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家、“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辞世 一生捐助323所学校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7-11 12:24

连线

家乡梅州大埔人民追忆田家炳:“我是大埔的客家人,这让我觉得光荣”

羊城晚报记者黄蔚山 通讯员刘招迎 余灏

田家炳生前回到大埔,与家乡人亲切交谈

田家炳幼承庭训,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更是为祖籍梅州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了解到,20多年来,田家炳在梅州捐赠民生公益达200多宗,在大埔境内建有6条道路、128座桥梁。昨天,田家炳先生辞世的消息传回了故乡大埔,人们悲痛追忆田先生多次归乡时与乡邻推心置腹的交谈。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11月,田家炳回到大埔,他动情地说:“我常常想到,我是大埔的客家人,这让我觉得光荣。”大埔是山区,为突破天然限制,许多人向外发展,“想起先贤几百年前开基创业的精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十分好了,我想着如何再继续努力”。

人们也不会忘记,2005年5月,思乡的田家炳又回到大埔,“二十多年来,全国除了西藏以外,其他地方我都去过,我觉得大埔比好多地方都好,这是我值得光荣的地方。”他还跟大家推心置腹:“有钱当然好,但有钱并不代表一切,更重要的还是做人的精神,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业。”

人们记得,2009年10月,91岁的田家炳和同乡再聚故土,“希望我们的同乡们能够多让后辈了解自己的家乡,这些工作需要我们一起来做。近几年,家乡发展得十分好,我们中华民族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多做一些事情,多尽一份力量”。

人们还记得,2010年11月,田家炳更是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惊叹不已,城乡建设、民生福利、教育医疗等齐头并进,乡亲们个个精神饱满、安居乐业。他在晚宴上表示,将继续争取更多资源,建设家乡事业,以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追思

侄孙回忆田家炳:贱卖亿元别墅住进小公寓只为捐建学校

广东省客联副会长田诒承是田家炳的侄孙,他回忆自己和叔公相处的细节时不断感慨:“小时候只知道叔公是村中的楷模,后来才知道他也是华侨同胞的楷模、国人的楷模、世人的楷模。”

我第一次见家炳叔公是1992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香港。临别时,叔公送我一个小礼物———一张地铁卡。叔公说:“这张地铁卡我用过,也不知道还剩多少钱,你可以用它坐车回去。”我拿着叔公送的地铁卡,进站一刷,显示有3.5元。到站又一刷,卡被收了。原来,香港地铁规定,地铁卡剩下的钱再少都可以坐一程到你要到达的地方。

我很遗憾,当时为啥要用完此卡呢?卡被机器收了,使我失去了珍贵的小礼物,用它可以教育我和后人,这就是叔公这位大实业家大慈善家俭朴生活和对人关怀备至精神的体现。

第二次见叔公是2001年。我们去叔公家时发现,他从大别墅搬到了一套小公寓去了,我们心存疑团,不好理解。当时叔公叔婆亲自带我们来到公寓楼新居合照留念。叔公在九龙塘的别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购买入住的,八十年代重建,近6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花园,70多平方米、高4.5米的大客厅。中西合璧的装修设计,中国式传统家居和摆设,显示出清雅脱俗、书香诗礼的气氛。来到麒麟献瑞的假山鱼池旁,叔公对我们说:“这是一位名家创作的,我很中意,不少省市领导、大学校长和教授到此,都对它称赞有加。”看来叔公对此景观留恋依依。

叔公将700多平方米的花园别墅卖出,转租130平方米的公寓,这是为什么呢?叔公给我们解开了谜团:别墅能卖5600万元,又可资助20多所中学,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建成,其价值比自己居住要大几十倍,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这就是家炳叔公心系国民教育的情结,这就是最崇高无比的精神世

界!我突然然想起诺贝尔的一句话:“普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这下我们也就更理解家炳叔公卖大别墅而租公寓的原因了。

(王倩 李宇红 陈文举 方玮)

