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通讯员周密
图/受访者提供
三年前,年仅21岁的章文婷从湖北咸宁来到了广州,成为广州市妇儿中心感染科的一名护士。如今,女孩已迅速成长,更加果敢坚强。疫情发生后,她进入最危险的隔离病区工作,用耐心与爱心给予患儿“妈妈”般的呵护。
对传染病“见怪不怪”
广州市妇儿中心感染科的病人,多数是流感、手足口、登革热、猩红热等疾病的患儿。高峰期时,科室51张床位都住满了。喂奶、换尿片、打针、喂药,这些对于年轻的章文婷来说早已驾轻就熟。作为一名感染科的护士,她对传染病已见怪不怪。在感染科经常要接触传染病人,风险较大,章文婷说:“只要防护做得好,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就在她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一场大考骤然来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1月19日,广州市妇儿中心组织全院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打响了该院抗击疫情的“第一枪”。
1月22日,医院启动新冠肺炎应急预案。也就是这一天,儿童院区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儿。
2月10日,工作细心负责的章文婷进入隔离病房工作,每天身着层层防护直面病毒,忙前忙后为患儿治疗和护理。
深夜照护隔离患儿
隔离病房里,患儿最小的仅两个月大,最大的15岁。他们虽都是非重症,但护理难度却未因此降低。其中,最小患儿——一名两个月大、从潮州转院过来的女宝宝,也是迄今为止全省年龄最小的确诊病例。因其家人均确诊,孩子来时无人陪伴。护士抱起她时,看到孩子妈妈在襁褓中留下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我在这里给你们磕头了,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她才两个月15天,她都没有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
章文婷说,见到这样一张纸条,隔离区的护士无不深深动容。她们纷纷请缨,当上了宝宝的“代理妈妈”。
“孩子入院后,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还因为离开了妈妈,晚上哭闹得厉害。我们轮流抱她、哄她,(穿着防护服)抱一会就汗流浃背了。戴着N95口罩的我们要坐在椅子上张开嘴喘一会儿气,才能有足够体力继续照顾孩子。最累的时候是上大夜班,从零点到早上8点,要时刻打起精神,有点儿难熬……”章文婷笑着说,“经过十多天治疗,孩子奶量从每顿五六十毫升增加到100毫升左右,肺部CT检查也显示情况好转,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感到特别高兴。”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章文婷还得当“知心姐姐”。“有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有一点叛逆,在隔离病房里与父母分开,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情绪问题,所以我们还要当‘知心姐姐’,陪他们说话、看书、学习。”
如今,年轻的章文婷和同事们依然奋斗在一线,她们期待着疫情结束后,走出隔离区,尽情感受羊城春暖花开。
节日心愿
“希望疫情早一点结束,我能回家看看爸妈。妈妈在朋友圈发的美食实在太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