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全国5万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 通讯员宋易倩
今年疫情期, 大众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何变化? 6 月20 日,第三届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一份全国5 万余人参与的流调显示:新冠疫情期心理问题突出,严重程度比SARS 更甚。专家建议,应建立社区网格化心理疏导体系。
心理健康受冲击抑郁发生率接近3成
本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团队的一项新冠肺炎期间流行病学调研结果, 受到关注。通过对全国范围5万余名居民进行线上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其中抑郁占总体人群的27.9%, 焦虑占31.6%, 失眠占29.2%,急性应激症状占24.4%。
医务人员的精神心理问题突出, 发生率显着高于非医务人员。其中,护士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例如焦虑,在医务人员的发生率高达46%, 数倍于非医务人员的发生率8.5%。此外,发生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除了新冠患者及其家属、一线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与隔离人群等, 社区中的低收入者也是易感人群, 显示疫情令普通市民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与SARS 幸存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反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更严重。调查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不仅遭受躯体痛苦, 还承受了对死亡的恐惧,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初步研究显示, 新冠肺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的发生率分别高达75% 、71% 、68% 和71%。而SARS 幸存者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在出院后3 个月,PTSD、焦虑、抑郁分别是41.7%、17.5%和11.1%,而出院后30 个月, 这个数据达到47.8%、46.6%和21%,也远低于目前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
专家建议建社区网格化心理健康体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表示, 目前,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已达63 家,包含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湖南等5 个省份。联盟平台首先要做到“广覆盖”,使联盟内各区域的精神卫生服务达到“均质化”,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
宁玉萍表示,应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尤其是预防阶段,应建立网格化社区心理服务体系,例如在学校、社区或一些单位里, 组建三人心理服务小组,进行全民心理健康的筛查和服务,及时对接专业机构;因应儿童青少年在疫情期心理问题高发的现象,还应在中小学引入精神心理教育课程,这也有助于减少校园霸凌。
据了解,今年疫情期,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周亮教授所编写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现场实施》, 经由广州市教育局上传教师继续教育网,要求广州所有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 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科学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