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承千百年,这些民间规则还在“约”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6-17 08:51

  ■番禺区甘棠村的苏氏祠堂里陈列着苏氏祖先遗训、苏氏家规,村委会副主任苏炳滔抄写了一份挂在家中。 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摄

  ■关注广州村规民约①

  广东推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覆盖,广州部分地区早有好样板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等7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9年底全省60%的村(社区)修订完善具有依法保障、自我约束且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到2020年实现全省所有村(社区)全覆盖。

  村规民约?广州的年轻人了解吗?接受吗?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传统的村规民约根植在村民的家规族训,至今仍然具有教育督导作用。

  ●白云区南村

  周敦颐后人均能背诵《爱莲说》

  一座宗祠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新快报记者看到了周氏族人为之骄傲的周氏大宗祠,恢弘大气、廊庑秀美,宗祠内可见《太极图说》《爱莲说》等文献,周氏族人在白云的族迹,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周氏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当时在现陕西一带就已经有周姓……”据周氏后人周敬联介绍,在南村开村的周氏祖先为周敦颐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传说两人因受命入粤为官,途经大南村,见此地环境清幽,适宜耕作,便先后在此落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直到今日,周氏子孙基本上会吟诵祖先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作品成为村规民约的雏形。它激励着周氏族人修养品德,成为高尚的人。

  如今,在家家户户周氏族人手中,又有了一本南村村民文明手册。该手册为2011年周氏族人根据祖先格言、家训编撰而成,里面详细记载了从中原祖祠抄录下来的“汝南堂周氏家训”,家训明示“教子有良方课耕课读,勿越轨而犯法……不得则反求诸己,不欲则勿施于人。”这本手册对周氏族人规定的行为规范,比《爱莲说》详细得多、具体得多,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

  ●白云区白沙村

  良好家风延续 祠堂用作幼儿园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与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村民文明手册一样,绝大多数村规民约有历史渊源,并非凭空订立。

  “望南雄敬祖寻根缅怀先贤播恩典,出前社开枝散叶激励后辈振家业。”“祖德裕深重光照万代,宗功绵泽厚福荫儿孙。”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在一座祠堂中看到这样两副对联。族谱收集人之一、72岁的杨启新告诉记者,白沙村建村600多年来,已繁衍近万人的杨氏仍在克守忠、勇、孝、敬、勤、俭、仁、义、礼、智、信的祖训,使得良好家风世代延续。

  新快报记者在杨氏家规明训中找到这样的描述:“有子必须教读”“幼儿从小教训”“年轻学习正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凡我族人,当勤耕读也”等。白沙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沙村十分重视对村民的文化教育,特别对小学的优秀学生、优秀老师都进行奖励和鼓励,对村中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奖学金,以资鼓励。

  如今的杨氏大宗祠还供白沙村幼儿园所用。上百名幼儿在祠堂内接受启蒙教育,受到文化熏陶。祠堂正门的一副对联更是体现着杨氏良好的文教家风:“胸怀祖国育英才汗水催成千树绿,放眼乾坤为志士甘霖浇灌万花红。”

  ●番禺区甘棠村

  考上顶尖大学 一次奖励十万元

  将乡风民俗结合进村规民约中,是番禺区东环街甘棠村的特色之一。“鼓励青少年勤学上进。”甘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庆全说,村规民约中,教育是重要内容。在2017年9月通过并沿用至今的甘棠村第七届村规民约中,该村制定奖学扶学制度,中考时取得年级成绩第一名的,奖励价值约3000元的手提电脑一台。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年有5000元补助,考上大专的学生每年有3000元补助。

  毫不意外,“奖学”的内容,同样有着历史渊源。甘棠村村委会副主任苏炳滔说,苏氏祠堂挂有苏氏祖先遗训、苏氏家规,有“诗书勤学、互相共勉”等词句。

  有奖有惩,村规民约也有约束村民的条款。根据甘棠村的村规民约,如果村民随意乱丢乱放垃圾,会被责令清理并给予批评教育或要求其缴交清理搬运费。乱倒建筑材料且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清理的,如果进行教育未果将按条例进行处罚。

