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祖国疆域描绘者陈端一: 踏遍万水千山 描绘“雄鸡”版图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0-13 08:03
分享到

  ■陈端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国测绘日,对那段为测绘四处奔走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土疆域急需重新勘察测定。众多青年男女响应祖国号召投身测绘事业,陈端一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了让地图上的地形地貌与实际相符,曾经投身航测外业工作的她足迹遍布中国:从黄沙漫天的塔里木盆地到郁郁葱葱的洞庭湖畔,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从接到第一份正式制图工作至今已64年,昔日的“戈壁之花”如今已是八旬老人。陈端一在广州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国测绘日,对那段为测绘四处奔走的日子仍历历在目。随着往事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时的果敢与一腔热血。

  兄妹情深,两位哥哥接济她来广州上学

  毕业于中大附中(今省实验中学)的陈端一一直很感谢大哥的一个决定——将她转去广州上学。陈端一1936年出生在广东云浮,在云浮中学上学至初中一年级,时为中山大学助教的大哥希望她来广州接受教育,初二时她得以入读中大附中。

  陈端一的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与家里联系,家中四个小孩全靠祖父与母亲抚养,来到广州的她生活难免拮据。“我两个哥哥每月都给我三块钱,学校给我申请了三等助学金,也是三块,加起来刚好九块钱。”陈端一说,当时中大附中每月需收取九块钱伙食费,所幸两个哥哥已经参加工作,靠着学校与哥哥们的资助才顺利从初中毕业。

  陈端一说:“响应祖国号召,祖国需要到哪里就去哪里。”她在参加完征兵动员会后,没有一丝犹疑,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憧憬着即将开启的军旅生活。

  ■这是陈端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时的第一张摄影实习作品。

  一堂摄影实习课,一张珍藏老照片

  在1952年9月15日那趟北上的火车上,陈端一和许多其他学校的同学还不熟识,但接下来在沈阳军校学习的日子里,她们将成为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战友。

  那个年代的火车远不及现在舒适,旅途颇为劳累。“北上的途中经常需要换车,我们曾换过那些闷罐车,连座位都没有,就是一个大铺。大家躺在闷罐车里,没有电灯只有马灯,也没厕所,到站了,大家就急忙去到车站上厕所。”

  采访时,陈端一翻开老相册,拿出了一张珍藏的黑白照片,上面是曾经的北京少年宫,这是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时的第一张摄影实习作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机还是奢侈品,因为航测专业必修的照相和冲印技术课程要求,为她们创造了拍摄条件。这也让她们有机会揽遍首都的美丽景色,留下定格历史瞬间的珍贵照片。

  对于航测专业的学员来说,她们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除了航空测量学、摄影、绘图等,还要学习平面几何、微积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基础知识。陈端一入伍到军校第一天,就被选为航中五班第九班班长,要承担比旁人多一份的责任。

  解放初,西方断言中国是贫油国,但地质学家李四光大胆提出中国不仅有石油,而且有大油田,于是国家启动了寻找大油田的战略计划。该计划的初期重点,集中在我国大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而那里,就是陈端一等15位航测女兵后来奔赴的战场。

  1955年,航中五班全体学员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陈端一与14位航中五班同学随即脱下戎装,被分配到燃料工业部(后分为煤炭和石油两大部)所属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编入“901”队,投身到为祖国石油事业做开路先锋的航测外业生涯中,屈指一算,她从事艰苦的航测外业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保护仪器就像爱护眼睛一样”

  陈端一是同批战友中被调往测区最多的一位。她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1955年去到新疆吐鲁番盆地、1956年青海祁连山、1957年塔里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1958年中蒙边境赛罕塔拉草原、1959年湖南洞庭湖畔和江西修水、196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1961年内蒙古海拉尔、1963年湖南衡阳、1964年贵州贵阳、1965年四川绵阳……她的足迹代表了当时国家对测绘的巨大需求,无论所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客观上每项任务都兼顾着对整个中国国土疆域的勘测。

  时间拨回到1955年秋天,坚韧的胡杨树屹立在飒爽的秋风中,陈端一与战友们一起去到新疆哈密,开始了首次航测外业作业,并担任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陈端一解释道:“我们干的是航测,航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控制,就是利用仪器和计算公式测定每一个设计书上要求的点的坐标和高程。另一部分叫调绘,是拿着航测照片到实地,把地面上除等高线外的事物按照技术规定画出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将测量工作做得精确,必须使用好测量仪器。尤其是在当时,中国的工业科技和工业制造还很落后,像测绘仪器这类高精密光学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但国家疆土的勘定刻不容缓,对于测绘国家不惜重金投入。

