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广州起义打响,我国中心城市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于这座英雄城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胡泉 郭启钊 林兆均 周敏
执行统筹:胡军 陆德洁
金羊网记者 甘韵仪 实习生 芮林思
广州地铁1号线公园前站附近有条起义路,起义路上有个广州起义纪念馆。92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在这里打响——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予以又一次英勇反击;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在这里诞生——尽管仅存在了三天,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在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竖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
口述
红色记忆
一条红布带的印记
傍晚时分,人潮退尽,广州起义纪念馆安静下来,馆长杨琪(上图,受访者供图)总喜欢一个人走走。每每看到“红布带”,他都要感慨一番。杨琪说,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一律佩戴红布带,它既是起义战士的标识,也是广州苏维埃政权的象征。
南昌起义之后,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湖北汉口召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始部署和筹备广州起义,并于11月下旬成立了起义总指挥机关——革命军事委员会。
紧张筹备过程中,广州起义计划不慎泄露。中共广东省委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由12月12日提前一天。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的带领下,广州起义部队数千人,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攻占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第一次在中心城市建立了工农兵民主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
此举震惊了中外反动势力,国民党当局纠集兵力疯狂反扑。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杨琪说,当时被汗水浸湿的红布带在许多参加起义的军民的脖子上留下了红色的痕迹,起义失败后,红布带成了“罪证”,“那时候连红印记都不能留,否则自己和家人都有危险”。然而,不少战士冒死将红布带藏了起来,广州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第一大队中队长杨馨坤就藏着红布带冲出包围圈,并带回英德家乡封埋。直至许多年后,红布带由后人捐出,诉说着当年的血雨腥风,更见证了先辈的不渝信仰。
一段英勇故事的延续
广州起义中,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是最高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代理主席以及人民海陆军委员。1927年12月12日即起义第二天,从广州工农兵群众拥护苏维埃大会赶赴前线指挥战斗的途中,张太雷遭遇敌人埋伏,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
冯海龙是张太雷的外孙。他说,外祖父牺牲时,他的母亲才5岁,上有7岁的姐姐,下有4岁的弟弟,这个家庭骤然陷入极度困难境地。然而,在外祖母的支撑下,这个家不仅坚强地走了下去,张太雷的子女还纷纷追随父亲遗志走向了革命道路。“我的母亲和舅舅,都是在16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舅舅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俘虏,面对威逼利诱也没有投降,牺牲时才18岁。”冯海龙说到外祖父对家族的影响,骄傲而动情。
不久前,冯海龙专门从北京来到广州起义纪念馆进行交流。他说,广州于他们家族而言,有着深重的记忆与深厚的感情。他告诉金羊网记者:“外祖父永远是我们敬仰和崇拜的英雄。我母亲曾写过一本书《烛光在前》,外祖父的精神引领,就像烛光一样,照亮家族后人走向革命的道路。”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广州起义纪念碑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 金羊网记者 陈秋明 摄
变迁
红址新貌
六十余载红陵旭日祭英烈
广州起义纪念馆所在地原是清末建筑,起义发生前是国民政府的“公安局”。杨琪介绍,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此设立了内务、军事、劳动、土地、外交、经济、司法、肃反等委员会,以及财政处、秘书处、红军编导处等部门。
走过风雨90年,这里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南楼是警卫连部旧址,中楼是苏维埃政府、工人赤卫队办公处及张太雷办公室旧址,北楼是工农红军指挥部旧址。平日里,参观者络绎不绝。
1954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兴建,1958年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园内分陵区、园区两片区域。陵区为纪念瞻仰区,包括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反清四烈士墓、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广场等;园区为休憩游览区,有血祭轩辕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中朝人民血谊亭等。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经过60余年发展,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已成为承载重大纪念活动的重要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及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传承
红色基因
广州首部沉浸式红色主题话剧《1927·广州起义》上演
观众身临其境 重温峥嵘岁月
杨琪说,近年来,广州起义纪念馆不断创新形式展现历史。今年7月起,广州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1927·广州起义》在纪念馆上演。“纪念馆的展示通常是线性的,而话剧的形式可以通过人物的塑造,把起义中的事件延伸,把历史场景复原,以此和观众产生互动,产生共鸣。”
广州起义纪念馆还正与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合作,讲好女战士游曦的故事。
在纪念馆内,参观者经过介绍游曦的区域时,总久久驻足,有人不禁红了眼眶。19岁的游曦,当年拍下军装照后,在背面写上“女儿乔扮男儿装,问你可笑不可笑”,寄给千里之外的妈妈。不久后,她便投身到广州起义的战斗中。起义的第三天,敌人联合反扑,坚守在珠江河畔古码头天字码头附近的,就有游曦担任班长率领的女兵班。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女兵,在和敌军厮杀了十多个小时后全部阵亡。
杨琪说:“我们希望把这些故事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此外,“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已成为广州起义纪念馆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烈士陵园,红色文化讲堂按照“六个一”方式开展,包括瞻仰一次纪念景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次展览、重读一段党章、观看一场专题片、参加一场报告会。广州起义纪念馆也从去年开始展开“红色讲堂”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