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逆行的病毒学家周荣:“刀锋侦探”45天检测样本1万多份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3-16 08:58
分享到

人物简介:周荣,病毒学专家,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先后被聘为国家卫健委感染控制技术专家、广东省及广州市公卫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专家。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病毒学专家周荣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役。

1月19日,周荣敏锐地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是大概率事件,当日一早辗转给武汉方面递了一封信,提出“加强收诊治管理流程、尽力避免重蹈2003年SARS和2015年MERS院内感染成为重要传播节点的覆辙”等建议,并表示“若有必要,可以尽一点力量”。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他收到了家乡湖北黄冈市政府的邀请函,希望他到当地进行以实验室检测为主的技术支援。第二天一早,他便带领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5位检测志愿者,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派出的名义,自带荧光PCR检测仪、试剂、耗材、防护用品等驾车奔赴黄冈。

接下来的45天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这支“病毒侦探”团队,成员最高峰时达到20人。在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志愿者们转战湖北三地,完成样本检测超过1万份。直到3月10日,主力支援成员中12人撤出了湖北,另有3名成员将于本月17日撤回广州。周荣给当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关口前移、采样使用病毒灭活液等许多重要的建议,多被采纳或推广应用。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周荣讲述了此次支援的更多细节。对于早期疑似病人都涌到大医院看病、导致大规模院内感染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造成大范围传染的情形,他认为“应当及时反思我们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社区要有发热门诊就诊和隔离观察的能力。”

■采写:记者吴晓娴

■图片:记者孙毅 实习生观显峰

一线超负荷工作状态超出他的想象,一天下来,内心感触很深

2003年SARS暴发,时任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的周荣,全程参与了抗击非典。基于30多年传染病病原体一线的研究经历,他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不容小觑。

1月19日,周荣写了一封书面建议,通过相关途径转交给了武汉市相关领导。他认为“患者呼出的气体中的病原体具有再感染性”,并提出要及早发现被感染者、及时就近隔离及诊治。当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团队已研发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周荣感到使命在身。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他说,自己也是有点“无知者无畏”。

1月25日,从广州出发,兼程驱车12小时抵达黄冈之后,周荣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第二天实地考察,一线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超出了他的想象。

截至1月25日,黄冈全市累计新冠肺炎病例为122例。但周荣判断当地的疑似病例数量很快会有较大的突破。样本都集中在黄冈疾控中心检测,他们只有1台PCR检测仪,技术人员仅有2人,当务之急是提高检测能力。周荣团队利用自带的2台PCR检测仪和其他耗材,在黄冈结防院P2实验室建立了临时的新冠核酸检测点,协助当地进行样本检测。

疫情防控,首先是要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人,对他们进行有效隔离,减少传染。在与黄冈市指挥部领导、专家探讨交流时,周荣提出了“防控关口前移到社区医疗中心和镇级卫生院,就近先隔离,标本集中检测甄别后再分诊管理”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当地的积极配合和执行。

“一天下来,内心感触很深。不仅自己应该来,应该有更多专业力量介入到其中来。”周荣在1月27日的公开信中写道。

每天有一百多个样本送进实验室,相当于一家医院一天的检测量

随着黄冈核酸检测力量的增强,周荣团队又先后转战到了黄冈市蕲春县和黄石大冶市支援。

周荣团队每天收到由当地CDC专人收集的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检测。实验室里看似平静,实际上是分秒必争。每天有一百多个样本送进实验室,这相当于一家医院一天的检测量。

当天的样本当天清完,这是他们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当天不做完,第二天就会有更多的样本进来。早点出结果,才能更好地分级管理、有效隔离,让确诊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如果晚几天发现,放松了管控,可能疑似病人就会传染更多人。”周荣解释。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全国20多名资深检验和研发工程师后续也加入了这个团队。

志愿者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遇到加急的样本,常常深夜才能回到驻地。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每个样本都采用核酸检测和多种IgM或IgG抗体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和复核。