  据介绍,目前甘棠村正在制订新的村规民约,其中教育奖励方面增加了一条:凡被全国最受关注的10所大学录取的,“凭录取通知书到福利会领取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此外,甘棠村新的村规民约还将增加有关文明养犬的规定。“若违反规定的,经警告后仍不进行整改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村风民俗方面,规定村委会每年要组织十乡会、敬老节、秋分三苏祭祀等传统庆典活动。

  ●天河区车陂村

  组织后生们听“爷爷奶奶一堂课”

  天河区车陂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保存着众多祠堂,同章简公祠有一块嵌在墙体里的石碑显得尤为珍贵,它记载了车陂简氏一族的家训,落款为清朝乾隆元年,有近300年历史。

  石碑列明的13条家训中,有6条关于读书,而且考取功名越高,奖励越大;在攻读期间,有田地供读书人使用。家训中还明确规定,考取功名、外出做官者要不忘向祠堂捐款,而且文官比武官捐款数额更大,以报答祖宗培养之恩,可见简氏先祖对读书的重视。

  40多岁的简炽坚是车陂村新一代的办事人,今年端午节前,简炽坚和其他村民请来了知名画家司马江南,对同章简公祠进行了重新的文化布局和装饰。新快报记者看到,石碑古训被翻译成白话文,刻在竹板上,陈列在祠堂里。

  车陂村有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是“爷爷奶奶一堂课”,它邀请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来祠堂给年轻人、孩子们、外来人员讲述村里的历史、文化,既丰富学生、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名人如是说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村规民约体现社会管理多元化

  村规民约,体现了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是国家法治体系的补充。

  法治与人情的结合,体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国家层面的法律和基层的乡规民约的结合。在古代,乡规民约是礼治的体现,以礼服天下,以道德管理民事;在今天,村规民约是一种以文化管理社会的方式。

  画家司马江南:村规民约家规族训均导人向善

  无论是一个村的村规民约,还是毎个姓氏的家规族训,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共性都是导人向善,是先辈对后辈的特定提醒和约束,是很好的家风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祠堂文化要宣传好本姓氏的人物事迹,彰显地方特色。我们现在对之进行提炼,使之发扬光大,衍生出一些新的可以共同遵守的公约,形成对法律的补充,能够更好地去修正自身。


  ■从化区西和村的村规民约被刻在墙上。     通讯员供图

  卫生、消防、建房子、垃圾分类……

  新时期新规约 涵盖现代生活各方面

  千百年传下来的村规民约,适应现代社会吗?广州不少市民都提出这样的疑问。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新时期,传统的民间约定被赋予了新内涵。广州市不少村和社区都与时俱进,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侧重点各不相同。

  ●从化区西和村 盖房子和红白事均有规可依

  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的西和村因特色小镇乡村游而走红,这里以“花海”闻名,被评为“广州市美丽乡村”“广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旅游名村”。吸引游客的除了颜值如画的乡村风光,还有醇厚的文明乡风。

  “西和村,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新快报记者在西和村文化广场看到,一面墙上刻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村规民约,涵盖宅基地、盖房子、红白事、敬老人、重教育等各方面内容,挺接地气。

  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表示,随着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西和村的发展变化很大,全村不仅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活排污无害化,还对全村庭院和道路进行了美化、绿化及环境整治,清除乱放、乱倒的垃圾及杂物。在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的同时,村规民约更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卫生,好习气;环境美,有秩序。倒垃圾,不随意;砖瓦柴,摆整齐。猪狗羊,鸭兔鸡;要围养,多管理。此条约,大家立;执行好,齐受益。”新快报记者还了解到,由广东省文明办汇编的《新村规民约选编》于去年正式发布,《新村规民约选编》的第一篇,就是西和村的村规民约。

  ●从化区莲麻村

  最重视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

  在从化区另一个特色小镇,莲麻小镇,新快报记者在莲麻村的文化长廊里也看到了一份村规民约。这份村规民约对该村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有突出要求:“实行包干到户责任,村民负责做好各户房前屋后三包工作,杜绝脏、乱、差现象,做到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柴草不乱放,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除了自觉搞好家居卫生,村民还“必须自觉维护道路、水利设施的贯通,不得将垃圾、农药瓶和田埂草倒入道路、河流、水渠、湖泊或水塘中,一律堆放在指定地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莲麻村不仅为村民派发了家庭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还配备了8辆分类垃圾运输小车统一收运,每天上午和下午,环卫工人开车载着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收运垃圾。收回的“其他垃圾”由镇里转往垃圾中转处理中心,“厨余垃圾”则被运至集中沤肥点进行生化技术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番禺区时代外滩小区

