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西安,透露这三层深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4-23 16:39
分享到

4月22日,习近平陕西考察进入第三天,他来到省会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总书记曾两次踏访西安,触摸这座古都的脉搏。五年后再访西安,他先后到了三个考察点,每一个都攸关国脉。

△习近平陕西之行第三天考察地示意图

看国之命脉: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习近平在西安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陕汽位居中国机械500强第20位。

△陕汽成立于1968年,现有员工2.8万人,下辖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总台央视记者钱金库拍摄)

陕汽建厂5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军三代重型越野车研制生产任务,在国防建设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总书记登上的德龙X6000牵引车。(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黄京辉拍摄)

近年来,清洁低碳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陕汽顺势而为、积极转型,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辆L4级智能重卡和燃料电池整车产品。

△这是德龙X3000 6×4纯电动自卸车。(总台央视记者杨松涛拍摄)

陕汽是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习近平曾经指出,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装备制造业,他多次以“国之重器”相称。当下,作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陕汽对于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陕汽于2月14日复工,目前复工率已达100%,产能全面恢复。(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杨松涛拍摄)

△陕汽还主动承担生产防疫物资护目镜的任务,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

在考察陕汽现场,习近平说:“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所系,我们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在复工复产方面要起到这个作用。刚才我看了一些产品,也看了你们的生产线,非但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创造了汽车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必须鼓励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特别是去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上个月在浙江,习近平重点考察了港口和中小民营企业,这次在西安考察制造业、国有企业,再次传递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强烈信号。就在总书记赴陕西三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并强调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总书记的到访,让大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看国之学脉:胸怀大局 无问西东

习近平随后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了交大西迁博物馆。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2018年1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交大西迁博物馆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通过照片、图表、实物等多种形式,回溯交通大学创办和西迁历史。

1955年4月6日深夜,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突然接到迁校的通知。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

△师生将设备装箱准备迁校。

△交大师生西迁时使用的乘车证。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接到西迁令后,这所扎根上海近60年的老校义无反顾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学生登上了西行列车。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师总数70%以上。

△不到一年时间,交大就完成迁校。1956年,正式开学。(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门。

△1959年拍摄的西迁后的交大校园。

△1957年,学校的大礼堂还没有建成,学校请来工匠用竹子搭建了这座临时“草棚大礼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大会、文艺演出、放电影都在这里进行。

△为增强体魄,交大成立摩托车训练班,在上海采购了40余辆摩托车。后来它们也随迁西安,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经过实地勘址、认真分析并报中央批准,交大的迁校方案后来做了调整: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至1957年底,西安有教职工2585人、学生6881人,上海有教职工2300人、学生5078人。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定名,同时跻身全国重点大学。

△这是1957年国务院关于交大分设两地及1959年各自独立建校的文件。

△西安交大校园里,有一条著名的梧桐大道。这些梧桐树是60多年前西迁时从南方运来栽种的。这是部分西迁老教授行走在梧桐大道上。

西迁60余年,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2005年12月,西安交大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概括为“西迁精神”,并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

△这块高2米的交通大学校牌,1956年从上海随校西迁至西安,一直挂于学校北门(正门)。1992年校北门新建后,此校牌由校档案馆收藏。旁边的沙发、樟木箱等家具,是学校为西迁人员专门定制并打包托运的。(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叫胡奈赛,当年西迁时,她只有22岁。交大西迁博物馆开放后,她一直有个心愿,想跟图左的雕塑合张影。因为雕塑的衣服是仿照西迁时她的衣服样式制作的,实在太有纪念意义。今天,她梦想成真。(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2017年11月30日,史维祥等15位经历西迁的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这是15位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

△去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致敬词这样写道:“你们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你们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

穿越时空,学脉相承。以身报国,无问西东。三个月前的1月20日,习近平曾专门到另一所赓续学脉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旧址考察调研。总书记当时强调,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说,要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2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我也完全相信我们的交大人,我们西部的同志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

