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丨总书记的黑土地情怀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7-24 10:42
分享到

“大暑”至,夏正浓,玉米齐胸穗打苞。

盛夏的松辽沃野,万物葱茏。大国粮仓的蓬勃脉动里正孕育丰收的希望。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在田间轻抚碧绿秸秆,登观景台眺望万亩粮仓。凝视中饱含对黑土地的深情。

广袤的黑土地有着天地之大美,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是共和国的宝藏、底气和希望。

对于这片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

“这个地方看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广袤无垠的稻田里,总书记深情约定。时隔近两年再赴东北,他考察首站如约来到黑土地的田间地头。

“这次来主要是看庄稼,现在的长势很好。这里优势是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多,最主要的还是黑土地。”言语间,透露出黑土地在他心里的特殊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八年中四次参加全国两会东北地区代表团审议,关心黑土地产粮安全,关注黑土地可持续发展。

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观成色;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总书记对人民“饭碗”的深沉关切。

“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粮食也要打出品牌”……回荡在黑土地上的每一声叮嘱和慨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如一的坚持。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栽上柴火也开花”,是黑土地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耕地资源,黑土地被誉为“耕地里的大熊猫”。从几亿人吃得饱到吃得好,功不可没。

“一两黑土二两油”,黑土地资源极为宝贵且稀缺。然而,作为我国“北大仓”的东北平原,近年却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导致黑土区耕地出现长期透支,肥沃的黑土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薄”、越来越“硬”。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树县,也面临这个难题。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关系“中国饭碗”的土壤问题他更为关心。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深情叮嘱“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当前,梨树县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打造出了“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梨树模式”来保护黑土地,并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黑土地保护的队伍中来。

秸秆覆盖地表,宽窄行轮作,能够将耕作次数减到最少。春天的时候使用免耕播种机,就能够完成从播种、施肥到收割的一次性作业。同时,秸秆在地里自然腐烂的过程,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能够有效保护土地。

此次吉林之行,习近平专门点赞此种模式:“你们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如今,吉林省梨树县耕地持续保护,技术创新升级,农民口中的“破皮黄”正在找回往日的油润、肥沃,最直接受益的正是农民。

梨树县梨树镇康达农机合作社农民杨青奎说起“梨树模式”的好处,心中喜不自胜:“化肥少用10%-20%,增产10%,加上减少的机器作业成本,一公顷地一年节本增效1500多元。”

农民认识上去了,燃烧秸秆的现象消失了,环境也得到了保护,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喜人前景。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这儿是‘黄金玉米带’,也是‘大豆之乡’,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深中肯綮的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全新传祺GA8:新旗舰轿车该有的样子

  • 荣威i6 MAX内饰曝光 智能座驾+3㎡全景天幕 2020-07-22
  • 五菱品牌首款概念车宏光侠亮相成都车展 2020-07-22
  • 夏季如何降低汽车自燃? 看看专家怎么说 2020-07-22
  • “坦克·WEY”平台首款越野SUV车型成都车展全球首秀 2020-07-21
  • 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品牌 2020-07-20
  • 比亚迪宋PLUS亮相 全新龙颜+悬浮内饰 2020-07-20
  • 秦Pro超越版都市品鉴沙龙东莞站成功举办 2020-07-20
  • 东风悦达起亚凯酷国产版首次公开亮相 2020-07-20

