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书简 风华粤章】理想信念之光,历久弥新

来源:金羊网 作者:侯梦菲 谭铮 发表时间:2019-08-15 08:57
分享到

编者按

一张红色书简,一段家国情怀;一封简短家书,一份深情厚谊。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羊城晚报社,特推出“英烈书简 风华粤章”系列报道。报道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籍革命烈士的书信、遗言进行精选,并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战友情深”等为主题,讲述一封封英烈红色书简背后的故事,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递革命先烈的初心与使命。今天,本报将推出第一期“理想信念”主题报道,敬请垂注。

文/金羊网记者 侯梦菲 谭铮

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被时光晕染的英烈书简,依旧散发出夺目的理想信念之光。

这束光——

是叶挺在出狱后不足一天就申请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是彭湃、杨殷在上海狱中联名给党中央写信,宁为革命牺牲自我的精神;

是苏兆征、周文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书写下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贞信仰和初心情怀……

循着这一束束理想信念之光,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重温英烈红色书简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叶挺

叶挺

出狱不足一天,交上第二份入党申请书

“我已于昨晚出狱。

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

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你们的领导之下,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这是叶挺在1946年3月写下的第二封入党申请书,写下这封入党申请书时距他出狱仅过去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寥寥数语,却浓缩了叶挺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不懈追求的理想信念。

叶挺是北伐名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又担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军长。皖南事变中,叶挺遭到国民党无理扣押,其后在狱中度过了五年多的时光。出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申请入党。

出狱第一件事,重新申请入党

叶挺的这份入党申请,至今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1946年3月4日,被国民党扣押五年零两个月的叶挺终于获释。出狱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叶挺就致电党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电文中写道:“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这距叶挺在莫斯科向中共旅莫支部写下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已经过去20多年。其背后,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1896年,叶挺出生于广东归善(今属惠阳)的一个贫寒农家。1919年,他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叶挺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并在这一年以国民党员身份赴苏联留学。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挺回国后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后改为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并担任团长。1926年5月,他率领独立团担任先遣队出师北伐,因战功显赫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叶挺参与发动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起义后率部队南下广东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同年12月,他受党的指派,参与发动广州起义,担任起义军事总指挥。

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党内“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当时的广东省委对叶挺作出留党察看6个月处分。此后,叶挺在莫斯科写了一份关于广州起义的详细报告送给党组织,但受到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以及王明的严厉批判与攻击。叶挺被迫脱党,流居海外近10年。

危急关头站出来,皖南事变陷囹圄

历史已经证明当时对叶挺的指责是完全错误的。虽然叶挺身在海外,但他依然心系中国革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叶挺从国外返回澳门,他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挺离开澳门前往上海,向周恩来倾诉了要求返回祖国参加抗日事业的强烈愿望,毅然接受了组建新四军的使命。叶挺为中国抗日战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赞扬他“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当局非法扣押,辗转流离于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身陷囹圄时虽已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依然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应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信念。

尽管国民党威逼利诱、蒋介石亲自劝降,叶挺却始终不为所动。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红炉厂囚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囚歌》,表示决不“由狗的洞子爬出”,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再次请求入党,是五年多考虑的结果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后,叶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封电报很快到了延安,毛泽东亲自修改复电,起手语定稿为“亲爱的叶挺同志”,尽显关爱之情。复电充分肯定了叶挺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高度评价了叶挺“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定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致以“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表示:“叶挺致党中央的入党申请正文仅69个字,但字字千钧,许党为民的赤子忠诚跃然纸上。”叶挺收到中央复电后,曾向报社记者发表自己重新入党的原因。他说,出狱后的第二天就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过五年多考虑的结果,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才是真正为中国人民幸福而努力,他决心要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要为中国人民服务。

杨建伟认为,入党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中所面临的最重要抉择,也是其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作出的最庄严承诺,叶挺以实际行动为共产党人作出了楷模。在当前全党全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特殊时期,重温叶挺这封入党申请书,对于教育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当其时!

