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复出胖五打赢“翻身仗”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2-28 08:38
分享到

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被人们称为“胖五”,作为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余年工程研制,长征五号火箭先后于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实施了两次发射,其中首次发射取得成功,第二次发射因火箭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强势复出 胖五打赢“翻身仗”

12月27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白色箭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20层楼高的火箭笔直站在那里,直指苍穹。

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十余万航天人的坚守……被称为“胖五”的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追梦30年,终赢航天强国“入场券”

“5、4、3、2、1,点火!起飞!”

随着“01”指挥员王光义雄浑有力的口令,发控台主操作手于鹏果断按下发射按钮。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金色烈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巨大的声响震撼方圆数十里。长征五号似离弦之箭、向天而去。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来自天南海北测控点的一声声报告,接力护送着火箭的又一次壮美飞天。2000多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星箭分离!”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南海之滨,今夜无眠。长征五号再度启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开辟了中国通往太空更加宽广的天梯。

30多年前启动论证,20多年前开始预研,10多年前开始立项研制……“胖五”的成长已走过30多年时光,它是“创新之箭”“力量之箭”,更是“追梦之箭”。

“长征五号从一出生就瞄向更高更强,它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入场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走出至暗时刻,铸就更强壮的“胖五”

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均推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美国的宇宙神5、德尔塔4、猎鹰重型火箭,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都是这一赛道的“重量级选手”。

中国运载火箭如何在运载能力上缩小与国外同类火箭的差距?我们的大型运载火箭应该怎么做?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家们就开始积极呼吁国家研制使用液氧煤油环保推进剂的运载火箭。

2006年,国家正式立项研制长征五号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经过10年攻坚,长征五号于2016年实现首飞。

然而,在第二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五号经历了至暗时刻。

当火箭发射升空后,当人们还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第346秒,长征五号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突发故障,发动机推力瞬时大幅下降,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当我们正要迈向更强的路上,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回忆当时的感觉,真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想法”。

“航天归零”——中国航天人应对众多复杂困难和挑战的法宝之一,就是“从头开始、重新再来”,用严慎细实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面对困难和挫折。

王珏告诉记者,在归零过程中,通过建立“故障树”,“胖五”研制团队对50多个可能造成推力下降的事件进行了逐一的排查,从长征五号第二发失利到第三发成功,累计进行了40余次、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试验,只为磨砺出一枚更强壮、更健康的“胖五”。

2019年4月4日,长征五号第三发火箭的总装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研制人员通过“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症结”。

发生这一情况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临危受命,担任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在中国航天史上,只有当任务面临巨大挑战时,才会增设这一岗位。

李明华和同事们反复研究比较,最终选择进行局部改进,同时组织全国优势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再攻关。

问题少一个,胜算多一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超越最高标准”成为发射场全线的质量新目标。

与时间赛跑,十余万人“磨一箭”

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曾直言,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万人一杆枪”是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

——是他们,始终坚持“把问题留在地面,把完美带上星空”。

作为控制系统的“定海神针”,长征五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苏磊年纪轻轻,本应浓黑茂密的头发已变得稀疏。试验室里,各个环节他都状态清楚;测试判读,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据。型号队伍里的人开玩笑说:“别人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苏磊是华发不再也操劳。”

——是他们,深爱火箭并把火箭看成生命的一部分,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

在厂房里,即使没有什么紧急的事,长征五号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李学锋也会围着火箭和仪器设备转。时而俯身看仪表,时而擦完检测工具又踮脚轻抚箭体。他总说:“一个型号只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的技术追求没有止境。”

——是他们,对国家的事“锱铢必较”,对家里的事总是“放放再说”。

“孩子一百天了,你还能不能回来?”“到底是我重要,还是火箭重要?”……发射平台操作手于玉光面对妻子的一次次“通牒”,总是一拖再拖。为确保厂房升降平台改造质量,于玉光驻厂监造持续4个月,爱人生产、孩子满月,他都不在。“我们干航天的,一条焊缝、一个钻孔都不能放过!”他坚定的回答终于换来了妻子的理解,孩子第106天时,他们一家人才第一次合上影……

寰宇任驰骋,航天“梦想号”启航

“胖五”第三次任务的成功,为中国航天开辟了新天地。

此次“胖五”运送的“乘客”——实践二十号卫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颗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一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将在轨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发射重量最重的一颗,总重超过8吨。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东方红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总指挥周志成院士说。

周志成介绍,相比现役卫星平台,“东五”平台能力将得到跨越式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东五”平台设计理念新,实现了智能化自主运行管理,将有效提升卫星的好用、易用性,通过分舱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研制模式,大幅缩短研制周期,有效提高了设计生产效率。

当然,未来“胖五”还将迎来更多“小伙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王小军告诉记者,长征五号未来肩负着开展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是中国航天名副其实的“梦想号”。(据新华社)

2020年中国航天更值得期待

随着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实施,2020年我国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将陆续展开,预计宇航发射次数将突破40次,更加值得期待。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

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择机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据介绍,“嫦娥五号”任务需要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由具有大运载能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来完成。