  因此,测量仪器的保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护仪器就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陈端一说,她会找办事牢靠的工人来保管小组中最为昂贵的仪器——1台瑞士生产的T2经纬仪,越是条件恶劣,就越格外保护,有时甚至自己亲自来背。

  在环境恶劣的野外进行测量工作,生活很是艰苦。但这被陈端一形容为“还挺有趣的”,特别是那段借住在齐齐哈尔当地居民家里的日子,立马涌现在她的脑海中。夏天的傍晚,草原一望无际,落日的余晖还未褪去,陈端一和她的组员必须戴着特殊的帽子进行测量工作。“那里蚊子特别多,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会成群结队地出来。我们出来观测都要戴一顶有纱网的白帽子,用以遮挡蚊子,否则的话根本没法工作。”

  虽然野外工作环境艰苦,但陈端一她们也与当地的老乡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最记得在新疆时,当地的牧民或者村民都会热情地款待她们,不求回报,与她们同吃同喝,有时常常一起载歌载舞,场面令人感动,至今令她难忘。

  “地图——军事和民用都离不开”

  国家在发展,各地建设的测绘需求也与日俱增。1974年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纷纷成立测绘局,广东省测绘局(现省国土厅)也在这一年开始筹建。得知这一消息,想要回到家乡参加建设的陈端一申请调往广州工作。1976年她顺利回到广州,并被分配至省测绘局加密组。在省测绘局,陈端一一直工作到退休,可以说,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测绘事业。

  在谈及航测的意义时,她的眼神中充满着自豪,“众所周知,地图——军事民用都离不开,我们所从事的航空摄影测量,核心就是把航摄照片变成地图。我们航测内外业这么多人共同努力,就为完成这一件事。”

  以陈端一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全程参与完成了那个阶段国土疆域测绘的重要历史使命。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无论现代测绘技术如何日新月异,所有新技术的基础数据源头,都来自她们以及千千万万新中国测绘先行者。

■专题策划: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专题采写: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石娟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相约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共享美妙亲子时光

  • 分享一场不撞朋友圈的小众旅行 2019-10-11
  • 佛山推出“打卡”新目的地 2019-10-10
  • 错峰出游逃离人潮浸入式体验夏威夷自然之美 2019-10-10
  • 记者手记 2019-10-10
  • 何谓全域旅游? 2019-10-09
  • 游水乡番禺、侨乡台山 2019-10-09
  • 深圳市罗湖区酒店闪耀之星:万丽酒店品牌正式亮相鹏城 2019-10-08
  • 佛罗里达州旅游局上线全新中文网站 2019-10-08

体验本田SPORT HYBRID e+:性能和性价的完美平衡

  • 雷克萨斯NX 300特别版官图发布 2019-10-08
  • 迈凯轮720S特别版官图发布 仅限量15辆 2019-10-08
  • 荣威RX5 eMAX开启全国预订 预售价21-24万元 2019-10-08
  • 思皓E20X正式公布售价 12.8万-13.8万 2019-09-29
  • 细节决定成败:全新一代传祺GA6对标合资品牌同档车型 2019-09-29
  • 长安CS75PLUS登陆华南 售价10.69万元起 2019-09-23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Galaxy旗舰均中招!三星证实发现20多处安全漏洞

  • 苹果自研5G调制解调器,最快2022年用于iPhone 2019-10-12
  • iPhone 11助力!苹果市值创新高,重回市值第一宝座 2019-10-12
  • 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中国上榜14家企业 2019-10-11
  • 许小年:消费互联网的巅峰期已过 2019-10-11
  • 苹果手机又翻车?疯狂弹窗显示iTunes Store无法购买 2019-10-10
  • 二马当先!2019胡润百富榜发布:马云蝉联榜首,马化腾第二 2019-10-10
  • 那么多5G手机,谁的性能最强?安兔兔9月手机性能榜发布 2019-10-10
  • 继华为后,美商务部再将8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2019-10-09