在大冶,他们成功识别出一家5口人的聚集性感染,当时,除了确诊者外,其他家庭成员中没有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团队的努力,4人被顺利识别出来,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线工作大体在掌控范围内,团队20名“刀锋侦探”无一感染

作为团队的总指挥,周荣要跟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方案,不时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荧光PCR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应用IgM或IgG抗体检测?这些都需要他与团队去分析处理。

检测志愿者近距离与病毒接触,犹如行走于刀锋的“侦探”,同样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周荣要求,临床常规检测用标本统一使用胍类等病毒裂解液,一采即灭活,提高采样医护人员、转运过程、后续实验室检测等的安全。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团队的20名技术人员无一人感染。

一线的工作大体在周荣的掌控范围内,然而,有些时候,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疫情期间,他接到了很多人的求助电话,有的是患者,有的是患者家人,询问是否有特效药,或是请教家人的病情是否会加重等。有一个求助的电话打进来,对方的呼吸明显很困难,中气不足,他猜想,这应该是一个危重症病人,心不禁揪了一下。由于不是临床医生,他很多时候能做的只是安抚一下。

在一线实践中,周荣还给当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检测技术力量下沉基层、允许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自行开展新冠病毒项目检测以满足临床诊治需要、尽快推进特异性抗体检测等许多重要建议,多被采纳或推广应用。

对话

“要改变人们患常见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医院看病的旧习惯,更好地利用基层医疗,建有防疫功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问:你长期在临床实验室工作,去到疫情一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去到基层,了解的信息更接近实际,对技术需求的情况也更为了解。当地的政府官员、医护人员都非常努力和敬业,但在科技支撑方面,尚有不足,应当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一个县有几十乃至上百万人,当出现几百个新冠肺炎病人时,是不是有更科学的方法,把没有感染的人分离出来,让他们有更合理的活动空间?比如之前有规定家庭成员里只有一个人可以出去买菜,是不是可以用抗体检测的方法简单筛查一下病毒携带的情况,而不是随时随地派一个人出去,因为,这个外出的人到底有没有携带病毒却并不知道。

所以,我的建议是:资深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应用等基础研究的专家下沉到基层,指导当地科学应对,可能会更有效。

问:你认为疫情前期的防控诊治流程和措施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

答:我在1月19日的那封信里就提到,前期大医院发热门诊、呼吸科或感染科集中收诊治的方式不太科学,这个时期正值流感等病毒高发季节,发热和症状相似的疑似病人可能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的2019-nCoV感染,这些病人混在一块去各大医院首诊,有高度交叉感染的可能。感染者乘各种交通工具前去就诊,也可能造成更大的传播。

所以我提出最好科学调度医护人员,下沉到社区医疗点或乡镇卫生院,对疑似病人早发现、早隔离,减少他们的活动空间,尽量不要让他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看病。假如基层医疗中心没有住院部,建议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合适的酒店作为应急隔离点。我看到后来部分地区采取了这些做法,遗憾的是,最后很多医院还是暴发了院内感染。

问:未来再次应对新发急性呼吸传染病,分诊、转诊、救治体系应怎样应对?

答:我们的应急体系应该反思,当然也跟我们的就医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家喜欢到大医院去看病,基层医疗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要改变常见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医院看病的旧习惯。

下一步国家在加强传染病定点医院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探讨基层发热门诊功能和发现能力的建立,应该要把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一体化体系建立起来,建立有及时诊断、信息反馈和一定隔离处置能力等防疫功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增加网点,更加便民。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 酒店“智能”复工:机器人变新宠,消毒神器成标配 2020-03-04
  • 打卡|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 重磅 |相约“未来游”,旅游期货来救市 2020-03-07
  • 【景区】全国多家景区有序开放 门票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2020-03-07
  • 注意:欧洲申根签证迎来4大新变化 2020-02-27
  • 文旅部紧急发文:疫情高风险地区景区暂缓开放 2020-02-26

