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屈原,历史长河这些独秀何处盛放……

来源: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6-18 14:17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还忆去年人

文/羊城派记者谢杨柳

今日端午,我们来严肃地聊聊屈原,请暂时忘记某部“青春历史剧”中的搞基杰克苏。

屈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交椅座次,我们从中学课本上介绍的各种“家”就能窥其一二:他才不是一个只会“思美人”的男同学。除了写诗和唱民谣,他还精通法律、擅长外交,身兼楚国立法院院长和首席外交官。

屈原,电视剧《思美人》剧照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夫讲,屈原还是一位复古时装秀达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长剑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经常因为奇装异服被群狗围攻(“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们如此隆重纪念他的理由。尽管屈原十分蒂花之秀陈独秀,但那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事。要真正了解屈原的独秀之处,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屈原,历史的细腰会怎样扭曲,现实的体重又会如何沦丧?

屈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假如没有屈原,江浙人民五月五这天大概仍然会撸粽子、赛龙舟,这些风俗在屈原以前的时代就已有之,是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人(今称“不供暖族”)“召唤神龙”的仪式。如果这一天非要纪念某人的话,可能会是头悬国门的伍子胥。

而山西人民或许会在这一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在酒吧看世界杯也无串可撸,只能一手冰淇淋一手啤酒,以纪念被火烧死的晋国忠臣介子推,因为“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邺中记》)。

介子推之死

失去了屈原的主角流量和文化光环,端午这天绝无可能成为一个风行东亚的传统佳节,赛龙舟、吃粽子也将会沦为区域性风俗,毕竟无论是介子推还是伍子胥,都无法像屈原一样成为全国人民的人气偶像。

相应的,没有屈原这位“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牛人背书,端午节也不大可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可能当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天法定节假日想想就好了。

元·王振鹏《龙池竞渡图》

假如没有屈原,我们想取一个有点中二、略带玄幻的网名都很难,比如韩湘子、潇湘子之类,给子女取名也将失去一本优秀素材。

中国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前者如林徽因,后者如戴望舒。但其实这一取名习惯并不像上厕所一样严格划分男女,有时候男名也能取自《诗经》,比如周邦彦、梁思成、王国维。

林徽因与梁思成

同样,女名也能取自《楚辞》,这是金庸的拿手绝活,比如钟灵、苏荃、李沅芷、周芷若、何沅君……相比从《诗经》取名的人物(比如木婉清),金庸笔下从《楚辞》取名的小姐姐们,身上更多几分潇湘少女的灵气。

因此如果没有屈原和《楚辞》,金庸笔下那些钟灵毓秀的小仙女们,很可能会从《诗经》里面得到许多典雅有余、但空灵不足的名字,戴望舒也将很难从其它典籍中找到一个比“望舒草”更小清新的诗集题名。

戴望舒

假如没有屈原,我们的中学课本里貌似只是少了一小段《离骚》,大不了就从周文汉赋、唐诗宋词里选一篇补上。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屈原,后面的几乎所有文体、所有作家的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的文学史将会失去一长串名单:宋玉、景差、唐勒……这几位在《楚辞》里打酱油的仁兄,没有屈原在赋体文学领域的开风气之先,可能根本就走不上文学之路。后来完美继承屈原精神的贾谊,或许只是一个小愤青。

宋玉,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接着我们会发现,由于在文学的源头只有温文尔雅的诗经传统,代表中国文学巅峰的盛唐诗歌变得呆滞、死板,写实性有余而想象力不足。那时称霸诗坛的估计只有杜甫,盛唐诗歌的另外半壁江山将成为一片空白。

当李白不远万里从中亚来到中土时,将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学上极其缺乏“酒神精神”的国度。一本正经的高适将军绝不会陪他蹦迪,满腹节操的杜甫小兄弟也不屑跟他唱K,唐玄宗和杨贵妃都不怎么喜欢他的诗。

