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908-2019年逐年平均气温(单位:℃)
广州1908-2019年逐年雨量(单位:毫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少玲 通讯员 林惠娜
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仅次于2016年。而有气象记录以来前5个最热年份都出现在最近10年,我国从2013年起连续7年暖冬。在这种大的气候背景下,广州近些年气候上也呈现出“气温高、雨量多、气象灾害重”的特点。
高温日数激增
上图是广州1908-2019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气温有上升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平均升温速度达到了0.14℃/10年,也就是100年上升了1.4℃。上世纪80年代以来增暖趋势最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9年,是广州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时期,年平均气温为22.8℃。
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使得夏季高温增多增强,暖冬出现几率增大。广州高温呈现“高温日数激增,最高气温屡创新高,高温持续时间增长,高温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的趋势特征。
1990年以前全市平均年高温日数仅6.5天,1991-2010年增加到20.2天,最近9年则高达34.7天。此外冬季气温升高也使得出现暖冬或无冬的几率更高。
短时强降水多了
上图是广州年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虽然不如气温变化趋势那么明显,但同样具有增多的趋势。广州近百年雨量增加的速度是32.2毫米/10年,也即是说现在年雨量比20世纪初要多300多毫米,最近十年广州平均年雨量达到2193.8毫米,是雨量最多的时期。
不仅是雨量增加,雨强似乎也在增强。新世纪以来广州城区的短时强降水(指小时雨量在20毫米以上)发生频率和雨强均处于历史最高值,尤其短历时雨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较之前增长了10~15%。
同时,在城市雨岛作用下,越秀-天河-海珠一带成为广州市短时强降水中心之一,每年出现15~25次,雨量达500~800毫米。短时强降水事件的增多增强,加上城市下垫面变化等因素,致使广州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及影响也日益加剧。
灾害性天气多影响严重
近十年台风、暴雨洪涝、强对流、雷击、高温等气象灾害多发,给广州造成社会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以台风暴雨为例:
1951年以来登陆广东的15个最强台风有8个出现在2013年之后,分别是2013年的“天兔”、“尤特”,2014年“威马逊”,2015年“彩虹”,2016年“妮妲”、“海马”,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
2018年台风“山竹”给广州带来大范围且长时间持续的大风灾害,同时引发历史最强风暴潮增水,导致全市树木倒伏7280宗,因树倒伏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2.84亿元。
2018年台风“艾云尼”引发的持续性强降水给广州带来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和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内涝过程积水范围之广、积水时间之久前所未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58亿元。
而2010年、2017年的两个“5·7”暴雨过程历史罕见。2010年5月7日,全市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35个停车场被淹,水浸车辆1400多台,经济损失超5亿元。2017年5月7日,广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致使全市直接经济损失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