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笑容 受访者供图
文/金羊网记者 柳卓楠 符畅 实习生 安舒齐 通讯员 宋莉萍 庄映格
提到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医生罗笑容的名字,患者家长总会竖起大拇指,称她为笑对孩子的“儿病大师”。出生于中医世家的罗笑容从小便立志从医,1949年至今,罗笑容在医疗领域兢兢业业工作70载,曾获“广东省名中医”“南粤最美中医”“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今年85岁的她仍坚持在一线工作,每周一、三、五上午出诊,一周看二三十个病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无论是看病或是生活,她总是微笑面对。她说:“我不为求什么,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多为病人做点事,贡献多少算多少,直到我再也站不起来。”
生于中医世家,从小立志学医
罗笑容出生于岭南中医世家,三代传承,其外祖父何竹林及父亲罗广荫皆是当时岭南极有名望的中医师。“爸爸一直鼓励我们学医,受家里氛围的影响,我学中医是很自然的事情。”罗笑容说。
1949年,年仅15岁的罗笑容考入广州私立卫生学校,就读护士专业,自此踏上从医路。在护士岗位工作三年后,1956年,罗笑容被保送到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就读。1962年毕业后至今,她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现为儿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
“我们家现在有7个中医,如果加上媳妇和女婿,就有10个中医了。我和弟弟还曾在同一个舞台上接受过广东省名中医的嘉奖。”罗笑容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不仅传授他们医学知识,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父亲告诉我们,不要损人利己,学到的技术要帮人,能帮多少就多少,做人要光明磊落。”于她而言,这也是父亲留给她、令她受益终生的财富。
看病几大“法宝”,笑对孩子第一
儿科是一个琐碎、复杂又需要耐心的医学门类。面对孩子的哭闹,连不少家长都容易感到烦躁,但罗笑容却相反,她身上似乎有一种磁场,孩子一接近她,就特别乖巧。
“儿科是哑科,孩子很难说出自身的症状,全靠家长来沟通。靠我们长期望闻问切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不让小朋友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要让他们有亲切感。”说到这里,罗笑容还分享了自己看病的几大“法宝”。
“首先,不要板着面孔对小孩,不然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看病时的状态。”罗笑容举例说,如果小孩年龄很小,她会抓紧时间先听诊,因为太小的小孩容易哭闹,哭闹会对听诊造成影响。诊治时,则可以用孩子们喜欢的方法来接近他们,例如听诊时对孩子说:“来,我们来打电话吧。”看喉咙时,对孩子说:“我们来唱卡拉OK。”这样,看病对孩子们来说就没那么可怕了。
也因为对孩子有爱心、耐心,罗笑容收获了很多患者的喜爱,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笑对孩子的“儿病大师”,还流传着“喉咙痛,要去找罗笑容”的歌谣。
专注传承中医,医德最为重要
“我觉得做中医生很有成就感。”罗笑容举例说道,她曾遇到一个患儿,顽固性地发烧一个月不退,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在西医院作了各种检查,都找不到病因。医生随之建议患儿家长去看中医,于是患儿辗转来到省中医院,罗笑容便是当时的主治医生。
诊治过程中,她发现这名患儿患上的是“温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温,用了十几副中药后,患儿慢慢出现了好转,各项器官功能也都正常了。一直到现在,她仍与这名患儿家庭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个事情让我印象很深,更加相信中医,也更加有信心去发扬我们中医好的地方。”她说。
罗笑容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医术上,她高尚的个人情操以及医德医风也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后辈。“做医生,医德是最重要的。要一切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本,无论病人贫富一样对待,不能有区分。”罗笑容谦虚地说,自己这一辈子做儿科,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能够勤勤恳恳地看一辈子病,就已经很满足。
【名医说】
罗笑容希望当下年轻人能够担负起传承中医的责任:“中医是我们几千年传承的宝贝,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钻研,不要丢下我们的宝贝。”
说起传承,罗笑容提到了“专注”二字,她表示非常佩服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教授:“他一辈子研究青蒿素,他的专注精神让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