他心里肯定想:长安套路深,不如回中亚……

李白,电影《妖猫传》剧照

更何况,没有屈原开创的楚辞传统,李白肯定写不出《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大量楚辞体诗歌,能不能写出《蜀道难》、《将进酒》等古风体也有点悬。临终之际,他可能会留下一首中规中矩的绝句或律诗,而不是高唱“大鹏飞兮振八裔”。

除了盛唐和李白,李贺诗歌里的诡异色彩也将大幅减弱,脑洞里的奇幻意象将七零八碎;柳宗元在被贬百越之地时,将不会与屈原产生不可描述的共鸣,更不可能写出《吊屈原文》,《永州八记》大概也会逊色不少。

李贺画像

不仅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大概也会少了几分生气。鲁迅的文字可能要减去些许激烈与幽暗,他本人也不会从《楚辞》里集成“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一联,更不会在心情烦闷之时“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假如没有屈原,朝鲜文学也难免其殃。在高丽时代,屈原在朝鲜的地位,就相当于白居易在日本的地位,《楚辞》一度被官方定为士大夫必读书,因此“高丽文士,皆以诗骚为业”(《墉斋丛话》),比中国文人更爱屈原。

屈原画像

比如十四世纪的郑梦周就写过一首《思美人辞》,开头一句“思美人兮如玉,隔苍海兮共明月”在朝鲜广为流传,尽管拿到汉唐绝对算不上什么佳句。郑澈的《思美人曲》甚至被誉为“谚骚”,意思是“朝鲜的《离骚》”。

假如没有屈原,上世纪初风行欧美的象征主义诗派,在向东方寻求灵感时恐怕会失望不少。他们捧红了诗僧寒山的同时,肯定会觉得意犹未尽。不过他们发现了屈原,他们中的代表诗人庞德还写过一首不伦不类的《仿屈原》。

美国诗人庞德

除了文学,屈原还留给我们很多遗产。假如没有屈原,我们写作文时就很难找到一个真正为理想而献身的典范;假如没有屈原,我们在追《大秦帝国》时就只能看到纵横家们的阴险狡诈。假如没有屈原……

好了不假如了,否则屈原真被韩国抢去了!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假如没有屈原,历史长河这些独秀何处盛放……

羊城派  作者:  2018-06-18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还忆去年人

文/羊城派记者谢杨柳

今日端午,我们来严肃地聊聊屈原,请暂时忘记某部“青春历史剧”中的搞基杰克苏。

屈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交椅座次,我们从中学课本上介绍的各种“家”就能窥其一二:他才不是一个只会“思美人”的男同学。除了写诗和唱民谣,他还精通法律、擅长外交,身兼楚国立法院院长和首席外交官。

屈原,电视剧《思美人》剧照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夫讲,屈原还是一位复古时装秀达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长剑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经常因为奇装异服被群狗围攻(“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们如此隆重纪念他的理由。尽管屈原十分蒂花之秀陈独秀,但那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事。要真正了解屈原的独秀之处,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屈原,历史的细腰会怎样扭曲,现实的体重又会如何沦丧?

屈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假如没有屈原,江浙人民五月五这天大概仍然会撸粽子、赛龙舟,这些风俗在屈原以前的时代就已有之,是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人(今称“不供暖族”)“召唤神龙”的仪式。如果这一天非要纪念某人的话,可能会是头悬国门的伍子胥。

而山西人民或许会在这一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在酒吧看世界杯也无串可撸,只能一手冰淇淋一手啤酒,以纪念被火烧死的晋国忠臣介子推,因为“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邺中记》)。

介子推之死

失去了屈原的主角流量和文化光环,端午这天绝无可能成为一个风行东亚的传统佳节,赛龙舟、吃粽子也将会沦为区域性风俗,毕竟无论是介子推还是伍子胥,都无法像屈原一样成为全国人民的人气偶像。

相应的,没有屈原这位“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牛人背书,端午节也不大可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可能当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天法定节假日想想就好了。

元·王振鹏《龙池竞渡图》

假如没有屈原,我们想取一个有点中二、略带玄幻的网名都很难,比如韩湘子、潇湘子之类,给子女取名也将失去一本优秀素材。

中国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前者如林徽因,后者如戴望舒。但其实这一取名习惯并不像上厕所一样严格划分男女,有时候男名也能取自《诗经》,比如周邦彦、梁思成、王国维。

