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专访:​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璐瑶 发表时间:2020-01-20 09:18
分享到

章熙春

金羊网记者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

文/金羊网记者张璐瑶 通讯员华轩 图/金羊网记者林桂炎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登上领奖台,接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该获奖项目不仅实现了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还为中国造纸业摘掉了“污染大户”帽子,贡献了造纸业绿色生产的“中国方案”。

实际上,在广东科技创新领域,有不少人才、方案都来自同一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华工校友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无线电“50177超级班”出了我国彩电“三巨头”: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机械专业出了“格力之父”朱江洪、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是华工校友。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中,华工已有5位新生代创业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单。

这所“双一流”高校中,到底蕴藏着多少创新秘密?它将如何继续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持续动力?1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1 一流大学就该出一流成果作一流贡献

金羊网:陈克复院士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广东省内高校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对华工而言,意味着什么?

章熙春:陈克复院士团队研发的成果“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紧贴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解决了造纸行业污染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华工科研工作者“板凳要坐十年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华工人为国家重大需求敢于担当、敢于拼搏的精神。

从1952年重新组建华南工学院提出“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目标开始,到今天的“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我们是靠发愤图强、自我拼搏的精神在办学。

世界一流大学应产出一流的成果,作出一流的贡献。多年来,从华工产生的一流成果与一流贡献数不胜数,如多项高新技术应用在港珠澳大桥等国家超级工程中;脑机协同与混合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常康复护理和特殊群体,并连同科大讯飞一同让“脑控”成为现实;氧化物TFT等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在OLED显示领域联合广东聚华、华星光电等企业研制出了全球首台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OLED屏,而且还突破了国外技术在电子纸领域的垄断,在宁波市建设全国首条电子纸产业化生产线……

当前学校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爬坡过坎的关键历史时期,学校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重点瞄准国际前沿、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产出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2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突破“卡脖子”技术

金羊网:华工被誉为“工程师摇篮”“企业家摇篮”,您认为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华工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章熙春:在国家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华南理工大学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顶天立地”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关。我们聚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脑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的世界前沿科技方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培育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在引领原创成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从源头上解决国家受制于人的重大科学问题,增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

二是布局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及新兴产业技术的集成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是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基础研究前沿科学中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一批高起点的科技创新大平台,依托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学科交叉研究院,逐步打造成以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群,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形成若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术成果。

四是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若干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团队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团队,支撑大湾区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金羊网:华工有多个国际顶尖水平的学科、平台,学校如何布局落子,促使更多学术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社会?

章熙春:我们重点在三方面进行部署。首先是构建融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集群。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重点在广州国际校区围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与国家、广东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布局的产业紧密契合。其次是培养引领未来的工程领军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最后是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一批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研究院。目前已组建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再生医学粤港澳联合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全部由顶级科学家领衔。

3 培养全球工科顶尖人才 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金羊网:去年9月,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开学,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目前“成绩单”怎么样?

章熙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跟学校四方共建的。整个建设过程创造了“广东速度”“广州速度”。

作为“新工科F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试验区,第一批学生的培养效果初显,“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步形成,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先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三院院士格雷格·塞门扎教授来访时这样评价:“广州国际校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计划和想法,它不仅有助于聚焦发展全新的研究重点,更是一个培育新型人才、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绝佳机会。”

该校区构建“通识+专业+双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行“小班-探究-全英”教学,推进“5I”(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育、工程深度学习、本研贯通)多维培养,全面推进“新工科F计划”,着力培养“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工科领军人才;以“书院+学院”的全员导师制育人新理念构建一站式学生成长社区,成为全国典型示范高校。

虽然开学不久,但校区高水平科研及科技成果论文已层见叠出,其中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完成的一项引领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依托学校牵头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建设,推动筹建“中英大学人工智能联盟”,助力校区多个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

金羊网: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需求,华工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经验和计划?

章熙春:数据显示,我们的毕业生超过80%都在广东就业。

早在1999年,学校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这个理念非常超前。长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术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研究型工程师培养方面成效突出,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前,学校依托广州国际校区新的办学条件和新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新工科F计划”,加快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科领军人才,同时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世界一流大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倾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未来,我们还将引入大疆、广汽集团、南方电网等企业资源,共建“未来创新实验室”等。

国际校区有非常多目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全球工科顶尖人才,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创新创业案例

案例1 本科生实验室走出“华南虎”,两度夺冠登上央视

2019年9月1日晚,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华南虎战队三名学生登上央视,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是学校近年来在“双创”教育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也是学校规模最大的本科生实验室,已申请335项国家专利,目前发明授权27项,实用新型授权119项;近四年获得77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而由实验室组建的华南虎战队,蝉联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总冠军。

案例2 90后华工校友为机器人做“大脑”,登中国准独角兽TOP50

2018年10月13-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华南理工大学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王一负责的项目“齐悟大脑”荣获金奖。

