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文化地标彰显深圳文化建设成果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园 宋毅 发表时间:2019-05-14 08:15

文/记者 林园 宋毅

图/记者 王磊

文化是看不见的,但不断完善的文化硬件却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当初特区百废待兴之际,深圳便已着手投入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今,深圳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正加快推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文体设施项目。从这些文化地标上,能切实看到深圳文化建设的成果。

新十大文化设施

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

◎一直把文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人们认为巴黎有文化,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卢浮宫;想到伦敦有底蕴,大英图书馆的傲人景象就映入眼帘;谈到纽约很先锋,百老汇里各色剧院里的经典戏剧是最好的谈资……文化有了载体,市民才能从文化的发展中得到获得感。”去年年底,深圳正式公布了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名单后,“深圳发布”一篇评论如此写道。

诚如是,文化是看不见的,但不断完善的文化设施却是肉眼可见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将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

回顾特区发展史,文化发展一直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硬件也在不断完善中。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领导人就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喻之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认为深圳只有两翼齐飞,才能鹏程万里。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之际,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的时候,规划建设了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台、新闻中心、深圳大学等“八大文化设施”,当年的市委主要负责人所说的“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深圳大学建起来”的话语迄今掷地有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深圳城市雏形开始形成,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深圳的领导人强调“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两者只有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备”。政府持续加大文化投入,积极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书城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掀起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

2018年,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设施,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谋定而后动,特区由此掀起了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

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纵观这“新十大文化设施”,涵盖了音乐、历史、创意、科学等方面。它们的落成,将使这座城市崛起一个个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其中,不少设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这些曾经的文化地标,服务了特区几十年,见证了不少传奇文化事件的发生,也成为了许多深圳人的共同记忆。对其进行升级,既节省了资源,又修缮了设备,让其可以服务更多人。

“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在有序推进,并且选址在全市多区落地开花,将有望打破原特区内外文化设施分布不均的局面。去年3月,深圳歌剧舞剧院正式成立。这是深圳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的重大成果,填补了深圳缺少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空白。紧跟着,作为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艺术殿堂,深圳歌剧院的建设便提上议程。根据此前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答复称,深圳歌剧院有望落户南山滨海休闲带。而深圳海洋博物馆拟选址大鹏新区,将凸显海滨城市特质。《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2018年下半年工作思路》提到,“要重点推动公共文体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深圳市海洋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博物馆等市级场馆落地开工……”此外,深圳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宝安区大空港区国际会展中心旁,被列为深圳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和2016年重大项目计划。此前有消息称,深圳新科技馆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约20亿元,距离机场约8公里。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的“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目标正在慢慢实现。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100个以上便民利民健身场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真正实现惠民利民。2017年底,全市各类文化场地数量约为10246个,各类体育场地约14000多个,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区级大型文化设施50个,3000个座位以上大型体育场馆21个。接下来,深圳还将推进每个街道建成1个街道综合文体中心,推进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要把最好的地段用来建书城

在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一篇《五大因素令深圳更宜居》的文章,将“书迷福地”列入“五大”之一。文章中提到,尽管深爱技术,但深圳是一座爱书者的城市。

去年7月18日,在第二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开幕前一天,深圳书城龙岗城开业,深圳迎来了第五座书城。智慧型书城里,有“无人”书店、机器人导购,还有3D智能导航系统……居民潮水般涌进书城,当晚,书香广场的现场读书活动更是座无虚席。包括这座新书城在内,深圳其他区的书城均坐落于中心地段。一座城市,把最好的地方给了书城,体现了决策者的视野和格局,彰显了一座城市的远大抱负。从1996年深南大道边崛起的中国第一座书城——罗湖书城,到CBD的大型单体书店——中心书城,到南山书城、宝安书城、龙岗书城,以及正规划建设的其他几座书城,皆是如此。

因为历史原因,包括龙岗区在内的原特区外几个区,不仅基础设施落后于原特区内,文化设施更是与原特区内相去甚远。但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文体设施在这些地方拔地而起。市民无论居住在哪里,都有望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文体服务。

一张完备的城市文体设施网络正在全市徐徐铺开——深圳还将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并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重大文体设施,包括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演艺场馆、体育场馆、高等院校等七大类31项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以及51个区级大型文体设施……文体设施在各区百花齐放,原特区外区域更是城市文体设施项目布局的重点。比如,龙华区除了布局有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外,还规划建设区文体中心等11个区级项目。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文化地标彰显深圳文化建设成果
金羊网  作者:林园 宋毅  2019-05-14