彭湃 杨殷

用生命捍卫崇高的信仰

1929年8月,彭湃与杨殷等在上海被捕。这是临刑前,他们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临刑之时,他们吟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用生命捍卫心中崇高的信仰。

彭湃和杨殷,均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他们一个出身于地主家庭,一个出身于望族,本可过着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却毅然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最终,彭湃成长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和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杨殷则成为中共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彭湃

彭湃

出身地主家庭,却成“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出身于广东海丰县的地主家庭。1921年,留日四年的彭湃回到故乡。一回到海丰,他就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运动之中。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蒋建农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彭湃是最早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和农民的领导人。1922年夏天,海丰农村的田间地头,忙碌着的农民兄弟总能看到一位穿着学生装、头戴白通帽的“斯文人”。这位“斯文人”,就是彭湃。

尽管极力想融入,他却始终无法与农民亲近。于是,学生装换成粗布短衫,白通帽换成破斗笠。彭湃光着脚板,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再一次深入到农民之中,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革命。

为点燃农友参加革命的热情,彭湃率先烧掉分给自己的田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从海丰燃起。他领导创建的广东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声,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被毛泽东赞为“农民运动大王”。

杨殷

杨殷

交出所有积蓄,解决党的活动经费

1892年,杨殷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的望族家庭。作为孙中山的同乡后辈,他1911年即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做过孙中山的贴身卫士和副官,深得其信任。

“但在目睹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的现状后,他意识到国民党囿于本身的阶级局限,不可能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和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进而寻找新的革命道路。”蒋建农介绍。

五四运动爆发后,杨殷开始研究马列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共在全国也不过只有195名党员,力量微弱,经费紧张,前途未卜。”蒋建农介绍,杨殷把自己的积蓄、老家的房屋田产和已故妻子遗下的首饰变卖后全部交给党,解决党的活动经费。1923年,杨殷从苏联参观学习结束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领导组建了粤汉铁路总工会。1925年,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

上海被捕,狱中仍宣传革命主张

1928年11月,彭湃奉命赴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央农委书记,并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此同时,杨殷也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任中央军事部长,在党中央协助周恩来做党的军事工作。

然而,1929年8月,因叛徒白鑫出卖告密,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等5人在上海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却依然向同狱的人和国民党士兵宣传革命主张。在他们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这样描述:士兵“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

彭湃在狱中慷慨陈词:“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殷视死如归:“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你们有你们的信仰。我有我的理想信念,我只信仰共产主义!严冬过后是春天。我坚信中国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

1929年8月30日,在临刑当天的早晨,彭湃和杨殷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报告狱中斗争的情况并提出营救同志的意见。信中表示,如果党组织不能营救同时被捕的五位同志,那么可以牺牲彭、杨二人,而设法营救出其他三人。

随后,彭湃和杨殷又联名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写信,表示“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嘱托同志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此时他们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所思所想只有党的事业和同志的安危!

行刑时,他们吟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蒋建农认为,作为南粤大地的骄子,彭湃和杨殷为了救国救民于苦难,毁家纾难,舍己为党,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用鲜血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彭湃、杨殷牺牲前写给党中央的信

注释

彭湃、杨殷就义前给党中央的信①

冠生②暨家中老少③:

我等此次被白害④已是无法挽救。张、梦、孟⑤都公开承认,并尽力扩大宣传,他们底下的丘⑥及同狱的人,大表同情。尤其丘等,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余人还坚持不认。颐与肖瑜个人感情尚好。

揆梦 孟

①这是彭湃、杨殷于1929年8月30日就义前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信件,引自郭德宏编著的《彭湃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463页。

②冠生,即周恩来。

③家中老少,即党内有关同志。

④白,即叛徒白鑫。

⑤张,指张际春;梦指杨殷,杨殷化名梦揆;孟指彭湃,彭湃化名孟安。张、梦、孟由于叛徒告密被捕,所以公开承认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并坚持宣传共产主义。

