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部门敢于担当勇于牵头联动各方拔除“大钵盂”多年隐患!既还安全于民,又还绿于民
文/金羊网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聚
图/金羊网记者 梁 喻
违法建筑临山而建,既有碍景观,又有极大安全隐患!昨日上午,广州市城管联合越秀区城管,对“大钵盂”18栋违建正式开拆,既补齐了白云山的这一点绿色“缺口”,还绿于民;又彻底拔除一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还安全于民。
广州市城管部门如何通过沟通协调让这个“历史违建”得以拆除?违建倒下后的“大钵盂”将作何用途?让我们走进“大钵盂”探究一番——
地质灾害,长年困扰数百人的生命安全
白云山南门旁,有条小路名曰“云泉路”。顺着云泉路一路前行,经过蒲涧路,沿后山巷的梯级登上半山腰,记者看到了多栋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子。这里便是“大钵盂”。
“对于不少人来说,‘大钵盂’就是他们曾经的‘家’。”越秀区登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志刚,6月19日面对着“大钵盂”上的房子,讲述着这里的故事。“大钵盂”原本也是一片翠绿的小山岗。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有当地西坑村村民在小山岗上建房;紧接着,非当地村民也发现了这个地方。通过自建、合建、买卖等方式,小山岗逐渐建成了如今18栋无合法权属证明的房屋。据去年9月统计,本村村民和外地租户在内,18栋违建里共有400多名居民,形成了白云山内的“七十二家房客”景观。
“七十二家房客”在不少人眼中是文艺和有趣的,但对于属地越秀区登峰街道,却是“隐患”。记者6月19日到访时发现,18栋违建呈“握手楼”状态,大多有加建现象,至少两栋楼楼体光凭肉眼已可看到倾斜迹象。
“‘大钵盂’是一个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每当下雨,雨水会对山体形成冲刷,建在山体上的18栋违建便有滑坡隐患。”长期在广州登峰街道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干部刘军宏介绍,2018年9月强台风“山竹”来袭前,街道一度组织18栋违建内400多名居民撤离。“山竹”过后,白云山管理部门曾对“大钵盂”进行地质灾害初步治理。虽然地质灾害隐患被暂时止住,但其中2栋明显倾斜的违建,被鉴定为危楼。每当大雨天气,18栋违建内居民的安危,牵动着所有登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心。
敢于担当,城管部门牵头联动各方攻坚克难
今年广州持续进行的违建治理和针对白云山地区违建开展的“拆违复绿”工作,让“大钵盂”隐患问题的解决有了希望。3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勇于担起牵头负责“大钵盂”18栋建筑物拆除的重担,在越秀区政府、白云山管理局、登峰街道办等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比原定计划提前近三个月,正式启动拆除。
“彻底解除隐患,还是要搬离群众,拆除违建。”卢志刚说,据了解,市城管部门前期做了大量摸查和分析研判工作,并十分注重党建引领,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建了“大钵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组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深入到每家每户,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还绿于民拆除违法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居民困难,深入细致做居民思想工作。
5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越秀区登峰街道建立“大钵盂”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专班,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市城管、白云山管理局、越秀区、登峰街道等单位进驻工作专班办公。“大钵盂”违建拆除工作正式启动。
“20多年都拆不掉的违建忽然要拆,难度极大。”回忆5月起至6月中旬的违建拆除准备工作,刘军宏称“工作艰难”。工作专班从5月15日至5月30日,与居民及违建房屋当事人进行了12轮沟通谈判,在对居民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亦倾听他们的诉求,制定更完善的搬迁方案;对于诉求合理、确实存在生活困难居民和权属人,工作专班给予上述人员合理的补偿以支持他们搬迁。最终在6月15日前,18栋违建内的居民全部搬离。6月19日,施工人员得以进场,对违建进行拆除。
隐患解除后 将还绿于民
“‘大钵盂’隐患解除的日子快到了!”看到工人们对违建敲出“第一锤”,刘军宏说,由于不再有居民居住,街道不用再在每次暴雨时组织居民撤离。违建的开拆,仅仅是“大钵盂”治理的第一步,“由于山地施工条件所限,违建拆除难以动用大机器只能人工操作,拆除时间较长可能还会产生建筑余泥。”刘军宏说,违建拆除工作将尽量做到少扰民。
“一定要确保安全。”在6月19日开拆当天,广州市和越秀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对每位进场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提醒,并要求施工队负责人要确保所有参与施工人员都买足保险以防意外。
“违建拆除,将会为‘大钵盂’这座山岗,增添新活力。”白云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6月19日表示,“大钵盂”将会在违建拆除后作进一步加固,同时也会像白云山其他违建地块拆除那样,进行绿化复种以修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