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一别文苑寂寥 世间从此无李敖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3-19 09:35

评价

嬉笑怒骂之外,我看见了风流儒雅

获悉李敖先生去世后,金羊网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络采访了《李敖自传》的责编付如初。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请问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如何接下这本自传的?

付如初:李敖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就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有过合作,那一段时间他在我们这儿出过五本书,然后包括《传统下的独白》这样的名著,很早就是由我们社引进的。因为这种渊源,当我们得知他写有这本自传,我们自然很感兴趣。李敖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他的影响力,当然也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记者:作为责编,李敖这本自传给您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付如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他的狂、风流、爱骂人之外,体会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李敖。比如说他为人谦和、情深义重的那一面,他骂了人之后对朋友的那种仗义,甚至可以说是仗义疏财。在自传中有很多小例子,比如说在他坐牢时落井下石的朋友,到了老境颓唐的时候,李敖还是对他们慷慨解囊。他经常说自己交友有古人的风范:如果别人对不起他,他有时会报复回去;但报复的绝对都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关乎是非大义,他是非常“无情”的,否则他就“两老无猜”,希望和这些朋友能化敌为友。李敖说自己是是非分明的人。他对交友有很高要求,因此他是“新朋友不交,老朋友遇缺不补”,对人情冷暖有很深感受。

记者:这本自传体现了李敖在文学上的什么特色?

付如初:首先是他传统文化的底蕴,那种文风、文字里的滋养,令人感受到无以名状的巨大魅力。他写现代文章的政论、杂文时,那种现代汉语的直白、爽利,来自五四的战斗风格的继承,也让我感受很深。

记者:您今天用了一句“一代狂人仙逝,天下从此无文”来形容李敖先生的去世,此话怎讲?

付如初:他是不可复制的一代知识分子和作家。我说的这个“无文”,是指这种文采风流再难复制。李敖是一个太特殊的人物,他跟部分五四人物(如胡适、梁实秋等)都有过直接的接触,是衔接了旧时代和新时代的文人,同时又是衔接大陆和台湾的一代文人。

记者:李敖先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他一大特色。

付如初:是的,这是对于李敖认识的一个基本常识。他平生写书、读书都极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吸收借鉴很全面、充沛。他的这一面,从胡适先生赞扬他的学术能力、与他通信,还有钱穆先生每出书都给他寄、非常认同他,都可以看出来。他在考据、文物鉴定方面的成果,也得到大陆的启功先生等学者的赞可。

所以,不需要我们过多评议,李敖之所以能成为衔接新旧时代的作家,就因为他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功底未丢,他写作中体现出的对典籍的借鉴、吸收都很厉害。我编书时感受到的一大滋养来自于此,他对很多问题的表述、对典籍信手拈来的状态,都让人难忘。很多人谈起李敖,都说他嬉笑怒骂,但在这之外的风流儒雅,却很少有人触及到,值得好好研读。

李敖一生以文章为武器

李敖是文化学者、学问家,作家,更是思想家。李敖的学问,主要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也包括台湾研究),最重要的著作,是《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蒋经国研究》、《胡适研究》和《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等等。这中间很多是大部头、多卷本,都是有分量有系统的学术著作。他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贡献很大,其中许多观点启发了一代甚至两代中国学者。

虽然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有非常深刻的洞见,但他不像钱穆、余英时、许倬云这些人以写中国文化研究的专著为主,他的兴趣在当前时政方面。所以他的文章有很强的战斗性,常常是檄文,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台湾,他不属于任何党派(虽然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不能被归之于任何阵营,他也不愿意代表任何人发声,他总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然而,他的影响力很少有人可以匹敌。这种力量来源于思想。

(摘自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2016年11月在《李敖登陆记》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1  2  


编辑:海辉
数字报

狂人一别文苑寂寥 世间从此无李敖

金羊网  作者:  2018-03-19

评价

嬉笑怒骂之外,我看见了风流儒雅

获悉李敖先生去世后,金羊网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络采访了《李敖自传》的责编付如初。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请问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如何接下这本自传的?

付如初:李敖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就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有过合作,那一段时间他在我们这儿出过五本书,然后包括《传统下的独白》这样的名著,很早就是由我们社引进的。因为这种渊源,当我们得知他写有这本自传,我们自然很感兴趣。李敖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他的影响力,当然也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记者:作为责编,李敖这本自传给您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付如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他的狂、风流、爱骂人之外,体会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李敖。比如说他为人谦和、情深义重的那一面,他骂了人之后对朋友的那种仗义,甚至可以说是仗义疏财。在自传中有很多小例子,比如说在他坐牢时落井下石的朋友,到了老境颓唐的时候,李敖还是对他们慷慨解囊。他经常说自己交友有古人的风范:如果别人对不起他,他有时会报复回去;但报复的绝对都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关乎是非大义,他是非常“无情”的,否则他就“两老无猜”,希望和这些朋友能化敌为友。李敖说自己是是非分明的人。他对交友有很高要求,因此他是“新朋友不交,老朋友遇缺不补”,对人情冷暖有很深感受。

记者:这本自传体现了李敖在文学上的什么特色?

付如初:首先是他传统文化的底蕴,那种文风、文字里的滋养,令人感受到无以名状的巨大魅力。他写现代文章的政论、杂文时,那种现代汉语的直白、爽利,来自五四的战斗风格的继承,也让我感受很深。

记者:您今天用了一句“一代狂人仙逝,天下从此无文”来形容李敖先生的去世,此话怎讲?

付如初:他是不可复制的一代知识分子和作家。我说的这个“无文”,是指这种文采风流再难复制。李敖是一个太特殊的人物,他跟部分五四人物(如胡适、梁实秋等)都有过直接的接触,是衔接了旧时代和新时代的文人,同时又是衔接大陆和台湾的一代文人。

记者:李敖先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他一大特色。

付如初:是的,这是对于李敖认识的一个基本常识。他平生写书、读书都极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吸收借鉴很全面、充沛。他的这一面,从胡适先生赞扬他的学术能力、与他通信,还有钱穆先生每出书都给他寄、非常认同他,都可以看出来。他在考据、文物鉴定方面的成果,也得到大陆的启功先生等学者的赞可。

所以,不需要我们过多评议,李敖之所以能成为衔接新旧时代的作家,就因为他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功底未丢,他写作中体现出的对典籍的借鉴、吸收都很厉害。我编书时感受到的一大滋养来自于此,他对很多问题的表述、对典籍信手拈来的状态,都让人难忘。很多人谈起李敖,都说他嬉笑怒骂,但在这之外的风流儒雅,却很少有人触及到,值得好好研读。

李敖一生以文章为武器

李敖是文化学者、学问家,作家,更是思想家。李敖的学问,主要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也包括台湾研究),最重要的著作,是《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蒋经国研究》、《胡适研究》和《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等等。这中间很多是大部头、多卷本,都是有分量有系统的学术著作。他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贡献很大,其中许多观点启发了一代甚至两代中国学者。

虽然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有非常深刻的洞见,但他不像钱穆、余英时、许倬云这些人以写中国文化研究的专著为主,他的兴趣在当前时政方面。所以他的文章有很强的战斗性,常常是檄文,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台湾,他不属于任何党派(虽然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不能被归之于任何阵营,他也不愿意代表任何人发声,他总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然而,他的影响力很少有人可以匹敌。这种力量来源于思想。

(摘自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2016年11月在《李敖登陆记》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1  2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