●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按照计划,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长征五号的成功研制,将大幅度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实现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跨越。按计划,我国将于2021年实现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

●长征家族多型火箭将迎首飞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程,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0年,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相继迎来首飞。

(新华社)

编辑:ala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牢记五条,冬游旺季不“踩坑”

  • 冬到贵州,我在《陈情令》拍摄地等你 2019-12-26
  • 出境旅游“泡靓汤” 这个冬天有点暖 2019-12-26
  • 新年去新加坡旅游一定要去看“大丽花之梦”花卉展 2019-12-25
  • Airbnb爱彼迎发布中国房东社区报告 2019-12-25
  • 2019“龙门阵”聚焦康养旅游,群贤毕至解读“龙门密码” 2019-12-24
  • 新高铁开通打卡沿途“黄金旅游线” 2019-12-24
  • 广州周边“踏雪”寻梅去 2019-12-24
  • 丹叶似火,看岭南无限风光 2019-12-24

​ 试驾全新一代五菱宏光PLUS:实用性更强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 斯柯达全新昕锐、全新昕动设计图发布 更加年轻动感 2019-12-23
  • 【新车】系出名门 威兰达将成为广汽丰田新的爆款 2019-12-23
  • 吉利公布吉利icon银河限量版指导价:132020元 2019-12-23
  • ​广汽本田全新皓影BREEZE试驾在惠州举行 2019-12-20
  • 爱驰U5上市并启动交付 补贴后售价19.79万-29.21万 2019-12-20
  • 试驾上汽大众Tharu途岳2020款:实力爆款 2019-12-16
  • 【导购】新哈弗H6 Coupe智联版PK长安CS55 PLUS 2019-12-13

换个角度看华为前员工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 通信存储合一!5G超级SIM卡正式上市,容量最高达128GB 2019-12-26
  • 商标酷似李小龙被诉侵权 真功夫回应:用了15年没被判侵权 2019-12-26
  • 王思聪限制消费令被撤销, 可以安心过年啦?! 2019-12-26
  • 一年赚170亿美元!亚洲首富净身价达到610亿美元 2019-12-25
  • 苹果提醒电池接近老化极限,你的iPhone X续航还好吗? 2019-12-24
  • 靓号惹的祸!男子携号转网要交1.8万违约金,电信客服这样回应 2019-12-23
  • 《庆余年》VVIP惹争议 腾讯视频:对会员消费心理不够体贴 2019-12-18
  • 产品被喷无创新?库克回怼:创新是苹果的基因,苹果靠创新越来越强大 2019-12-17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多伦多将上演“名家荟萃海外戏曲春节晚会” 2019-12-28
  • 中国油纸伞人“触网记”:互联网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2019-12-28
  • 2019年电视剧市场“品质上行,数量下行” 2019-12-28
  • “孔子文化展”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年压轴 2019-12-28
  • 国家文物局局长: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2019-12-28
  • 王刚亮相《故宫贺岁》,五期节目揭秘宫里过年习俗 2019-12-28
  • 昌都七日巡摄之边坝:触手可及的冰川和三色湖 2019-12-28
  • 2019年我国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 2019-12-27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河北邢台:挑战自我 快乐冰雪
  • 畅游冰雪世界
  • 到萝岗赏十里香雪!第十二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 航拍希腊冬季原野 似童话森林令人神往
  • 中国冷极马拉松开赛 选手-40℃挑战极限
  • 航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酷似“外星人基地”
  • 重庆男子在崖柏上雕刻立体版《清明上河图》
  • 广州地区出现日偏食现象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崇高医德感动观众网友
2019-12-28 07:27:09
"我爱你-新中国"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颁奖仪式昨举行
2019-12-28 07:50:12
粤局部地区出现旱情,省水利厅:电站发电要服从供水
2019-12-28 09:24:19
超五成受访者称大学生应把精力放在专业上而非考证
2019-12-28 07:21:28
民航总医院内行凶的犯罪嫌疑人孙文斌被批准逮捕
2019-12-28 07:21:2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强势复出胖五打赢“翻身仗”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
新华社  作者:  2019-12-28
南海之滨,今夜无眠。长征五号再度启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开辟了中国通往太空更加宽广的天梯。

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被人们称为“胖五”,作为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余年工程研制,长征五号火箭先后于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实施了两次发射,其中首次发射取得成功,第二次发射因火箭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强势复出 胖五打赢“翻身仗”

12月27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白色箭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20层楼高的火箭笔直站在那里,直指苍穹。

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十余万航天人的坚守……被称为“胖五”的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追梦30年,终赢航天强国“入场券”

“5、4、3、2、1,点火!起飞!”

