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补贴、消费券……如何做更聪明的消费者花对钱?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6-22 07:40
分享到

6月6日,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中心商业区的小吃街,不少市民利用周末双休日在这里逛夜市、消费。刘昌松摄(人民视觉)

6月17日,网络主播在名优产品电商直播中推介湖北荆州小龙虾。黄志刚摄(人民视觉)

复工复市已经有一段时间,减税、补贴、消费券……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中国消费市场回暖,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但疫情不会很快结束,预期收入、消费方式、消费水平、资产配置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正在诸多方面影响消费心理,重塑消费者行为。

消费复苏 需求释放挡不住

街头巷尾的烧烤摊、火锅店又排起了长队。“几个月的时间,吃腻了外卖和自己的手艺,终于可以来饭馆品尝熟悉的味道。”武汉市民赵心琦来到光谷世界城一家麻辣香锅店解馋。这几天,火锅、西餐、小龙虾,各色美食被她吃了个遍。

几个月来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餐饮业很快感受到春江水暖。毕竟,“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向来不会吝啬。尤其是宅家颇久的武汉人,外出就餐的热情高涨。“武汉市全民核酸检测后,餐饮特别是堂食恢复速度加快。”武商广场总经理办公室高级经理徐萍说。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武商广场在室外也摆起了餐桌。

零售行业同样红火,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很有吸引力。周日午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人流如织,一幅热闹景象,6月6日启动的消费季和“6·18”购物节给北京市民的消费热情又添了把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广场搭建直播厅,央视“名嘴”变身导购,推介名优商品。直播厅对面的几家商铺,摆满湖北和北京等地的特色商品。5G信号和8K高清大屏,让现场消费者看得清楚,即便是云端消费者,购物体验也丝毫不减。

“现场感受直播带货很新奇!主持人导购很专业,信得过他们的推荐。”现场购物的李女士说道。

在多方助力下,多种场景线下消费已全面回暖,而线上消费的强势也将继续延续。与去年“6·18”相比,今年“6·18”消费者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消费欲望。京东超市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500%,超2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从6月1日至17日,京东平台上已经有超过3000个单品累计成交额破百万。

“疫情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线上消费习惯,以直播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呈现出火爆态势,不仅仅直播带货,直播加旅游、直播加健身,还有各种在线服务都迅猛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消费仍会保持高增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除生活必需品和一般消费品外,奢侈品消费复苏也很快。上海高端商场尚嘉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场内国际品牌销售额普遍提升,其中路易威登销售额增长25%,梵克雅宝销售额增长57%,迪奥销售额增长达112%,而芬迪、宝格丽、普拉达等品牌销售额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六稳'政策支持下,中国正率先走出疫情给经济带来的阴影,人们的收入预期持续改善,使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对于消费弹性比较大的奢侈品,也敢于花钱。另外,中高收入家庭受疫情影响较小,奢侈品消费人群规模庞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赵萍表示。

精打细算 生活品质不降级

卢洪今年34岁,在河南洛阳一家公司做保安,妻子是房屋中介,疫情来袭之前,两口子每月都能攒点钱。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不佳,收入降了不少,可房贷、车位费、车险、孩子的学费都要交,日子过得有点紧巴。

“当时心里很着急,一家老小,不想让他们受委屈。”两口子琢磨着各种办法,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在不同购物APP间对比价格,平均到克来计算单价,降低通话套餐标准,搜罗购物券和支付红包,赶着有折扣时给汽车加油……卢洪还在社交网站上学到不少省钱门路,学着用更多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生活用品,最近还从网上买咖啡机、咖啡豆,自主烘焙、手磨,算下来一个月不过几十块钱。开支少了,生活质量却没有下降。

“没钱添大件,但这些小支出一样能提升幸福感。”和卢洪一样,许多年轻人都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在节流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乐趣。

对追求实用主义的消费者而言,性价比是他们的首要考虑。而价格合理、品质上乘的国货成为他们的“心头好”。“会优先选国货,孩子的奶粉也没用进口的。”“80后”周立向记者坦言。“很多国际大牌不也是中国代工的吗?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品牌?”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消费态度,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的商品超八成是国货。

赵萍认为,疫情使人们的消费更趋理性,国货的性价比优势凸显,高性价比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吸引力。消费者对国货会有更强的购买欲望,国货受追捧的趋势会得到延续和强化。

