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场比赛出现20个点球,VAR毁誉参半
热点观察
小组赛未完已创造单届世界杯点球判罚数量之最
本届世界杯真是创纪录的时代。除了创造连续进球场次等新纪录外,还有一个现象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讨论,那就是VAR(视频助理裁判)的使用,使得本届世界杯的点球判罚数量猛增。截至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36场小组赛战罢,共打进了97粒进球,判罚点球达到了20个(打进15粒),创下了单届世界杯点球判罚数量之最。
一晚四判点球,VAR参与其三
36场小组赛判罚了20粒点球,打进15粒。这一数据惊人。要知道,2014年世界杯整届一共才判罚了13粒点球。而之前的世界杯纪录是一届赛事判罚18粒点球,分别是1990、1998和2002年,其中1990年世界杯一共52场比赛,1998和2002年都是64场。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本届世界杯的点球判罚数超过30个也不足为奇。
前晚至昨天凌晨结束的第三轮A组和B组的四场比赛,出现了4次点球判罚。沙特阿拉伯在比赛中获得2个点球,罚中1个,最后2比1击败了埃及;C罗对伊朗罚失的点球,是创世界杯纪录的第19粒点球,伊朗队则凭借点球机会扳平了比分。值得注意的是,这4粒点球中有3粒是通过VAR确认后判罚,迄今的20粒点球共有9粒VAR参与了判罚。
本届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使用视频裁判的世界杯,VAR的威力很快就展现了出来,除了参与9粒点球的判罚,还多次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判罚。巴西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内马尔有一次禁区摔倒,裁判先是判罚点球,但看完回放后决定把点球取消;西班牙对摩洛哥2比2追平的进球,主裁观看回放后确认没有越位,改判进球有效。
巴西英格兰遭遇VAR“问题哨”
尽管VAR的介入让判罚的准确性大大提升,然而比赛中争议判罚仍然存在着,VAR也一直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受到高度关注,承担了部分原本属于裁判的压力。
巴西足协就针对世界杯首轮对阵瑞士的比赛中的判罚,向VAR使用提出了质疑。比赛中,热苏斯前插获得单刀机会,瑞士防守球员随后紧贴巴西前锋身体,并用手臂缠住热苏斯,巴西前锋禁区内倒地。随后,热苏斯和他的队友们向当值主裁拉莫斯索要点球机会,这位来自墨西哥籍的裁判做了一个拒绝判罚点球的手势,最终双方以平局收尾。
类似的争议也同样出现在阿根廷和英格兰的比赛中。国际足联不得已对此回应:“国际足联对于目前裁判的判罚水平和VAR技术的成功应用感到非常满意。总体而言,VAR技术在足球界得到了积极的认可与赞誉。”但讨论却并未因此止息。
从已经结束的不少比赛来看,点球是强队在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对手时,重要的破门方式之一。由于身体和技术上的劣势,越来越多的弱队选择了密集防守,但是如果强队能够把球渗透到禁区,再加上VAR的出现,让后卫在防守中的小动作无处遁形,那么弱队的犯规率则会大大增加。
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进球越来越难的国际大赛中,点球更多地承担了决定走势的角色。共有包括哥伦比亚VS日本、法国VS澳大利亚、瑞典VS韩国等在内5场比赛,在0比0的情况下出现了点球,3支最先获得点球的球队赢得了胜利,其中日本更是凭借开场3分钟的“红点套餐”,最终以1球优势战胜了实力占优的哥伦比亚队。
VAR让裁判变成“傀儡”?
一方面,得益于VAR的出现,比赛判罚准确性得到了保障,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现状是否也表明,过多通过VAR技术“补漏”,会让主裁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涉及点球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不作为”,而是交由视频助理裁判来帮他做出决定。这不免让人们对裁判执裁水平的提升和公信力产生质疑。
葡萄牙对阵亚洲劲旅伊朗,在该场比赛的伤停补时阶段,当值主裁判、巴拉圭人卡塞雷斯在VAR裁判员的提醒之下,判给了伊朗队一粒点球。正是凭借着那粒点球,伊朗队将场上比分扳成了1比1平,并且险些在全场比赛结束前反超比分。英格兰锋线名宿阿兰·希勒对此怒不可遏,“这个卡塞雷斯简直是太可笑、太荒谬了吧!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糊涂蛋,当时他距离皮球只有半码远,而且他的眼睛是闭着的。如果伊朗队在扳平比分之后又打入了那次绝杀,那么葡萄牙队就会被淘汰出局。若果真如此,那可就真得全乱套了,这个裁判也将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首轮法国对澳大利亚的小组赛,主裁判首次在世界杯比赛中使用VAR技术,法国队也因此获得点球并取得领先。对此,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对裁判的此次判罚表示强烈不满。视频回放显示,澳大利亚后卫似乎是先碰到了球,之后才将格列兹曼绊倒,但主裁判在看过录像后还是坚决地给了点球,随后格列兹曼主罚轻松破门,帮助法国队在比赛中占得先机。“此次使用VAR技术决定的点球存在分歧,即使这可能是一个点球,此前的判罚结果也不应该改变。”莱因克尔说道。英国BBC第五频道也表示,“人们对法国的点球意见不一,所以不管你是否认为这是点球,这件事本身就一定会存在分歧。这是一次有争议的判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VAR技术的错误使用。”
作为高科技产品,VAR的使用的确让本届世界杯在不少判罚上引发了争议。不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引发争议似乎又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阶段。
金羊网特派记者 林本剑(发自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