从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到西安的交大西迁博物馆,总书记的足迹表露了心迹:对于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人,党和国家始终不会忘记。

△总书记当天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说:“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看国之文脉:夜未央 回长安

习近平在西安考察的第三站,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这是一条具有唐风唐韵的雕塑景观街区。2019年,它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一道入选国家首批高品位步行街试点。

△步行街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南北长2100米,东西长500米。(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步行街以唐文化为主线,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已成为西安“夜游经济”主阵地和潮流时尚新地标。这里曾举办“西安年·最中国”、国际时尚周等文商旅活动和《再回长安》等大型实景文化演出,让游人如同穿越到了盛唐。

△灌汤虾球、肉夹馍、肉包,是步行街烟火气的最佳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史伟、王哈男、李辉拍摄)

△网红“不倒翁小姐姐”翩翩起舞。(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步行街区日均游客达15万人次,最高峰时达84万人次。受疫情影响,步行街在关闭近一个月后,于2月21日开街,目前日均游客量恢复至4.3万人次。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只是西安发展“夜经济”的代表,今年还将完成五大类别的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夜游西安”将成为古都旅游新亮点。

△西安钟楼、大唐不夜城,是“夜游西安”的必到之地。

2015年,习近平就曾两次与夜晚的西安亲密接触。当年2月15日晚,正在西安考察的他登上了西安城墙,观看城墙保护状况。5月14日,第一次在家乡接待外国领导人的习近平陪同客人共同观看文艺演出《梦长安》。

△2015年5月14日,古城楼永宁门外,盛唐武士和宫女正在列队迎宾。

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习近平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2017年2月,总书记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行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也就是徜徉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河里。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不惧风雨,笃定前行。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东多地派发消费券如何用“券”制订“五·一”出游计划?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 【景区】全国多家景区有序开放 门票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2020-03-07
  • 重磅 |相约“未来游”,旅游期货来救市 2020-03-07

试驾广汽丰田威兰达:实用主义者

  • 斯柯达全系价格焕新 售价区间7.79万-24.79万 2020-04-22
  • 广汽丰田C-HR EV上市 22.58万元起NEDC续航里程400km 2020-04-22
  • ​搭载全新R标!上汽荣威R-Aura Concept设计图曝光 2020-04-20
  • ​售18.59万元-28.29万元 2020款全新帕萨特上市 2020-04-20
  • 丰田量产纯电动车型C-HR EV/奕泽 E进擎和雷克萨斯UX 300e正式上市 2020-04-20
  • 配置刀片电池或将29万起售 比亚迪汉开启预订 2020-04-20
  • 东风标致全新2008/e-2008预售11万元起 2020-04-20
  • 全新别克威朗GS将于4月30日上市 搭载1.3T发动机 2020-04-20

华为2019年财报:销售收入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

  • 喜马拉雅启动423听书节,全程直播国图公开课 2020-04-22
  • 拼多多发布美妆报告,消费者自学美容院八成技能 2020-04-15
  • 全系配备潜望式摄像头,荣耀30系列售价2999元起 2020-04-15
  • 开售1小时全网销量破10000台,TCL·XESS旋转智屏京东正式开售 2020-04-14
  • 华为P40系列首销掀起抢购潮,华为全球旗舰店超多酷炫体验受追捧 2020-04-14
  • 拼多多百亿补贴开售全国首批SK-II限量版神仙水,补贴价仅999元 2020-04-11
  • 转写准,手写快,咪咕讯飞智能笔记本还是墨水屏产品吗? 2020-04-09
  • 百度发布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 “ACE交通引擎”为新基建加速 2020-04-09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99岁清明当日与妻天国聚首

