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经济”开荒牛

来源:金羊网 作者:宋毅 李天军 发表时间:2018-12-08 09:30
深汕特别合作区 记者 王磊 摄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文:金羊网记者 宋毅 李天军

201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由深圳、汕尾共管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由深圳对合作区实施经济社会事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作为带动,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新征程

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

“深圳的一个新发展机遇就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即汕尾划了486平方公里给深圳规划和发展,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这里,这个地方的居民也要全部转成深圳户籍。”今年8月22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上透露了这一重磅消息。一时间,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确认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深圳市“10+1”区管理体系,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入了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时期。按照深圳市委提出的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深汕特别合作区,吸收了深圳“产业立城、创新兴城”的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为发展模式,“聚焦鹅埠、聚焦产业”,逐步形成产业新城。以作为先行区的西部组团(鹅埠镇)为例,该区域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生物制药等产业,目前已吸引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中安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基地、大百汇生物科技园、金科纳米材料、蓝盾控股华南生产基地、深汕云计算中心等在此设立工业园。

仅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年建设80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18.74亿元。其中,建设道路58条,总长141.24公里,总投资94.73亿元;公共配套设施项目22个,总投资124.01亿元。

根据深圳市委的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将2018年确定为全区基层基础全面建设年。今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5%,全区纳统在库的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59个。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规划建设道路71条,已建成通车19条,已动工建设26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6条;已落地产业项目67个,预计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600亿元,年税收约40亿元。这个被外界定义为“东深圳”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B 高标准建设“共生绿都”

今年10月26日,经过四个多月“全球海选”、多轮竞赛,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评委评判结果出炉,加拿大和深圳的设计公司联手带来的《共生绿都》主题方案获胜,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资源区域开发及管控思路基本敲定。

山水田园与都市共生是此次全球咨询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山、河、林、田、海一应俱全,如何使这些自然资源本体在建设发展中实现共生、共融和谐发展,如何保留本地特色与城市记忆,如何与深圳各区定位差异化发展等,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重要内容。

获胜方案名为《共生绿都》,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城区。细读这份方案的规划图,可以发现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分阶段开发与多元化社群。

分阶段开发,指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将依照区域分为四个阶段。其一,配合作为先行区的鹅埠的发展,建设轻轨一号线,建设南城区与吉水门的北部区域;其二,配合深汕北站的建设,沿轻轨二号线开发赤河东岸地区,并建立与北部地区的公交联系;其三,建设三号线北部区段和社区公交环线,完成婆山以北的基础设施和城区建设;其四,结合深汕南站开发南城区南部地区和红泉社区。

多元化社群,即围绕着以南北两个轨道站点及市民中心一线连成的中轴,布局了居住、文化社区、工作学习、商业等多类型的城市物业及设施。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居住区域将按区域打造成城市住宅、山地住宅、江景住宅及村寨更新四个不同部分。其他社群方面,医院、教育、运动中心、产业园、商务酒店、特色餐饮街区等各自梯度布局,互相融合,使未来深汕居民将有齐全的城市功能区域使用。同时,由于这些功能区基本属于全新打造,相关设施将具备当前城市建设的高级水准。

威水史

高起点成立的特别合作区

深圳向东60公里,就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西部鹅埠、鲘门、小漠、赤石四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建设“四区一城”,即: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从地理位置上看,深汕特别合作区扼粤闽之咽喉要道,成为穗港深对接福建的必经之路。随着厦深高铁连接、广东和福建设立自贸区,无论是对于粤闽经济带,还是珠三角和海西合作区的角度,深汕特别合作区都可谓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超过七年了,这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授牌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合作区正式运作。

就在这一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招商工作已经开始。2011年9月20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届招商推荐会在深圳召开,社会各界瞩目。当年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后首个重大项目——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奠基。

2012年6月,深圳、汕尾两市向深汕特别合作区选派的第一批干部基本到位,组建了创业队伍。

2013年7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深汕特别合作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8月8日,广东省政府研究决定对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发展。

2014年4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到位。4月14日,深圳、汕尾两市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5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登记的第一家企业。