⑥丘,指国民党士兵。

苏兆征

苏兆征

无微不至细关怀 全心革命至生命终点

“大家共同努力奋斗。

大家同心合力起来,

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

这份由邓颖超记录、邓小平旁注的遗嘱,是44岁的苏兆征在病床上口述留下的。因革命工作长期奔波,苏兆征积劳致疾。1929年2月,苏兆征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后,旧病发作。生命垂危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留下这段遗嘱。

苏兆征遗嘱(邓颖超记录,邓小平旁注,1929年2月)

无微不至细关怀 省港大罢工中的“大管家”

1885年11月,苏兆征出生在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六大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他曾先后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掀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高潮。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香港各行业罢工工人陆续离港回到广州。史料显示,当时,聚集在广州地区的罢工工人有七八万人。如何妥善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在委托干事局局长李森全面负责的同时,苏兆征对罢工工人的饮食、衣物等关怀事无巨细。在苏兆征、李森等的关心下,干事局制订了各区饭堂的“用膳条例”。

在省港大罢工过程中,除了领导罢工外,苏兆征就像一个大管家,照顾着每位罢工工人和工人家属的生活。

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1929年2月,苏兆征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后,因革命工作长期奔波,积劳致疾,旧病发作。在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苏兆征没有将病情告诉其他同志。直至病情恶化,被家人送入私人医院治疗时,已处于垂危状态的苏兆征才见到闻讯赶来的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等同志。他极力挣扎,用微弱的声音嘱托:“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了,要革命,等待着我们去组织起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

后来,他又用手指着胸口反复说:“大家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苏兆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组织群众斗争,不忘强调党的团结,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临刑前,周文雍与陈铁军于牢房铁窗前合影

周文雍

“刑场上的婚礼”,他们携手英勇就义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一位不满23岁就牺牲的烈士,在狱中留下的绝笔信。

1928年2月6日,不满23岁的周文雍和他的妻子——24岁的陈铁军,毅然走上广州红花岗刑场,在枪声中完成革命婚礼,慷慨就义。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刑场上的婚礼》,将这段革命爱情展示于世人面前。

入读“红色甲工”学校,铁心拯救中华

周文雍,1905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市(时称“开平县”)的一个贫穷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周文雍考入有“红色甲工”之称的广州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在学校,周文雍接触到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等革命书籍,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0岁的周文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省港工人大罢工前夕,周文雍被派往沙面洋务工会担任领导职务,经受多方锻炼,被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和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

“刑场上的婚礼” 革命夫妻的爱情绝唱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周文雍在广州转入地下活动。因单身易引起怀疑,组织于同年8月安排陈铁军到周文雍身边假冒夫妻,协助周文雍建立广州暴动委员会机关。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陷入瘫痪。为恢复广州党组织的工作,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白色恐怖的广州全力寻找失散的革命同志,恢复了党的地下联络点。然而,就在刚刚打开工作局面时,由于叛徒告密,他和陈铁军于1928年1月27日同时被捕。

狱中,敌人多次用高官、金钱、自由等诱惑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提笔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行刑前,敌人问周文雍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和陈铁军照一张合影。铁窗下,周文雍和陈铁军拍下了最后的合影,作为给党和同志们的永别留念。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反动派的刑场上完成了革命婚礼,英勇就义。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陈金龙认为,无论是苏兆征的“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还是周文雍的“革命精神不可灭”,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成为革命先烈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98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可告慰先辈,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吹晚风,享夏夜——爱上夜游体验

  • 抓住暑假尾巴这些亲子自驾线路别错过! 2019-08-14
  • 出国游利好不断中国护照含金量再提高 2019-08-14
  • 白马踏秋风,龙门意菩提 2019-08-08
  • 渭水千古事,看尽长安城 2019-08-08
  • 古都十二时辰 2019-08-08
  • “奢迷空间”亚洲首展亮相澳门 2019-08-07
  • 整合大滇西旅游资源,遇见云南旅拍节正式启动 2019-08-07
  • 雅加达到穗推广城市旅游 2019-08-05