  “高考季社区公约”获得好评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广州,除了农村的村规民约,城市中的社区公约也很有特色。

  不大声喧哗、不大声鸣笛、不进行噪音施工……今年高考期间,在广州番禺时代外滩小区,物管方首次张贴的社区公约,让小区业主感到特别暖心。

  “有一种关心叫默默无声。”据该小区物管方介绍,为给考生提供一个安宁、清静的休息和复习环境,今年该小区别出心裁推出了“高考季社区公约”,呼吁所有业主不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晚上10时后开车进小区自觉慢行,不大声鸣笛;装修时要提醒装修工人,在学生备考期间施工不得发出噪音;注意将家中电视、音响等设备的音量调小,以免影响考生的复习和休息;保证宠物在指定区域活动,避免打扰他人;参与广场舞活动的居民需移步至小区外广场,并将音量控制在白天50分贝、夜间40分贝等。

  “每次经过门岗看到‘高考公约’,都觉得心里很暖。” 业主陈女士说,她的女儿就是今年参加高考。

  “如果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能为考生换来良好的备考环境,那就是值得的。”业主杨先生说,物管方的做法很好,获得了许多业主的支持,值得提倡。

  ●番禺区钟村街

  用村规民约规范出租屋管理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一些区街(镇),甚至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与某些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

  在番禺区,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就联合区综治办、区民政局等部门,在定点村镇试点并向全区推广运用村规民约规范出租屋自治,有效提高辖区出租屋服务管理水平。

  作为试点村,番禺区钟村街钟四村制订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四村房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将房屋租赁管理有关规定纳入村规民约,搭建农村房屋租赁管理自治平台,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联社的集体物业及村民自有物业的房屋租赁行为,提升基层村居自治能力。据了解,钟四村将出租屋管理情况与村民股份分红挂钩,有效提高村民对出租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该项工作经前期试点取得成效,在番禺全区11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用自治制度的形式保证出租屋管理有效实施。

  ●越秀区德源里社区

  组织居民评议会订居民公约

  近日,越秀区洪桥街德源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郭晓丽和社工们,正与社区志愿者们一起,挨家挨户地进行登革热预防的工作,清理坛坛罐罐的积水,防止幼虫滋生。“如果没有这些能人达人,我们是没法建成一个共识共享型社区的。”郭晓丽说。

  德源里社区是一个老旧的、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型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社区治理工作任务尤为重要。为此,居委会组织了居民评议会,就社区安全、卫生清洁、扶贫济困等工作,形成了居民公约。比如,严禁居民的电瓶车在楼道里充电,否则容易引起爆炸以及火灾。清理公共空间堆放的杂物,以防堵塞交通。建立平安守护社区志愿者队,在防盗防骗上下功夫。发动社区每家每户制定逃生预案,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因为每件事都与每家每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对此,街坊都积极参与。街坊说:“有居委会带头,我们当然一起来参加,更精彩。”

  声音

  居民公约需要有刚性约束力

  广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周活宁,同时也是越秀区丰景大厦的业委会主任,他向新快报记者介绍:“我们业委会成功自管15年,居民们和谐相处,小区节余400万元,这些得益于小区公约的制订。”

  周活宁介绍,丰景大厦的业主约定,假日不能装修,大家都遵守这个公约。遇到楼上漏水的情况,都是邻里自行协商解决。对于养宠扰民的问题,小区公约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出现问题业主无法协调解决时,公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周活宁称,村规民约要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需要有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由居民自主制订,自愿约定,自我约束,这样才有民意基础;二是切合实际,是村民、居民需要的、社区需要的,才能更好地落地执行;三是要通过宣传、解释和协调,使公约成为绝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规则,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治、自我服务的目标,渐渐成为刚性的约束力量。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广州:传承千百年,这些民间规则还在“约”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2019-06-17

