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病也能用医保!互联网医疗来了,你最关心啥?

来源:中新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7-26 09:06
分享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张尼)你还在为看一次病去医院排几小时的队吗?这种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就医体验或许在未来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近日,一系列利好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接连出台,未来,网上不仅可以看病拿药,甚至可以直接医保报销。不过,把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的诊疗过程搬到网上,“网上看病” 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需要厘清责任、加强监管。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医生线上“抢单”接诊,传统看病模式将颠覆?

“10分钟接诊,23万医生抢单。”这是某互联网医疗平台App首页上显示的信息。

记者在平台上体验网上挂号问诊,只需几元钱的挂号费,通过平台提交病情描述和过往诊疗单据等,不到三分钟就匹配到一位副主任医师接诊,并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问诊。

对于很多有过挂号难、排大队等传统就医体验的患者来说,这种网上就医的便捷和高效,显而易见。

事实上,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的诊疗活动受到影响,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那段特殊时期,也催生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迫切期待。

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透露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

而最近几天,两个重磅文件的发布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及医保政策“松绑”的问题。

“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连续的政策信号,让舆论热议:“互联网医疗”,这种新业态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与此同时,将关系生命健康的看病就医放在“线上”,如何能让民众既舒心又放心?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看病开药搬到网上,到底靠不靠谱?

对于一些经常跑医院的老人或者慢病患者来说,“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这是常有的遭遇。与线下问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就诊的时间成本被大大压缩。

记者在某平台体验线上就诊时发现,从挂号到提交病历,再到医生问诊、开具处方、处方审核,以及下单买药,全程所需时间不到20分钟。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平台快递寄来的药物。

在业内专家看来,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购药,可以有效解决患者“因药就医”难题,同时也减少来院患者人数,缓解医院的门诊压力,释放出更多医疗资源,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不过,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对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但现实是,在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中,一些乱象仍然存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医生在线秒开处方、传图即可发药、在线随意补方等等。

记者在一家线下药店咨询时,有工作人员就表示,购买抗生素类处方药,除了出示医疗机构在三天内开具的有效处方,也可登录该药店指定的网络问诊平台,由医生开具线上处方后购买。

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线上平台需要患者提交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并且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面诊和询问过敏史,但是平台并不要求患者提供过往检查结果或者病历。这无疑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

他表示,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互联网医疗,从2018年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发布,再到医保政策“松绑”,政策规范上是一脉相承的,引导是有序连贯的,但行业还是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马光磊看来,有的互联网医院在线上进行首诊,在线“补方”,或者在没有直接得到检查报告等材料时就做出一些诊断,这样很难保证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不加以约束,一些互联网医院过度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势必会带来风险,在损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资料图:一位患者在指导下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预约专家号。 王广兆 摄

摸索中前行的互联网医疗,监管也要跟上

回顾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业内普遍把2014年视为“互联网医疗元年”。随后几年,大量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领域,各类平台纷纷出现,行业的“春天”和“风口”似乎已来。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和政策逐渐规范,加之一些平台无法找到成熟的变现模式,短短几年来,行业内部已几经洗牌。

如今,患者能接触到的平台主要包括以各个医疗机构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或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等。

作为新兴的业态,各个平台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

马光磊认为,互联网医疗自身层次也在不断发展,过去,一些平台只是停留在预约挂号等简单的服务层面,如今已经扩展到医药层面,如网售处方药、在线问诊等等。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规范及后续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以网售处方药为例,在他看来,凭方售药是基本逻辑,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真实处方的流动和流动过程中可追溯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搭建处方流转平台,通过接入医疗机构的处方,建立起统一标准的处方库,形成全程可追溯的处方流转机制,满足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好大夫在线总裁王航此前也表示,公立医院积极上线互联网医院,这代表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各自的长处,双方也有自身的短板,应该看好和期待二者未来形成合力。

资料图: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智能机器人正在工作。 杨迪 摄

未来,患者究竟会为什么样的服务买单?

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

一边是庞大的就诊量,一边是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问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被认为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现存问题。

尽管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还没有实质性的政策落地,但其发展空间却被外界看好。

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据海通证券测算,互联网医疗支付端市场规模在2025年可达5970亿元,其中线上医保端支付规模将从0增长至2025年的1057亿元,并且预计将持续增长。

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又在吸引新的入局者,中医也开始涉足其中,全国不少线下公立医院纷纷开通网上问诊业务。

马光磊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所涉及的服务将不会仅限于现在的问诊开药,其实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对智慧医疗服务做出了规划,互联网医院可以参与的服务包含了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主要目标是实现诊疗全过程优化。

此外,今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包括随访、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等,都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还将颠覆医生的工作模式,医生可能从现在的坐在诊室等病人,变为在线上主动寻找病人。

不过,无论是哪种改变和尝试,立足于为患者服务,保证安全和质量,互联网医疗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全新传祺GA8:新旗舰轿车该有的样子

