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应紧跟时代 不断向社会交稿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实习生 严家慧 通讯员 华轩
“我的作品有幸见证了国家前进道路上的重大事件。我在科研和教学道路上取得的成绩都是祖国和时代对奋斗者的馈赠。”近日,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获评“全国最美奋斗者”。
30多年来,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200多项,获得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45岁终于实现建筑梦想
中学立志学建筑,直到1983年45岁时,何镜堂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1983年,他举家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并给自己提了一个“三到位”的要求:每个作品都要成为精品;每个作品都要提升总结;设计要能够成为优秀设计。
到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天,他接到深圳科学馆招标竞赛的通知,立马和夫人召集了一帮同学用20天完成了设计方案。
“方案送去当天就中标了。那时我已经45岁,能不能用15年奋斗,把时间抢回来?”他说。
1992年,何镜堂被评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国家设计大师,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一无所有到成为院士,他用了16年。
世纪之交,他率领团队设计建造了浙江大学、广州大学城内高校等几百所大学,而后主攻文化建筑,设计建造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大批代表国家的文化建筑。
作为一名建筑师,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国家做贡献,建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南海博物馆等表现时代。“建筑师应该紧跟时代,不断向社会交稿。”他说。
八旬高龄仍一年出差近百次
去年,何镜堂在自己80岁生日时总结了一条感悟:“不怕输,输就是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项目,就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抢”回来的。何镜堂回忆,当时,已是院士的他亲自上场陈述方案、回答评委提问,最终从全球数百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不服输的精神也感染了整个团队。2018年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主会场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以海鸥展翅的造型引起世界瞩目。这也是何镜堂团队的作品,他们仅用了197天的时间,便建成了这座5万多平方米的会议中心。
如今,81岁的他每年还会带博士、硕士,带着一个130多人的团队在实践中学习建筑。仅2018年,80岁的何镜堂就出差98次,最近3年航班里程累积了50多万公里。
您都80多岁了,怎么还不休息?很多人这样问何镜堂。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去深圳做报告,谈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讲完,一个年轻女孩激动得抱着院士热泪盈眶,说:“你为中国人争气!”
“就是这些小事,激励我们继续奋斗。”何镜堂说。
向世界展现中国建筑美
近些年,何镜堂还将中国建筑带到国外,在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讲座,到美国伯克利大学等高校办建筑作品展。“要让他们知道,原来中国还有一大批这么好的建筑。”
70年中国之变化,何镜堂参与其中、感慨万千。
何镜堂的夫人来自华侨家庭,1992年时,他全家曾有机会移民到国外。接到通知时,当时正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的何镜堂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走,我的事业在中国。”
他从未后悔作出这个决定。他说:“奋斗了几十年,是国家给了我这样一个好机会。”
在他看来,他最好的作品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中华民族的灾难;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两个作品,表现了我国从灾难走向富强的两个时间节点,也是我从出生到现在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何镜堂说。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说:“我的一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