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广交会浓缩中国外贸发展史 推动广州城市变迁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汉青 发表时间:2018-10-17 09:22

琶洲会展中心 记者周巍摄

中国第一展会整体搬迁到琶洲开上发展快车道

金羊网记者  马汉青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2008年9月,广交会从流花展馆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赤岗琶洲岛,展馆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会展中心。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20届广交会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广交会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对广交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威水史

61年奋进,始终是我国外贸“风向标”

第124届广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作为中国外贸行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展会,广交会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外贸发展史,是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创办于1957年春的广交会已经走过了61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的举行,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

而改革开放,更是赋予了广交会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下放,高度垄断的外贸经营体制被打破,广交会抓住机遇,多次改革组展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参展机会。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迎来蓬勃发展新时期,广交会顺势而动,坚持专业化改革方向,按专业分期举办,更多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机会参展,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百舸争流、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格局。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设立进口展区,为境外企业开拓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了中国外贸更加平衡地发展。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广交会在中国外贸发展史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1966年至1977年,广交会出口成交占全国出口总额41.53%。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出口成交突飞猛进,1994年春交会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秋交会突破200亿美元,2005年春交会起,每届超过300亿美元。

新征程

四易其址,不断推动广州城市变迁

广交会在广州四易其址,见证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也推动了广州的城市变迁。

1974年3月,广交会主场馆从海珠广场搬到流花路展馆,在这里,广交会迎来了改革开放,也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广交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流花路的场馆越发不够用。2001年4月,位于琶洲的广交会展馆动工兴建,2002年12月,首期工程竣工,2003年10月,广交会首次在琶洲设分会场,提供了3000个展位。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现在的广交会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广交会开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每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达2.5万家,其中超过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占当年出口的50%以上,广交会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人说广交会是“大学校”,有人说广交会是“孵化器”,一批批外贸新人在这里淬火锻炼,成长为经理、总裁;一批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这里积累经验和财富,迅速在国际市场立足、发展壮大。

广交会也成为广州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促进了广州酒店、旅游、交通、餐饮、商贸、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据中山大学调研结果表明,广交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13.6,大大领先于国际知名展会。

改革开放之初,在广交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市一度出现住房难、交通难、通讯难。从1979年到1984年,广州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新建和改造宾馆,增添服务设施,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等应运而生。近年来,每届广交会有近50万中外人士停留广州,带来了各种商机,推动了广州及周边城市发展。

锐意创新,助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20届广交会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60年来,广交会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服务国内外企业,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告诉记者,当前广交会正围绕提前建成经贸强国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支持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完成广交会新一轮品牌展位评审,品牌企业更新率将超过30%;优化参展企业结构,展示中国制造创新成果;实施精准营销、精准邀请和精准服务,稳步提升采购商数量和质量,加强供需对接;加强设计与产业对接,增强设计提升贸易实效;加大进口展区招展力度,吸引国际行业龙头和特色展品参展,为境外企业与国内采购商提供高效对接服务;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工商机构合作,采取有力举措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持续健全国家、省、市、区知识产权主管单位和外贸中心“五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智慧广交会”建设也在持续发力。

亲历者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

改革创新让广交会长盛不衰

说起广交会,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感触良多:广交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政府和商务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始终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围绕外经贸发展战略不断地改革创新,则给广交会带来了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广交会自身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广交会的组展体制和办展模式改革,就是一个典型。”李晋奇介绍,1993年春,第73届广交会实行了“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重大改革,结束了几十年来由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的历史,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参展机会。2002年春,第91届广交会实行按专业分两期举办,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确立了“宏观指导,地方组团,行业协调,专业办展”的运作机制,办展格局从两馆两期改为一馆三期,进一步缓解了广交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

“中国品牌”走出去 趋势日益明显

众多商家注重争取品牌溢价,提升国际竞争议价权

金羊网讯  记者马汉青、陈泽云报道:质量上去了,再加上品牌溢价,“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一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是记者16日从广交会上了解到的众多参展企业的共同看法,这些企业也纷纷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品牌”走出去。

广东厨具企业华帝公司海外事业部品牌管理总监胡跃勇告诉记者,现在如果只做代工,毛利率可能只是8%-10%,但有了自己品牌,净利都不止这个数,这就是品牌溢价。现在,华帝正在做各种尝试,在国际市场加大力度推广自身品牌,比如寻找经销商、代理商直接出口,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建设网络,在当地制造商合资设立公司等。“中国产品除了质量不断提升,在智能化等方面,其实很多是引领世界的。比如现在炉具、抽油烟机就有很多时尚化、智能化的产品,不仅可以语音控制,还能提供菜单、听音乐……未来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品牌走出去”。

“目前我们在选择合作客户时,首要条件是认可公司品牌。”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代表刘妍妍介绍,坚持自主品牌,能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的议价权。中国陶瓷产品品质已可以和意大利、西班牙等比肩,但价格却要低许多,主要是品牌溢价差别。目前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开设海外店,让品牌走出国门,预计今年年底要建立25家海外店。

事实上,近年来广交会上商品结构不断改善,也显示出“中国制造”质量越来越高、“中国品牌”不断“走出去”的趋势。据主办方介绍,经过40年的发展,广交会的出口商品不断升级换代,已经实现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定制化产品成为主流。1978年第43届广交会机械产品成交仅占2.87%。从1999年第86届广交会起,机电产品成为广交会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到第123届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156.2亿美元,占成交总额的41.7%。而品牌展区成交占比,则从第95届的18%提高至第123届的33.5%。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编辑:海辉
数字报

