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悦 通讯员 穗农宣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自2019年5月9日启动建设以来,快步推进已满周岁。特别是近半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在广州市增城区正式启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正式推出自动售卖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达到了第六批,集区域总部、商务洽谈、线上线下交易、产品发布、展示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展示交易(安圣)中心成功落户越秀……一项接一项的工作又快又稳,打造出一个高标准的惠民惠商优质农产品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目前农产品的流通量累积超过15万吨。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创新的“一个平台八大体系”,在指挥中心的数字化管理下,八大体系各司其职,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一系列最严指标、阳光监督、安全可追溯的创新举措,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大框架上协同运作。不仅为老百姓吃得放心提供了可靠保障,还成了广东充分发挥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的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便民惠民:像买饮料一样买肉菜
说起“菜篮子”,广东人都不会陌生。作为“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广州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结束了广州市蔬菜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历史。
如今,“菜篮子”工程改革再出发,满足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内地居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提供的是更加安全、绿色的“菜篮子”产品,助推了粤港澳乃至各地优质生活圈的建设,全方位发挥大湾区辐射带动能力,也是落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
全国范围内,截至2019年12月底,已认定1000多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销售点,还有不少社区主动建起了团购群,很多居民每天在微信群内接龙报上自家要买的肉菜数量。一位金雅苑团购群内的消费者就在群里上传了图片点赞:“菜心苗放了几天还是那么好!”
疫情期间很多人宅在家里,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肉菜,3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上的供货企业迅速研发了“菜篮子”智能售卖机,并进行试点。消费者在购买时,通过微信授权,就可以扫码开柜、选购农产品。自动售卖机自动感应,称重销售,整个购买过程方便、快捷。
智能售卖机上售卖的农产品,全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加工企业),均经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流通,附有权威检测报告和溯源信息二维码。目前,这些智能零售终端正逐步投放到广州各个社区、写字楼等消费场所,服务社区、面向广大消费者,下一步还将继续全国布点。这是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安全优质农产品送达千家万户的重要一环,疏通了产品进入百姓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发展驶入快车道。
吃得放心:检测标准高、轻松扫码可溯源
这也是“八大体系”中最吸引消费者的承诺:一个标准供市场。即进入粤港澳“菜篮子”平台的产品,无论是用于供应港澳市场或者用于供应内地市场,均要是来源于海关备案的供港澳生产基地,符合供港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内地销售的“菜篮子”产品同时还需符合国标要求。
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八大体系”又特别涵盖了“产品溯源体系”,对商品实行线上线下“一品一码”管理,生产、流通全程智能监控。包装上均贴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标识和质量安全溯源二维码,消费者轻松一扫,生产溯源信息、质量安全信息尽在掌握。
目前全国共有843个企业进入溯源管理平台(其中77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共溯源登记了近1400个农产品。
制度创新:推动合作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就在5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认定了第六批生产基地。至此,已有111个地级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认定了6批80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批71家产品加工企业,并在全国各地推进建设1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分中心),初步搭建了全产业链条的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流通系统。
是什么吸引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企业纷至沓来?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牵头建设城市,广州以“立足广州、联结泛珠、服务湾区、辐射内地、面向全球”为建设定位,着力打造的是一个惠民惠商的优质农产品服务平台,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拓展到全国各地优势产区,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从而推动合作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4月17日下午正式启用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为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调节”的模式,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黄埔海关将关口直接前移到位于增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和加工基地,实现大湾区“菜篮子”服务平台和通关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打造成为集生产、流通、检验、检疫、通关、信息化等资源要素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完善广州乃至大湾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时刻,通关(增城)便利区的建成启用,还将实现高效的检验检疫通关服务,大大缩短企业供港澳及出口产品的通关等待时间,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迎来发展机遇,营造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营商环境。
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采用供港澳质量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的最严格指标,编制发布了蔬菜、水果、畜禽和蜂产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和食用油及油料产品六大类共21210项安全检测指标,打造成为全国质量安全新标杆,实现“一个标准供市场”。
高质量生产基地体系——目前已认定6批80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批71家产品加工企业。在前4批认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中,来自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生产基地有65个,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农民数万人。
高效便利流通体系——推进建设15个区域性配送中心或分中心。全力推进梅州、清远、云浮等3个配送中心建设,齐齐哈尔、赣州、潍坊、聊城、永州、怀化、韶关、肇庆、毕节、黔南、黔西南、珠海等12个配送分中心建设同步有序推进。
政策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广州市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识管理规则》《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试行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初步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运营的“四梁八柱”。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产地,结合海关对出口基地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农业农村部门的属地管理职能,形成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的双保险机制;产品采收后,在生产基地的自检室进行“逢出必检”,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法定检测机构对进入平台产品实现“逢进必检”;进入市场后“阳光监督”,消费者可以轻松扫码溯源,辨识产品。
产品溯源体系——检测合格后才能在包装上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LOGO和溯源二维码。通过“一品一码”管理,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是质量安全信心的保障。
穂港穂澳及城际合作机制体系——与香港、澳门特区有关部门建立了穗港、穗澳联席会议合作机制,已有111个地级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协作的局面。
运营管理规则体系——截至日前,全国共有843个企业进入溯源管理平台,共溯源登记了近1400个农产品,累计流通量超过15万吨。同时,通过仓储物流平台实现流向可跟踪,解决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电商平台,优质农产品全天候在线展示和交易,实现供求无缝对接;通过进出口平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数说”
“一平台八体系”
指挥信息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和平台指挥中心坐镇广州,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监管平台,实现生产、物流、生产管理、质量监管、客服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对质量安全和物流贸易的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