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代表陆续抵达会场报到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4日下午,参加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陆续抵达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报到。记者采访了解到,众多代表为此次会议精心准备了干货满满的建议。
其中,广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建议,制定广州市家庭教育地方法规,让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广州市人大代表、海珠区启能学校校长徐永海则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对积分高者实行一定程度的优待。
广州市人大代表、海珠区启能学校校长徐永海建议:
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永海建议,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激发市民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徐永海表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是根据公民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情况,由社会或政府给予一定积分,社会或政府再依据积分对公民作出的公益行为进行肯定、表扬或给予优惠便利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积分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个人身份信息中可增加社会志愿服务积分项目,让公益行为积分成为个人身份信息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公民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将市民开展志愿公益服务的工作量化,社会也更容易知晓每个公民志愿服务的情况,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他同时建议,对于社会志愿服务积分高的市民,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优待,“比如对于达到一定分数的市民,可被优先推荐为 ‘爱心公益达人’‘广州好人’ ‘优秀志愿者’等,可在子女入学、就业、经商、税收、贷款、就医、办理银行业务、享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此外,他建议,可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制,鼓励青少年适当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可作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之一,这既增加了青少年对社会的接触、了解,同时也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心。”
(罗仕)
广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建议:
制定家庭教育地方法规
“现在许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子女感到不知所措、有心无力,同时也发觉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务事’。” 王凤丽表示,近年来,有关家庭教育的社会事件不断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目前,广州乃至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她计划在市两会上提交《关于促进制定广州市家庭教育地方法规的建议》。
“我自己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多年的走访调研后发现,广州市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质量水平不高、发展不均、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家长学校形同虚设等突出问题,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如何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缺乏进一步规范。”王凤丽向记者举例,现在广州实施家庭教育主要是依托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以及依托社区开展的社区家长讲座或亲子活动,比较碎片化,效果也难以看见。
对此,她建议,建立完善互动互联的教育网络体系,统筹家长必须参加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同时,政府也要设置有效制止父母家庭暴力的特定机构或者组织,当出现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如家庭暴力时,能有效制止父母以家庭暴力形式教育子女。
(李焕坤)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中侨联合投资公司董事长陈少华建议:
打造空置泊车位发布平台
“目前,广州市大量路边临时泊车都是通过车主自助或者管理员来进行管理,离方便群众、智能简便还有一定距离。”陈少华建议,广州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更智能化的路边停车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为城市智慧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陈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传统人力管理模式,1名管理员一般有能力管理16个车位(首尾近100米距离),若以广州全市有4万个路边停车位计算,则大约需要管理员2500人,如果每名管理员以含五险一金的工资5000元/月计算,则每年的车位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达1.5亿元,这些费用还没有包括配备巡查监管人员的成本。”
陈少华建议,可以在每个临时泊位上安装感应器,实行泊位自动监控,感应器将自动记录泊位上车辆停车时间发送到平台,车主只要在平台APP上输入停车位编号,就可以完成停车费支付。如果停入后车主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登录APP填写相关缴费资料,平台将立即通知附近的巡查监管人员前往该泊位,就违法停车行为拍照取证、粘贴违章通知。“按照这种方式,每人监管车位数量可以达到200个或以上,人力成本仅为原来传统方式的10%。”她认为,同时由于不少车主会登录这个平台临时泊车,平台将拥有市内大部分车主的关联大数据,可以衍生打造出临时泊位空置情况发布平台,让车主提前知道目的地的停车位情况,方便车主规划出行。
广州市人大代表、珠村实业有限公司三资交易办专员潘映珊建议:
加强管网规划杜绝拉链路
噪音灰尘、出行不便、资金浪费……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老旧城区给排水、通讯、天然气、电力、供热等项目升级改造和地铁建设增多,加之原来地下管网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出现城区道路反复开挖、重复施工现象,市民无奈将之戏称为“拉链路”。
对此,潘映珊在此次市两会上带来了规范城市道路开挖的建议。“通过走访调研,我了解到市政管网、电力、燃气、排水、通信、公安监控等单位的管道、管线或设备井等相关的配套设施,都铺设在路面下,这些单位根据流程申报了相关的管线预埋、建设等施工项目,但由于申请的时间不统一,便出现一条路反复施工的情况。”潘映珊表示,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机构,对现有的地下各类管线进行排查,建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网一体化网络图统筹管理、科学有序施工,“避免出现今天你挖、明天我挖、后天他挖的现象”。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尽量做到分区域、分片区昼夜不间断施工,把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压到最低,在施工区域外围也可以标识清楚工程性质和时间,让市民了解来龙去脉,“对新建设的城区道路,要吸取以前的教训,超前规划,对各类管网设施统一布局安排,从源头上防止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她说。(李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