  ■番禺区甘棠村的苏氏祠堂里陈列着苏氏祖先遗训、苏氏家规,村委会副主任苏炳滔抄写了一份挂在家中。 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摄

  ■关注广州村规民约①

  广东推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覆盖,广州部分地区早有好样板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等7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9年底全省60%的村(社区)修订完善具有依法保障、自我约束且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到2020年实现全省所有村(社区)全覆盖。

  村规民约?广州的年轻人了解吗?接受吗?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传统的村规民约根植在村民的家规族训,至今仍然具有教育督导作用。

  ●白云区南村

  周敦颐后人均能背诵《爱莲说》

  一座宗祠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新快报记者看到了周氏族人为之骄傲的周氏大宗祠,恢弘大气、廊庑秀美,宗祠内可见《太极图说》《爱莲说》等文献,周氏族人在白云的族迹,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周氏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当时在现陕西一带就已经有周姓……”据周氏后人周敬联介绍,在南村开村的周氏祖先为周敦颐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传说两人因受命入粤为官,途经大南村,见此地环境清幽,适宜耕作,便先后在此落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直到今日,周氏子孙基本上会吟诵祖先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作品成为村规民约的雏形。它激励着周氏族人修养品德,成为高尚的人。

  如今,在家家户户周氏族人手中,又有了一本南村村民文明手册。该手册为2011年周氏族人根据祖先格言、家训编撰而成,里面详细记载了从中原祖祠抄录下来的“汝南堂周氏家训”,家训明示“教子有良方课耕课读,勿越轨而犯法……不得则反求诸己,不欲则勿施于人。”这本手册对周氏族人规定的行为规范,比《爱莲说》详细得多、具体得多,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

  ●白云区白沙村

  良好家风延续 祠堂用作幼儿园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与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村民文明手册一样,绝大多数村规民约有历史渊源,并非凭空订立。

  “望南雄敬祖寻根缅怀先贤播恩典,出前社开枝散叶激励后辈振家业。”“祖德裕深重光照万代,宗功绵泽厚福荫儿孙。”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在一座祠堂中看到这样两副对联。族谱收集人之一、72岁的杨启新告诉记者,白沙村建村600多年来,已繁衍近万人的杨氏仍在克守忠、勇、孝、敬、勤、俭、仁、义、礼、智、信的祖训,使得良好家风世代延续。

  新快报记者在杨氏家规明训中找到这样的描述:“有子必须教读”“幼儿从小教训”“年轻学习正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凡我族人,当勤耕读也”等。白沙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沙村十分重视对村民的文化教育,特别对小学的优秀学生、优秀老师都进行奖励和鼓励,对村中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奖学金,以资鼓励。

  如今的杨氏大宗祠还供白沙村幼儿园所用。上百名幼儿在祠堂内接受启蒙教育,受到文化熏陶。祠堂正门的一副对联更是体现着杨氏良好的文教家风:“胸怀祖国育英才汗水催成千树绿,放眼乾坤为志士甘霖浇灌万花红。”

  ●番禺区甘棠村

  考上顶尖大学 一次奖励十万元

  将乡风民俗结合进村规民约中,是番禺区东环街甘棠村的特色之一。“鼓励青少年勤学上进。”甘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庆全说,村规民约中,教育是重要内容。在2017年9月通过并沿用至今的甘棠村第七届村规民约中,该村制定奖学扶学制度,中考时取得年级成绩第一名的,奖励价值约3000元的手提电脑一台。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年有5000元补助,考上大专的学生每年有3000元补助。

  毫不意外,“奖学”的内容,同样有着历史渊源。甘棠村村委会副主任苏炳滔说,苏氏祠堂挂有苏氏祖先遗训、苏氏家规,有“诗书勤学、互相共勉”等词句。

  有奖有惩,村规民约也有约束村民的条款。根据甘棠村的村规民约,如果村民随意乱丢乱放垃圾,会被责令清理并给予批评教育或要求其缴交清理搬运费。乱倒建筑材料且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清理的,如果进行教育未果将按条例进行处罚。

