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了 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田之路 发表时间:2019-11-26 09:20
分享到

成都某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刷脸卡”便可开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

如今人们常说“刷脸卡”,意思是“卖个面子”,但你是否想过,当你的“面子”连同身份证、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一同交付于他人之后,谁又能保障你的隐私呢?

这样的困惑,随着一项看起来很美的“高科技”产生了——近年来,成都多个小区开始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录入人像和身份信息“实名制”注册后,就能靠“刷脸卡”进门了。乍一看的确很方便,但当个人信息一次次流入茫茫数据大海之后,谁又来为你的隐私安全保驾护航呢?对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日前对成都市几个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行了一番调查。

走访调查

人脸识别,更安全吗?

业主:主要图方便,和门禁卡作用差不多

成都海椒市某小区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近一年了。该小区一处入口,左边是刷卡的出入通道,右边通道立着一个带有屏幕和摄像头的人脸识别装置。11月24日上午,记者在此观察居民出入约半小时,发现小区大门基本是随意进出,门卫也没有查看进出人员身份凭证。

记者从该小区物管了解到,该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自厦门的一家科技公司,“是今年有些单位来免费推荐安装的。”一位物管工作人员称,很多科技公司其实都在做人脸识别系统,但物管只负责帮忙拍照搜集人像。“要实名制,录人像的时候身份证要放在上面。”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物管不会保留人像等业主个人信息。对于这些身份信息最终保管在哪里,物管表示也不清楚。

业主张女士在该小区住了几年了,她从人脸识别门禁开始使用至今,一直不愿意录入。“我觉得那个人脸识别进门没有意义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的问题。”她表示,小区外来人员如快递、外卖并没录人像,但是在登记后也可以进出小区。“人脸识别也就起个开门的作用,和之前的门禁卡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张女士不愿录人像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中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成都牛沙路某小区,这个小区在入口处,同时设有门禁卡和人脸识别系统两个出入通道。一位双手提着东西的中年妇女走到门口,“滴”一声,面部识别通过,门打开。“我觉得还是方便,像我这样双手不空,直接就进来了,不用刷卡。”

记者体验

两道门禁 两个公司

下载APP可一键开门和人脸识别

记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还有一些小区在大门口、单元门口同时安装了两套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而且,这两套系统分别来自两家公司,需要业主两次录入信息、两次注册,才能打开回家前的两道大门。

在牡丹街某小区,大门口已经装上了人脸识别门禁的支架。小区物管称,系统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已通知业主前来录入人像,但也尊重业主的意愿,“不需要交费,也可以不录,主要是为了方便。”该物管透露,物管和业主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装置由科技公司出,电费由物管出。

该小区一位业主表示不打算去录入人像,因为之前用手机号注册其他东西后,经常会收到一些推销信息,“还要录入家庭成员信息、单元门房号,再录个人像,那不是更没隐私了?”

记者注意到,除了小区大门,该小区每个单元也有一套人脸识别门禁,屏幕上不停播放着广告。当有人走近需要识别时,屏幕就变成了一半广告,一半摄像头图像。据物管介绍,单元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和大门口不是同一家公司,需要下载专门的APP,注册录入面部图像后才能使用。

位于枫树街的一个小区同样是两道门禁。记者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两款门禁系统APP尝试使用后发现,单元门禁的APP具有“一键开门”和“摇一摇开门”的功能,可实现远程数据验证、远程开门。而小区大门门禁的APP,是一款生活服务类软件,主要应用于社区、学校、办公室等区域,并提供人脸识别开门、车牌识别、发布公告、一键呼叫等功能。

公司回应

免费安装后部分收益靠广告

“泄露用户信息,公司可承担法律责任”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何是免费安装?小区业主录入的人像、门牌号等个人信息,是否有安全保障?滚动播出的广告收益又归属谁?针对这一系列疑问,记者电话采访了成都市两家开发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公司。

一位姓王的销售人员称,他们公司已在成都十多个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要是业务人员联系和有需求的业主主动上门。他表示,安装前,公司会对小区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向物管和小区业委会提供报价方案,确定方案后,门禁公司就到小区安装设备,最后由物管负责征集和录入业主人像。人像录入后,后台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摄像头可以抓取出入门口的每个人,大数据要上传给公安系统,如果拍到犯罪人员,后台会报警。”

在走访小区的过程中,曾有一位物管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对于免费安装设备的小区,门禁公司的收入将依托广告投放来实现。这一说法也在该销售人员口中得到证实。他称,有的物管或业委会会出钱安装系统,目的是为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业主一般不会交钱”。也有另一套方案,门禁公司垫付费用,后期通过广告投放填补安装费用,再到盈利,“但这种方案,公司承担风险比较大。”