​长安UNI-T全球首发亮相 支持L3级自动驾驶

  • 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车上市 售价17.38万元-19.88万元 2020-03-10
  • ​10-15万购首款车 上汽大众三款个性座驾推荐 2020-03-10
  • ​售价7.99-14.19万元 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正式上市 2020-03-10
  • 玛莎拉蒂全新跑车MC20将在五月首次亮相 2020-03-10
  • 2020款奥迪Q7测评 百公里加速仅7.3秒 2020-03-10
  • 宾利或推出添越敞篷版车型 2020-03-09
  • 吉利豪越首曝内饰设计图 空间超大可容纳大型家电 2020-03-09
  • 车尾依旧犀利 全新奥迪A3三厢版效果图 2020-03-10

首个N95口罩自助售卖机!每天储备800只,一只12元

  • 字节跳动“三张”调整:张利东、张楠成中国董事长和CEO 2020-03-13
  • 恶意陷害竞争对手!Soul 运营合伙人被批捕 2020-03-13
  • 日产200万只口罩!格力跨界医疗,时机刚刚好 2020-03-12
  • 因拖欠房东租金 杭州房管部门约谈自如青客等长租公寓 2020-03-12
  • 苹果折叠手机不远了!折叠技术专利曝光:完全独立的屏幕 2020-03-12
  • 3分钟回血15%电量!realme X50 Pro国行发布:3599元起 2020-03-12
  • 携程自救:员工轮岗轮休,高管自愿降薪,CEO无薪 2020-03-12
  • 拼多多2019年全年营收301.4亿元,同比增长130% 2020-03-12

无偿下载!广东艺术家多款抗疫海报设计入选“国家公益”

  • 再不抓紧网课,看鹦鹉都要超过你了! 2020-03-09
  • 广东抗疫文学中的轻骑兵:小小说显“大身手” 2020-03-09
  • 继续探索!广东田野考古有序复工 2020-03-09
  • 艺起战疫 广东文艺界在行动 2020-02-29
  • 国家文物局:文博单位恢复开放不搞“一刀切” 2020-02-29
  • 中山公园音乐堂将推出“我们在艺起”活动 2020-02-29
  • 广州舞蹈人:战疫不“停功”居家不“停产” 2020-03-05
  • 广州大剧院邀约艺术家 创作录制抗疫歌曲 2020-03-02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 让街坊吃的安心,广州“老字号”推出小程序“无接触”送餐 2020-02-21
  • 番禺餐饮企业率先开市!富豪山庄酒家早上9点便已派号等位 2020-02-20
  • 掐尖尝春鲜,拉开春日美味序章 2020-02-19
金羊图库
  • 美股暴跌势态中的华尔街
  • “封城”中的意大利 商铺关闭街头空空荡荡
  • 疫情下的德国柏林
  • 法国确诊病例升至2876例 全法所有学校将关闭
  • 湖北鄂州雷山医院新冠肺炎治愈者突破200人
  • 世界冠军许亚萍网上教少儿运动助成长
  • 安徽(合肥)侨梦苑超九成企业已复工复产
  • 浙江搭建互联网医院海外侨胞健康关爱咨询平台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战疫者名片】陈经雕:防疫有责,抗疫也有责!​
2020-03-16 07:10:40
病毒学家周荣:"刀锋侦探"45天检测样本1万多份
2020-03-16 08:06:59
直播|人民战 “疫”特别直播节目 3月15日
2020-03-15 14:24:06
广州新增确诊病例为零
2020-03-15 10:58:50
国家卫健委:14日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
2020-03-15 10:54:0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逆行的病毒学家周荣:“刀锋侦探”45天检测样本1万多份
金羊网  作者:  2020-03-16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病毒学专家周荣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役。

人物简介:周荣,病毒学专家,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先后被聘为国家卫健委感染控制技术专家、广东省及广州市公卫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专家。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病毒学专家周荣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役。

