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总书记眼中的“小康菜谱”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27 09:26
分享到

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

可爱的网友们甚至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

这不,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向费东斌代表询问当地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情况,关心复工复产和群众增收。

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与方略?

朴素的愿望

播种在偏远地区、养活着一方人的农作物、土特产,关系着脱贫攻坚大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

前两天,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总书记回忆起当年艰苦的知青岁月。

“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老百姓当时给了习近平3个答案:第一个目标,不再去要饭,能吃饱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个目标,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第三个目标,当时是高不可攀——“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

从那时起,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便成为青年习近平矢志奋斗的质朴心愿。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变的情怀

这份朴素的情结不断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身影总会出现在大棚里、田梗上、秧苗间、牛舍旁,细察深问百姓“脱贫草”“致富宝”的生产、收入情况。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在重庆华溪村考察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连续几年,在党和国家议政殿堂里,习近平总书记向远道而来的基层代表问情况、碰对策。

内蒙古马铃薯、新疆苹果、青海拉面、赣南茶油……不时飘散的阵阵清香,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盼。

有一个场景令人难忘——

“你的叫什么酒?”

“岩博酒。”

“白酒?多少度?价格怎么样?”

“对,白酒。我们的价格就是老百姓喝的,定位是‘人民小酒’。”

“我是问价格多少?”

“我们只卖99元。”

“99元也不便宜了。不在于贵,太贵的酒反而不一定卖得好。”

“谢谢总书记指导,我们一定按您的指示去做。”

“这是市场问题,要按市场来。不能我一说你就按30卖了。”

这是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六盘水市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贵州代表团审议现场的一段对话。总书记对贫困地区发展脱贫产业的关心关注溢于言表。

多看一看,多问一问,茁壮成长的农作物、土特产,一点一点进入总书记心中的“小康菜谱”。样式种类多了,老百姓能吃饱了,脱贫致富也有谱了。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当年在梁家河,习近平的愿望是让乡亲们吃饱。如今,总书记牵挂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吃好。

农作物、土特产是发展兴旺的根基,它们收成好、销路畅、卖点新,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也才能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

如何培育发展这些小小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

“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总书记开出“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的良方。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充分的“市场化”思路,本身就是一张致富牌。

为黑龙江伊春蓝莓产业把脉时,总书记说,“要高度重视研究市场规律……防止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市场趋于饱和,影响可持续发展”;调研陕西志丹县生产糜子酒时,习近平叮嘱要注重打开市场;针对河北马铃薯的发展,总书记要求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智能联栋木耳大棚、马铃薯原种智能温室、蔬菜智能温控展示大棚……这些年,总书记察看了不少智能化农业基地,前不久还亲自为柞水木耳直播“带货”。

这一切就是希望产业扶贫沿着“新兴业态”“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了解该村发展木耳产业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越拉越长的“小康菜谱”,饱含总书记对产业扶贫所倾注的心血;一件又一件发往全国各地的农特产品,记录下乡亲们用辛勤挥别贫困的历程,谱写着产业扶贫的中国经验。

用一个支点撬动贫困的大山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考察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每一幅宏伟蓝图,都要工笔描绘的细节;每一个灿烂梦想,都要照进现实的落点。

用产业扶贫的杠杆,撬动贫困的大山,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深入思考和躬行实践后得出的“制胜之道”。

在习近平的“扶贫观”里,务实、为民是核心。他说,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一杯清茶、一个苹果、一棵蔬菜、一壶小酒……都落到了吃穿不愁的生活实际、点到了收入稳定的生活细处。

透过“小康菜谱”,“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跃然眼前,而这背后的殷殷关切里,皆是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红红火火的“小康菜谱”,是这一历史伟业的生动见证!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曹阳

视觉|编辑:刘羽佳

编辑: ala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东多措并举推动博物馆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传祺GS4 COUPE上市 价格区间13.68万元-14.68万元

  • BEIJING-X7亮相接受预订 预售价10万-15万 2020-05-25
  • 小鹏P7南区上市 综合续航里程最大达706km 2020-05-25
  • 售价9.48-15.98万元,2021款吉利嘉际上市 2020-05-25
  • 传祺GS4 COUPE广州上市 推出两款车型售价13.68万起 2020-05-25
  • 新宝骏RC-5实拍图曝光:未来科幻感十足 2020-05-21
  • 文远知行Robotaxi车队规模超100辆 2020-05-21
  • 比亚迪秦Pro超越版上市 售价7.98万元—9.98万元 2020-05-21
  • 小鹏汽车工厂生产资质获批落定 2020-05-20

中消协:应尽快将智能快件箱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 凤铝工业材助力华为、中国铁塔赋能5G“新基建” 2020-05-20
  • 美团发布201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骑手总数达到399万 2020-05-20
  • 广东联通总经理直播带货:扶贫村产品火了 2020-05-18
  • “带货明星”王祖蓝返东莞了!带着中国“制造业之都”上直播! 2020-05-14
  • 只因打了一个咨询电话 女子被不同“58同城”业务员“骚扰”半年 2020-05-14
  • 广州这条5G公交线:手机可查 公交车挤不挤 2020-05-14
  • 超三成“宝宝”学龄前触网 2020-05-14
  • 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可限流开放 2020-05-14

