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正式出炉 大病医疗限额增至8万元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2-23 08:57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22日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关系亿万百姓的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究竟怎么扣?扣多少?纳税人能减多少税?

1 子女教育

每个孩子每月扣千元 新增技工教育

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注意到,与先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在学历教育具体囊括的高中阶段教育栏下,追加列入了“技工教育”一项。

“这样一来,从小学、初中,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再到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和类型都覆盖到了。”她说,“这传递出,无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国家都一视同仁来对待。”

此外,暂行办法规定,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也可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扣除标准执行。

2 继续教育

每月400元或当年3600元定额扣除 同一学历扣除期限不超4年

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由本人扣除。

减税优惠并非“无限期”。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专家认为,这既能满足大部分的继续教育需要,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被钻空子。

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而言,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可按36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要注意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以备检查。

3 大病医疗

限额增至8万元 可选择由配偶扣除

暂行办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限额为60000元。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受关注的是扣除方式的变化。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由父母一方扣除。

“这一点非常暖心,也非常有必要。”刘怡说,如果纳税人得了大病,通常收入水平会下降,可能达不到扣税标准,享受不到相关扣除政策。允许配偶扣除,可以有效减轻纳税人所在家庭的负担。

4 首套房贷

每月千元定额扣除 最长20年

暂行办法规定,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可达20年。

暂行办法明确了“首套住房贷款”定义,即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房贷要如何扣除?暂行办法明确: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照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照扣除标准的50%扣除。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表示,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对于房贷利息扣除中的一些概念和情形进行了更为清晰的定义,规定更为细致,便于执行和操作。

5 住房租金

每月定额分三档 扣除800元到1500元不等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大城市的扣除标准较征求意见稿有了上调。张斌表示,暂行办法吸纳了征求意见时关于租金扣除标准偏低的建议,适当提高了第一、二档城市房租扣除标准,其中第一档城市扣除标准由每月1200元提高至1500元,第二档城市由每月1000元提高至1100元。

对于已婚人士来说,租金最终可否扣除取决于自己“另一半”的情况。根据暂行办法,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6 赡养老人

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可与兄弟姐妹分摊

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独生子女可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可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需注意的是,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据新华社

切实减负

月入2万元减税超七成


按照新规,记者算了笔账:假设李某在北京工作、为独生子女、有一个孩子正上小学、父母已满60岁、在北京没有购买住房、租房居住、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月工资2万元,在不考虑“三险一金”情况下,今年10月1日个税改革前按每月3500元免征额计算,每月应缴纳个税3120元;10月1日后按每月5000元免征额和新税率表计算,应缴纳个税1590元,税负水平降低近50%。

在此基础上,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15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共计扣除4900元。

如此计算,李某每月应缴纳的税款降为800元,比个税改革前应缴纳的3120元个税少缴2320元,减税74.4%。

假设在上述同样家庭及自身情况下,李某月工资为1万元及以下,那么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后,李某应缴纳个税几乎为零。

(新华社)

便民纳税

6项专项附加扣除,对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来讲,都是新生事物,将面临新的探索和尝试。

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实行以诚信申报推定为前提,建立“代扣代缴、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优化服务、事后抽查”的新税制征管模式。税务部门将同步推出一系列征管服务配套措施,帮助纳税人理解政策、享受红利。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税务部门通过制定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具体到每个项目需要填报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填报等都明确下来,方便纳税人办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表示。

针对部分纳税人担心个税扣除操作复杂会加重办税负担,明年起除大病医疗实行年度汇算清缴外,其余5项均可在单位预扣缴环节完成减税。纳税人只需将有关凭证留存备查,申报时并不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部门主要采取事后核查的方式来减少逃漏税问题。

在办税方式上,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全面上线后,纳税人可自主选择手机端或WEB端填列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实现全流程“指尖办税”。

税务部门开展大规模政策培训,鼓励和支持扣缴单位财务人员克服困难,尽可能满足纳税人申报专项附加扣除需求,在发放1月工资时进行扣除。若个别单位未能及时扣除,可在2月份乃至以后月份发放工资时,补扣1月份可以享受扣除的部分。   (新华社)

链接

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

你的身份证号码就是纳税人识别号

六种情况需要办理自行纳税申报

金羊网讯 记者严丽梅报道:新个税法将于明年全面实施,有关政策也在加紧出台。22日晚,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了三条与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个税自行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有关的公告和办法。税务总局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作为中国公民且持有有效居民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就是其纳税人识别号。

在《关于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税务总局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是自然人纳税人办理各类涉税事项的唯一代码标识。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其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纳税人识别号。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

从2019年1月1日起,自然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申请退税、开具完税凭证、纳税查询等涉税事项时,都要向税务机关或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什么是“有效身份证件”?该公告列举:中国公民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华侨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华侨身份证明;港澳居民的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的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外籍个人的永久居留证和外国护照,或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外国护照。

税务总局同步发布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六种情形下,纳税人要办理个税自行纳税申报。

这六种情况是: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取得经营所得的;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申报;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对于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纳税申报,该公告规定,纳税人应在申请注销中国户籍前,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进行税款清算。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正式出炉 大病医疗限额增至8万元
新华网  作者:  2018-12-23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22日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关系亿万百姓的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究竟怎么扣?扣多少?纳税人能减多少税?