  • 济南老城区出土疑似明代泉池 是否保留有待论证 2020-04-23
  • 外国人怎么阅读《红楼梦》? 2020-04-23
  •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发现西汉建筑遗址 2020-04-23
  • 疫情催生外卖图书热潮,能否为实体书店“充饥”? 2020-04-23
  • 世界读书日,和名家“一起读故宫” 2020-04-23
  • 世界读书日,邀您一键扫码捐书,助力乡村儿童阅读 2020-04-23
  • 苏州树山文创设计大赛获奖结果公布 12份作品获奖 2020-04-21
  • 他把自己的纪录片变成免费资源供人下载 拿下豆瓣8.6 2020-04-21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金羊图库
  • 生死较量,燃爆的“逆行者”
  • 美国护士白宫前手举同事照片 呼吁加量生产防护装备
  • 美国旧金山贝克海滩现座头鲸尸体
  • 意大利威尼斯水质改善 海洋生物清晰可见
  • 德国男子疫情期间坚持购买法国面包 用钓竿连接两国友谊
  • 广西一村庄被淹成“水村” 民众乘竹筏出行
  • 德国多特蒙德开“汽车影院” 民众车中观影保持社交距离
  • 美国加州海滨现大片夜光藻 如星河闪亮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珠海校园防疫物资准备充足 学生应当做好心理调适
2020-04-23 10:49:27
缴费标准30元/人! 深圳年度重疾补充保险下月启动
2020-04-23 10:39:24
深圳今年拟建6.3万套商品房 筹建8.1万套安居房
2020-04-23 10:38:19
汕头开通移动5G基站已突破600站 上半年将实现全市5G网络连续覆盖
2020-04-23 10:26:39
顺德一季度最缺一线生产工 二季度用人需求预计将收窄
2020-04-23 10:20:1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西安,透露这三层深意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2020-04-23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4月22日,习近平陕西考察进入第三天,他来到省会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总书记曾两次踏访西安,触摸这座古都的脉搏。五年后再访西安,他先后到了三个考察点,每一个都攸关国脉。

△习近平陕西之行第三天考察地示意图

看国之命脉: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习近平在西安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陕汽位居中国机械500强第20位。

△陕汽成立于1968年,现有员工2.8万人,下辖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总台央视记者钱金库拍摄)

陕汽建厂5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军三代重型越野车研制生产任务,在国防建设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总书记登上的德龙X6000牵引车。(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黄京辉拍摄)

近年来,清洁低碳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陕汽顺势而为、积极转型,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辆L4级智能重卡和燃料电池整车产品。

△这是德龙X3000 6×4纯电动自卸车。(总台央视记者杨松涛拍摄)

陕汽是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习近平曾经指出,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装备制造业,他多次以“国之重器”相称。当下,作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陕汽对于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陕汽于2月14日复工,目前复工率已达100%,产能全面恢复。(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杨松涛拍摄)

△陕汽还主动承担生产防疫物资护目镜的任务,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

在考察陕汽现场,习近平说:“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所系,我们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在复工复产方面要起到这个作用。刚才我看了一些产品,也看了你们的生产线,非但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创造了汽车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必须鼓励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特别是去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上个月在浙江,习近平重点考察了港口和中小民营企业,这次在西安考察制造业、国有企业,再次传递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强烈信号。就在总书记赴陕西三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并强调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总书记的到访,让大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看国之学脉:胸怀大局 无问西东

习近平随后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了交大西迁博物馆。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2018年1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交大西迁博物馆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通过照片、图表、实物等多种形式,回溯交通大学创办和西迁历史。

1955年4月6日深夜,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突然接到迁校的通知。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

△师生将设备装箱准备迁校。

△交大师生西迁时使用的乘车证。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接到西迁令后,这所扎根上海近60年的老校义无反顾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学生登上了西行列车。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师总数70%以上。

△不到一年时间,交大就完成迁校。1956年,正式开学。(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门。

△1959年拍摄的西迁后的交大校园。

△1957年,学校的大礼堂还没有建成,学校请来工匠用竹子搭建了这座临时“草棚大礼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大会、文艺演出、放电影都在这里进行。