《乐动敦煌》再现敦煌古乐文化

  • 澳大利亚著名画家林伯墀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2019-10-12
  • 敦煌艺术文献展在马来西亚举行 2019-10-12
  • 景德镇:千年瓷都再起宏图 2019-10-12
  • 汉字发展与中国统一 2019-10-12
  • “辣”的原理是什么呢? 2019-10-12
  • 新研究:史前人类就能制作“骨汤罐头” 2019-10-12
  • 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考古新发现:整体建筑至少有三层屋檐 2019-10-12
  • 更透明、更安全! 英媒:《蒙娜丽莎》获新“护甲” 2019-10-11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金羊图库
  • 叙利亚边境城镇爆炸升起巨大火球
  • 美国洛杉矶附近爆发山火浓烟滚滚 警方发布强制疏散令
  • 大熊猫幼仔上演钻竹筐秀 萌翻游客
  • 强台风“海贝思”来袭 日本铁路大面积停运
  • 超强台风将袭日本 超市货架被搬空
  • 专家抢修巴黎圣母院 争分夺秒研究雕像残骸
  • 天价高跟鞋在迪拜亮相 鞋上镶嵌钻石和陨石
  • 阿拉斯加胖熊争霸赛 吃得最胖的才是冠军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西玉林发生5.2级地震 广西广东两省多地有明显震感
2019-10-12 23:53:16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广州将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跑动次数
2019-10-12 20:20:09
广交会来了,广州逾20000辆出租车保障客商出行
2019-10-12 18:35:18
广州一楼盘破坏绿化带设置户外广告牌,城管找了两次都不自拆
2019-10-12 18:01:43
历时1个月!2019年广州国际购物节荔湾分会场正式启动
2019-10-12 18:01:4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祖国疆域描绘者陈端一: 踏遍万水千山 描绘“雄鸡”版图
金羊网  作者:  2019-10-13
随着往事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时的果敢与一腔热血。

  ■陈端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国测绘日,对那段为测绘四处奔走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土疆域急需重新勘察测定。众多青年男女响应祖国号召投身测绘事业,陈端一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了让地图上的地形地貌与实际相符,曾经投身航测外业工作的她足迹遍布中国:从黄沙漫天的塔里木盆地到郁郁葱葱的洞庭湖畔,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从接到第一份正式制图工作至今已64年,昔日的“戈壁之花”如今已是八旬老人。陈端一在广州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国测绘日,对那段为测绘四处奔走的日子仍历历在目。随着往事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时的果敢与一腔热血。

  兄妹情深,两位哥哥接济她来广州上学

  毕业于中大附中(今省实验中学)的陈端一一直很感谢大哥的一个决定——将她转去广州上学。陈端一1936年出生在广东云浮,在云浮中学上学至初中一年级,时为中山大学助教的大哥希望她来广州接受教育,初二时她得以入读中大附中。

  陈端一的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与家里联系,家中四个小孩全靠祖父与母亲抚养,来到广州的她生活难免拮据。“我两个哥哥每月都给我三块钱,学校给我申请了三等助学金,也是三块,加起来刚好九块钱。”陈端一说,当时中大附中每月需收取九块钱伙食费,所幸两个哥哥已经参加工作,靠着学校与哥哥们的资助才顺利从初中毕业。

  陈端一说:“响应祖国号召,祖国需要到哪里就去哪里。”她在参加完征兵动员会后,没有一丝犹疑,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憧憬着即将开启的军旅生活。

  ■这是陈端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时的第一张摄影实习作品。

  一堂摄影实习课,一张珍藏老照片

  在1952年9月15日那趟北上的火车上,陈端一和许多其他学校的同学还不熟识,但接下来在沈阳军校学习的日子里,她们将成为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战友。

  那个年代的火车远不及现在舒适,旅途颇为劳累。“北上的途中经常需要换车,我们曾换过那些闷罐车,连座位都没有,就是一个大铺。大家躺在闷罐车里,没有电灯只有马灯,也没厕所,到站了,大家就急忙去到车站上厕所。”

  采访时,陈端一翻开老相册,拿出了一张珍藏的黑白照片,上面是曾经的北京少年宫,这是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时的第一张摄影实习作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机还是奢侈品,因为航测专业必修的照相和冲印技术课程要求,为她们创造了拍摄条件。这也让她们有机会揽遍首都的美丽景色,留下定格历史瞬间的珍贵照片。

  对于航测专业的学员来说,她们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除了航空测量学、摄影、绘图等,还要学习平面几何、微积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基础知识。陈端一入伍到军校第一天,就被选为航中五班第九班班长,要承担比旁人多一份的责任。