“95后”王诗雯说:“前段时间宅家太久,疫情好转后,觉得更要对自己好点,多出来走走、尝试新鲜事物比较重要。”最近每逢周末她都会到京郊游玩,最近,慕田峪长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北水镇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出去游玩也绝非大手大脚,王诗雯总是提早计划,货比三家,订性价比高的酒店,选最经济的交通方式。“近郊出游就是玩个一两天,有时候坐大巴,有时候跟朋友一起租车去,三五百块钱就够了,花销不大,但看到草木葱茏,身心都很愉悦。”

“服务行业快速复苏,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因此,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这个行业反弹较快。”赵萍说。

稳健投资 抵御风险有规划

“6·18”,又是一场热闹的消费购物节,也是不少消费者购入大额商品的重要节点。今年各电商平台支持分期付款的力度大增:京东力推24期无息、天猫推出六期免一期,千方百计降低消费门槛。相比于超前消费的火热场面,消费者更冷静了。

“90后”侯一帆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目前公司已恢复正常,但前几个月的经历让他的风险意识明显提升。“去年'双11'花2个月工资分期买了一部手机,现在还没还完,年初几个月工资只有1500元,不仅要生活,还要还分期,有点吃不消。”侯一帆说,“最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每一笔开支都要想清楚是不是必须的。本来想趁'6·18'分期买个相机,但想了想,还是攒钱要紧。”

侯一帆的经历绝非个例,相比超前消费,人们变得更爱攒钱了。中国人民银行4月28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比上季度上升7.3个百分点。央行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存款实实在在增加了,一方面有年终奖到手、宅在家里花不出去的原因,也有抵御风险的考虑。

除存款外,中青年还有更多元的投资理财方式。“存款风险低,但是利率也低,要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王玉在北京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刚一年,是个“月光族”,过着“精致穷”的生活。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加薪机制和上升通道都临时阻断。“现在跳槽,职级不变,到新东家也不会升职加薪,只好先在这里做下去。”王玉说,“不过,前景还是光明的。”股票、基金、债券、存款,虽然额度不大,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赵萍认为,疫情之下,各种投资渠道风险都骤然上升,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很多人的风险意识明显提高,特别是那些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投资理财中的低风险产品更感兴趣。

卢洪两口子挣的不多,投资意识并不落后,一场疫情让他们的风险意识更高,对健康问题愈发重视。“逐渐恢复正常了,但谁知道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更是不能倒下,琢磨着给全家都上个保险,以防万一。”

赵萍建议,无论配置资产还是消费,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带来更大的财务压力,要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做更聪明的消费者。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试驾奥迪Q3轿跑:个性与美感并存

  • 全新UR-V深圳区域上市 售价24.68万元起 2020-06-21
  • 几何C 粤港澳车展首发亮相,550km续航,补贴后预售价13.98万元起 2020-06-21
  • 东风Honda CIVIC Hatchback概念车亮相2020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2020-06-21
  • 荣威iM8 Concept设计图曝光 造型极具科技感 2020-06-17
  • 荣威ER6内饰图首曝!续航里程605公里 2020-06-17
  • 大五座SUV推荐:比亚迪宋Pro装得轻松 2020-06-18
  • 第四代飞度(FIT)中国首发亮相 双系列车型 2020-06-10
  • 宋Pro领衔,比亚迪宋家族截止5月累销超70万辆 2020-06-17

京东618下午两点销售金额达2392亿!展示消费增长六大趋势

  • 2020“红光奖”颁奖晚宴盛大举行!12项大奖隆重揭晓 2020-06-21
  • 爱奇艺与喜马拉雅推出“喜爱”联合会员:追剧听书 双倍快乐 2020-06-18
  • 被“骂”上热搜的一加到底是谁? 2020-06-18
  • 西湖论剑聚焦大数据与云安全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安防体系 2020-06-17
  • 上线300多天后,A+ 物流计划为超过百万件商品提供物流托管服务 2020-06-17
  • 2020年广东省“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在佛山举行 2020-06-16
  • 瞄准高端人群 欧洲家电品牌gorenje战略布局中国市场 2020-06-15
  • 贾跃亭所持乐视网股票拍卖流拍 2020-06-15