王一这名90后具有近10年移动互联网及AI项目开发管理经验,先后获得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榜样选拔活动创业青年英雄榜前10强、2018年度全美华裔“30位30岁以下优秀创业者”、福布斯中国2018年度“30位30岁以下创业精英”、胡润百富榜2018年度“30岁以下商业领袖”。 

他用一句话概括他正在干的事:做机器人的大脑,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目前,他的齐悟大脑-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已摘得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的2019“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TOP10,并登上中国准独角兽TOP50。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在花城汇中区品尝机器人出品的菜式

  • 在购书中心遇见最文艺的面包新语 2020-01-19
  • 春节假期新计划追逐旅途中未知的惊喜 2020-01-19
  • 欧铁通票升级28岁以下旅客将享受7.5折优惠 2020-01-16
  • 浙江衢州景区二月份对广州市民免费一个月 2020-01-16
  • 2020马来西亚旅游年全年盛事不间断,等你来! 2020-01-13
  • 近在咫尺的南方滑雪场 2020-01-13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试驾第二代传祺GS4:全面焕新后的“传奇”

  • 春节购车买哪款?宋Pro领衔盘点当红紧凑级SUV 2020-01-15
  • 比亚迪汉“定妆照”亮相 外观设计尽显动感优雅 2020-01-10
  • 深圳试驾哈弗H4:高能智联座驾 2020-01-10
  • 广汽蔚来HYCAN 007配置信息揭秘 共5个配置版本 2020-01-1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下月举办 将首发面向To B行业的生态指引 2020-01-17
  • 仅三成白领有年终奖?2019年全国年终奖均值为9547元 2020-01-17
  • 员工迟到一次罚500元过分吗?资本家就得剥削员工 2020-01-14
  • 苹果售价1071元的智能电池壳有问题!官方:免费换新的 2020-01-14
  • 拍真人秀寻真爱!绕月飞行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带她一起去太空 2020-01-14
  • 胡润发布中国500强民企榜单:阿里、腾讯前二,华为第四 2020-01-10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春节“约会”齐白石

  • 贺岁大马戏《花木兰》厦门首秀 两岸同胞共赏 2020-01-19
  • 到新疆寻一场“冰雪奇缘” 2020-01-19
  • 职工的读书计划:让未来的旅程有书籍相伴 2020-01-19
  • 张火丁“虞姬”归来 戏迷欢喜过小年 2020-01-19
  • 国家文物局暗访:75处文博单位亮黄牌260余次 2020-01-19
  • “硬汉作家”邓一光:恐惧是值得被捍卫的 2020-01-19
  • 冯骥才“俗世奇人”里的天津性格 2020-01-19
  • 再演《霸王别姬》 张火丁走出争议 2020-01-19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广州入冬了,逛街美女帅哥头顶风光
  • 樱花枝头鸟翻飞
  • 甘肃敦煌:耍社火 迎新春
  • 冬青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李孔超获铜牌
  • 唐宫灯会“点亮”西安华清宫景区 再现盛唐气象
  • 移动设备“陪伴”归乡“慢慢路”
  • 广州簕杜鹃之美
  • 2020中国·山海关古城年博会开幕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地评线】金羊网评:科学技术助力决胜全面脱贫
2020-01-20 09:01:14
章熙春​专访:​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2020-01-20 07:41:03
奋战扶贫一线16年 冯永成:坚决不当“走读干部”
2020-01-20 07:13:35
这个村以“激励式”“普惠型”机制带领全村脱贫
2020-01-20 07:13:35
番禺花市率先开幕!超200个摊位等你来逛,还新设休息室提供直饮水
2020-01-19 21:09:5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专访:​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金羊网  作者:张璐瑶  2020-01-20
1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章熙春

金羊网记者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

文/金羊网记者张璐瑶 通讯员华轩 图/金羊网记者林桂炎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登上领奖台,接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该获奖项目不仅实现了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还为中国造纸业摘掉了“污染大户”帽子,贡献了造纸业绿色生产的“中国方案”。

实际上,在广东科技创新领域,有不少人才、方案都来自同一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华工校友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无线电“50177超级班”出了我国彩电“三巨头”: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机械专业出了“格力之父”朱江洪、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是华工校友。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中,华工已有5位新生代创业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单。

这所“双一流”高校中,到底蕴藏着多少创新秘密?它将如何继续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持续动力?1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揭秘广东创新中的“华南理工密码”。

1 一流大学就该出一流成果作一流贡献

金羊网:陈克复院士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广东省内高校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对华工而言,意味着什么?