  据介绍,目前甘棠村正在制订新的村规民约,其中教育奖励方面增加了一条:凡被全国最受关注的10所大学录取的,“凭录取通知书到福利会领取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此外,甘棠村新的村规民约还将增加有关文明养犬的规定。“若违反规定的,经警告后仍不进行整改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村风民俗方面,规定村委会每年要组织十乡会、敬老节、秋分三苏祭祀等传统庆典活动。

  ●天河区车陂村

  组织后生们听“爷爷奶奶一堂课”

  天河区车陂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保存着众多祠堂,同章简公祠有一块嵌在墙体里的石碑显得尤为珍贵,它记载了车陂简氏一族的家训,落款为清朝乾隆元年,有近300年历史。

  石碑列明的13条家训中,有6条关于读书,而且考取功名越高,奖励越大;在攻读期间,有田地供读书人使用。家训中还明确规定,考取功名、外出做官者要不忘向祠堂捐款,而且文官比武官捐款数额更大,以报答祖宗培养之恩,可见简氏先祖对读书的重视。

  40多岁的简炽坚是车陂村新一代的办事人,今年端午节前,简炽坚和其他村民请来了知名画家司马江南,对同章简公祠进行了重新的文化布局和装饰。新快报记者看到,石碑古训被翻译成白话文,刻在竹板上,陈列在祠堂里。

  车陂村有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是“爷爷奶奶一堂课”,它邀请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来祠堂给年轻人、孩子们、外来人员讲述村里的历史、文化,既丰富学生、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名人如是说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村规民约体现社会管理多元化

  村规民约,体现了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是国家法治体系的补充。

  法治与人情的结合,体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国家层面的法律和基层的乡规民约的结合。在古代,乡规民约是礼治的体现,以礼服天下,以道德管理民事;在今天,村规民约是一种以文化管理社会的方式。

  画家司马江南:村规民约家规族训均导人向善

  无论是一个村的村规民约,还是毎个姓氏的家规族训,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共性都是导人向善,是先辈对后辈的特定提醒和约束,是很好的家风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祠堂文化要宣传好本姓氏的人物事迹,彰显地方特色。我们现在对之进行提炼,使之发扬光大,衍生出一些新的可以共同遵守的公约,形成对法律的补充,能够更好地去修正自身。


  ■从化区西和村的村规民约被刻在墙上。     通讯员供图

  卫生、消防、建房子、垃圾分类……

  新时期新规约 涵盖现代生活各方面

  千百年传下来的村规民约,适应现代社会吗?广州不少市民都提出这样的疑问。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新时期,传统的民间约定被赋予了新内涵。广州市不少村和社区都与时俱进,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侧重点各不相同。

  ●从化区西和村 盖房子和红白事均有规可依

  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的西和村因特色小镇乡村游而走红,这里以“花海”闻名,被评为“广州市美丽乡村”“广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旅游名村”。吸引游客的除了颜值如画的乡村风光,还有醇厚的文明乡风。

  “西和村,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新快报记者在西和村文化广场看到,一面墙上刻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村规民约,涵盖宅基地、盖房子、红白事、敬老人、重教育等各方面内容,挺接地气。

  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表示,随着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西和村的发展变化很大,全村不仅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活排污无害化,还对全村庭院和道路进行了美化、绿化及环境整治,清除乱放、乱倒的垃圾及杂物。在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的同时,村规民约更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卫生,好习气;环境美,有秩序。倒垃圾,不随意;砖瓦柴,摆整齐。猪狗羊,鸭兔鸡;要围养,多管理。此条约,大家立;执行好,齐受益。”新快报记者还了解到,由广东省文明办汇编的《新村规民约选编》于去年正式发布,《新村规民约选编》的第一篇,就是西和村的村规民约。

  ●从化区莲麻村

  最重视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

  在从化区另一个特色小镇,莲麻小镇,新快报记者在莲麻村的文化长廊里也看到了一份村规民约。这份村规民约对该村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有突出要求:“实行包干到户责任,村民负责做好各户房前屋后三包工作,杜绝脏、乱、差现象,做到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柴草不乱放,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除了自觉搞好家居卫生,村民还“必须自觉维护道路、水利设施的贯通,不得将垃圾、农药瓶和田埂草倒入道路、河流、水渠、湖泊或水塘中,一律堆放在指定地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莲麻村不仅为村民派发了家庭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还配备了8辆分类垃圾运输小车统一收运,每天上午和下午,环卫工人开车载着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收运垃圾。收回的“其他垃圾”由镇里转往垃圾中转处理中心,“厨余垃圾”则被运至集中沤肥点进行生化技术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番禺区时代外滩小区