另一家门禁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在成都安装了100多个小区。他称,人脸识别门禁是“趋势”,是响应国家打造智慧城市的号召,“为了楼盘的档次,也为了安全性。”

至于业主担心的个人隐私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绝不会泄露。“我们公司是在派出所备案了的,“如果有任何因为公司原因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我们可以承担法律责任。”

律|师|说|法

签署保密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针对许多小区业主担心的“刷脸卡”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记者采访了太琨律成都所主任朱界平律师。

朱界平表示,目前我国已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一定的立法保护,关于“人脸信息”的刑事案件也并不多见,但“人脸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他和个人的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还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它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对人脸信息获取、加工、保存、应用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不仅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更好保护,也能使中立的技术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在尚未出台更加细化的相关法律之前,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是打击侵犯包括公民人脸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要机关,但除了打击犯罪之外,如果信息网络相关管理部门能尽快出台有利的监管措施,也非常有益。

朱界平说,人脸识别门禁公司和业主签署保密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保密协议的内容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协议提供方(收集人脸信息的主体)没有在提供的格式条款中特别排除、降低自己的保密义务,双方签署的保密协议就具有法律效益。如果业主同意,收集人脸信息的主体就具有掌握人脸信息的权利,但是要注意这里“掌握”是一种狭义的控制,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新|闻|链|接

“人脸识别第一案”

杭州一教授怒了:我同意了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推销、广告、客服等等,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如今并不少见。在不久前发生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中,一位大学教授就以“保护隐私”为由,将一家使用了人脸识别认证系统的公园告上了法庭。

据媒体报道,杭州一家动物园要把之前的指纹入园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但这一改动惹怒了已经办理年卡的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位于富阳区,是一座规模较大野生动物园,成人门票一次220元。若购买年卡,可在一年的有效期内无限次逛园。今年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向年卡用户发送了一条信息:园区年卡系统已经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如尚未注册,请您携带指纹年卡尽快至年卡中心办理。

郭兵正是为此将公园告上法庭,他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凭什么没征求我们的意见,就默认我们都同意把面部信息提供给你?这位副教授认为,动物园强制要求游客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显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符合《网络安全法》,更不符合目前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园方则回应称,一谈到“人脸识别”大家都惊呼“我的隐私数据被盗了”,怎么指纹、电话和身份证信息大家都无动于衷呢?

10月28日,这位教授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11月1日,法院正式决定立案受理这起案件。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寻秋记节庆篇奔赴一场秋天的节庆

  • 广州新增4条直航航线 2019-11-18
  • 被英国人忽视的吴哥窟 2019-11-18
  • 广州融创水世界 暖冬玩水狂欢盛宴 2019-11-14
  • “新旅游”瞄准“新中产”及年轻人 2019-11-14
  • “双十一”预热哪些旅游产品值得抢? 2019-11-13
  • 打开冬游新模式门票哪里优惠去哪里 2019-11-13
  • 坐广梅汕高铁贴秋膘 2019-11-13
  • 又到秋冬时,温泉靓汤别错过 2019-11-11

试驾全新Jeep指挥官PHEV :不充电也省油

  • ​全新腾势X广州国际车展上市 售价28.98万起 2019-11-25
  • 梅赛德斯-奔驰多款重磅车型亮相2019广州国际车展 2019-11-25
  • 全新雷克萨斯纯电动UX 300e于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2019-11-22
  • 吉利icon广州车展全球首秀 "银河限量版"开启预售 2019-11-22
  • 梅赛德斯-迈巴赫GLS 2019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2019-11-22
  • 量产版哪吒U亮相2019广州车展 2019-11-22
  • 新劲炫上市 广汽三菱携众多明星车型亮相广州车展 2019-11-22
  • 东风启辰打造A+级SUV头等舱 2019-11-22