独家访谈|哈金:在三个“李白”间游走的英文写作

  •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2020-06-16
  • 讲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大型话剧《深海》6月14日晚首演 2020-06-14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 《三叉戟》原著作者吕铮:曾有人说写老炮儿没流量 2020-06-08
  • 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线上音乐会首邀观众现场观演 2020-06-08
  • 曹文轩:其实我早就转身了 2020-06-08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重庆:强降雨致水位猛涨 金家坝水库开闸泄洪
  • 江西:高标准农田进入扬花抽穗期
  • 航拍山西运城盐湖
  • 吉林长春近百组大型彩灯照亮夜空
  • 湖南道县:清清水塘致富地
  • 浙江台州:杨丰山云雾缥缈 千亩梯田景美如画
  • 江苏泗洪:万顷湿地绿如海
  • 安徽庐江:水上森林 鸟儿天堂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达沃斯论坛隔空部署"两不两保" 广药人都是防控物资"供给员"
2020-06-22 07:36:00
200万条“吐槽”
2020-06-22 07:10:56
大渡河形成2020年1号洪水 四川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
2020-06-22 06:56:39
天津本地确诊病例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北京新发地病毒完全相同
2020-06-22 06:51:02
端午节前后,广州地铁延长运营服务1小时
2020-06-21 19:34:4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减税、补贴、消费券……如何做更聪明的消费者花对钱?
人民网  作者:  2020-06-22
疫情正在诸多方面影响消费心理,重塑消费者行为。

6月6日,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中心商业区的小吃街,不少市民利用周末双休日在这里逛夜市、消费。刘昌松摄(人民视觉)

6月17日,网络主播在名优产品电商直播中推介湖北荆州小龙虾。黄志刚摄(人民视觉)

复工复市已经有一段时间,减税、补贴、消费券……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中国消费市场回暖,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但疫情不会很快结束,预期收入、消费方式、消费水平、资产配置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正在诸多方面影响消费心理,重塑消费者行为。

消费复苏 需求释放挡不住

街头巷尾的烧烤摊、火锅店又排起了长队。“几个月的时间,吃腻了外卖和自己的手艺,终于可以来饭馆品尝熟悉的味道。”武汉市民赵心琦来到光谷世界城一家麻辣香锅店解馋。这几天,火锅、西餐、小龙虾,各色美食被她吃了个遍。

几个月来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餐饮业很快感受到春江水暖。毕竟,“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向来不会吝啬。尤其是宅家颇久的武汉人,外出就餐的热情高涨。“武汉市全民核酸检测后,餐饮特别是堂食恢复速度加快。”武商广场总经理办公室高级经理徐萍说。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武商广场在室外也摆起了餐桌。

零售行业同样红火,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很有吸引力。周日午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人流如织,一幅热闹景象,6月6日启动的消费季和“6·18”购物节给北京市民的消费热情又添了把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广场搭建直播厅,央视“名嘴”变身导购,推介名优商品。直播厅对面的几家商铺,摆满湖北和北京等地的特色商品。5G信号和8K高清大屏,让现场消费者看得清楚,即便是云端消费者,购物体验也丝毫不减。

“现场感受直播带货很新奇!主持人导购很专业,信得过他们的推荐。”现场购物的李女士说道。

在多方助力下,多种场景线下消费已全面回暖,而线上消费的强势也将继续延续。与去年“6·18”相比,今年“6·18”消费者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消费欲望。京东超市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500%,超2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从6月1日至17日,京东平台上已经有超过3000个单品累计成交额破百万。

“疫情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线上消费习惯,以直播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呈现出火爆态势,不仅仅直播带货,直播加旅游、直播加健身,还有各种在线服务都迅猛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消费仍会保持高增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除生活必需品和一般消费品外,奢侈品消费复苏也很快。上海高端商场尚嘉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场内国际品牌销售额普遍提升,其中路易威登销售额增长25%,梵克雅宝销售额增长57%,迪奥销售额增长达112%,而芬迪、宝格丽、普拉达等品牌销售额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六稳'政策支持下,中国正率先走出疫情给经济带来的阴影,人们的收入预期持续改善,使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对于消费弹性比较大的奢侈品,也敢于花钱。另外,中高收入家庭受疫情影响较小,奢侈品消费人群规模庞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赵萍表示。

精打细算 生活品质不降级

卢洪今年34岁,在河南洛阳一家公司做保安,妻子是房屋中介,疫情来袭之前,两口子每月都能攒点钱。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不佳,收入降了不少,可房贷、车位费、车险、孩子的学费都要交,日子过得有点紧巴。

