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两周内为4人成功“换心” 他们传递大爱让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发表时间:2019-04-01 08:57

文/图 金羊网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对于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而言,器官移植可能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唯一出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不断发展,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善举,移植团队的精湛技艺,让越来越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获新生。广东作为器官捐献/移植大省,这样的大爱善举一直在持续。

记者29日获悉,3月15日至29日,短短两周时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就成功完成了4例心脏移植手术,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仅12岁。截至记者发稿时,4例移植病人中前3例已经转回普通病房,所有患者恢复都十分顺利。

12岁患儿小郑在接受心脏移植术后第二天早上就拔除了气管插管。图中张丽随护士长正在用棉签沾水为他湿润嘴唇

饱受心病折磨16年,他终于能正常生活

48岁的刘先生是4例心脏移植患者中首位接受移植手术的。2003年,一次重感冒后未及时就医,刘先生逐渐出现了活动后气喘、胸闷、睡觉不能平卧等症状。在安徽老家医院做心脏彩超发现,心功能明显降低,医生考虑他得了病毒性心肌炎,予以治疗后却并没有太大改善,才发现此时病情已发展为心肌病。2004年,在家人的陪同下,刘先生赴上海看病,医生确诊他患心肌病合并慢性心衰,并告诉他,病情不可逆,他最终需要心脏移植方可活命。

这个消息对于刘先生和家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当时,“心脏移植”在大多数人心里与“死亡”等同,刘先生和家人根本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加上当时病情还未特别严重,刘先生打算咬牙扛下去,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刘先生的日常生活则受到了极大限制。原本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刘先生因病早早的办理了提前退休,在家养病,多年来他四处求医问诊,尤其到了冬天,感冒、肺炎、心衰等让他饱受折磨。近3年,他的心功能开始恶化,原本能够自己出去散步的刘大哥在家门口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右心功能不全带来的胃肠道淤血让他经常腹胀,胃口越来越差,下肢水肿也愈发明显。更严重的是,医生开给他的抗心衰药物于他而言效果也越来越差。这意味着,他已进入终末期心衰状态,心脏移植或许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经过反复求证和对比,2018年3月,刘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郑俊猛是我国首批同时拥有心脏移植和肺移植资质的专家,也是该院心脏移植团队的负责人,郑俊猛立即为刘先生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心脏移植等待登记,为刘先生寻找最合适的心脏,在等待供心的同时郑俊猛教授为刘先生调整了抗心衰方案,将其身体状态尽量调节至最好状态接受移植手术。

“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些七上八下,一直到今年3月初,我们终于决定做手术,就从深圳来广州住院。”刘太太告诉记者,幸运的是,在丈夫入院后的第7天,他们等到了好消息——有一个合适的心脏供体,刘先生可以立即接受手术。

郑俊猛介绍,刘先生的手术很顺利,不过在心脏移植成功后,供体心脏复跳时发现右心功能不全,医生立即在手术室里就为他用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术后6天后,刘先生心脏功能大大改善,成功撤掉ECMO;术后第七天,他转回普通病房。如今,重获新生的刘先生正在逐渐康复,他的妻子非常感激捐献者的大爱善举,她自愿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如果没有捐献者的大爱,我丈夫的生命就无法延续,我也希望以此能回馈社会。”刘太太说,丈夫完全康复后,她最大的希望是带着丈夫、女儿一起去旅行,“这么多年,因为他病情不允许,我们从来没有一家人出去旅行,这一次终于可以如愿了!”


