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做医生, 就是做好事” 一家四代百年传承医者仁心

来源:金羊网 作者:文聪 发表时间:2019-08-16 08:51
分享到
“医二代”莫康平和儿孙们的合影

金羊网讯 记者文聪摄影报道: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在东莞市桥头镇,从曾祖母邓衬婵到曾孙莫浩聪,一家四代学医,用百年的坚守和传承诠释着医者仁心。这个医生世家也见证了东莞乃至广东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巨变,莫浩聪说:“我一直记着‘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句家训,我会做得更好!”

“医一代”:身体力行立家训

石水口村户籍人口近4500人,村里的“康平诊所”在2014年全市乡村卫生站转型之前一直叫“石水口卫生站”,平时村民们有个头痛发烧都会上门求诊。

“康平诊所”的名字来源于今年已74岁的莫康平,他是这个医生世家的“医二代”。早在1966年,桥头镇开办农村合作医疗,莫康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赤脚医生,后来被推荐到中山医学院学习。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莫康平,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当赤脚医生,并在上世纪80年代转型为乡村医生。

莫康平之所以会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这与母亲邓衬婵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邓衬婵出生于1919年,她的哥哥邓学而1934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学院,后返回东莞开设诊所。邓衬婵结婚前就时常在哥嫂的诊所帮忙,学会了接生,并开创性地用碘酒消毒脐带。多年来,整个石水口村,由她接引出生的孩子超过一千人。

2001年,82岁的邓衬婵过世时,很多村民都流泪了。莫康平从来没有忘记母亲邓衬婵常说的一句话:“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而这句话也是他们的家训。“母亲那时接生是没有钱的,都是做好事。经她接生,全都母子平安,这在以前艰苦的环境中,算是个奇迹,村民也真心实意的感激她。”

新生代:立志学医传薪火

现在莫康平年岁渐大,康平诊所的主诊医生换成了他的大儿子莫剑光。47岁的莫剑光从东莞卫校毕业后就一直和父亲一起治病救人,几年前开始,他独自挑起了诊所的重担。

“医三代”除了莫剑光,还有小他三岁的弟弟莫剑良。莫剑良是东莞第一批全科医生,1994年开始在市、镇医院从事过药剂、儿科、内科、急诊、全科等专业工作,如今是桥头镇社卫中心副主任医师。

“莫医生”这个称呼让莫剑光和莫剑良倍感光荣。莫剑良说:“在我舅公、奶奶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是如何救死扶伤。例如,1947年天花疫情,村民不敢种牛痘,我奶奶抓住我爸爸,就往他身上打,消除了村民的顾虑;而在我父亲身上,我更懂得了什么是坚守初心,服务乡亲。”

薪火相传传医道,一脉相承承仁心。如今,这个医生家族“诞生”了医四代——莫剑光的儿子莫浩聪今年高考被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莫浩聪说:“‘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句家训,爷爷从小就教我,我一直记在心上。从曾祖母、爷爷,到我父亲、叔叔,再到我,差不多一百年。这是坚守,也是传承,我会做得更好!”

从邓衬婵到莫浩聪,四代人传承着医者仁心,也见证了东莞乃至广东省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变化。莫剑良以桥头镇为例,“1958年,桥头公社卫生院成立时只有32人,今天桥头医院已发展成723人的二甲医院,全镇共有医疗机构58家,医务人员1051人,从靠听诊器、体温计看病,到C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

莫剑良直言,做医生要有一颗不变的初心,“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这个初心需要代代传承,并且一辈子去感悟、去践行。”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吹晚风,享夏夜——爱上夜游体验

  • 开渔节成“后暑期”热门IP 2019-08-15
  • 新加坡航空波音787—10客机将执飞上海和广州航线 2019-08-15
  • 用色彩沙滩点亮不一样的假期 2019-08-15
  • 抓住暑假尾巴这些亲子自驾线路别错过! 2019-08-14
  • 出国游利好不断中国护照含金量再提高 2019-08-14
  • 白马踏秋风,龙门意菩提 2019-08-08
  • 渭水千古事,看尽长安城 2019-08-08
  • 古都十二时辰 2019-08-08

体验丰田双擎E+:使用便利性与燃油车一致

  • 2020款沃尔沃XC60上市 售价36.29-46.99万元 2019-08-14
  • 配备双联屏 长安新款CS55内饰官图发布 2019-08-14
  • 东南DX5内饰图曝光 有望成都车展上市 2019-08-14
  • 新款福特野马Shelby GT350R官图发布 2019-08-14
  • 科赛5国六版正式上市 售7.29万元-8.29万元 2019-08-06
  • 路特斯Evora GT官图发布 最大功率达到422马力 2019-08-06
  • 讴歌Type S Concept将于8月15日亮相 2019-08-06
  • 长安福特新款金牛座8月6日首发 2019-08-06

又创历史新高!苹果Q3营收538亿美元 同比增长1%

  • 网易财报数据:总营收187.69亿,60%来自游戏业务 2019-08-08
  • 三星Note10系列发布:没有耳机孔+5G+四摄,值多少钱? 2019-08-08
  • 5G手机澳大利亚网速实测:OPPO Reno超1GBps 2019-08-07
  • 全国5省市上线电子结婚证 今年七夕可刷脸领证 2019-08-06
  • 美图meitu商标注册还不成功,因为和魅族MEIZU太像 2019-08-06
  • 汇丰变故:最年轻CEO离职,备7亿美元遣散费裁员2% 2019-08-06
  • 最新月薪报告:北上深均薪超2万 最贵职位是5G架构师 2019-08-05
  • 思科真的在裁员!回应:对补偿N+7的传言不便透露 2019-08-01