随着“01”指挥员王光义雄浑有力的口令,发控台主操作手于鹏果断按下发射按钮。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金色烈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巨大的声响震撼方圆数十里。长征五号似离弦之箭、向天而去。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来自天南海北测控点的一声声报告,接力护送着火箭的又一次壮美飞天。2000多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星箭分离!”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南海之滨,今夜无眠。长征五号再度启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开辟了中国通往太空更加宽广的天梯。

30多年前启动论证,20多年前开始预研,10多年前开始立项研制……“胖五”的成长已走过30多年时光,它是“创新之箭”“力量之箭”,更是“追梦之箭”。

“长征五号从一出生就瞄向更高更强,它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入场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走出至暗时刻,铸就更强壮的“胖五”

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均推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美国的宇宙神5、德尔塔4、猎鹰重型火箭,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都是这一赛道的“重量级选手”。

中国运载火箭如何在运载能力上缩小与国外同类火箭的差距?我们的大型运载火箭应该怎么做?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家们就开始积极呼吁国家研制使用液氧煤油环保推进剂的运载火箭。

2006年,国家正式立项研制长征五号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经过10年攻坚,长征五号于2016年实现首飞。

然而,在第二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五号经历了至暗时刻。

当火箭发射升空后,当人们还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第346秒,长征五号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突发故障,发动机推力瞬时大幅下降,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当我们正要迈向更强的路上,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回忆当时的感觉,真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想法”。

“航天归零”——中国航天人应对众多复杂困难和挑战的法宝之一,就是“从头开始、重新再来”,用严慎细实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面对困难和挫折。

王珏告诉记者,在归零过程中,通过建立“故障树”,“胖五”研制团队对50多个可能造成推力下降的事件进行了逐一的排查,从长征五号第二发失利到第三发成功,累计进行了40余次、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试验,只为磨砺出一枚更强壮、更健康的“胖五”。

2019年4月4日,长征五号第三发火箭的总装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研制人员通过“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症结”。

发生这一情况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临危受命,担任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在中国航天史上,只有当任务面临巨大挑战时,才会增设这一岗位。

李明华和同事们反复研究比较,最终选择进行局部改进,同时组织全国优势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再攻关。

问题少一个,胜算多一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超越最高标准”成为发射场全线的质量新目标。

与时间赛跑,十余万人“磨一箭”

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曾直言,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万人一杆枪”是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

——是他们,始终坚持“把问题留在地面,把完美带上星空”。

作为控制系统的“定海神针”,长征五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苏磊年纪轻轻,本应浓黑茂密的头发已变得稀疏。试验室里,各个环节他都状态清楚;测试判读,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据。型号队伍里的人开玩笑说:“别人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苏磊是华发不再也操劳。”

——是他们,深爱火箭并把火箭看成生命的一部分,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

在厂房里,即使没有什么紧急的事,长征五号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李学锋也会围着火箭和仪器设备转。时而俯身看仪表,时而擦完检测工具又踮脚轻抚箭体。他总说:“一个型号只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的技术追求没有止境。”

——是他们,对国家的事“锱铢必较”,对家里的事总是“放放再说”。

“孩子一百天了,你还能不能回来?”“到底是我重要,还是火箭重要?”……发射平台操作手于玉光面对妻子的一次次“通牒”,总是一拖再拖。为确保厂房升降平台改造质量,于玉光驻厂监造持续4个月,爱人生产、孩子满月,他都不在。“我们干航天的,一条焊缝、一个钻孔都不能放过!”他坚定的回答终于换来了妻子的理解,孩子第106天时,他们一家人才第一次合上影……

寰宇任驰骋,航天“梦想号”启航

“胖五”第三次任务的成功,为中国航天开辟了新天地。

此次“胖五”运送的“乘客”——实践二十号卫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颗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一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将在轨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发射重量最重的一颗,总重超过8吨。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东方红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总指挥周志成院士说。

周志成介绍,相比现役卫星平台,“东五”平台能力将得到跨越式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东五”平台设计理念新,实现了智能化自主运行管理,将有效提升卫星的好用、易用性,通过分舱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研制模式,大幅缩短研制周期,有效提高了设计生产效率。

当然,未来“胖五”还将迎来更多“小伙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王小军告诉记者,长征五号未来肩负着开展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是中国航天名副其实的“梦想号”。(据新华社)

2020年中国航天更值得期待

随着长征五号第三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实施,2020年我国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将陆续展开,预计宇航发射次数将突破40次,更加值得期待。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

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择机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据介绍,“嫦娥五号”任务需要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由具有大运载能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来完成。

●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按照计划,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长征五号的成功研制,将大幅度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实现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跨越。按计划,我国将于2021年实现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

●长征家族多型火箭将迎首飞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程,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0年,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相继迎来首飞。

(新华社)

编辑:ala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08:11
【年终报道】我们的新时代·字述2019| 魂
08:20
【年终报道】我们的新时代·字述2019 | 创
16:23
强降雨明起来袭,广东省开启湿冷模式 还好啦!元旦天气转晴
09:16
粤北粤西粤东将开展人工增雨
09:16
广州地铁八号线今晨新增两站运营
09:16
广州第二机场高速将设T2、T3航站楼收费站
09:16
春运火车票博弈:近60款软件推出有偿抢票服务
09:16
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五成 专家呼吁提早预防
09:16
超五成受访者称大学生应把精力放在专业上而非考证
09:16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