两位患者家属接受采访

成功手术后,他有了一颗“强大的心”

12岁男孩小郑是这4例移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例。据他的父亲郑先生介绍,孩子从小到大经常发烧,而且是高烧,有时候一周能发烧2-3次。他也曾多次带孩子到当地医院就医,却也没有查出什么结果。直到2017年,一次感冒后,一位儿科医生在查体时发现孩子心率较低,建议做进一步检查。郑先生带着孩子到当地一家医院做心脏彩超后发现有异常,但因为孩子并没有其他症状,也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治疗。直到2019年1月,因为感冒,孩子咳嗽20多天仍未好,而且一咳孩子的脸颊、鼻梁都有乌青,这让郑爸爸紧张了起来,他带着孩子去医院,医生告诉他孩子心肌病的可能性很大,建议他去大医院做详细检查。

这样的消息对于老来得子的郑爸爸而言简直是噩梦,家里条件本就不好,平时靠着他打散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可他却十分坚决要为家中的独子治病:“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他。”于是,他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此时孩子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都已发生了改变,孩子已经无法平卧,每天蜷缩在病床上,吃一点东西就腹痛,这让父亲和医生们看着都心痛不已。

“医生说心脏移植是他唯一的出路,我就要给他想办法做这个手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郑先生十分坚定。

由于小郑年龄小,且发育较同龄孩子迟缓,适合小郑的心脏供体也比较少。父子俩在医院等了50多天,终于等到了一个可能合适的心脏,那是一位20岁的男孩捐献出来的,可问题是,两人身高、体重相差较大,那么这个心脏到底合不合适呢?

一边是病情无法继续等待的小男孩,另一边是离开人体不能超过7小时的供心,郑俊明教授立即开展评估:“尽管供心较大,但由于捐献前曾接受过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且经历过心肺复苏按压,心功能有暂时性损害,但远期功能和质量都非常好,对于12岁的小郑来说,十分合适。”于是,郑俊猛毅然决定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在移植吻合成功后,心脏复跳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心脏复跳后出现了心率失常、收缩很弱的现象,医生立即用体外循环予以辅助,“供心进入新的身体后,需要一段时间逐步适应’新的工作’。”该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彭俊说,大约160分钟体外循环支持后,供心恢复正常,成功撤掉了体外循环。令人惊喜的是,小郑术后第二天一早就苏醒,能够正常说话和进食,术后第三天就转回了普通病房,目前孩子正在顺利康复。

新闻加点料:

对于心脏移植,很多人都依然有疑问和担忧,记者梳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郑俊猛教授一一解答。

问:为什么心脏捐献浪费率高?心脏移植为什么难?

答:临床上,发生脑死亡时,身体会发生“儿茶酚胺风暴”,即身体会分泌大量的激素,让心脏收缩增强,但时间一长,心脏就容易耗竭,心功能也会严重受损。这样的状态,如果ICU医生处理得当,心脏会慢慢康复,处理不好,这样的心脏捐献出来也没法用。现阶段,我国对供体维护水平不高,造成了心脏捐献浪费;此外,因为人们对心脏移植认识不够,有的心脏捐出来也没人用;另外,心脏捐献后需要在6小时内到受者体内,不适合从太远的地方取供体,地域受限也是一大原因。

问:心脏移植患者生存率如何?移植后还需要过哪些“关”?

答: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0%,5年生存率70%,10年生存率50%。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会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有的会出现冠状动脉内膜有问题等。另外,许多患者可能因为其他疾病而逝世。目前长期在我门诊复诊的心脏移植患者中,最长的已经有15年了。

心脏移植后还需要度过术后出血、术后心功能不全、急性排斥、感染等多个“大关”才能安然活着。

问:感冒会诱发心肌炎致“换心”的病例多吗?如何预防?

答:这样的案例不少见。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可导致爆发性心肌炎,如果没有的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会导致心肌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普通人感冒后要重视治疗,心脏受损的反应表现为与发热不想符合的心动过速后者心律失常等,出现这样的症状后要找心脏专科医生就诊。曾经有1位增城的病友,因为感冒导爆发性心肌炎,由当地医院转到我们科。转入的时候心功能已经严重损害,并突恶性心率失常,我们立即启用紧急预案,为患者进行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辅助心脏功能,让病变的心脏得到充分休息,经过约1周营养心脏、抗病毒、及体外生命支持治疗后,病友的心脏功能完全康复,顺利撤除ECMO,避免了心脏移植的结局。“小”感冒也不能被“小看”,每年欧洲有数百例患者因感冒死亡,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注意休息。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中国梦·践行者】两周内为4人成功“换心” 他们传递大爱让患者重获新生
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2019-04-01