患绝症员工遭暴力驱逐 网易致歉:确实存在粗暴、不近人情等不妥行为

  • 美国再出华为中兴禁令!华为回应:没证据,涉嫌违法 2019-11-25
  • 这是怎么回事?一夜过后,王思聪又被限制消费 2019-11-25
  • 考拉征信被查引发连锁反应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何时了? 2019-11-25
  • 阿里入股蒙牛天鲜配电商发力鲜奶配送 2019-11-22
  • 苹果回应反垄断质询:不打算开放默认应用替换 2019-11-21
  • 你听过“123狂欢节”吗?喜马拉雅来给“耳朵经济”造节了,还有1亿津贴! 2019-11-21
  • 三星W205G发布骁龙855 plus+折叠屏+5G12月发售 2019-11-20
  • “1小时全球到达”太空运输构想发布 2019-11-20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敦煌文献中的“号头” 2019-11-25
  • 海上丝绸之路与阿瑜陀耶城的国际化 2019-11-25
  • 考古为大唐西域传奇再添新故事 2019-11-25
  • 交流互鉴 绽放精彩 2019-11-25
  • 六十载,用手铲探秘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 2019-11-25
  • 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 2019-11-25
  • 北京239家实体书店获近亿扶持金 2019-11-25
  • 150余件江苏省文艺名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9-11-25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金羊图库
  • 北京摄影爱好者感受大画幅照相机魅力
  • 广西百色发生5.2级地震 南宁震感明显市民纷纷跑下楼
  • 四川民众悼念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先生
  • “贝贝”回来啦
  • 匠心传“笙”
  • 航拍苏州花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日画卷
  • 首届“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开幕
  • 奥地利一村庄遭遇泥石流 救援人员紧急疏通道路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开幕 院士们聚首谈什么?
2019-11-26 08:52:13
东莞:猪肉价格略降 肉档生意好转
2019-11-26 08:23:30
佛山:猪肉价格逐渐松动 近期仍将持续高位
2019-11-26 08:23:30
前三季佛山GDP增速7%
2019-11-26 08:23:29
这两天在广州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级的剧目
2019-11-26 08:32:0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了 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华西都市报  作者:田之路  2019-11-26
当你的“面子”连同身份证、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一同交付于他人之后,谁又能保障你的隐私呢?

成都某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刷脸卡”便可开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

如今人们常说“刷脸卡”,意思是“卖个面子”,但你是否想过,当你的“面子”连同身份证、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一同交付于他人之后,谁又能保障你的隐私呢?

这样的困惑,随着一项看起来很美的“高科技”产生了——近年来,成都多个小区开始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业主录入人像和身份信息“实名制”注册后,就能靠“刷脸卡”进门了。乍一看的确很方便,但当个人信息一次次流入茫茫数据大海之后,谁又来为你的隐私安全保驾护航呢?对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日前对成都市几个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行了一番调查。

走访调查

人脸识别,更安全吗?

业主:主要图方便,和门禁卡作用差不多

成都海椒市某小区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近一年了。该小区一处入口,左边是刷卡的出入通道,右边通道立着一个带有屏幕和摄像头的人脸识别装置。11月24日上午,记者在此观察居民出入约半小时,发现小区大门基本是随意进出,门卫也没有查看进出人员身份凭证。

记者从该小区物管了解到,该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自厦门的一家科技公司,“是今年有些单位来免费推荐安装的。”一位物管工作人员称,很多科技公司其实都在做人脸识别系统,但物管只负责帮忙拍照搜集人像。“要实名制,录人像的时候身份证要放在上面。”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物管不会保留人像等业主个人信息。对于这些身份信息最终保管在哪里,物管表示也不清楚。

业主张女士在该小区住了几年了,她从人脸识别门禁开始使用至今,一直不愿意录入。“我觉得那个人脸识别进门没有意义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的问题。”她表示,小区外来人员如快递、外卖并没录人像,但是在登记后也可以进出小区。“人脸识别也就起个开门的作用,和之前的门禁卡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张女士不愿录人像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中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成都牛沙路某小区,这个小区在入口处,同时设有门禁卡和人脸识别系统两个出入通道。一位双手提着东西的中年妇女走到门口,“滴”一声,面部识别通过,门打开。“我觉得还是方便,像我这样双手不空,直接就进来了,不用刷卡。”

记者体验

两道门禁 两个公司

下载APP可一键开门和人脸识别

记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还有一些小区在大门口、单元门口同时安装了两套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而且,这两套系统分别来自两家公司,需要业主两次录入信息、两次注册,才能打开回家前的两道大门。

在牡丹街某小区,大门口已经装上了人脸识别门禁的支架。小区物管称,系统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已通知业主前来录入人像,但也尊重业主的意愿,“不需要交费,也可以不录,主要是为了方便。”该物管透露,物管和业主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装置由科技公司出,电费由物管出。

该小区一位业主表示不打算去录入人像,因为之前用手机号注册其他东西后,经常会收到一些推销信息,“还要录入家庭成员信息、单元门房号,再录个人像,那不是更没隐私了?”