编辑:海辉
数字报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经济”开荒牛
金羊网  作者:宋毅 李天军  2018-12-08
深汕特别合作区 记者 王磊 摄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文:金羊网记者 宋毅 李天军

201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由深圳、汕尾共管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由深圳对合作区实施经济社会事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作为带动,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新征程

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

“深圳的一个新发展机遇就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即汕尾划了486平方公里给深圳规划和发展,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这里,这个地方的居民也要全部转成深圳户籍。”今年8月22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上透露了这一重磅消息。一时间,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确认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深圳市“10+1”区管理体系,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入了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时期。按照深圳市委提出的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深汕特别合作区,吸收了深圳“产业立城、创新兴城”的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为发展模式,“聚焦鹅埠、聚焦产业”,逐步形成产业新城。以作为先行区的西部组团(鹅埠镇)为例,该区域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生物制药等产业,目前已吸引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中安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基地、大百汇生物科技园、金科纳米材料、蓝盾控股华南生产基地、深汕云计算中心等在此设立工业园。

仅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年建设80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18.74亿元。其中,建设道路58条,总长141.24公里,总投资94.73亿元;公共配套设施项目22个,总投资124.01亿元。

根据深圳市委的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将2018年确定为全区基层基础全面建设年。今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5%,全区纳统在库的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59个。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规划建设道路71条,已建成通车19条,已动工建设26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6条;已落地产业项目67个,预计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600亿元,年税收约40亿元。这个被外界定义为“东深圳”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B 高标准建设“共生绿都”

今年10月26日,经过四个多月“全球海选”、多轮竞赛,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评委评判结果出炉,加拿大和深圳的设计公司联手带来的《共生绿都》主题方案获胜,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资源区域开发及管控思路基本敲定。

山水田园与都市共生是此次全球咨询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山、河、林、田、海一应俱全,如何使这些自然资源本体在建设发展中实现共生、共融和谐发展,如何保留本地特色与城市记忆,如何与深圳各区定位差异化发展等,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重要内容。

获胜方案名为《共生绿都》,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城区。细读这份方案的规划图,可以发现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分阶段开发与多元化社群。

分阶段开发,指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将依照区域分为四个阶段。其一,配合作为先行区的鹅埠的发展,建设轻轨一号线,建设南城区与吉水门的北部区域;其二,配合深汕北站的建设,沿轻轨二号线开发赤河东岸地区,并建立与北部地区的公交联系;其三,建设三号线北部区段和社区公交环线,完成婆山以北的基础设施和城区建设;其四,结合深汕南站开发南城区南部地区和红泉社区。

多元化社群,即围绕着以南北两个轨道站点及市民中心一线连成的中轴,布局了居住、文化社区、工作学习、商业等多类型的城市物业及设施。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居住区域将按区域打造成城市住宅、山地住宅、江景住宅及村寨更新四个不同部分。其他社群方面,医院、教育、运动中心、产业园、商务酒店、特色餐饮街区等各自梯度布局,互相融合,使未来深汕居民将有齐全的城市功能区域使用。同时,由于这些功能区基本属于全新打造,相关设施将具备当前城市建设的高级水准。

威水史

高起点成立的特别合作区

深圳向东60公里,就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西部鹅埠、鲘门、小漠、赤石四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建设“四区一城”,即: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从地理位置上看,深汕特别合作区扼粤闽之咽喉要道,成为穗港深对接福建的必经之路。随着厦深高铁连接、广东和福建设立自贸区,无论是对于粤闽经济带,还是珠三角和海西合作区的角度,深汕特别合作区都可谓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超过七年了,这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授牌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合作区正式运作。

就在这一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招商工作已经开始。2011年9月20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届招商推荐会在深圳召开,社会各界瞩目。当年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后首个重大项目——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奠基。

2012年6月,深圳、汕尾两市向深汕特别合作区选派的第一批干部基本到位,组建了创业队伍。

2013年7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深汕特别合作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8月8日,广东省政府研究决定对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发展。

2014年4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到位。4月14日,深圳、汕尾两市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5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登记的第一家企业。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