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这一年,罗良成完成“华丽转身”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发表时间:2018-10-07 08:10


罗良成(左一)在田间和村民交流

【我的这一年】

这一年,罗良成完成了“华丽转身”: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第一次参加技能培训、第一次当上种植基地的负责人……

文/记者 李妹妍   图/受访者提供

天刚蒙蒙亮,肇庆广宁石咀镇浪沙村村民罗良成就起床了,今天他要去隔壁村看看水果玉米的种植情况。昨晚隔壁村的种植户在微信群里@他,说地里可能有虫害,他辗转一夜都没睡好。

“20日之前就要收今年最后一批玉米了,现在可不能有虫害。”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天气逐渐转凉,收完这批水果玉米后,地要歇一歇等明年开春再播种,这批的收成关乎今年的整体收益。

分发种子、田间管理、收玉米、联系收购商、统计仓库出入……这是一年多来罗良成的日常生活。这一年的巨变也足够让他铭记: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第一次参加技能培训、第一次当上了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第一次对别人进行指导——从衣食无着的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罗良成的“华丽转身”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种植基地年产值30万元

“啥都干过,做过泥水工、打过工、养过牛、种过地,但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收入。”42岁的罗良成是个勤快人,但妻子体弱,四个女儿年幼,他只能在镇上打点零工,一家人靠着一亩多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在中山市教体局联合扶贫工作组进驻浪沙村之前,罗良成一家六口住在泥砖危房里,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四处漏风,外面下大雨,里面也下大雨”。

2017年5月,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浪沙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水果玉米种植项目。罗良成被选为水果玉米种植基地经理,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工作,每月有固定工资。

基地里只有两个固定的工作人员,事务繁多:统计种植户、发放种子、指导种植户种植、收购称重计数、定期梳理仓库出入数目……但罗良成干劲十足,“工作组给了那么好的机会,我肯定要努力做才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水果玉米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罗良成原本以为,这和种普通玉米也没两样,“后来发现不是,水果玉米虫害更多,秆也更细,打理难度更大”。

去年7月的一场台风让他印象深刻。玉米眼见即将可以收获,一场大风直接刮断了玉米秆,基地42.6亩玉米就损失了10亩,“去年底遭遇霜冻,又损失10亩收成,现在看天气预报说有大风霜冻都心慌慌”。

罗良成拿出“死磕”的精神,除了泡在田间琢磨,他一有空向着农技站工作人员请教,水果玉米要怎么管理、怎么预防虫害、怎么防止倒伏……通过学习和钻研,他摸索出了一套种植管理水果玉米的方法,在后面两茬种植中初见管理成效。

2017年,浪沙村水果玉米种植基地产值已达30万元,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扶贫产业项目典型案例。罗良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果玉米亩产1200—1300斤,除了头茬每斤收购价3元,后面几茬收购价每斤5元,除去成本,一年的利润相当可观。

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管理基地之外,罗良成家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己每月有固定工资2700元,妻子偶尔也在基地内打短工;去年底危房改造,全家搬进了全新的砖瓦房;自家地里也种上了水果玉米,预计今年第一批水果玉米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新下了两头小牛,按每头能卖6000元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0097元。

罗良成打心底里感激现有的一切,并无私地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全程种植管理指导。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附近村的村民都加入到了种植水果玉米的行列。

为了方便种植户交流生产经验,他还建了一个浪沙村水果玉米微信群,目前群成员已经有将近30个人。他笑称,自己已经成了“手机控”:微信群提示音不停叮咚叮咚,每天都要及时就群里的消息作出回答,有时候遇到大家都不太懂的问题,他还特地跑到合作公司里请教专家,弄懂后才回来和大家分享。

眼下正值新一批水果玉米上市前的关键时期,罗良成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除了基地的日常照看管理,他还得抽空去附近种植户家里走访,看看地里水肥情况、有没有虫害等,待到收成的时候,他还要安排人手去采摘、收购——在征得驻村工作队的同意后,由合作社定价收购村内所有水果玉米产品,给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如今,水果玉米已成为浪沙村的一张重要名片,但罗良成的目光还看得更远。2018年,种植水果玉米之外,基地又引进了富硒生产技术,设立了富硒技术试验区、零农残生物降解技术试验区和黑花生试验区,以提高基地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就算将来工作队撤了,我也有信心继续把基地办好,继续带领贫困户依托合作社脱贫致富”。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中国梦·践行者】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这一年,罗良成完成“华丽转身”