文/图 金羊网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对于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而言,器官移植可能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唯一出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不断发展,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善举,移植团队的精湛技艺,让越来越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获新生。广东作为器官捐献/移植大省,这样的大爱善举一直在持续。

记者29日获悉,3月15日至29日,短短两周时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就成功完成了4例心脏移植手术,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仅12岁。截至记者发稿时,4例移植病人中前3例已经转回普通病房,所有患者恢复都十分顺利。

12岁患儿小郑在接受心脏移植术后第二天早上就拔除了气管插管。图中张丽随护士长正在用棉签沾水为他湿润嘴唇

饱受心病折磨16年,他终于能正常生活

48岁的刘先生是4例心脏移植患者中首位接受移植手术的。2003年,一次重感冒后未及时就医,刘先生逐渐出现了活动后气喘、胸闷、睡觉不能平卧等症状。在安徽老家医院做心脏彩超发现,心功能明显降低,医生考虑他得了病毒性心肌炎,予以治疗后却并没有太大改善,才发现此时病情已发展为心肌病。2004年,在家人的陪同下,刘先生赴上海看病,医生确诊他患心肌病合并慢性心衰,并告诉他,病情不可逆,他最终需要心脏移植方可活命。

这个消息对于刘先生和家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当时,“心脏移植”在大多数人心里与“死亡”等同,刘先生和家人根本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加上当时病情还未特别严重,刘先生打算咬牙扛下去,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刘先生的日常生活则受到了极大限制。原本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刘先生因病早早的办理了提前退休,在家养病,多年来他四处求医问诊,尤其到了冬天,感冒、肺炎、心衰等让他饱受折磨。近3年,他的心功能开始恶化,原本能够自己出去散步的刘大哥在家门口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右心功能不全带来的胃肠道淤血让他经常腹胀,胃口越来越差,下肢水肿也愈发明显。更严重的是,医生开给他的抗心衰药物于他而言效果也越来越差。这意味着,他已进入终末期心衰状态,心脏移植或许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经过反复求证和对比,2018年3月,刘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郑俊猛是我国首批同时拥有心脏移植和肺移植资质的专家,也是该院心脏移植团队的负责人,郑俊猛立即为刘先生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心脏移植等待登记,为刘先生寻找最合适的心脏,在等待供心的同时郑俊猛教授为刘先生调整了抗心衰方案,将其身体状态尽量调节至最好状态接受移植手术。

“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些七上八下,一直到今年3月初,我们终于决定做手术,就从深圳来广州住院。”刘太太告诉记者,幸运的是,在丈夫入院后的第7天,他们等到了好消息——有一个合适的心脏供体,刘先生可以立即接受手术。

郑俊猛介绍,刘先生的手术很顺利,不过在心脏移植成功后,供体心脏复跳时发现右心功能不全,医生立即在手术室里就为他用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术后6天后,刘先生心脏功能大大改善,成功撤掉ECMO;术后第七天,他转回普通病房。如今,重获新生的刘先生正在逐渐康复,他的妻子非常感激捐献者的大爱善举,她自愿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如果没有捐献者的大爱,我丈夫的生命就无法延续,我也希望以此能回馈社会。”刘太太说,丈夫完全康复后,她最大的希望是带着丈夫、女儿一起去旅行,“这么多年,因为他病情不允许,我们从来没有一家人出去旅行,这一次终于可以如愿了!”