一汽奔腾T33华南区域上市 售价6.98万元-9.98万元

  • 2020款沃尔沃XC60上市 售价36.29-46.99万元 2019-08-14
  • 配备双联屏 长安新款CS55内饰官图发布 2019-08-14
  • 东南DX5内饰图曝光 有望成都车展上市 2019-08-14
  • 新款福特野马Shelby GT350R官图发布 2019-08-14
  • 科赛5国六版正式上市 售7.29万元-8.29万元 2019-08-06
  • 路特斯Evora GT官图发布 最大功率达到422马力 2019-08-06
  • 讴歌Type S Concept将于8月15日亮相 2019-08-06
  • 长安福特新款金牛座8月6日首发 2019-08-06

又创历史新高!苹果Q3营收538亿美元 同比增长1%

  • 网易财报数据:总营收187.69亿,60%来自游戏业务 2019-08-08
  • 三星Note10系列发布:没有耳机孔+5G+四摄,值多少钱? 2019-08-08
  • 5G手机澳大利亚网速实测:OPPO Reno超1GBps 2019-08-07
  • 全国5省市上线电子结婚证 今年七夕可刷脸领证 2019-08-06
  • 美图meitu商标注册还不成功,因为和魅族MEIZU太像 2019-08-06
  • 汇丰变故:最年轻CEO离职,备7亿美元遣散费裁员2% 2019-08-06
  • 最新月薪报告:北上深均薪超2万 最贵职位是5G架构师 2019-08-05
  • 思科真的在裁员!回应:对补偿N+7的传言不便透露 2019-08-01

这蝴蝶蛹 可以拿来做胸针了

  • 走近岭南画派一代宗师 居廉绘画精品引热议 2019-08-12
  • 宋人美学 在于境界 2019-08-12
  • 古道奇说 | 兕觵传载 敬老之礼 2019-08-12
  • 妙用废弃汽车零件——变身精致模型 2019-08-12
  • 想当年三转一响凭票供应 看今朝买遍全球轻松刷屏 2019-08-08
  • 结婚“三大件”见证生活变迁 2019-08-08
  • 床坏了要用书垫 小女子自做大床 2019-08-08
  • 粤剧《七十二家房客》本月底在佛山首演 2019-08-07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探访浙江永嘉灾后救援现场
  • “梦中花·身外影”灯光艺术展亮相贵阳
  • 刚果戈马一火山喷发 熔浆翻滚点亮夜空
  • “水上飞人”享清凉
  • 七夕佳节 越秀婚姻登记处迎来多对登记结婚新人
  • 小草也有大讲究 “智慧”开出生态修复新“良方”
  • 安徽庐江:湿地暮色景美如画
  • 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金棺首次进行修复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垃圾分类“再出发”已“满月”,基层积极“取长补短”
2019-08-14 22:28:47
广州地铁将开启“刷脸支付”时代 坐地铁靠“面子”就能搞定啦!
2019-08-14 22:28:47
华丽丽的“自热食品”竟无“国标”!
2019-08-14 21:42:26
手绘白云!他的笔下居然藏着白云新城的十年变迁
2019-08-14 21:42:26
棒!广州交警在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上勇夺警用摩托车技能赛桂冠
2019-08-14 21:42:2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英烈书简 风华粤章】理想信念之光,历久弥新
金羊网  作者:侯梦菲 谭铮  2019-08-15
循着这一束束理想信念之光,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重温英烈红色书简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编者按