1 子女教育

每个孩子每月扣千元 新增技工教育

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注意到,与先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在学历教育具体囊括的高中阶段教育栏下,追加列入了“技工教育”一项。

“这样一来,从小学、初中,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再到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和类型都覆盖到了。”她说,“这传递出,无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国家都一视同仁来对待。”

此外,暂行办法规定,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也可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扣除标准执行。

2 继续教育

每月400元或当年3600元定额扣除 同一学历扣除期限不超4年

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由本人扣除。

减税优惠并非“无限期”。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专家认为,这既能满足大部分的继续教育需要,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被钻空子。

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而言,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可按36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要注意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以备检查。

3 大病医疗

限额增至8万元 可选择由配偶扣除

暂行办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限额为60000元。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受关注的是扣除方式的变化。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由父母一方扣除。

“这一点非常暖心,也非常有必要。”刘怡说,如果纳税人得了大病,通常收入水平会下降,可能达不到扣税标准,享受不到相关扣除政策。允许配偶扣除,可以有效减轻纳税人所在家庭的负担。

4 首套房贷

每月千元定额扣除 最长20年

暂行办法规定,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可达20年。

暂行办法明确了“首套住房贷款”定义,即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房贷要如何扣除?暂行办法明确: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照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照扣除标准的50%扣除。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表示,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对于房贷利息扣除中的一些概念和情形进行了更为清晰的定义,规定更为细致,便于执行和操作。

5 住房租金

每月定额分三档 扣除800元到1500元不等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大城市的扣除标准较征求意见稿有了上调。张斌表示,暂行办法吸纳了征求意见时关于租金扣除标准偏低的建议,适当提高了第一、二档城市房租扣除标准,其中第一档城市扣除标准由每月1200元提高至1500元,第二档城市由每月1000元提高至1100元。

对于已婚人士来说,租金最终可否扣除取决于自己“另一半”的情况。根据暂行办法,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6 赡养老人

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可与兄弟姐妹分摊

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独生子女可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可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需注意的是,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据新华社

切实减负

月入2万元减税超七成


按照新规,记者算了笔账:假设李某在北京工作、为独生子女、有一个孩子正上小学、父母已满60岁、在北京没有购买住房、租房居住、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月工资2万元,在不考虑“三险一金”情况下,今年10月1日个税改革前按每月3500元免征额计算,每月应缴纳个税3120元;10月1日后按每月5000元免征额和新税率表计算,应缴纳个税1590元,税负水平降低近50%。

在此基础上,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15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共计扣除4900元。

如此计算,李某每月应缴纳的税款降为800元,比个税改革前应缴纳的3120元个税少缴2320元,减税74.4%。

假设在上述同样家庭及自身情况下,李某月工资为1万元及以下,那么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后,李某应缴纳个税几乎为零。

(新华社)

便民纳税

6项专项附加扣除,对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来讲,都是新生事物,将面临新的探索和尝试。

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实行以诚信申报推定为前提,建立“代扣代缴、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优化服务、事后抽查”的新税制征管模式。税务部门将同步推出一系列征管服务配套措施,帮助纳税人理解政策、享受红利。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税务部门通过制定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具体到每个项目需要填报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填报等都明确下来,方便纳税人办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表示。

针对部分纳税人担心个税扣除操作复杂会加重办税负担,明年起除大病医疗实行年度汇算清缴外,其余5项均可在单位预扣缴环节完成减税。纳税人只需将有关凭证留存备查,申报时并不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部门主要采取事后核查的方式来减少逃漏税问题。

在办税方式上,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全面上线后,纳税人可自主选择手机端或WEB端填列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实现全流程“指尖办税”。

税务部门开展大规模政策培训,鼓励和支持扣缴单位财务人员克服困难,尽可能满足纳税人申报专项附加扣除需求,在发放1月工资时进行扣除。若个别单位未能及时扣除,可在2月份乃至以后月份发放工资时,补扣1月份可以享受扣除的部分。   (新华社)

链接

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

你的身份证号码就是纳税人识别号

六种情况需要办理自行纳税申报

金羊网讯 记者严丽梅报道:新个税法将于明年全面实施,有关政策也在加紧出台。22日晚,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了三条与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个税自行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有关的公告和办法。税务总局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作为中国公民且持有有效居民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就是其纳税人识别号。

在《关于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税务总局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是自然人纳税人办理各类涉税事项的唯一代码标识。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其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纳税人识别号。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

从2019年1月1日起,自然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申请退税、开具完税凭证、纳税查询等涉税事项时,都要向税务机关或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什么是“有效身份证件”?该公告列举:中国公民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华侨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华侨身份证明;港澳居民的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的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外籍个人的永久居留证和外国护照,或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外国护照。

税务总局同步发布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六种情形下,纳税人要办理个税自行纳税申报。

这六种情况是: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取得经营所得的;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申报;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对于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纳税申报,该公告规定,纳税人应在申请注销中国户籍前,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进行税款清算。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