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2018-10-07


罗良成(左一)在田间和村民交流

【我的这一年】

这一年,罗良成完成了“华丽转身”: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第一次参加技能培训、第一次当上种植基地的负责人……

文/记者 李妹妍   图/受访者提供

天刚蒙蒙亮,肇庆广宁石咀镇浪沙村村民罗良成就起床了,今天他要去隔壁村看看水果玉米的种植情况。昨晚隔壁村的种植户在微信群里@他,说地里可能有虫害,他辗转一夜都没睡好。

“20日之前就要收今年最后一批玉米了,现在可不能有虫害。”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天气逐渐转凉,收完这批水果玉米后,地要歇一歇等明年开春再播种,这批的收成关乎今年的整体收益。

分发种子、田间管理、收玉米、联系收购商、统计仓库出入……这是一年多来罗良成的日常生活。这一年的巨变也足够让他铭记: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第一次参加技能培训、第一次当上了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第一次对别人进行指导——从衣食无着的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罗良成的“华丽转身”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种植基地年产值30万元

“啥都干过,做过泥水工、打过工、养过牛、种过地,但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收入。”42岁的罗良成是个勤快人,但妻子体弱,四个女儿年幼,他只能在镇上打点零工,一家人靠着一亩多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在中山市教体局联合扶贫工作组进驻浪沙村之前,罗良成一家六口住在泥砖危房里,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四处漏风,外面下大雨,里面也下大雨”。

2017年5月,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浪沙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水果玉米种植项目。罗良成被选为水果玉米种植基地经理,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工作,每月有固定工资。

基地里只有两个固定的工作人员,事务繁多:统计种植户、发放种子、指导种植户种植、收购称重计数、定期梳理仓库出入数目……但罗良成干劲十足,“工作组给了那么好的机会,我肯定要努力做才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水果玉米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罗良成原本以为,这和种普通玉米也没两样,“后来发现不是,水果玉米虫害更多,秆也更细,打理难度更大”。

去年7月的一场台风让他印象深刻。玉米眼见即将可以收获,一场大风直接刮断了玉米秆,基地42.6亩玉米就损失了10亩,“去年底遭遇霜冻,又损失10亩收成,现在看天气预报说有大风霜冻都心慌慌”。

罗良成拿出“死磕”的精神,除了泡在田间琢磨,他一有空向着农技站工作人员请教,水果玉米要怎么管理、怎么预防虫害、怎么防止倒伏……通过学习和钻研,他摸索出了一套种植管理水果玉米的方法,在后面两茬种植中初见管理成效。

2017年,浪沙村水果玉米种植基地产值已达30万元,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扶贫产业项目典型案例。罗良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果玉米亩产1200—1300斤,除了头茬每斤收购价3元,后面几茬收购价每斤5元,除去成本,一年的利润相当可观。

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管理基地之外,罗良成家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己每月有固定工资2700元,妻子偶尔也在基地内打短工;去年底危房改造,全家搬进了全新的砖瓦房;自家地里也种上了水果玉米,预计今年第一批水果玉米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新下了两头小牛,按每头能卖6000元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0097元。

罗良成打心底里感激现有的一切,并无私地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全程种植管理指导。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附近村的村民都加入到了种植水果玉米的行列。

为了方便种植户交流生产经验,他还建了一个浪沙村水果玉米微信群,目前群成员已经有将近30个人。他笑称,自己已经成了“手机控”:微信群提示音不停叮咚叮咚,每天都要及时就群里的消息作出回答,有时候遇到大家都不太懂的问题,他还特地跑到合作公司里请教专家,弄懂后才回来和大家分享。

眼下正值新一批水果玉米上市前的关键时期,罗良成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除了基地的日常照看管理,他还得抽空去附近种植户家里走访,看看地里水肥情况、有没有虫害等,待到收成的时候,他还要安排人手去采摘、收购——在征得驻村工作队的同意后,由合作社定价收购村内所有水果玉米产品,给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如今,水果玉米已成为浪沙村的一张重要名片,但罗良成的目光还看得更远。2018年,种植水果玉米之外,基地又引进了富硒生产技术,设立了富硒技术试验区、零农残生物降解技术试验区和黑花生试验区,以提高基地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就算将来工作队撤了,我也有信心继续把基地办好,继续带领贫困户依托合作社脱贫致富”。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