一张红色书简,一段家国情怀;一封简短家书,一份深情厚谊。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羊城晚报社,特推出“英烈书简 风华粤章”系列报道。报道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籍革命烈士的书信、遗言进行精选,并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战友情深”等为主题,讲述一封封英烈红色书简背后的故事,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递革命先烈的初心与使命。今天,本报将推出第一期“理想信念”主题报道,敬请垂注。

文/金羊网记者 侯梦菲 谭铮

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被时光晕染的英烈书简,依旧散发出夺目的理想信念之光。

这束光——

是叶挺在出狱后不足一天就申请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是彭湃、杨殷在上海狱中联名给党中央写信,宁为革命牺牲自我的精神;

是苏兆征、周文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书写下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贞信仰和初心情怀……

循着这一束束理想信念之光,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重温英烈红色书简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叶挺

叶挺

出狱不足一天,交上第二份入党申请书

“我已于昨晚出狱。

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

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你们的领导之下,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这是叶挺在1946年3月写下的第二封入党申请书,写下这封入党申请书时距他出狱仅过去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寥寥数语,却浓缩了叶挺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不懈追求的理想信念。

叶挺是北伐名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又担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军长。皖南事变中,叶挺遭到国民党无理扣押,其后在狱中度过了五年多的时光。出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申请入党。

出狱第一件事,重新申请入党

叶挺的这份入党申请,至今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1946年3月4日,被国民党扣押五年零两个月的叶挺终于获释。出狱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叶挺就致电党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电文中写道:“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这距叶挺在莫斯科向中共旅莫支部写下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已经过去20多年。其背后,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1896年,叶挺出生于广东归善(今属惠阳)的一个贫寒农家。1919年,他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叶挺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并在这一年以国民党员身份赴苏联留学。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挺回国后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后改为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并担任团长。1926年5月,他率领独立团担任先遣队出师北伐,因战功显赫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叶挺参与发动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起义后率部队南下广东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同年12月,他受党的指派,参与发动广州起义,担任起义军事总指挥。

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党内“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当时的广东省委对叶挺作出留党察看6个月处分。此后,叶挺在莫斯科写了一份关于广州起义的详细报告送给党组织,但受到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以及王明的严厉批判与攻击。叶挺被迫脱党,流居海外近10年。

危急关头站出来,皖南事变陷囹圄

历史已经证明当时对叶挺的指责是完全错误的。虽然叶挺身在海外,但他依然心系中国革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叶挺从国外返回澳门,他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挺离开澳门前往上海,向周恩来倾诉了要求返回祖国参加抗日事业的强烈愿望,毅然接受了组建新四军的使命。叶挺为中国抗日战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赞扬他“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当局非法扣押,辗转流离于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身陷囹圄时虽已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依然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应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信念。

尽管国民党威逼利诱、蒋介石亲自劝降,叶挺却始终不为所动。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红炉厂囚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囚歌》,表示决不“由狗的洞子爬出”,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再次请求入党,是五年多考虑的结果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后,叶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封电报很快到了延安,毛泽东亲自修改复电,起手语定稿为“亲爱的叶挺同志”,尽显关爱之情。复电充分肯定了叶挺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高度评价了叶挺“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定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致以“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表示:“叶挺致党中央的入党申请正文仅69个字,但字字千钧,许党为民的赤子忠诚跃然纸上。”叶挺收到中央复电后,曾向报社记者发表自己重新入党的原因。他说,出狱后的第二天就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过五年多考虑的结果,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才是真正为中国人民幸福而努力,他决心要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要为中国人民服务。

杨建伟认为,入党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中所面临的最重要抉择,也是其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作出的最庄严承诺,叶挺以实际行动为共产党人作出了楷模。在当前全党全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特殊时期,重温叶挺这封入党申请书,对于教育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当其时!