  解放初,西方断言中国是贫油国,但地质学家李四光大胆提出中国不仅有石油,而且有大油田,于是国家启动了寻找大油田的战略计划。该计划的初期重点,集中在我国大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而那里,就是陈端一等15位航测女兵后来奔赴的战场。

  1955年,航中五班全体学员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陈端一与14位航中五班同学随即脱下戎装,被分配到燃料工业部(后分为煤炭和石油两大部)所属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编入“901”队,投身到为祖国石油事业做开路先锋的航测外业生涯中,屈指一算,她从事艰苦的航测外业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保护仪器就像爱护眼睛一样”

  陈端一是同批战友中被调往测区最多的一位。她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1955年去到新疆吐鲁番盆地、1956年青海祁连山、1957年塔里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1958年中蒙边境赛罕塔拉草原、1959年湖南洞庭湖畔和江西修水、196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1961年内蒙古海拉尔、1963年湖南衡阳、1964年贵州贵阳、1965年四川绵阳……她的足迹代表了当时国家对测绘的巨大需求,无论所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客观上每项任务都兼顾着对整个中国国土疆域的勘测。

  时间拨回到1955年秋天,坚韧的胡杨树屹立在飒爽的秋风中,陈端一与战友们一起去到新疆哈密,开始了首次航测外业作业,并担任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陈端一解释道:“我们干的是航测,航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控制,就是利用仪器和计算公式测定每一个设计书上要求的点的坐标和高程。另一部分叫调绘,是拿着航测照片到实地,把地面上除等高线外的事物按照技术规定画出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将测量工作做得精确,必须使用好测量仪器。尤其是在当时,中国的工业科技和工业制造还很落后,像测绘仪器这类高精密光学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但国家疆土的勘定刻不容缓,对于测绘国家不惜重金投入。

  因此,测量仪器的保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护仪器就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陈端一说,她会找办事牢靠的工人来保管小组中最为昂贵的仪器——1台瑞士生产的T2经纬仪,越是条件恶劣,就越格外保护,有时甚至自己亲自来背。

  在环境恶劣的野外进行测量工作,生活很是艰苦。但这被陈端一形容为“还挺有趣的”,特别是那段借住在齐齐哈尔当地居民家里的日子,立马涌现在她的脑海中。夏天的傍晚,草原一望无际,落日的余晖还未褪去,陈端一和她的组员必须戴着特殊的帽子进行测量工作。“那里蚊子特别多,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会成群结队地出来。我们出来观测都要戴一顶有纱网的白帽子,用以遮挡蚊子,否则的话根本没法工作。”

  虽然野外工作环境艰苦,但陈端一她们也与当地的老乡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最记得在新疆时,当地的牧民或者村民都会热情地款待她们,不求回报,与她们同吃同喝,有时常常一起载歌载舞,场面令人感动,至今令她难忘。

  “地图——军事和民用都离不开”

  国家在发展,各地建设的测绘需求也与日俱增。1974年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纷纷成立测绘局,广东省测绘局(现省国土厅)也在这一年开始筹建。得知这一消息,想要回到家乡参加建设的陈端一申请调往广州工作。1976年她顺利回到广州,并被分配至省测绘局加密组。在省测绘局,陈端一一直工作到退休,可以说,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测绘事业。

  在谈及航测的意义时,她的眼神中充满着自豪,“众所周知,地图——军事民用都离不开,我们所从事的航空摄影测量,核心就是把航摄照片变成地图。我们航测内外业这么多人共同努力,就为完成这一件事。”

  以陈端一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全程参与完成了那个阶段国土疆域测绘的重要历史使命。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无论现代测绘技术如何日新月异,所有新技术的基础数据源头,都来自她们以及千千万万新中国测绘先行者。

■专题策划: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专题采写: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石娟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
23:05
习近平同印度总理在金奈继续举行会晤
22:59
《航拍电白》上线了!
16:08
广西北流市附近发生4.8级左右地震 广东多地有震感
23:10
【中国梦•践行者】扶贫干部冯永成因病去世:春去秋来十九载 扶贫攻坚薪火传
08:02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习主席今天首访尼泊尔
21:24
打卡广州国际购物节 吃喝玩乐买买买
09:52
广东义务教育在校生占全国1/10 教育投入全国居首
09:52
广州:未用犬绳致犬只伤人拟罚款1万元
09:52
“十一”成绩单:广深等地夜经济展现城市软实力
09:5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