  “高考季社区公约”获得好评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广州,除了农村的村规民约,城市中的社区公约也很有特色。

  不大声喧哗、不大声鸣笛、不进行噪音施工……今年高考期间,在广州番禺时代外滩小区,物管方首次张贴的社区公约,让小区业主感到特别暖心。

  “有一种关心叫默默无声。”据该小区物管方介绍,为给考生提供一个安宁、清静的休息和复习环境,今年该小区别出心裁推出了“高考季社区公约”,呼吁所有业主不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晚上10时后开车进小区自觉慢行,不大声鸣笛;装修时要提醒装修工人,在学生备考期间施工不得发出噪音;注意将家中电视、音响等设备的音量调小,以免影响考生的复习和休息;保证宠物在指定区域活动,避免打扰他人;参与广场舞活动的居民需移步至小区外广场,并将音量控制在白天50分贝、夜间40分贝等。

  “每次经过门岗看到‘高考公约’,都觉得心里很暖。” 业主陈女士说,她的女儿就是今年参加高考。

  “如果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能为考生换来良好的备考环境,那就是值得的。”业主杨先生说,物管方的做法很好,获得了许多业主的支持,值得提倡。

  ●番禺区钟村街

  用村规民约规范出租屋管理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一些区街(镇),甚至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与某些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

  在番禺区,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就联合区综治办、区民政局等部门,在定点村镇试点并向全区推广运用村规民约规范出租屋自治,有效提高辖区出租屋服务管理水平。

  作为试点村,番禺区钟村街钟四村制订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四村房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将房屋租赁管理有关规定纳入村规民约,搭建农村房屋租赁管理自治平台,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联社的集体物业及村民自有物业的房屋租赁行为,提升基层村居自治能力。据了解,钟四村将出租屋管理情况与村民股份分红挂钩,有效提高村民对出租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该项工作经前期试点取得成效,在番禺全区11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用自治制度的形式保证出租屋管理有效实施。

  ●越秀区德源里社区

  组织居民评议会订居民公约

  近日,越秀区洪桥街德源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郭晓丽和社工们,正与社区志愿者们一起,挨家挨户地进行登革热预防的工作,清理坛坛罐罐的积水,防止幼虫滋生。“如果没有这些能人达人,我们是没法建成一个共识共享型社区的。”郭晓丽说。

  德源里社区是一个老旧的、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型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社区治理工作任务尤为重要。为此,居委会组织了居民评议会,就社区安全、卫生清洁、扶贫济困等工作,形成了居民公约。比如,严禁居民的电瓶车在楼道里充电,否则容易引起爆炸以及火灾。清理公共空间堆放的杂物,以防堵塞交通。建立平安守护社区志愿者队,在防盗防骗上下功夫。发动社区每家每户制定逃生预案,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因为每件事都与每家每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对此,街坊都积极参与。街坊说:“有居委会带头,我们当然一起来参加,更精彩。”

  声音

  居民公约需要有刚性约束力

  广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周活宁,同时也是越秀区丰景大厦的业委会主任,他向新快报记者介绍:“我们业委会成功自管15年,居民们和谐相处,小区节余400万元,这些得益于小区公约的制订。”

  周活宁介绍,丰景大厦的业主约定,假日不能装修,大家都遵守这个公约。遇到楼上漏水的情况,都是邻里自行协商解决。对于养宠扰民的问题,小区公约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出现问题业主无法协调解决时,公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周活宁称,村规民约要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需要有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由居民自主制订,自愿约定,自我约束,这样才有民意基础;二是切合实际,是村民、居民需要的、社区需要的,才能更好地落地执行;三是要通过宣传、解释和协调,使公约成为绝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规则,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治、自我服务的目标,渐渐成为刚性的约束力量。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