建设上,广州提出在珠江沿线公共开敞空间、广州塔、白云山顶等设置城市眺望点、城市阳台,与重要的地标之间建立景观视廊。重点管控传统轴线视廊(越秀山-海珠广场)、新轴线视廊(海珠湖公园-珠江新城)、白云山-珠江新城、火炉山-国际金融城4条城市特色景观视廊,从而保证都市地标建筑40%至50%以上可见的整体意象。

南沙或成为无人驾驶先锋基地

本次草案特别安排章节提出,要“强南沙”,草案对广州唯一副中心南沙的发展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由此可见,南沙区对广州发展十分重要。

其中一点,草案更加重视新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影响,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前瞻性展望,对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产业等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谋划。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就在本月初,全国第一支城区运营白天黑夜全场景无人驾驶车队正式在广州南沙上路。市国规委方面表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中心,之后将在一些新技术方面进行试点,草案中提出,希望南沙成为无人驾驶的先锋基地。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在智慧市政管理方面,草案提出,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现有技术进行智能处理,将来还会不断引入新技术。此外,以建设项目规划报建为试点,逐步推行BIM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夯实数字广州、智慧社会基础。

声音

“这是一份广州未来发展的指南”

作为本次草案编制工作的参与者,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向新快报记者表示,此次草案是将广州放在全球体系中考虑的,有着更高的定位,比如“宜居花城、活力城市”的定位,结合了广州的特点,是广州未来发展的目标,引领广州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可以说,这是一份广州未来发展的指南”。

对于草案提出的“强南沙”,李郇说,南沙是广州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承载空间,换句话说,南沙是广州纳入全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广州通过空间要素的集聚,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沿着珠江两岸形成创新带,使得人才、技术等要素集中在一起,形成创新产业集群,为广州市注入新的活力”。

“广州在人口控制方面更加宽松”

此次草案提到要科学控制人口规模,2035年广州的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要有序疏散旧城区人口,引导向外围集聚,但要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对此,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称,这是草案中较大的亮点。从2000万人到2500万人,这中间的500万弹性空间对广州来说,是非常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

“从‘以内’到‘左右’,说明广州在人口规模控制方面持包容开放的姿态,人口控制比之前更宽松。在人口方面,广州是定位在与北京上海等量齐观的层次,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是非常进取的姿态。”孙不熟说。

编辑:宏
数字报

番禺部分区域纳入广州主城区 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何生廷  2018-02-27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空间布局示意图。 通讯员供图

■广州总体三维形态。 通讯员供图

市国规委解读《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

2月24日至3月25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编制完成后对外公示。草案提出,广州将打造成“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形成“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草案首次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了主城区范围。2月26日,广州市国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对草案中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这位负责人解释,“主城区”更多的是规划层面的概念,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新快报记者 何生廷 通讯员 穗国规宣

广州首提“引领型全球城市”定位

据介绍,一直以来,广州被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此次草案中,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草案提出,逐步将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引领型全球城市”这一定位是广州首次提出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40年间,广州提出过3个版本的总体规划(不包括本次草案),在不同时期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而最新版本的总体规划草案明确提出,至2020年,广州将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草案编制参与者、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指出,此次总规是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去考量的,有着更高的定位,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目标提出了要求。

广州并非只有主城区和副中心

此次草案中另一项引发关注的内容是,明确了广州主城区的范围。此前,广州官方各类文件对主城区范围有不同的描述,此次草案首次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了主城区范围。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覆盖了广州大学城、广州长隆、大石、洛溪、南村镇等大片范围。

而在城市格局上,草案提出了“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番禺、黄埔、白云部分区域被纳入主城区,南沙区全域成为广州唯一的副中心。

在发布会上,市国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主城区并非城市空间格局的概念,而是对整个城市空间网络体系的描述,更多的是规划层级,不涉及具体行政概念。

该负责人指出,本次草案更多强调“如何围绕枢纽去构建城市网络”,并举例说明,要从草案中的两张规划图(城乡体系规划图和市域空间结构图)去理解,通过“一江两岸三带”“三大战略枢纽”去理解广州未来发展的重点。

这位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州并非只有主城区和南沙副中心,而是三大战略枢纽构成的三角形,“大三角形就是广州的枢纽,更强调城市战略性、方向性”。

除此之外,在城市景观视廊与天际线方面的建设上,广州提出在珠江沿线公共开敞空间、广州塔、白云山顶等设置城市眺望点、城市阳台,与重要的地标之间建立景观视廊。重点管控传统轴线视廊(越秀山-海珠广场)、新轴线视廊(海珠湖公园-珠江新城)、白云山-珠江新城、火炉山-国际金融城4条城市特色景观视廊,从而保证都市地标建筑40%至50%以上可见的整体意象。

南沙或成为无人驾驶先锋基地

本次草案特别安排章节提出,要“强南沙”,草案对广州唯一副中心南沙的发展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由此可见,南沙区对广州发展十分重要。

其中一点,草案更加重视新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影响,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前瞻性展望,对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产业等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谋划。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就在本月初,全国第一支城区运营白天黑夜全场景无人驾驶车队正式在广州南沙上路。市国规委方面表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中心,之后将在一些新技术方面进行试点,草案中提出,希望南沙成为无人驾驶的先锋基地。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在智慧市政管理方面,草案提出,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现有技术进行智能处理,将来还会不断引入新技术。此外,以建设项目规划报建为试点,逐步推行BIM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夯实数字广州、智慧社会基础。

声音

“这是一份广州未来发展的指南”

作为本次草案编制工作的参与者,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向新快报记者表示,此次草案是将广州放在全球体系中考虑的,有着更高的定位,比如“宜居花城、活力城市”的定位,结合了广州的特点,是广州未来发展的目标,引领广州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可以说,这是一份广州未来发展的指南”。

对于草案提出的“强南沙”,李郇说,南沙是广州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承载空间,换句话说,南沙是广州纳入全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广州通过空间要素的集聚,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沿着珠江两岸形成创新带,使得人才、技术等要素集中在一起,形成创新产业集群,为广州市注入新的活力”。

“广州在人口控制方面更加宽松”

此次草案提到要科学控制人口规模,2035年广州的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要有序疏散旧城区人口,引导向外围集聚,但要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对此,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称,这是草案中较大的亮点。从2000万人到2500万人,这中间的500万弹性空间对广州来说,是非常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

“从‘以内’到‘左右’,说明广州在人口规模控制方面持包容开放的姿态,人口控制比之前更宽松。在人口方面,广州是定位在与北京上海等量齐观的层次,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是非常进取的姿态。”孙不熟说。

编辑: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