1  2  3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香港慈善家、“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辞世 一生捐助323所学校

羊城晚报  作者:  2018-07-11

连线

家乡梅州大埔人民追忆田家炳:“我是大埔的客家人,这让我觉得光荣”

羊城晚报记者黄蔚山 通讯员刘招迎 余灏

田家炳生前回到大埔,与家乡人亲切交谈

田家炳幼承庭训,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更是为祖籍梅州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了解到,20多年来,田家炳在梅州捐赠民生公益达200多宗,在大埔境内建有6条道路、128座桥梁。昨天,田家炳先生辞世的消息传回了故乡大埔,人们悲痛追忆田先生多次归乡时与乡邻推心置腹的交谈。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11月,田家炳回到大埔,他动情地说:“我常常想到,我是大埔的客家人,这让我觉得光荣。”大埔是山区,为突破天然限制,许多人向外发展,“想起先贤几百年前开基创业的精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十分好了,我想着如何再继续努力”。

人们也不会忘记,2005年5月,思乡的田家炳又回到大埔,“二十多年来,全国除了西藏以外,其他地方我都去过,我觉得大埔比好多地方都好,这是我值得光荣的地方。”他还跟大家推心置腹:“有钱当然好,但有钱并不代表一切,更重要的还是做人的精神,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业。”

人们记得,2009年10月,91岁的田家炳和同乡再聚故土,“希望我们的同乡们能够多让后辈了解自己的家乡,这些工作需要我们一起来做。近几年,家乡发展得十分好,我们中华民族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多做一些事情,多尽一份力量”。

人们还记得,2010年11月,田家炳更是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惊叹不已,城乡建设、民生福利、教育医疗等齐头并进,乡亲们个个精神饱满、安居乐业。他在晚宴上表示,将继续争取更多资源,建设家乡事业,以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追思

侄孙回忆田家炳:贱卖亿元别墅住进小公寓只为捐建学校

广东省客联副会长田诒承是田家炳的侄孙,他回忆自己和叔公相处的细节时不断感慨:“小时候只知道叔公是村中的楷模,后来才知道他也是华侨同胞的楷模、国人的楷模、世人的楷模。”

我第一次见家炳叔公是1992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香港。临别时,叔公送我一个小礼物———一张地铁卡。叔公说:“这张地铁卡我用过,也不知道还剩多少钱,你可以用它坐车回去。”我拿着叔公送的地铁卡,进站一刷,显示有3.5元。到站又一刷,卡被收了。原来,香港地铁规定,地铁卡剩下的钱再少都可以坐一程到你要到达的地方。

我很遗憾,当时为啥要用完此卡呢?卡被机器收了,使我失去了珍贵的小礼物,用它可以教育我和后人,这就是叔公这位大实业家大慈善家俭朴生活和对人关怀备至精神的体现。

第二次见叔公是2001年。我们去叔公家时发现,他从大别墅搬到了一套小公寓去了,我们心存疑团,不好理解。当时叔公叔婆亲自带我们来到公寓楼新居合照留念。叔公在九龙塘的别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购买入住的,八十年代重建,近6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花园,70多平方米、高4.5米的大客厅。中西合璧的装修设计,中国式传统家居和摆设,显示出清雅脱俗、书香诗礼的气氛。来到麒麟献瑞的假山鱼池旁,叔公对我们说:“这是一位名家创作的,我很中意,不少省市领导、大学校长和教授到此,都对它称赞有加。”看来叔公对此景观留恋依依。

叔公将700多平方米的花园别墅卖出,转租130平方米的公寓,这是为什么呢?叔公给我们解开了谜团:别墅能卖5600万元,又可资助20多所中学,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建成,其价值比自己居住要大几十倍,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这就是家炳叔公心系国民教育的情结,这就是最崇高无比的精神世

界!我突然然想起诺贝尔的一句话:“普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这下我们也就更理解家炳叔公卖大别墅而租公寓的原因了。

(王倩 李宇红 陈文举 方玮)

1  2  3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