两位患者家属接受采访

成功手术后,他有了一颗“强大的心”

12岁男孩小郑是这4例移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例。据他的父亲郑先生介绍,孩子从小到大经常发烧,而且是高烧,有时候一周能发烧2-3次。他也曾多次带孩子到当地医院就医,却也没有查出什么结果。直到2017年,一次感冒后,一位儿科医生在查体时发现孩子心率较低,建议做进一步检查。郑先生带着孩子到当地一家医院做心脏彩超后发现有异常,但因为孩子并没有其他症状,也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治疗。直到2019年1月,因为感冒,孩子咳嗽20多天仍未好,而且一咳孩子的脸颊、鼻梁都有乌青,这让郑爸爸紧张了起来,他带着孩子去医院,医生告诉他孩子心肌病的可能性很大,建议他去大医院做详细检查。

这样的消息对于老来得子的郑爸爸而言简直是噩梦,家里条件本就不好,平时靠着他打散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可他却十分坚决要为家中的独子治病:“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他。”于是,他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此时孩子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都已发生了改变,孩子已经无法平卧,每天蜷缩在病床上,吃一点东西就腹痛,这让父亲和医生们看着都心痛不已。

“医生说心脏移植是他唯一的出路,我就要给他想办法做这个手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郑先生十分坚定。

由于小郑年龄小,且发育较同龄孩子迟缓,适合小郑的心脏供体也比较少。父子俩在医院等了50多天,终于等到了一个可能合适的心脏,那是一位20岁的男孩捐献出来的,可问题是,两人身高、体重相差较大,那么这个心脏到底合不合适呢?

一边是病情无法继续等待的小男孩,另一边是离开人体不能超过7小时的供心,郑俊明教授立即开展评估:“尽管供心较大,但由于捐献前曾接受过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且经历过心肺复苏按压,心功能有暂时性损害,但远期功能和质量都非常好,对于12岁的小郑来说,十分合适。”于是,郑俊猛毅然决定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在移植吻合成功后,心脏复跳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心脏复跳后出现了心率失常、收缩很弱的现象,医生立即用体外循环予以辅助,“供心进入新的身体后,需要一段时间逐步适应’新的工作’。”该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彭俊说,大约160分钟体外循环支持后,供心恢复正常,成功撤掉了体外循环。令人惊喜的是,小郑术后第二天一早就苏醒,能够正常说话和进食,术后第三天就转回了普通病房,目前孩子正在顺利康复。

新闻加点料:

对于心脏移植,很多人都依然有疑问和担忧,记者梳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郑俊猛教授一一解答。

问:为什么心脏捐献浪费率高?心脏移植为什么难?

答:临床上,发生脑死亡时,身体会发生“儿茶酚胺风暴”,即身体会分泌大量的激素,让心脏收缩增强,但时间一长,心脏就容易耗竭,心功能也会严重受损。这样的状态,如果ICU医生处理得当,心脏会慢慢康复,处理不好,这样的心脏捐献出来也没法用。现阶段,我国对供体维护水平不高,造成了心脏捐献浪费;此外,因为人们对心脏移植认识不够,有的心脏捐出来也没人用;另外,心脏捐献后需要在6小时内到受者体内,不适合从太远的地方取供体,地域受限也是一大原因。

问:心脏移植患者生存率如何?移植后还需要过哪些“关”?

答: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0%,5年生存率70%,10年生存率50%。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会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有的会出现冠状动脉内膜有问题等。另外,许多患者可能因为其他疾病而逝世。目前长期在我门诊复诊的心脏移植患者中,最长的已经有15年了。

心脏移植后还需要度过术后出血、术后心功能不全、急性排斥、感染等多个“大关”才能安然活着。

问:感冒会诱发心肌炎致“换心”的病例多吗?如何预防?

答:这样的案例不少见。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可导致爆发性心肌炎,如果没有的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会导致心肌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普通人感冒后要重视治疗,心脏受损的反应表现为与发热不想符合的心动过速后者心律失常等,出现这样的症状后要找心脏专科医生就诊。曾经有1位增城的病友,因为感冒导爆发性心肌炎,由当地医院转到我们科。转入的时候心功能已经严重损害,并突恶性心率失常,我们立即启用紧急预案,为患者进行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辅助心脏功能,让病变的心脏得到充分休息,经过约1周营养心脏、抗病毒、及体外生命支持治疗后,病友的心脏功能完全康复,顺利撤除ECMO,避免了心脏移植的结局。“小”感冒也不能被“小看”,每年欧洲有数百例患者因感冒死亡,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注意休息。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