1月19日,周荣敏锐地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是大概率事件,当日一早辗转给武汉方面递了一封信,提出“加强收诊治管理流程、尽力避免重蹈2003年SARS和2015年MERS院内感染成为重要传播节点的覆辙”等建议,并表示“若有必要,可以尽一点力量”。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他收到了家乡湖北黄冈市政府的邀请函,希望他到当地进行以实验室检测为主的技术支援。第二天一早,他便带领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5位检测志愿者,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派出的名义,自带荧光PCR检测仪、试剂、耗材、防护用品等驾车奔赴黄冈。

接下来的45天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这支“病毒侦探”团队,成员最高峰时达到20人。在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志愿者们转战湖北三地,完成样本检测超过1万份。直到3月10日,主力支援成员中12人撤出了湖北,另有3名成员将于本月17日撤回广州。周荣给当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关口前移、采样使用病毒灭活液等许多重要的建议,多被采纳或推广应用。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周荣讲述了此次支援的更多细节。对于早期疑似病人都涌到大医院看病、导致大规模院内感染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造成大范围传染的情形,他认为“应当及时反思我们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社区要有发热门诊就诊和隔离观察的能力。”

■采写:记者吴晓娴

■图片:记者孙毅 实习生观显峰

一线超负荷工作状态超出他的想象,一天下来,内心感触很深

2003年SARS暴发,时任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的周荣,全程参与了抗击非典。基于30多年传染病病原体一线的研究经历,他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不容小觑。

1月19日,周荣写了一封书面建议,通过相关途径转交给了武汉市相关领导。他认为“患者呼出的气体中的病原体具有再感染性”,并提出要及早发现被感染者、及时就近隔离及诊治。当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团队已研发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周荣感到使命在身。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他说,自己也是有点“无知者无畏”。

1月25日,从广州出发,兼程驱车12小时抵达黄冈之后,周荣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第二天实地考察,一线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超出了他的想象。

截至1月25日,黄冈全市累计新冠肺炎病例为122例。但周荣判断当地的疑似病例数量很快会有较大的突破。样本都集中在黄冈疾控中心检测,他们只有1台PCR检测仪,技术人员仅有2人,当务之急是提高检测能力。周荣团队利用自带的2台PCR检测仪和其他耗材,在黄冈结防院P2实验室建立了临时的新冠核酸检测点,协助当地进行样本检测。

疫情防控,首先是要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人,对他们进行有效隔离,减少传染。在与黄冈市指挥部领导、专家探讨交流时,周荣提出了“防控关口前移到社区医疗中心和镇级卫生院,就近先隔离,标本集中检测甄别后再分诊管理”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当地的积极配合和执行。

“一天下来,内心感触很深。不仅自己应该来,应该有更多专业力量介入到其中来。”周荣在1月27日的公开信中写道。

每天有一百多个样本送进实验室,相当于一家医院一天的检测量

随着黄冈核酸检测力量的增强,周荣团队又先后转战到了黄冈市蕲春县和黄石大冶市支援。

周荣团队每天收到由当地CDC专人收集的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检测。实验室里看似平静,实际上是分秒必争。每天有一百多个样本送进实验室,这相当于一家医院一天的检测量。

当天的样本当天清完,这是他们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当天不做完,第二天就会有更多的样本进来。早点出结果,才能更好地分级管理、有效隔离,让确诊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如果晚几天发现,放松了管控,可能疑似病人就会传染更多人。”周荣解释。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全国20多名资深检验和研发工程师后续也加入了这个团队。

志愿者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遇到加急的样本,常常深夜才能回到驻地。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每个样本都采用核酸检测和多种IgM或IgG抗体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和复核。

在大冶,他们成功识别出一家5口人的聚集性感染,当时,除了确诊者外,其他家庭成员中没有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团队的努力,4人被顺利识别出来,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线工作大体在掌控范围内,团队20名“刀锋侦探”无一感染