“当时心里很着急,一家老小,不想让他们受委屈。”两口子琢磨着各种办法,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在不同购物APP间对比价格,平均到克来计算单价,降低通话套餐标准,搜罗购物券和支付红包,赶着有折扣时给汽车加油……卢洪还在社交网站上学到不少省钱门路,学着用更多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生活用品,最近还从网上买咖啡机、咖啡豆,自主烘焙、手磨,算下来一个月不过几十块钱。开支少了,生活质量却没有下降。

“没钱添大件,但这些小支出一样能提升幸福感。”和卢洪一样,许多年轻人都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在节流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乐趣。

对追求实用主义的消费者而言,性价比是他们的首要考虑。而价格合理、品质上乘的国货成为他们的“心头好”。“会优先选国货,孩子的奶粉也没用进口的。”“80后”周立向记者坦言。“很多国际大牌不也是中国代工的吗?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品牌?”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消费态度,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的商品超八成是国货。

赵萍认为,疫情使人们的消费更趋理性,国货的性价比优势凸显,高性价比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吸引力。消费者对国货会有更强的购买欲望,国货受追捧的趋势会得到延续和强化。

“95后”王诗雯说:“前段时间宅家太久,疫情好转后,觉得更要对自己好点,多出来走走、尝试新鲜事物比较重要。”最近每逢周末她都会到京郊游玩,最近,慕田峪长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北水镇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出去游玩也绝非大手大脚,王诗雯总是提早计划,货比三家,订性价比高的酒店,选最经济的交通方式。“近郊出游就是玩个一两天,有时候坐大巴,有时候跟朋友一起租车去,三五百块钱就够了,花销不大,但看到草木葱茏,身心都很愉悦。”

“服务行业快速复苏,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因此,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这个行业反弹较快。”赵萍说。

稳健投资 抵御风险有规划

“6·18”,又是一场热闹的消费购物节,也是不少消费者购入大额商品的重要节点。今年各电商平台支持分期付款的力度大增:京东力推24期无息、天猫推出六期免一期,千方百计降低消费门槛。相比于超前消费的火热场面,消费者更冷静了。

“90后”侯一帆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目前公司已恢复正常,但前几个月的经历让他的风险意识明显提升。“去年'双11'花2个月工资分期买了一部手机,现在还没还完,年初几个月工资只有1500元,不仅要生活,还要还分期,有点吃不消。”侯一帆说,“最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每一笔开支都要想清楚是不是必须的。本来想趁'6·18'分期买个相机,但想了想,还是攒钱要紧。”

侯一帆的经历绝非个例,相比超前消费,人们变得更爱攒钱了。中国人民银行4月28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比上季度上升7.3个百分点。央行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存款实实在在增加了,一方面有年终奖到手、宅在家里花不出去的原因,也有抵御风险的考虑。

除存款外,中青年还有更多元的投资理财方式。“存款风险低,但是利率也低,要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王玉在北京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刚一年,是个“月光族”,过着“精致穷”的生活。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加薪机制和上升通道都临时阻断。“现在跳槽,职级不变,到新东家也不会升职加薪,只好先在这里做下去。”王玉说,“不过,前景还是光明的。”股票、基金、债券、存款,虽然额度不大,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赵萍认为,疫情之下,各种投资渠道风险都骤然上升,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很多人的风险意识明显提高,特别是那些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投资理财中的低风险产品更感兴趣。

卢洪两口子挣的不多,投资意识并不落后,一场疫情让他们的风险意识更高,对健康问题愈发重视。“逐渐恢复正常了,但谁知道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更是不能倒下,琢磨着给全家都上个保险,以防万一。”

赵萍建议,无论配置资产还是消费,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带来更大的财务压力,要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做更聪明的消费者。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联播+ | 何为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这样阐释
22:40
【每日一习话】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
22:40
六盘山下的誓言——来自宁夏的脱贫故事
12:21
快递业逆势增长 我国今年快递业务收入有望超8600亿元
07:39
这种“饮料”不能喝!这是一种新型毒品
07:40
空客扩大“停薪留职”规模 5300名员工“放假”
07:41
高校创新创业哪家强?大学生线上路演PK创业项目
07:41
直播带货讲故事卖科技 华农院士“坐不住”了
07:41
让每个涉毒贫困家庭重获新生——广东禁毒重镇惠来县走访记
07:46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6例 其中本土病例25例
11:5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