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自身、发挥优势推动大湾区建设?且看东莞、茂名、肇庆谋划
东莞、茂名、肇庆三市的人大代表日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畅谈大湾区建设。东莞提出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茂名、肇庆则找准自己的区位优势,积极寻找资源对接、谋划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
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东莞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在大湾区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继续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走在前列,必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目前,滨海湾新区重点项目动工、中国散裂中子源完成首批港澳地区用户实验……眼下,一系列融入大湾区的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正在莞邑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梁维东表示,当前东莞正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积极贡献。
梁维东表示,未来东莞将发挥产业优势,加强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合作互补,进一步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创新企业和人才,联合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申请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加快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迈进。此外,东莞将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进一步强化东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一特色优势,加快孵化和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是全球闻名的国际制造业名城,特别是近年来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梁维东提出,要继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
发挥优势, 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去年,茂名GDP超过3000亿元,在广东21个市排第7。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茂名具有优势。”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表示,要充分发挥茂名区位、资源、空间、人口等优势,通过加强交通、产业、创新资源、营商环境等对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首先,是加强交通对接。许志晖表示,去年深茂铁路的开通,茂名融入广州2.5小时经济圈,茂名正在大力推进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建成后可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空间优势、人口优势、产业基础优势都能够逐渐显现出来。此外,云茂高速和沈海高速也正在建设、扩建中,这些都能促进茂名和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是加强产业对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茂名要加强对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
第三,是创新资源对接。茂名要依托大湾区创新资源、利用茂名高校基础条件、借助茂名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后,是营商环境对接。茂名要全力推进与大湾区营商环境的对接。营商环境,是企业选择茂名的重要理由。目前,“粤省事”茂名版上线200多项事项,运转非常好。“这也在倒逼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许志晖说,今年茂名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放管服改革,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市长范中杰:
建议加大珠江西岸 高铁网建设推进力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作为重要节点城市,肇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市长范中杰认为,肇庆要聚焦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等,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范中杰表示,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个是抓住机遇,引进一大批优质企业,壮大实体经济。目前,很多央企和大型企业纷纷来大湾区投资,肇庆要抓住这个机会;第二个是建设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具体包括承接从香港、深圳转移出来的企业集聚肇庆,加速落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孵化等工作。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去年肇庆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指数排在全省第4。“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3天开办企业,今年力争压缩到1天。”范中杰说,肇兴还要在营商环境的改造和放管服改革方面下更大功夫。
范中杰建议,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高铁网建设推进力度。目前,珠江东岸高铁线路很繁忙,西岸的高铁网建设比较薄弱,建议加快深江肇高铁和珠江肇高铁推进力度;建议广深港高铁在大湾区内向西延伸以及广佛肇城轨城市公交化运行,尤其是肇庆到佛山、广州南站这一段城轨,建议考虑是否可以实现公交化运行。
(图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宋金峪)
【相关新闻】
海外侨胞列席全国两会:
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助力经济文化多交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40名海外侨胞代表受邀列席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在小组讨论中,他们对外商投资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并把海外6000万华人华侨的声音与愿景带到会场。
谈列席:
代表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
荣誉与责任并重
“责任在肩,荣誉与责任并重。” 委内瑞拉全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添荣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此次列席的其余39位海外侨胞一样,他代表的是身后6000万海外华人华侨。“我们要把在这里了解到的情况,分享给住在国的同胞们,让他们了解中国当前的发展,搭建祖籍国与住在国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是我们的责任。同时我们也要借此机会,传达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声与诉求,这是我们的义务。”德中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陈平、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徐光辉在接受采访时,也深感责任在肩。尤其是如何向住在国的海外华侨华人分享此次全国两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他们结束此行后,首先要做的事。
如何借助此次全国两会的平台,更好地传递海外华侨华人的心声与诉求?美国德州广东总会主席陈灼刚拿起了手机,向记者展示了美国多个华人社团向他发来的微信。
“这是祖籍湖南、安徽、内蒙古、河南等在美国的华人社团请我带回来的建议,当中涵盖中美文化交流、在国内的侨房、回国用护照购买火车票能否更便捷等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他表示,这都是在此次出发前收集的。说明海外的华侨华人,对列席的代表们也有期待,希望通过他们能传达自己的心声。
谈前景: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经济文化多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是众多列席会议的海外侨胞关注的焦点。
长期致力于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陈平表示,她从2017年开始成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的院长。她提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联盟,借此机遇梳理广府文化、岭南文化、华侨文化。“广东、香港和澳门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在文化交流方面并没有隔阂。在此平台上,加强人文的互动,培育有中国符号的创意产品,是非常好的机遇。”
海外侨胞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发挥他们在住在国的各种优势,包括语言、文化、法律、风土人情等,通过民间力量,加强祖籍国与住在国的友好交流。与此同时,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助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上一个台阶。
此外,徐光辉在谈到外商投资法时表示,身为海外侨胞,外商投资法与他们密切相关,他们热切期待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听闻外商投资法即将出台这一消息,我们都非常期待,也会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传递到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