作为团队的总指挥,周荣要跟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方案,不时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荧光PCR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应用IgM或IgG抗体检测?这些都需要他与团队去分析处理。

检测志愿者近距离与病毒接触,犹如行走于刀锋的“侦探”,同样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周荣要求,临床常规检测用标本统一使用胍类等病毒裂解液,一采即灭活,提高采样医护人员、转运过程、后续实验室检测等的安全。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团队的20名技术人员无一人感染。

一线的工作大体在周荣的掌控范围内,然而,有些时候,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疫情期间,他接到了很多人的求助电话,有的是患者,有的是患者家人,询问是否有特效药,或是请教家人的病情是否会加重等。有一个求助的电话打进来,对方的呼吸明显很困难,中气不足,他猜想,这应该是一个危重症病人,心不禁揪了一下。由于不是临床医生,他很多时候能做的只是安抚一下。

在一线实践中,周荣还给当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检测技术力量下沉基层、允许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自行开展新冠病毒项目检测以满足临床诊治需要、尽快推进特异性抗体检测等许多重要建议,多被采纳或推广应用。

对话

“要改变人们患常见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医院看病的旧习惯,更好地利用基层医疗,建有防疫功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问:你长期在临床实验室工作,去到疫情一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去到基层,了解的信息更接近实际,对技术需求的情况也更为了解。当地的政府官员、医护人员都非常努力和敬业,但在科技支撑方面,尚有不足,应当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一个县有几十乃至上百万人,当出现几百个新冠肺炎病人时,是不是有更科学的方法,把没有感染的人分离出来,让他们有更合理的活动空间?比如之前有规定家庭成员里只有一个人可以出去买菜,是不是可以用抗体检测的方法简单筛查一下病毒携带的情况,而不是随时随地派一个人出去,因为,这个外出的人到底有没有携带病毒却并不知道。

所以,我的建议是:资深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应用等基础研究的专家下沉到基层,指导当地科学应对,可能会更有效。

问:你认为疫情前期的防控诊治流程和措施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

答:我在1月19日的那封信里就提到,前期大医院发热门诊、呼吸科或感染科集中收诊治的方式不太科学,这个时期正值流感等病毒高发季节,发热和症状相似的疑似病人可能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的2019-nCoV感染,这些病人混在一块去各大医院首诊,有高度交叉感染的可能。感染者乘各种交通工具前去就诊,也可能造成更大的传播。

所以我提出最好科学调度医护人员,下沉到社区医疗点或乡镇卫生院,对疑似病人早发现、早隔离,减少他们的活动空间,尽量不要让他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看病。假如基层医疗中心没有住院部,建议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合适的酒店作为应急隔离点。我看到后来部分地区采取了这些做法,遗憾的是,最后很多医院还是暴发了院内感染。

问:未来再次应对新发急性呼吸传染病,分诊、转诊、救治体系应怎样应对?

答:我们的应急体系应该反思,当然也跟我们的就医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家喜欢到大医院去看病,基层医疗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要改变常见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医院看病的旧习惯。

下一步国家在加强传染病定点医院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探讨基层发热门诊功能和发现能力的建立,应该要把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一体化体系建立起来,建立有及时诊断、信息反馈和一定隔离处置能力等防疫功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增加网点,更加便民。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国际战疫中的“情”与“义”
20:46
3000多重症患者还在与死神惨烈搏斗 如何为他们赢得时间?
19:27
大医张伯礼——他是国士,是战士,也是勇士!
15:42
《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逝世 享年90岁
08:58
张硕辅:发挥广州医疗技术优势 坚决守好医院救死扶伤阵地
09:07
【一线党旗飘】在前线指挥部,他比机器还能熬
09:07
【羊晚政见·战疫观】广东在战疫一线发展预备党员398名
09:07
大家不容易,再坚持一下
09:29
习近平就新冠肺炎疫情向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致慰问电
20:51
战疫情,习近平这样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中国信心
08:5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