林徽因与梁思成

同样,女名也能取自《楚辞》,这是金庸的拿手绝活,比如钟灵、苏荃、李沅芷、周芷若、何沅君……相比从《诗经》取名的人物(比如木婉清),金庸笔下从《楚辞》取名的小姐姐们,身上更多几分潇湘少女的灵气。

因此如果没有屈原和《楚辞》,金庸笔下那些钟灵毓秀的小仙女们,很可能会从《诗经》里面得到许多典雅有余、但空灵不足的名字,戴望舒也将很难从其它典籍中找到一个比“望舒草”更小清新的诗集题名。

戴望舒

假如没有屈原,我们的中学课本里貌似只是少了一小段《离骚》,大不了就从周文汉赋、唐诗宋词里选一篇补上。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屈原,后面的几乎所有文体、所有作家的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的文学史将会失去一长串名单:宋玉、景差、唐勒……这几位在《楚辞》里打酱油的仁兄,没有屈原在赋体文学领域的开风气之先,可能根本就走不上文学之路。后来完美继承屈原精神的贾谊,或许只是一个小愤青。

宋玉,电视剧《芈月传》剧照

接着我们会发现,由于在文学的源头只有温文尔雅的诗经传统,代表中国文学巅峰的盛唐诗歌变得呆滞、死板,写实性有余而想象力不足。那时称霸诗坛的估计只有杜甫,盛唐诗歌的另外半壁江山将成为一片空白。

当李白不远万里从中亚来到中土时,将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学上极其缺乏“酒神精神”的国度。一本正经的高适将军绝不会陪他蹦迪,满腹节操的杜甫小兄弟也不屑跟他唱K,唐玄宗和杨贵妃都不怎么喜欢他的诗。

他心里肯定想:长安套路深,不如回中亚……

李白,电影《妖猫传》剧照

更何况,没有屈原开创的楚辞传统,李白肯定写不出《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大量楚辞体诗歌,能不能写出《蜀道难》、《将进酒》等古风体也有点悬。临终之际,他可能会留下一首中规中矩的绝句或律诗,而不是高唱“大鹏飞兮振八裔”。

除了盛唐和李白,李贺诗歌里的诡异色彩也将大幅减弱,脑洞里的奇幻意象将七零八碎;柳宗元在被贬百越之地时,将不会与屈原产生不可描述的共鸣,更不可能写出《吊屈原文》,《永州八记》大概也会逊色不少。

李贺画像

不仅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大概也会少了几分生气。鲁迅的文字可能要减去些许激烈与幽暗,他本人也不会从《楚辞》里集成“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一联,更不会在心情烦闷之时“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假如没有屈原,朝鲜文学也难免其殃。在高丽时代,屈原在朝鲜的地位,就相当于白居易在日本的地位,《楚辞》一度被官方定为士大夫必读书,因此“高丽文士,皆以诗骚为业”(《墉斋丛话》),比中国文人更爱屈原。

屈原画像

比如十四世纪的郑梦周就写过一首《思美人辞》,开头一句“思美人兮如玉,隔苍海兮共明月”在朝鲜广为流传,尽管拿到汉唐绝对算不上什么佳句。郑澈的《思美人曲》甚至被誉为“谚骚”,意思是“朝鲜的《离骚》”。

假如没有屈原,上世纪初风行欧美的象征主义诗派,在向东方寻求灵感时恐怕会失望不少。他们捧红了诗僧寒山的同时,肯定会觉得意犹未尽。不过他们发现了屈原,他们中的代表诗人庞德还写过一首不伦不类的《仿屈原》。

美国诗人庞德

除了文学,屈原还留给我们很多遗产。假如没有屈原,我们写作文时就很难找到一个真正为理想而献身的典范;假如没有屈原,我们在追《大秦帝国》时就只能看到纵横家们的阴险狡诈。假如没有屈原……

好了不假如了,否则屈原真被韩国抢去了!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