彭湃 杨殷

用生命捍卫崇高的信仰

1929年8月,彭湃与杨殷等在上海被捕。这是临刑前,他们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临刑之时,他们吟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用生命捍卫心中崇高的信仰。

彭湃和杨殷,均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他们一个出身于地主家庭,一个出身于望族,本可过着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却毅然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最终,彭湃成长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和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杨殷则成为中共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彭湃

彭湃

出身地主家庭,却成“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出身于广东海丰县的地主家庭。1921年,留日四年的彭湃回到故乡。一回到海丰,他就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运动之中。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蒋建农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彭湃是最早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和农民的领导人。1922年夏天,海丰农村的田间地头,忙碌着的农民兄弟总能看到一位穿着学生装、头戴白通帽的“斯文人”。这位“斯文人”,就是彭湃。

尽管极力想融入,他却始终无法与农民亲近。于是,学生装换成粗布短衫,白通帽换成破斗笠。彭湃光着脚板,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再一次深入到农民之中,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革命。

为点燃农友参加革命的热情,彭湃率先烧掉分给自己的田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从海丰燃起。他领导创建的广东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声,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被毛泽东赞为“农民运动大王”。

杨殷

杨殷

交出所有积蓄,解决党的活动经费

1892年,杨殷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的望族家庭。作为孙中山的同乡后辈,他1911年即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做过孙中山的贴身卫士和副官,深得其信任。

“但在目睹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的现状后,他意识到国民党囿于本身的阶级局限,不可能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和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进而寻找新的革命道路。”蒋建农介绍。

五四运动爆发后,杨殷开始研究马列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共在全国也不过只有195名党员,力量微弱,经费紧张,前途未卜。”蒋建农介绍,杨殷把自己的积蓄、老家的房屋田产和已故妻子遗下的首饰变卖后全部交给党,解决党的活动经费。1923年,杨殷从苏联参观学习结束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领导组建了粤汉铁路总工会。1925年,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

上海被捕,狱中仍宣传革命主张

1928年11月,彭湃奉命赴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央农委书记,并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此同时,杨殷也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任中央军事部长,在党中央协助周恩来做党的军事工作。

然而,1929年8月,因叛徒白鑫出卖告密,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等5人在上海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却依然向同狱的人和国民党士兵宣传革命主张。在他们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这样描述:士兵“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

彭湃在狱中慷慨陈词:“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殷视死如归:“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你们有你们的信仰。我有我的理想信念,我只信仰共产主义!严冬过后是春天。我坚信中国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

1929年8月30日,在临刑当天的早晨,彭湃和杨殷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报告狱中斗争的情况并提出营救同志的意见。信中表示,如果党组织不能营救同时被捕的五位同志,那么可以牺牲彭、杨二人,而设法营救出其他三人。

随后,彭湃和杨殷又联名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写信,表示“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嘱托同志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此时他们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所思所想只有党的事业和同志的安危!

行刑时,他们吟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蒋建农认为,作为南粤大地的骄子,彭湃和杨殷为了救国救民于苦难,毁家纾难,舍己为党,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用鲜血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彭湃、杨殷牺牲前写给党中央的信

注释

彭湃、杨殷就义前给党中央的信①

冠生②暨家中老少③:

我等此次被白害④已是无法挽救。张、梦、孟⑤都公开承认,并尽力扩大宣传,他们底下的丘⑥及同狱的人,大表同情。尤其丘等,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余人还坚持不认。颐与肖瑜个人感情尚好。

揆梦 孟

①这是彭湃、杨殷于1929年8月30日就义前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信件,引自郭德宏编著的《彭湃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463页。

②冠生,即周恩来。

③家中老少,即党内有关同志。

④白,即叛徒白鑫。

⑤张,指张际春;梦指杨殷,杨殷化名梦揆;孟指彭湃,彭湃化名孟安。张、梦、孟由于叛徒告密被捕,所以公开承认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并坚持宣传共产主义。

⑥丘,指国民党士兵。

苏兆征

苏兆征

无微不至细关怀 全心革命至生命终点

“大家共同努力奋斗。

大家同心合力起来,

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

这份由邓颖超记录、邓小平旁注的遗嘱,是44岁的苏兆征在病床上口述留下的。因革命工作长期奔波,苏兆征积劳致疾。1929年2月,苏兆征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后,旧病发作。生命垂危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留下这段遗嘱。