记者注意到,除了小区大门,该小区每个单元也有一套人脸识别门禁,屏幕上不停播放着广告。当有人走近需要识别时,屏幕就变成了一半广告,一半摄像头图像。据物管介绍,单元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和大门口不是同一家公司,需要下载专门的APP,注册录入面部图像后才能使用。

位于枫树街的一个小区同样是两道门禁。记者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两款门禁系统APP尝试使用后发现,单元门禁的APP具有“一键开门”和“摇一摇开门”的功能,可实现远程数据验证、远程开门。而小区大门门禁的APP,是一款生活服务类软件,主要应用于社区、学校、办公室等区域,并提供人脸识别开门、车牌识别、发布公告、一键呼叫等功能。

公司回应

免费安装后部分收益靠广告

“泄露用户信息,公司可承担法律责任”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何是免费安装?小区业主录入的人像、门牌号等个人信息,是否有安全保障?滚动播出的广告收益又归属谁?针对这一系列疑问,记者电话采访了成都市两家开发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公司。

一位姓王的销售人员称,他们公司已在成都十多个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要是业务人员联系和有需求的业主主动上门。他表示,安装前,公司会对小区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向物管和小区业委会提供报价方案,确定方案后,门禁公司就到小区安装设备,最后由物管负责征集和录入业主人像。人像录入后,后台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摄像头可以抓取出入门口的每个人,大数据要上传给公安系统,如果拍到犯罪人员,后台会报警。”

在走访小区的过程中,曾有一位物管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对于免费安装设备的小区,门禁公司的收入将依托广告投放来实现。这一说法也在该销售人员口中得到证实。他称,有的物管或业委会会出钱安装系统,目的是为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业主一般不会交钱”。也有另一套方案,门禁公司垫付费用,后期通过广告投放填补安装费用,再到盈利,“但这种方案,公司承担风险比较大。”

另一家门禁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在成都安装了100多个小区。他称,人脸识别门禁是“趋势”,是响应国家打造智慧城市的号召,“为了楼盘的档次,也为了安全性。”

至于业主担心的个人隐私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绝不会泄露。“我们公司是在派出所备案了的,“如果有任何因为公司原因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我们可以承担法律责任。”

律|师|说|法

签署保密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针对许多小区业主担心的“刷脸卡”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记者采访了太琨律成都所主任朱界平律师。

朱界平表示,目前我国已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一定的立法保护,关于“人脸信息”的刑事案件也并不多见,但“人脸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他和个人的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还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它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对人脸信息获取、加工、保存、应用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不仅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更好保护,也能使中立的技术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在尚未出台更加细化的相关法律之前,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是打击侵犯包括公民人脸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要机关,但除了打击犯罪之外,如果信息网络相关管理部门能尽快出台有利的监管措施,也非常有益。

朱界平说,人脸识别门禁公司和业主签署保密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保密协议的内容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协议提供方(收集人脸信息的主体)没有在提供的格式条款中特别排除、降低自己的保密义务,双方签署的保密协议就具有法律效益。如果业主同意,收集人脸信息的主体就具有掌握人脸信息的权利,但是要注意这里“掌握”是一种狭义的控制,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新|闻|链|接

“人脸识别第一案”

杭州一教授怒了:我同意了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推销、广告、客服等等,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如今并不少见。在不久前发生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中,一位大学教授就以“保护隐私”为由,将一家使用了人脸识别认证系统的公园告上了法庭。

据媒体报道,杭州一家动物园要把之前的指纹入园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但这一改动惹怒了已经办理年卡的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位于富阳区,是一座规模较大野生动物园,成人门票一次220元。若购买年卡,可在一年的有效期内无限次逛园。今年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向年卡用户发送了一条信息:园区年卡系统已经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如尚未注册,请您携带指纹年卡尽快至年卡中心办理。

郭兵正是为此将公园告上法庭,他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凭什么没征求我们的意见,就默认我们都同意把面部信息提供给你?这位副教授认为,动物园强制要求游客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显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符合《网络安全法》,更不符合目前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园方则回应称,一谈到“人脸识别”大家都惊呼“我的隐私数据被盗了”,怎么指纹、电话和身份证信息大家都无动于衷呢?

10月28日,这位教授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11月1日,法院正式决定立案受理这起案件。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关于中日关系的8个论断
08:35
中国之治(三)
08:35
中国之治(二)
11:34
再赋新词《广州好》|游子何处寄乡愁?越洋争赋广州好!
09:20
习近平会见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团
20:29
习近平向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
13:37
为世界谋大同 习近平频提这一主张
11:34
云南大理洱源县凌晨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08:15
如何把握使用惩戒的度?教育部将给教师送戒尺定规矩
08:22
骗取个人信息盗刷银行卡 “携号转网”这些骗局要小心
08:2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