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非典”立功、临终将百万奖金捐出,国医大师邓铁涛遗嘱称“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
记者张璐瑶 通讯员肖建喜
白菊簇簇,哀乐缓缓。1月10日6时06分,一代“国医大师”邓铁涛于104岁高龄仙逝。当天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便搭设追思厅。
“生是中医人,死是中医魂。”挽联胜雪,邓老的家属、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领导、医护人员等纷纷前来吊唁,追思邓老与中医的故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同时发布公告表示,1月10日至15日,在三元里校区设立追思厅,供社会各界及广大校友、师生前来吊唁。
据悉,邓铁涛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遗嘱】
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笔遗产早已交给两个儿子。邓中炎与邓中光都已被评为我省之名医,中炎又被评为我校之首席教授。可悲之极!他不幸因病先我而去!但其应得之声望永存。
邓铁涛研究所之一切所有,非我之财物,其所有照旧与附一院及中光共管。
立遗嘱人邓铁涛
吴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邓老的保健医生)
邓老说: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吴伟就跟随邓铁涛工作,近几年,他还担任邓老的保健医生。
从住院治疗到几次抢救再到邓老逝世,他都一直在身边。
1月10日上午,吴伟的朋友圈公布了邓老去世的消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自2017年10月2日因“肺部感染,冠心病、心力衰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一年多来,邓老病情基本稳定。2018年12月8日,天气骤冷,邓老发热,经及时抢救,转入ICU。一周后好转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并能转至普通病房。本月7日,邓老再度发热,肺部感染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虽然积极抢救但无力回天。
1月9日下午,经多科会诊后,医院跟家属达成一致:顺其自然,保守疗法,不增加老人家的痛苦。“插管上呼吸机、器械的各种治疗等,都不要了”。
“昨天晚上,我还跟他说:邓老,你跟昨天晚上比是退烧了,从38.7℃降到37.4℃,我们希望给你积极治疗,度过感染期就有希望。他点头,神志还是清楚的。”吴伟说,“他也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我现在还怕什么呢?我已经把我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
吴伟还记得邓老在病床上多次念叨的遗愿:一定要用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医。
说到这里,吴伟忍不住哽咽。
刘小斌(教授、主任医师、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
救助132名重症肌无力病患
“从1979年考取他的研究生开始,我跟了邓老40年了。”刘小斌说。早早赶到追思会现场的他,回忆起邓老去世时场景,仍情难自控。
刘小斌告诉记者,在病榻弥留之际,邓老仍以做中医药事业为念,宣布将北京中医学院岐黄奖100万元获奖经费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心血管病的研究。
“住院期间,他有几句话对我印象很深:第一句:置生死于度外。第二句:问心无愧方乃真君子。”他说,“邓老硕德难量,一代名医流芳百世,一代名师教泽流长。”
回想起求学之时,读书艰苦,刘小斌等3人跟着邓老读研究生,又要查房,又要读书,邓老便拿些自己的工资接济他们。学生们不肯收,邓老便让学生们读《东垣老人传》,用李东垣和学生罗天益的故事勉励他们。“邓老的学术就是我们这群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并不因为他的生命而停止,而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弥留之际,邓老还跟刘小斌谈起,他在晚年救了两个重症肌无力小孩,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刘小斌告诉记者,邓老近年来救助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已有132名。
病床之上,邓老也没有忘记交党费。他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使中医走上正轨。
刘小斌透露,2017年,邓老便立下遗嘱。10日,这份遗嘱解封,只有短短的手书几行字———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笔遗产早已交给两个儿子。
邓铁涛研究所之一切所有,非我之财务,其所有照旧与附一院及中光共管。
刘凤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受益于邓老设立的奖学金
“他100岁高龄之时,我们科室去拜访邓老,他还在跟我们讲中医怎么去发展,讲中医在临床怎么去治疗疾病。”刘凤斌说。
1995年,邓老设立了邓铁涛奖学金,时年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的刘凤斌成为第一届奖学金的获得者。
“当时切实感受到邓老对青年学子、年轻医生的重视。”
让他印象很深的是,1999年,当时已经近90岁的邓老还经常到医院查房,救治危重患者。
“邓老长期指导我们,要用中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诊治疾病。他经常给我们列一些书目让我们去学习经典在临床的实践应用。”他说。
李国桥(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春辉(广东省名老中医)
他鼓励我们要做“铁杆中医”
天色渐晚,邓铁涛60年前的两位学生结伴来到追思厅。
1955年毕业的李国桥和李春辉,曾经的班长和副班长,如今,一个因将青蒿素应用于临床消灭疟疾而世界闻名,一个则是专注于研究疑难杂症的广东省名老中医。
“我们是邓老最老的学生,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去拜访老师。我还不能接受,以为今年年初一还可以看到他。”李国桥说。
“每年拜年的时候,我们都跟他汇报我们的治疗理念,他都鼓励我们搞中医。”李春辉说,“邓老很重视中医的发展,他提出要做‘铁杆中医’,跟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做一辈子中医,把中医发展到全世界去。”