索尼将更名“索尼集团” 60年来第二次进行品牌重塑

  • 创维OLED电视S81 Pro亮相,AIoT生态再添一名干将 2020-07-23
  • 海信空调公布新冷年战略:将推PRO版本新风空调 2020-07-23
  • 国美携手央视新闻开启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 2020-07-22
  • 聚焦反诈普法教育,大鹏教育科技助力普法教育内容升级 2020-07-17
  • 儿童电动平衡车真的适合儿童吗? 2020-07-16
  • 格力电器净利预降五成 美的追赶终端市场份额 2020-07-16
  • 嘀哩嘀哩创始人被批捕 播放《混沌之子》等侵权动漫作品200余部 2020-07-16
  • 广东传统产业依靠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 2020-07-15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 “我哋广式”云开张!广州非遗传承人集体“触网”,直播展示购物都来啦…… 2020-06-11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巴勒斯坦居民岩石小山上打造私家泳池
  • “拐杖医生”浙江乡村行医44载:方便病人再累都值得
  • 安徽同大镇石大圩发生决口 洪水漫过附近乡村
  • 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室内展厅
  • 科学家绘制有史以来最大3D宇宙地图
  •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巴西启用“高级隔离担架”
  • 坚守半个世纪的浙江“一元村医”吴光潮 看病拿药只需一块钱
  • 川藏公路西藏林芝境内路段因自然灾害中断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暑期到涉诈骗学生案频发 不法分子多借手游网游行骗
2020-07-24 06:49:40
大湾区重要互联互通项目 花莞高速增江特大桥合龙
2020-07-24 06:32:02
2023年起广州全市全天禁止老旧机动车通行
2020-07-24 06:27:52
占比仅四成多 广州将多渠道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
2020-07-24 06:24:28
小心! “报考不限专业,无其他条件”都是骗人的
2020-07-24 06:18:4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热解读丨总书记的黑土地情怀
央视网  作者:  2020-07-24
广袤的黑土地有着天地之大美,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是共和国的宝藏、底气和希望。

“大暑”至,夏正浓,玉米齐胸穗打苞。

盛夏的松辽沃野,万物葱茏。大国粮仓的蓬勃脉动里正孕育丰收的希望。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在田间轻抚碧绿秸秆,登观景台眺望万亩粮仓。凝视中饱含对黑土地的深情。

广袤的黑土地有着天地之大美,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是共和国的宝藏、底气和希望。

对于这片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

“这个地方看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广袤无垠的稻田里,总书记深情约定。时隔近两年再赴东北,他考察首站如约来到黑土地的田间地头。

“这次来主要是看庄稼,现在的长势很好。这里优势是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多,最主要的还是黑土地。”言语间,透露出黑土地在他心里的特殊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八年中四次参加全国两会东北地区代表团审议,关心黑土地产粮安全,关注黑土地可持续发展。

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观成色;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总书记对人民“饭碗”的深沉关切。

“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粮食也要打出品牌”……回荡在黑土地上的每一声叮嘱和慨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如一的坚持。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栽上柴火也开花”,是黑土地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耕地资源,黑土地被誉为“耕地里的大熊猫”。从几亿人吃得饱到吃得好,功不可没。

“一两黑土二两油”,黑土地资源极为宝贵且稀缺。然而,作为我国“北大仓”的东北平原,近年却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导致黑土区耕地出现长期透支,肥沃的黑土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薄”、越来越“硬”。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树县,也面临这个难题。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关系“中国饭碗”的土壤问题他更为关心。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深情叮嘱“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当前,梨树县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打造出了“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梨树模式”来保护黑土地,并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黑土地保护的队伍中来。

秸秆覆盖地表,宽窄行轮作,能够将耕作次数减到最少。春天的时候使用免耕播种机,就能够完成从播种、施肥到收割的一次性作业。同时,秸秆在地里自然腐烂的过程,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能够有效保护土地。

此次吉林之行,习近平专门点赞此种模式:“你们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如今,吉林省梨树县耕地持续保护,技术创新升级,农民口中的“破皮黄”正在找回往日的油润、肥沃,最直接受益的正是农民。

梨树县梨树镇康达农机合作社农民杨青奎说起“梨树模式”的好处,心中喜不自胜:“化肥少用10%-20%,增产10%,加上减少的机器作业成本,一公顷地一年节本增效1500多元。”

农民认识上去了,燃烧秸秆的现象消失了,环境也得到了保护,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喜人前景。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这儿是‘黄金玉米带’,也是‘大豆之乡’,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深中肯綮的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强调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20:17
习近平在长春考察调研
23:12
国家网信办对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亮剑
22:14
大湾区重要互联互通项目 花莞高速增江特大桥主体完工
08:02
【岭南文史】粤菜百年:誉满京津沪 香传海内外
08:02
粤菜师傅培训1.7万人次 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08:02
深圳恢复“限外”首日交通拥堵明显缓解 下周起实施处罚
08:03
暑期到涉诈骗学生案频发 不法分子多借手游网游行骗
08:03
政策“发力” 企业“给力” 广东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到正增长区间
08:03
深圳体检买单可“走医保” 网游要先过“健康关”
08:0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