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全要素治水新模式成效凸显,连续4个月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文/金羊网记者 李天军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传唱全球华人世界的歌曲《东方之珠》,开头两句歌词里的小河指的就是深圳河。
深圳河是深圳与香港的界河,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流过繁华的深圳市区。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深圳市水务局获悉,深圳河水质已连续4个月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为30多年来最好水平。自深圳河流域水质不断好转后,深圳人的周末休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边垂钓湾边戏鸥……成了不少市民内心之所向。
深圳河水质达地表水Ⅴ类标准
深圳河可不是一直这么清。曾经,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流域内的部分污水直排入河,深圳河一度成了“排污沟”。
随着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深圳河湾滩涂上跳跳鱼、招潮蟹、反嘴鹬等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前来深圳湾越冬的濒危黑脸琵鹭数量回升到超过300只,约为全球黑脸琵鹭总数的十分之一。深圳湾水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流入其中的深圳河水质的改善。
2015年底,深圳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将深圳河湾流域这一开发建设最早、发展最快、人口和建筑最为密集的窗口区域作为治理“示范区”。经过近几年攻坚治理,曾经污染严重的深圳河湾取得突破性改善。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通过4个多月的连续监测,正常情况下,深圳河河口水质可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全流域管控治理模式成效凸显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为茅洲河共和村、深圳河口两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攻坚,统筹、协调流域水环境治理,推动河流水质不断改善,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成立下沉督办协调组,全要素统筹流域厂、站、网的管理,建立起“厂站网”一体化全要素治水新模式,改变“多头管理”格局,形成治理合力。
2018年,深圳河流域共安排治水项目58个,完成年度投资43.31亿元,同比增加49.9%。建设污水管网175.34公里,20个黑臭水体得到治理,493个排水口完成整治,完成深圳河污染严重河段近50万立方米清淤。完成653个正本清源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105万立方米/日。
深圳河水质达标率还将提升
2019年是深圳河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深圳将一如既往集中攻坚。“预计今年深圳河水质达标率还将大幅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将继续聚焦雨污分流、厂网建设,确保深圳河水质稳定达标。
为进一步提升深圳河湾流域水质,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圳市今年将重点针对“两河八渠”采取9+1全覆盖及统筹厂网河站池泥系统,实施正本清源、管网建设、泵站建设、水质净化厂拓能、污泥处理、排放口改造,及调蓄能力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等八大类项目。
重点推进深圳河湾流域“净口行动”,以入河排水口为起点,追踪溯源,对市政及建筑小区内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改造混接点,实现雨水管渠系统污水零直排。
今年年底前,深圳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深圳河河口、观澜河企坪、坪山河上洋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全力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