抗疫英雄来到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纪念活动,他竟是马思聪的……

  • 弘扬传统文化 致敬最美逆行者:广东工美界向南方医院援鄂抗疫人员捐赠作品、共建党组织 2020-05-21
  • 周建平博士“云课堂”讲授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 2020-05-20
  •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2020-05-19
  • 网络动画《云游敦煌》千年敦煌 向你走来 2020-05-19
  • 【羊角送青云】陈思昂:用音乐讲述、传播岭南文化魅力 2020-05-14
  • 周建平博士“云端”讲授意识形态与工会工作 2020-05-13
  • 2020国际护士节特别节目《英雄花开》5月12日播出,广东文艺界最强阵容向医护人员致敬! 2020-05-10
  • 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2020-05-09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金羊图库
  • 浙江仙居:校园“井”上添花 描绘“二十四节气”
  • 海南琼海:夏日“精灵”
  • 江苏镇江:茶中作画“云端”播
  • 广州第二场“龙舟水”来袭
  • 约旦河西岸迎来高温天气 男孩水下冲凉降温
  • 探访哥伦比亚动物保护区 眼镜熊现身林间憨厚可爱
  • 广东佛山:桑基鱼塘美如画
  • 多图直击 “神兽”归位!广州小学四五六年级返校啦~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
2020-05-27 06:28:58
广州6区暴雨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生效中,南沙区发布雷雨大风橙色预警
2020-05-26 21:57:14
粤A牌摇号:个人节能车中签率超六成
2020-05-26 20:27:42
五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残疾人民生保障工作
2020-05-26 06:21:51
又来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 年内累计投放量38万吨
2020-05-26 06:11:0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第一观察|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总书记眼中的“小康菜谱”
新华社  作者:  2020-05-27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红红火火的“小康菜谱”,是这一历史伟业的生动见证!

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

可爱的网友们甚至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

这不,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向费东斌代表询问当地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情况,关心复工复产和群众增收。

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与方略?

朴素的愿望

播种在偏远地区、养活着一方人的农作物、土特产,关系着脱贫攻坚大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

前两天,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总书记回忆起当年艰苦的知青岁月。

“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老百姓当时给了习近平3个答案:第一个目标,不再去要饭,能吃饱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个目标,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第三个目标,当时是高不可攀——“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

从那时起,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便成为青年习近平矢志奋斗的质朴心愿。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变的情怀

这份朴素的情结不断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身影总会出现在大棚里、田梗上、秧苗间、牛舍旁,细察深问百姓“脱贫草”“致富宝”的生产、收入情况。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在重庆华溪村考察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连续几年,在党和国家议政殿堂里,习近平总书记向远道而来的基层代表问情况、碰对策。

内蒙古马铃薯、新疆苹果、青海拉面、赣南茶油……不时飘散的阵阵清香,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盼。

有一个场景令人难忘——

“你的叫什么酒?”

“岩博酒。”

“白酒?多少度?价格怎么样?”

“对,白酒。我们的价格就是老百姓喝的,定位是‘人民小酒’。”

“我是问价格多少?”

“我们只卖99元。”

“99元也不便宜了。不在于贵,太贵的酒反而不一定卖得好。”

“谢谢总书记指导,我们一定按您的指示去做。”

“这是市场问题,要按市场来。不能我一说你就按30卖了。”

这是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六盘水市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贵州代表团审议现场的一段对话。总书记对贫困地区发展脱贫产业的关心关注溢于言表。

多看一看,多问一问,茁壮成长的农作物、土特产,一点一点进入总书记心中的“小康菜谱”。样式种类多了,老百姓能吃饱了,脱贫致富也有谱了。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当年在梁家河,习近平的愿望是让乡亲们吃饱。如今,总书记牵挂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吃好。

农作物、土特产是发展兴旺的根基,它们收成好、销路畅、卖点新,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也才能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

如何培育发展这些小小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

“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总书记开出“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的良方。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充分的“市场化”思路,本身就是一张致富牌。

为黑龙江伊春蓝莓产业把脉时,总书记说,“要高度重视研究市场规律……防止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市场趋于饱和,影响可持续发展”;调研陕西志丹县生产糜子酒时,习近平叮嘱要注重打开市场;针对河北马铃薯的发展,总书记要求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智能联栋木耳大棚、马铃薯原种智能温室、蔬菜智能温控展示大棚……这些年,总书记察看了不少智能化农业基地,前不久还亲自为柞水木耳直播“带货”。

这一切就是希望产业扶贫沿着“新兴业态”“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了解该村发展木耳产业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越拉越长的“小康菜谱”,饱含总书记对产业扶贫所倾注的心血;一件又一件发往全国各地的农特产品,记录下乡亲们用辛勤挥别贫困的历程,谱写着产业扶贫的中国经验。

用一个支点撬动贫困的大山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考察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每一幅宏伟蓝图,都要工笔描绘的细节;每一个灿烂梦想,都要照进现实的落点。

用产业扶贫的杠杆,撬动贫困的大山,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深入思考和躬行实践后得出的“制胜之道”。

在习近平的“扶贫观”里,务实、为民是核心。他说,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一杯清茶、一个苹果、一棵蔬菜、一壶小酒……都落到了吃穿不愁的生活实际、点到了收入稳定的生活细处。

透过“小康菜谱”,“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跃然眼前,而这背后的殷殷关切里,皆是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红红火火的“小康菜谱”,是这一历史伟业的生动见证!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曹阳

视觉|编辑:刘羽佳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 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
22:41
统帅的深情牵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讲述习近平主席关心基层建设的故事
22:41
特别的深情 总书记与湖北人民心连心
15:20
【长漫画】民法典与“明仔”这一生
12:42
26日广东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08:37
端午节火车票开抢 多地景区免票或打折吸引游客
07:53
6时-8时、11时-13时若暴雨红色预警生效 停课!
07:53
何鸿燊98年传奇人生谢幕
08:44
正能量!广州再现“托举哥”
08:44
广州地铁28号线将串联广佛莞三市
07:5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