这蝴蝶蛹 可以拿来做胸针了

  •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羊城晚报出版社好书亮相南国书香节 2019-08-15
  • 走近岭南画派一代宗师 居廉绘画精品引热议 2019-08-12
  • 宋人美学 在于境界 2019-08-12
  • 古道奇说 | 兕觵传载 敬老之礼 2019-08-12
  • 妙用废弃汽车零件——变身精致模型 2019-08-12
  • 想当年三转一响凭票供应 看今朝买遍全球轻松刷屏 2019-08-08
  • 结婚“三大件”见证生活变迁 2019-08-08
  • 床坏了要用书垫 小女子自做大床 2019-08-08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探访浙江永嘉灾后救援现场
  • “梦中花·身外影”灯光艺术展亮相贵阳
  • 刚果戈马一火山喷发 熔浆翻滚点亮夜空
  • “水上飞人”享清凉
  • 七夕佳节 越秀婚姻登记处迎来多对登记结婚新人
  • 小草也有大讲究 “智慧”开出生态修复新“良方”
  • 安徽庐江:湿地暮色景美如画
  • 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金棺首次进行修复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图书、文创、戏剧……南国书香节来啦 20余万种图书供读者“海淘”
2019-08-15 21:31:03
广州发布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9-08-15 22:05:47
和违规驾驶行为说再见!广州约500辆出租车安装AI智能终端
2019-08-15 20:40:28
今天开始,南航在广州所有国内航班到达区增设行李预达时间提醒服务
2019-08-15 21:31:03
暑运返程客流高峰来临 粤东粤西地区往广州方向车票紧俏
2019-08-15 21:31:0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做医生, 就是做好事” 一家四代百年传承医者仁心
金羊网  作者:文聪  2019-08-16
莫浩聪说:“我一直记着‘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句家训,我会做得更好!”
“医二代”莫康平和儿孙们的合影

金羊网讯 记者文聪摄影报道: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在东莞市桥头镇,从曾祖母邓衬婵到曾孙莫浩聪,一家四代学医,用百年的坚守和传承诠释着医者仁心。这个医生世家也见证了东莞乃至广东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巨变,莫浩聪说:“我一直记着‘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句家训,我会做得更好!”

“医一代”:身体力行立家训

石水口村户籍人口近4500人,村里的“康平诊所”在2014年全市乡村卫生站转型之前一直叫“石水口卫生站”,平时村民们有个头痛发烧都会上门求诊。

“康平诊所”的名字来源于今年已74岁的莫康平,他是这个医生世家的“医二代”。早在1966年,桥头镇开办农村合作医疗,莫康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赤脚医生,后来被推荐到中山医学院学习。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莫康平,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当赤脚医生,并在上世纪80年代转型为乡村医生。

莫康平之所以会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这与母亲邓衬婵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邓衬婵出生于1919年,她的哥哥邓学而1934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学院,后返回东莞开设诊所。邓衬婵结婚前就时常在哥嫂的诊所帮忙,学会了接生,并开创性地用碘酒消毒脐带。多年来,整个石水口村,由她接引出生的孩子超过一千人。

2001年,82岁的邓衬婵过世时,很多村民都流泪了。莫康平从来没有忘记母亲邓衬婵常说的一句话:“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而这句话也是他们的家训。“母亲那时接生是没有钱的,都是做好事。经她接生,全都母子平安,这在以前艰苦的环境中,算是个奇迹,村民也真心实意的感激她。”

新生代:立志学医传薪火

现在莫康平年岁渐大,康平诊所的主诊医生换成了他的大儿子莫剑光。47岁的莫剑光从东莞卫校毕业后就一直和父亲一起治病救人,几年前开始,他独自挑起了诊所的重担。

“医三代”除了莫剑光,还有小他三岁的弟弟莫剑良。莫剑良是东莞第一批全科医生,1994年开始在市、镇医院从事过药剂、儿科、内科、急诊、全科等专业工作,如今是桥头镇社卫中心副主任医师。

“莫医生”这个称呼让莫剑光和莫剑良倍感光荣。莫剑良说:“在我舅公、奶奶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是如何救死扶伤。例如,1947年天花疫情,村民不敢种牛痘,我奶奶抓住我爸爸,就往他身上打,消除了村民的顾虑;而在我父亲身上,我更懂得了什么是坚守初心,服务乡亲。”

薪火相传传医道,一脉相承承仁心。如今,这个医生家族“诞生”了医四代——莫剑光的儿子莫浩聪今年高考被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莫浩聪说:“‘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句家训,爷爷从小就教我,我一直记在心上。从曾祖母、爷爷,到我父亲、叔叔,再到我,差不多一百年。这是坚守,也是传承,我会做得更好!”

从邓衬婵到莫浩聪,四代人传承着医者仁心,也见证了东莞乃至广东省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变化。莫剑良以桥头镇为例,“1958年,桥头公社卫生院成立时只有32人,今天桥头医院已发展成723人的二甲医院,全镇共有医疗机构58家,医务人员1051人,从靠听诊器、体温计看病,到C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

莫剑良直言,做医生要有一颗不变的初心,“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这个初心需要代代传承,并且一辈子去感悟、去践行。”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一个理念,让这个小山村实现绿色跨越
20:31
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16:47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就中巴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
18:35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 | 拉贝,永远被铭记的国际友人
13:00
【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记录湾区活力 倾听湾区强音
08:46
【走进大湾区 抒写新时代】擦亮侨乡品牌 打造西翼门户
08:47
图书搭载高科技 阅读联动新文创 南国书香节今日启幕
08:48
广东明起迎强降雨 高温炎热天气将稍有缓解
08:48
广州约500辆出租车安装AI智能终端 实时监控驾驶员服务全过程
08:49
广州600个样板小区 今年楼道全撤桶
08:5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