△为增强体魄,交大成立摩托车训练班,在上海采购了40余辆摩托车。后来它们也随迁西安,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经过实地勘址、认真分析并报中央批准,交大的迁校方案后来做了调整: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至1957年底,西安有教职工2585人、学生6881人,上海有教职工2300人、学生5078人。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定名,同时跻身全国重点大学。

△这是1957年国务院关于交大分设两地及1959年各自独立建校的文件。

△西安交大校园里,有一条著名的梧桐大道。这些梧桐树是60多年前西迁时从南方运来栽种的。这是部分西迁老教授行走在梧桐大道上。

西迁60余年,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2005年12月,西安交大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概括为“西迁精神”,并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

△这块高2米的交通大学校牌,1956年从上海随校西迁至西安,一直挂于学校北门(正门)。1992年校北门新建后,此校牌由校档案馆收藏。旁边的沙发、樟木箱等家具,是学校为西迁人员专门定制并打包托运的。(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叫胡奈赛,当年西迁时,她只有22岁。交大西迁博物馆开放后,她一直有个心愿,想跟图左的雕塑合张影。因为雕塑的衣服是仿照西迁时她的衣服样式制作的,实在太有纪念意义。今天,她梦想成真。(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2017年11月30日,史维祥等15位经历西迁的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这是15位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

△去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致敬词这样写道:“你们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你们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

穿越时空,学脉相承。以身报国,无问西东。三个月前的1月20日,习近平曾专门到另一所赓续学脉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旧址考察调研。总书记当时强调,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说,要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2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我也完全相信我们的交大人,我们西部的同志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

从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到西安的交大西迁博物馆,总书记的足迹表露了心迹:对于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人,党和国家始终不会忘记。

△总书记当天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说:“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看国之文脉:夜未央 回长安

习近平在西安考察的第三站,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这是一条具有唐风唐韵的雕塑景观街区。2019年,它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一道入选国家首批高品位步行街试点。

△步行街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南北长2100米,东西长500米。(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步行街以唐文化为主线,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已成为西安“夜游经济”主阵地和潮流时尚新地标。这里曾举办“西安年·最中国”、国际时尚周等文商旅活动和《再回长安》等大型实景文化演出,让游人如同穿越到了盛唐。

△灌汤虾球、肉夹馍、肉包,是步行街烟火气的最佳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史伟、王哈男、李辉拍摄)

△网红“不倒翁小姐姐”翩翩起舞。(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步行街区日均游客达15万人次,最高峰时达84万人次。受疫情影响,步行街在关闭近一个月后,于2月21日开街,目前日均游客量恢复至4.3万人次。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只是西安发展“夜经济”的代表,今年还将完成五大类别的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夜游西安”将成为古都旅游新亮点。

△西安钟楼、大唐不夜城,是“夜游西安”的必到之地。

2015年,习近平就曾两次与夜晚的西安亲密接触。当年2月15日晚,正在西安考察的他登上了西安城墙,观看城墙保护状况。5月14日,第一次在家乡接待外国领导人的习近平陪同客人共同观看文艺演出《梦长安》。

△2015年5月14日,古城楼永宁门外,盛唐武士和宫女正在列队迎宾。

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习近平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2017年2月,总书记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行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也就是徜徉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河里。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不惧风雨,笃定前行。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国有企业是复工复产的生力军 主力军
14:31
习近平陕西行丨走进陕汽集团
14:31
习近平陕西行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11:46
环评存严重质量问题 深圳处罚编制单位并失信记分
08:57
深圳3.4亿元消费券提振消费 六区启动促消费活动
08:57
油价创历史“负值” 有投资者抄底原油亏损严重
08:57
最新研究!咽漱液核酸检测准确率高于鼻拭子
08:57
广州恒大足球场建设方案 最终或非“荷花绽放”
08:57
保护秦岭生态,习近平提出新要求
22:09
别玩与科学作对的荒谬游戏(钟声)
15:45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