61年广交会浓缩中国外贸发展史 推动广州城市变迁

金羊网  作者:马汉青  2018-10-17

琶洲会展中心 记者周巍摄

中国第一展会整体搬迁到琶洲开上发展快车道

金羊网记者  马汉青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2008年9月,广交会从流花展馆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赤岗琶洲岛,展馆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会展中心。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20届广交会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广交会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对广交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威水史

61年奋进,始终是我国外贸“风向标”

第124届广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作为中国外贸行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展会,广交会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外贸发展史,是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创办于1957年春的广交会已经走过了61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的举行,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

而改革开放,更是赋予了广交会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下放,高度垄断的外贸经营体制被打破,广交会抓住机遇,多次改革组展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参展机会。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迎来蓬勃发展新时期,广交会顺势而动,坚持专业化改革方向,按专业分期举办,更多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机会参展,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百舸争流、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格局。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设立进口展区,为境外企业开拓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了中国外贸更加平衡地发展。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广交会在中国外贸发展史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1966年至1977年,广交会出口成交占全国出口总额41.53%。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出口成交突飞猛进,1994年春交会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秋交会突破200亿美元,2005年春交会起,每届超过300亿美元。

新征程

四易其址,不断推动广州城市变迁

广交会在广州四易其址,见证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也推动了广州的城市变迁。

1974年3月,广交会主场馆从海珠广场搬到流花路展馆,在这里,广交会迎来了改革开放,也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广交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流花路的场馆越发不够用。2001年4月,位于琶洲的广交会展馆动工兴建,2002年12月,首期工程竣工,2003年10月,广交会首次在琶洲设分会场,提供了3000个展位。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现在的广交会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广交会开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每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达2.5万家,其中超过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占当年出口的50%以上,广交会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人说广交会是“大学校”,有人说广交会是“孵化器”,一批批外贸新人在这里淬火锻炼,成长为经理、总裁;一批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这里积累经验和财富,迅速在国际市场立足、发展壮大。

广交会也成为广州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促进了广州酒店、旅游、交通、餐饮、商贸、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据中山大学调研结果表明,广交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13.6,大大领先于国际知名展会。

改革开放之初,在广交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市一度出现住房难、交通难、通讯难。从1979年到1984年,广州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新建和改造宾馆,增添服务设施,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等应运而生。近年来,每届广交会有近50万中外人士停留广州,带来了各种商机,推动了广州及周边城市发展。

锐意创新,助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20届广交会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60年来,广交会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服务国内外企业,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告诉记者,当前广交会正围绕提前建成经贸强国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支持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完成广交会新一轮品牌展位评审,品牌企业更新率将超过30%;优化参展企业结构,展示中国制造创新成果;实施精准营销、精准邀请和精准服务,稳步提升采购商数量和质量,加强供需对接;加强设计与产业对接,增强设计提升贸易实效;加大进口展区招展力度,吸引国际行业龙头和特色展品参展,为境外企业与国内采购商提供高效对接服务;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工商机构合作,采取有力举措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持续健全国家、省、市、区知识产权主管单位和外贸中心“五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智慧广交会”建设也在持续发力。

亲历者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

改革创新让广交会长盛不衰

说起广交会,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感触良多:广交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政府和商务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始终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围绕外经贸发展战略不断地改革创新,则给广交会带来了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广交会自身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广交会的组展体制和办展模式改革,就是一个典型。”李晋奇介绍,1993年春,第73届广交会实行了“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重大改革,结束了几十年来由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的历史,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参展机会。2002年春,第91届广交会实行按专业分两期举办,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确立了“宏观指导,地方组团,行业协调,专业办展”的运作机制,办展格局从两馆两期改为一馆三期,进一步缓解了广交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

“中国品牌”走出去 趋势日益明显

众多商家注重争取品牌溢价,提升国际竞争议价权

金羊网讯  记者马汉青、陈泽云报道:质量上去了,再加上品牌溢价,“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一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是记者16日从广交会上了解到的众多参展企业的共同看法,这些企业也纷纷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品牌”走出去。

广东厨具企业华帝公司海外事业部品牌管理总监胡跃勇告诉记者,现在如果只做代工,毛利率可能只是8%-10%,但有了自己品牌,净利都不止这个数,这就是品牌溢价。现在,华帝正在做各种尝试,在国际市场加大力度推广自身品牌,比如寻找经销商、代理商直接出口,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建设网络,在当地制造商合资设立公司等。“中国产品除了质量不断提升,在智能化等方面,其实很多是引领世界的。比如现在炉具、抽油烟机就有很多时尚化、智能化的产品,不仅可以语音控制,还能提供菜单、听音乐……未来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品牌走出去”。

“目前我们在选择合作客户时,首要条件是认可公司品牌。”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代表刘妍妍介绍,坚持自主品牌,能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的议价权。中国陶瓷产品品质已可以和意大利、西班牙等比肩,但价格却要低许多,主要是品牌溢价差别。目前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开设海外店,让品牌走出国门,预计今年年底要建立25家海外店。

事实上,近年来广交会上商品结构不断改善,也显示出“中国制造”质量越来越高、“中国品牌”不断“走出去”的趋势。据主办方介绍,经过40年的发展,广交会的出口商品不断升级换代,已经实现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定制化产品成为主流。1978年第43届广交会机械产品成交仅占2.87%。从1999年第86届广交会起,机电产品成为广交会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到第123届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156.2亿美元,占成交总额的41.7%。而品牌展区成交占比,则从第95届的18%提高至第123届的33.5%。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