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又重阳。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习近平与一辆吉普车的“尊老”往事。
刚到河北正定任职时,习近平特意从北京托运来了一辆老式的二八自行车。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为深入了解群众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走村串户,骑着自行车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
其实,那时正定县委是配有一辆212吉普车的,但只要不出城关习近平就骑自行车出行,将吉普车让给老干部使用。
老干部们没有活动场所,习近平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为照顾好老干部的身体,在习近平的主导下,正定还实施了老干部看病优先就诊、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干部医药费及时报销等一系列措施。
虽然都是日常小事,但解决的却是老干部们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难处。
1984年12月7日,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就是关于“尊老”话题——《中青年干部要“尊老”》。
习近平在文章中写道:“‘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文章还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称赞老干部的价值。
在重大事项决策前,习近平总要征求老干部代表的意见。他还常常利用节假日去老干部家中走访看望,拉家常、谈历史,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健康和家庭情况。
渐渐地,习近平成了许多离退休干部的知心朋友。
习近平将要离开正定时,特意把老干部邀请到县委开了个告别会。当他说出要调走的事后,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一些老干部眼圈儿都红了。一位叫祁永的老干部说:“习书记,我们可不愿让你调走哩。”
习近平不仅对老干部关心、照顾,对老年群众亦是如此。
有一次,习近平到正定永安乡三角村调研,在村里看到一位60岁上下的老人,穿得很脏很破,在路边坐着。习近平下了自行车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来和她打招呼。老太太听力不好,神志也不太清醒。旁边有村民就对习近平说:“这老太太,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生活可苦啦。”习近平当时就从身上掏出20元钱交到老人手里。老太太虽然糊涂,话也说不清,但知道给自己钱的是好心人。她很激动,流下了眼泪。
当时习近平作为县委书记,每月工资是50块钱左右,“他能拿出小半个月的工资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太太,这让我很感动。”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的同事石文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尊老”一直扎根于习近平的内心深处,在他工作生活的细节中变成自然而然的流露。
1993年1月,福建省福州长乐机场动建,一些部队老同志应邀参加动工仪式。动工前夜9点多,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2014年2月4日,习近平来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餐厅鸿瑞园店,看到餐厅里有很多老人,习近平称赞餐厅一点都不“虚”。这时,服务员盛好一份套餐,习近平说:“我也给老人端一份菜。”他端起餐盘,发现其中一位老人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教师节前夕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他亲切地同教过自己的几位老师握手,愉快地回忆往事。当年的老师们,青丝皆成华发,始终不变的,是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意。一位老师对习近平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习近平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
据其中的陈秋影老师介绍,从1965年至今,习近平与她从未中断过联系。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准备合影时,他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人群中间,就拉着两位老人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边来。
会见结束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人们常把老年比作夕阳,寄予着一种写意的美好,而真正让老年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以来对老年群众那份沉甸甸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下大气力来应对”。在他的关心下,《“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老龄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备;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等实招、硬招不断落地,带给老年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达2.9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3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35.3万张。高龄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的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补贴制度基本实现了省级全覆盖,惠及近3600万老年人。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从“让吉普车”的身体力行,到对老龄事业发展的关注与推动,习近平这份“尊老”情,久而弥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