文/记者 林园 宋毅

图/记者 王磊

文化是看不见的,但不断完善的文化硬件却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当初特区百废待兴之际,深圳便已着手投入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今,深圳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正加快推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文体设施项目。从这些文化地标上,能切实看到深圳文化建设的成果。

新十大文化设施

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

◎一直把文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人们认为巴黎有文化,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卢浮宫;想到伦敦有底蕴,大英图书馆的傲人景象就映入眼帘;谈到纽约很先锋,百老汇里各色剧院里的经典戏剧是最好的谈资……文化有了载体,市民才能从文化的发展中得到获得感。”去年年底,深圳正式公布了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名单后,“深圳发布”一篇评论如此写道。

诚如是,文化是看不见的,但不断完善的文化设施却是肉眼可见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将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

回顾特区发展史,文化发展一直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硬件也在不断完善中。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领导人就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喻之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认为深圳只有两翼齐飞,才能鹏程万里。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之际,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的时候,规划建设了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台、新闻中心、深圳大学等“八大文化设施”,当年的市委主要负责人所说的“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深圳大学建起来”的话语迄今掷地有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深圳城市雏形开始形成,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深圳的领导人强调“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两者只有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备”。政府持续加大文化投入,积极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书城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掀起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

2018年,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设施,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谋定而后动,特区由此掀起了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

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纵观这“新十大文化设施”,涵盖了音乐、历史、创意、科学等方面。它们的落成,将使这座城市崛起一个个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其中,不少设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这些曾经的文化地标,服务了特区几十年,见证了不少传奇文化事件的发生,也成为了许多深圳人的共同记忆。对其进行升级,既节省了资源,又修缮了设备,让其可以服务更多人。

“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在有序推进,并且选址在全市多区落地开花,将有望打破原特区内外文化设施分布不均的局面。去年3月,深圳歌剧舞剧院正式成立。这是深圳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的重大成果,填补了深圳缺少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空白。紧跟着,作为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艺术殿堂,深圳歌剧院的建设便提上议程。根据此前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答复称,深圳歌剧院有望落户南山滨海休闲带。而深圳海洋博物馆拟选址大鹏新区,将凸显海滨城市特质。《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2018年下半年工作思路》提到,“要重点推动公共文体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深圳市海洋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博物馆等市级场馆落地开工……”此外,深圳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宝安区大空港区国际会展中心旁,被列为深圳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和2016年重大项目计划。此前有消息称,深圳新科技馆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约20亿元,距离机场约8公里。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的“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目标正在慢慢实现。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100个以上便民利民健身场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真正实现惠民利民。2017年底,全市各类文化场地数量约为10246个,各类体育场地约14000多个,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区级大型文化设施50个,3000个座位以上大型体育场馆21个。接下来,深圳还将推进每个街道建成1个街道综合文体中心,推进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要把最好的地段用来建书城

在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一篇《五大因素令深圳更宜居》的文章,将“书迷福地”列入“五大”之一。文章中提到,尽管深爱技术,但深圳是一座爱书者的城市。

去年7月18日,在第二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开幕前一天,深圳书城龙岗城开业,深圳迎来了第五座书城。智慧型书城里,有“无人”书店、机器人导购,还有3D智能导航系统……居民潮水般涌进书城,当晚,书香广场的现场读书活动更是座无虚席。包括这座新书城在内,深圳其他区的书城均坐落于中心地段。一座城市,把最好的地方给了书城,体现了决策者的视野和格局,彰显了一座城市的远大抱负。从1996年深南大道边崛起的中国第一座书城——罗湖书城,到CBD的大型单体书店——中心书城,到南山书城、宝安书城、龙岗书城,以及正规划建设的其他几座书城,皆是如此。

因为历史原因,包括龙岗区在内的原特区外几个区,不仅基础设施落后于原特区内,文化设施更是与原特区内相去甚远。但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文体设施在这些地方拔地而起。市民无论居住在哪里,都有望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文体服务。

一张完备的城市文体设施网络正在全市徐徐铺开——深圳还将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并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重大文体设施,包括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演艺场馆、体育场馆、高等院校等七大类31项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以及51个区级大型文体设施……文体设施在各区百花齐放,原特区外区域更是城市文体设施项目布局的重点。比如,龙华区除了布局有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外,还规划建设区文体中心等11个区级项目。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