苏兆征遗嘱(邓颖超记录,邓小平旁注,1929年2月)

无微不至细关怀 省港大罢工中的“大管家”

1885年11月,苏兆征出生在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六大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他曾先后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掀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高潮。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香港各行业罢工工人陆续离港回到广州。史料显示,当时,聚集在广州地区的罢工工人有七八万人。如何妥善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在委托干事局局长李森全面负责的同时,苏兆征对罢工工人的饮食、衣物等关怀事无巨细。在苏兆征、李森等的关心下,干事局制订了各区饭堂的“用膳条例”。

在省港大罢工过程中,除了领导罢工外,苏兆征就像一个大管家,照顾着每位罢工工人和工人家属的生活。

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1929年2月,苏兆征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后,因革命工作长期奔波,积劳致疾,旧病发作。在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苏兆征没有将病情告诉其他同志。直至病情恶化,被家人送入私人医院治疗时,已处于垂危状态的苏兆征才见到闻讯赶来的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等同志。他极力挣扎,用微弱的声音嘱托:“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了,要革命,等待着我们去组织起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

后来,他又用手指着胸口反复说:“大家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苏兆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组织群众斗争,不忘强调党的团结,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临刑前,周文雍与陈铁军于牢房铁窗前合影

周文雍

“刑场上的婚礼”,他们携手英勇就义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一位不满23岁就牺牲的烈士,在狱中留下的绝笔信。

1928年2月6日,不满23岁的周文雍和他的妻子——24岁的陈铁军,毅然走上广州红花岗刑场,在枪声中完成革命婚礼,慷慨就义。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刑场上的婚礼》,将这段革命爱情展示于世人面前。

入读“红色甲工”学校,铁心拯救中华

周文雍,1905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市(时称“开平县”)的一个贫穷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周文雍考入有“红色甲工”之称的广州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在学校,周文雍接触到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等革命书籍,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0岁的周文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省港工人大罢工前夕,周文雍被派往沙面洋务工会担任领导职务,经受多方锻炼,被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和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

“刑场上的婚礼” 革命夫妻的爱情绝唱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周文雍在广州转入地下活动。因单身易引起怀疑,组织于同年8月安排陈铁军到周文雍身边假冒夫妻,协助周文雍建立广州暴动委员会机关。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陷入瘫痪。为恢复广州党组织的工作,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白色恐怖的广州全力寻找失散的革命同志,恢复了党的地下联络点。然而,就在刚刚打开工作局面时,由于叛徒告密,他和陈铁军于1928年1月27日同时被捕。

狱中,敌人多次用高官、金钱、自由等诱惑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提笔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行刑前,敌人问周文雍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和陈铁军照一张合影。铁窗下,周文雍和陈铁军拍下了最后的合影,作为给党和同志们的永别留念。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反动派的刑场上完成了革命婚礼,英勇就义。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陈金龙认为,无论是苏兆征的“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还是周文雍的“革命精神不可灭”,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成为革命先烈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98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可告慰先辈,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叮嘱这件事: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
20:54
住房保障:给困难群众一个幸福的家
20:54
推进健康中国 共享美好生活
21:41
香港机场客运楼实施进出管制安排 只允许离境旅客等进入
08:54
国务院港澳办强烈谴责香港机场严重暴力行径:支持香港警方依法拘捕涉事暴徒
08:55
广东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结束 共录取考生71万多
08:52
广东提出小学生每天至少睡10小时 鼓励探索“每周无作业日”
08:52
广州地铁刷脸闸机已安装正在调试 市民期待满满
08:55
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项目二期房屋征收 最高补49150元/m2
08:56
垃圾该扔哪个桶? 广州设智能装置提醒市民准确投放
08:56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