【追忆】
临危受命
找出SARS“元凶”
所在医院收治病例“零死亡”
“非典”一役,让当时陷入低潮的中医药事业出现重大转机,正式进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促成新一轮的中医药振兴热潮。广东立了大功,而时年87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泰斗邓铁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非典”时期,邓老临危受命担任国家中医专家组组长。当时,对SARS的致病元凶到底是什么,一时难有定论。邓老勇敢而自信地站出来说,SARS是温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用中医药可以治好SARS。
随后,他带领团队撰写中医防治“非典”的文章,并把诊治的典型病案也附在后面。这是当时我国发表的第一篇中医治疗“非典”的文章,影响非常大。最终,中医力量介入了“非典”防治中。
他所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典”时共收治了58例病人,取得了“三个零”的成绩:病人“零转院”“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仁爱为怀
为患者垫付费用
他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作为医者,邓铁涛仁爱为怀。多年来,他不仅用高明的医术为患者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还尽己所能从精神上、经济上提供帮助。他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重症肌无力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这是一个高风险的病种,重症肌无力危象可多次发生,一次抢救成功易,而第二、第三次抢救成功则难。针对重症肌无力危象,邓铁涛参与抢救过数百次。
2003年4月,湖南安乡12岁男孩林林罹患重症肌无力。打听到邓铁涛擅治这种病,林林的父母将房产变卖,筹得仅有的1万元钱前来求医。
经过5天的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1万元已告罄。4月17日,绝望的父母冲入ICU,拔下了林林身上的呼吸机套管和氧管,准备放弃……听到消息后,邓铁涛第一时间往ICU病房赶,“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邓铁涛还从身上拿出5000元,叮嘱ICU护长:“快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每天所需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随后。他又为林林免费提供中药鼻饲,还再三嘱咐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
孩子终于有救了,4月21日,邓铁涛再次来到林林床边。护士告诉林林:“这是你的救命恩人邓爷爷啊。”孩子的眼眶湿润了,插着气管无法说话,在护士递过的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邓爷爷,你为什么要救我?”邓铁涛倒一下子被问住了,“学雷锋,希望你长大报效祖国。”
与时俱进
研制凉茶深入人心
凉茶“申遗”成功,广东凉茶正式进入全国市场
1月10日,邓老的离世不仅让医学界哀悼,市民也纷纷缅怀,“凉茶罐子上,那个穿着西装,戴着细框眼镜,面带微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说起邓老,当下的年轻人也不陌生,根据他的秘方而研制的“邓老凉茶”早已深入人心。邓老从现代人的体质状况出发,结合其80余年的医术沉淀及丰富中医养生精髓,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君臣佐使”方剂配伍原则,研制出适合现代人体质的凉茶秘方,并把此秘方交给他的学生———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拉伊。随后,凉茶秘方从科研幕后走上了市场的前端,加工成人们日常饮用的养生凉茶,即邓老凉茶。2006年,凉茶“申遗”的成功,让广东凉茶正式走出广东进入全国市场。邓老凉茶1号-9号秘方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邓老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留给人们的养生保健秘诀和凉茶等,将是永恒的财富。
养生之道
“四养”秘诀最重养德
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
“四养”之道最重养德104岁邓老生前的养生秘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精神的养生比物质的养生更重要。据了解,邓老的养生之道可概括为:养德、养心、养脾胃和养肾。
邓老说,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要向上看,不要向上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常不乐怎么能长命?”邓老认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达,性情开朗,心态平和,从而使人体气机调和、气血畅达,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年益寿。
其次是养心。心是“一身之主”,心强健,人体各脏腑才能健康正常,调神即养心。邓老主张“以动促静”。静心、静坐可以使全身放松,代谢减慢,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再是养脾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有节,食不过饱,七分饱即可。邓老推崇“杂食”,吃杂不宜偏,尽可能吸收丰富的微量元素。
接着是养肾。午间散步,采阳助肾,早上6-10时晒太阳有助于活血化瘀,下午四五时晒太阳有助于补钙。
此外,邓老还十分注重身体锻炼。邓老生前每天下午定时散步,早上必练“八段锦”,练了几十年。
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毕淑君 方宁 张秋霞
邓老珍贵音频
2018年11月27日,来自成都的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来广州探访104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记者有幸见证了这场阔别20多年的重逢,并留下了邓老的珍贵录音。他说:“学我者,必超我。”这是他对所有学生和弟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