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大湾区·创新】
第八届岭南论坛聚焦大湾区,据透露该交易所跟碳排放相关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丁玲
日前,第八届岭南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论坛由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和财新传媒共同主办,来自粤港澳等多地的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融合发展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在论坛上透露,目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方案已在研究编制中,将围绕“两点两廊”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原始创新、产业创新、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论坛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还透露,广州期货交易所或年底获批。
科创 将围绕“两点两廊”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但原始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短板比较突出;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产业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创新要素集聚比较强,但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发言表示,目前,广东已经推动了一大批政策的落地,一批项目、平台也在密集地落地或部署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他透露,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已在研究编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方案。“我们将围绕‘两点两廊’的空间布局(两点: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来加快推进原始创新、产业创新、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近期,广东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首先,积极创建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原始创新高地。聚焦信息、生命、材料、海洋、能源等科学领域,携手港澳开展深度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
其次,强化产业技术的创新,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推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创新项目,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努力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的策源地。
第三,推进重大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打造区域协同创新高地。积极推进深港河套、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创新特别合作区域,广州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区、东莞中子科学城等科技创新集聚区等的建设,打造大湾区创新带,为港澳先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及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力争将大湾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高地。
第四,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体制机制创新高地。在三地科技人员出入境、职业资格互认、科研以及设备进货、科研资金跨境流动、生物和医疗设备特殊的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深港河套、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点区域率先开展试验,力争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内地与港澳创新合作的重要示范区。
金融 广州期货交易所或年底获批
如何促进大湾区金融创新?论坛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认为,金融作为引导资源配置的工具,首先,要用政策性的金融,进一步支持基础研究;其次,要用供应链金融来支持制造业和产业链的持续优化,支持专业镇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第三,广东正在计划把真正厉害的明星企业筛选出来,推向资本市场,让更多企业上市;第四,用绿色金融让科技创新更加国际化。
他透露,近期,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已建成,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在全国首创对广东全省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画像,信誉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或将解决。
“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在征求意见,这个交易所跟碳排放相关,估计今年年底前可能会批,这将成为26年来,证监会放闸的第一个期货交易所。”何晓军说,“这些举措都将让广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走得更快。”
如何用金融提供市场空间?何晓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要用更契合的消费金融产品,促进金融科技创新;要用融资租赁促进工业物联网的发展,5G技术将促进广东最早出现工业物联网以及消费领域的技术融合,未来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万亿级以上,融资租赁可以促进企业把产品卖出去。他透露,广东省贸易融资平台预计10月底投入使用,对跨境资金流监测将有很好支撑。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陈凯则就跨境金融服务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三地推动金融制度和标准的对接。他认为,可考虑推动共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跨境保护平台,推动三地征信基础数据对接,扩大跨境执业服务范围,三地监管机构共建“监管沙盒”机制实现有效风控等。
睿智科技董事、执行副总裁、科技赋能事业部总裁王玉海建议,三地政府应尽力加强统筹监管,通过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可考虑设立粤港澳湾区发展银行;发挥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引导支持作用;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等。
法律
建议共建“湾区资格”认证
粤港澳三地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如何让港澳人理解内地的法律?如何让内地企业走出去时了解外面法律的规定?论坛上,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肖璟翊分析认为,粤港澳三地的法律服务业的规则对接将会是三地合作的重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为法律合作带来了包括深化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前海深港合作发展平台在内的新契机,三地也在司法协助、律师、仲裁、调解、公证以及法律声明等重点领域展开了合作。
在她看来,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就是体现在国家之所需,港澳之所长。我们应该加强对各方法律制度的了解,而且在法律的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都能够更好地做好有关的准备。她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司法协助,对于能够形成共识的规则,三地分别立法,相向而行;其次是三地在CEPA基础上,建立日常协调沟通机制,相互承认资格或者对标国际,共同建立新的“湾区资格”认证;另外,还要利用高新科技化解难题,构建供需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港澳融入提供开放包容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