章熙春:陈克复院士团队研发的成果“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紧贴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解决了造纸行业污染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华工科研工作者“板凳要坐十年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华工人为国家重大需求敢于担当、敢于拼搏的精神。

从1952年重新组建华南工学院提出“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目标开始,到今天的“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我们是靠发愤图强、自我拼搏的精神在办学。

世界一流大学应产出一流的成果,作出一流的贡献。多年来,从华工产生的一流成果与一流贡献数不胜数,如多项高新技术应用在港珠澳大桥等国家超级工程中;脑机协同与混合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常康复护理和特殊群体,并连同科大讯飞一同让“脑控”成为现实;氧化物TFT等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在OLED显示领域联合广东聚华、华星光电等企业研制出了全球首台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OLED屏,而且还突破了国外技术在电子纸领域的垄断,在宁波市建设全国首条电子纸产业化生产线……

当前学校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爬坡过坎的关键历史时期,学校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重点瞄准国际前沿、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产出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2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突破“卡脖子”技术

金羊网:华工被誉为“工程师摇篮”“企业家摇篮”,您认为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华工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章熙春:在国家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华南理工大学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顶天立地”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关。我们聚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脑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的世界前沿科技方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培育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在引领原创成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从源头上解决国家受制于人的重大科学问题,增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

二是布局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及新兴产业技术的集成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是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基础研究前沿科学中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一批高起点的科技创新大平台,依托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学科交叉研究院,逐步打造成以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群,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形成若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术成果。

四是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若干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团队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团队,支撑大湾区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金羊网:华工有多个国际顶尖水平的学科、平台,学校如何布局落子,促使更多学术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社会?

章熙春:我们重点在三方面进行部署。首先是构建融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集群。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重点在广州国际校区围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与国家、广东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布局的产业紧密契合。其次是培养引领未来的工程领军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最后是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一批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研究院。目前已组建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再生医学粤港澳联合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全部由顶级科学家领衔。

3 培养全球工科顶尖人才 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金羊网:去年9月,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开学,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目前“成绩单”怎么样?

章熙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跟学校四方共建的。整个建设过程创造了“广东速度”“广州速度”。

作为“新工科F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试验区,第一批学生的培养效果初显,“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步形成,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先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三院院士格雷格·塞门扎教授来访时这样评价:“广州国际校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计划和想法,它不仅有助于聚焦发展全新的研究重点,更是一个培育新型人才、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绝佳机会。”

该校区构建“通识+专业+双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行“小班-探究-全英”教学,推进“5I”(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育、工程深度学习、本研贯通)多维培养,全面推进“新工科F计划”,着力培养“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工科领军人才;以“书院+学院”的全员导师制育人新理念构建一站式学生成长社区,成为全国典型示范高校。

虽然开学不久,但校区高水平科研及科技成果论文已层见叠出,其中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完成的一项引领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依托学校牵头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建设,推动筹建“中英大学人工智能联盟”,助力校区多个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

金羊网: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需求,华工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经验和计划?

章熙春:数据显示,我们的毕业生超过80%都在广东就业。

早在1999年,学校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这个理念非常超前。长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术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研究型工程师培养方面成效突出,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前,学校依托广州国际校区新的办学条件和新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新工科F计划”,加快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科领军人才,同时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世界一流大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倾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未来,我们还将引入大疆、广汽集团、南方电网等企业资源,共建“未来创新实验室”等。

国际校区有非常多目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全球工科顶尖人才,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创新创业案例

案例1 本科生实验室走出“华南虎”,两度夺冠登上央视

2019年9月1日晚,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华南虎战队三名学生登上央视,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是学校近年来在“双创”教育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也是学校规模最大的本科生实验室,已申请335项国家专利,目前发明授权27项,实用新型授权119项;近四年获得77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而由实验室组建的华南虎战队,蝉联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总冠军。

案例2 90后华工校友为机器人做“大脑”,登中国准独角兽TOP50

2018年10月13-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华南理工大学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王一负责的项目“齐悟大脑”荣获金奖。

王一这名90后具有近10年移动互联网及AI项目开发管理经验,先后获得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榜样选拔活动创业青年英雄榜前10强、2018年度全美华裔“30位30岁以下优秀创业者”、福布斯中国2018年度“30位30岁以下创业精英”、胡润百富榜2018年度“30岁以下商业领袖”。 

他用一句话概括他正在干的事:做机器人的大脑,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目前,他的齐悟大脑-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已摘得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的2019“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TOP10,并登上中国准独角兽TOP50。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偶遇游客
22:47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和佤族村民一起体验制作大米粑粑
22:48
莫道君行早 是处有亲朋——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09:22
国家卫健委确认广东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08:15
广东去年外贸规模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民企外贸份额首次过半
08:15
广东3月底前建成疫苗电子追溯体系
08:15
【新春走基层】奋战扶贫一线16年 扶贫干部冯永成:坚决不当“走读干部”
08:15
暖心避让|救护车高速隧道遇堵 前车45度让出通道
06:59
广州火车站:旅客不必太早来,提前两小时到站已足够
09:21
个人中小客车指标业务可微信办理
09:1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