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广州地铁总长要翻两番 新增住房200万套以上

来源:金羊网 作者:赵燕华 发表时间:2019-06-15 09:59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金羊网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示,为未来广州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脉络,提出要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新出彩。其中,要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等。

人口规模

到2035年达2000万左右

《草案》提出,广州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也就是说,未来17年内,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常住人口约为510万,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0万。

人口增加的同时,广州将严控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的30%以内。

基础设施

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

《草案》提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其中包括: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据了解,目前,乘坐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间48分钟可通达。但广州南站距广州市中心城区较远。对此,《草案》明确将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并将站点确定为广州站,大大方便中心城区与香港间客流往来。

轨道交通

总长度将是目前的4倍

《草案》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至2035年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

据统计,2018年年底广州地铁已形成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换言之,《草案》提出的到2035年总长度2000公里,将是目前的4倍,未来广州城市轨道线网线路长度平均每年将增加近90公里。

住房供应

新增住房200万套以上

《草案》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供应,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建设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万-10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培育社区中心。以3-5个社区生活圈打造服务人口20万至30万的组团中心。基础设施配置覆盖每个社区生活圈。

湾区共建

广佛建“1+4融合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草案》提出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拓展港澳居民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完善提升穗港澳对接沟通机制,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草案》还提出广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即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以及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

发展目标

2025年

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35年

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2050年

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空间布局

优化沿珠江水系的网络化城市发展结构,形成

“一脉三区”“一核一极”“多点支撑”

建设全球重要交通枢纽

国际航空枢纽

至2035年,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数达190条,旅客吞吐量达1.2亿-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0万吨。

国际航运枢纽

至2035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邮轮年旅客数量达300万人次。

国际铁路枢纽

至2035年,新增10条高铁,客运量达4亿人次,货运量达7700万吨。

规划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

▶6公里长的“红色基因”路

▶5公里长的“古都年轮”路

▶3公里长的“城央水脉”路

▶10公里长的“丝路遗风”路

▶4公里长的“粤味探悠”路

▶11公里长的“工场传奇”路

▶5公里长的“西关小筑”路

▶5公里长的“街市览胜”路

▶2公里长的“文宗之旅”路

编辑:海辉
数字报
到2035年广州地铁总长要翻两番 新增住房200万套以上
金羊网  作者:赵燕华  2019-06-15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金羊网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示,为未来广州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脉络,提出要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新出彩。其中,要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等。

人口规模

到2035年达2000万左右

《草案》提出,广州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也就是说,未来17年内,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常住人口约为510万,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0万。

人口增加的同时,广州将严控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的30%以内。

基础设施

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

《草案》提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其中包括: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据了解,目前,乘坐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间48分钟可通达。但广州南站距广州市中心城区较远。对此,《草案》明确将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并将站点确定为广州站,大大方便中心城区与香港间客流往来。

轨道交通

总长度将是目前的4倍

《草案》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至2035年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

据统计,2018年年底广州地铁已形成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换言之,《草案》提出的到2035年总长度2000公里,将是目前的4倍,未来广州城市轨道线网线路长度平均每年将增加近90公里。

住房供应

新增住房200万套以上

《草案》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供应,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建设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万-10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培育社区中心。以3-5个社区生活圈打造服务人口20万至30万的组团中心。基础设施配置覆盖每个社区生活圈。

湾区共建

广佛建“1+4融合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草案》提出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拓展港澳居民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完善提升穗港澳对接沟通机制,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草案》还提出广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即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以及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

发展目标

2025年

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35年

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2050年

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空间布局

优化沿珠江水系的网络化城市发展结构,形成

“一脉三区”“一核一极”“多点支撑”

建设全球重要交通枢纽

国际航空枢纽

至2035年,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数达190条,旅客吞吐量达1.2亿-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0万吨。

国际航运枢纽

至2035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邮轮年旅客数量达300万人次。

国际铁路枢纽

至2035年,新增10条高铁,客运量达4亿人次,货运量达7700万吨。

规划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

▶6公里长的“红色基因”路

▶5公里长的“古都年轮”路

▶3公里长的“城央水脉”路

▶10公里长的“丝路遗风”路

▶4公里长的“粤味探悠”路

▶11公里长的“工场传奇”路

▶5公里长的“西关小筑”路

▶5公里长的“街市览胜”路

▶2公里长的“文宗之旅”路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