  • 比亚迪2021款唐预售发布 燃油版17万元内 2020-07-24
  • 宋PLUS搭载骁云全新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亮相车展 2020-07-24
  • 荣威R ER6预售,荣威iMAX8、荣威i6 MAX全球首次亮相 2020-07-24
  • 荣威i6 MAX内饰曝光 智能座驾+3㎡全景天幕 2020-07-22
  • 五菱品牌首款概念车宏光侠亮相成都车展 2020-07-22
  • 夏季如何降低汽车自燃? 看看专家怎么说 2020-07-22
  • “坦克·WEY”平台首款越野SUV车型成都车展全球首秀 2020-07-21
  • 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品牌 2020-07-20

创维OLED电视S81 Pro亮相,AIoT生态再添一名干将

  • 海信空调公布新冷年战略:将推PRO版本新风空调 2020-07-23
  • 国美携手央视新闻开启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 2020-07-22
  • 聚焦反诈普法教育,大鹏教育科技助力普法教育内容升级 2020-07-17
  • 儿童电动平衡车真的适合儿童吗? 2020-07-16
  • 格力电器净利预降五成 美的追赶终端市场份额 2020-07-16
  • 嘀哩嘀哩创始人被批捕 播放《混沌之子》等侵权动漫作品200余部 2020-07-16
  • 广东传统产业依靠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 2020-07-15
  • 移动互联网下的新营销场景:品牌发展将进入5G智媒时代 2020-07-13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 “我哋广式”云开张!广州非遗传承人集体“触网”,直播展示购物都来啦…… 2020-06-11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航拍丹江大观苑水位上涨
  • 海南文昌:夕阳下的翁田小渔村
  • 北京演出市场恢复开放后迎来首演
  • 日本多处建筑亮奥运五环色 纪念东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 巴勒斯坦居民岩石小山上打造私家泳池
  • “拐杖医生”浙江乡村行医44载:方便病人再累都值得
  • 安徽同大镇石大圩发生决口 洪水漫过附近乡村
  • 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室内展厅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乌鲁木齐报告无症状感染者增多 基本来自核酸检测排查筛查
2020-07-26 07:36:45
大连: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 新增24例无症状感染者
2020-07-26 07:36:45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达15581009例
2020-07-26 07:35:47
杭州警方:来某某熟睡时被丈夫杀害并分尸抛弃
2020-07-25 10:28:23
快讯!深圳暂停实施深港互认隔离医学观察政策
2020-07-25 09:44:5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网上看病也能用医保!互联网医疗来了,你最关心啥?
中新网  作者:  2020-07-26
无论是哪种改变和尝试,立足于为患者服务,保证安全和质量,互联网医疗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张尼)你还在为看一次病去医院排几小时的队吗?这种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就医体验或许在未来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近日,一系列利好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接连出台,未来,网上不仅可以看病拿药,甚至可以直接医保报销。不过,把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的诊疗过程搬到网上,“网上看病” 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需要厘清责任、加强监管。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医生线上“抢单”接诊,传统看病模式将颠覆?

“10分钟接诊,23万医生抢单。”这是某互联网医疗平台App首页上显示的信息。

记者在平台上体验网上挂号问诊,只需几元钱的挂号费,通过平台提交病情描述和过往诊疗单据等,不到三分钟就匹配到一位副主任医师接诊,并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问诊。

对于很多有过挂号难、排大队等传统就医体验的患者来说,这种网上就医的便捷和高效,显而易见。

事实上,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的诊疗活动受到影响,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那段特殊时期,也催生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迫切期待。

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透露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

而最近几天,两个重磅文件的发布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及医保政策“松绑”的问题。

“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连续的政策信号,让舆论热议:“互联网医疗”,这种新业态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与此同时,将关系生命健康的看病就医放在“线上”,如何能让民众既舒心又放心?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看病开药搬到网上,到底靠不靠谱?

对于一些经常跑医院的老人或者慢病患者来说,“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这是常有的遭遇。与线下问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就诊的时间成本被大大压缩。

记者在某平台体验线上就诊时发现,从挂号到提交病历,再到医生问诊、开具处方、处方审核,以及下单买药,全程所需时间不到20分钟。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平台快递寄来的药物。

在业内专家看来,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购药,可以有效解决患者“因药就医”难题,同时也减少来院患者人数,缓解医院的门诊压力,释放出更多医疗资源,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不过,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对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但现实是,在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中,一些乱象仍然存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医生在线秒开处方、传图即可发药、在线随意补方等等。

记者在一家线下药店咨询时,有工作人员就表示,购买抗生素类处方药,除了出示医疗机构在三天内开具的有效处方,也可登录该药店指定的网络问诊平台,由医生开具线上处方后购买。

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线上平台需要患者提交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并且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面诊和询问过敏史,但是平台并不要求患者提供过往检查结果或者病历。这无疑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

他表示,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互联网医疗,从2018年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发布,再到医保政策“松绑”,政策规范上是一脉相承的,引导是有序连贯的,但行业还是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马光磊看来,有的互联网医院在线上进行首诊,在线“补方”,或者在没有直接得到检查报告等材料时就做出一些诊断,这样很难保证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不加以约束,一些互联网医院过度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势必会带来风险,在损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资料图:一位患者在指导下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预约专家号。 王广兆 摄

摸索中前行的互联网医疗,监管也要跟上

回顾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业内普遍把2014年视为“互联网医疗元年”。随后几年,大量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领域,各类平台纷纷出现,行业的“春天”和“风口”似乎已来。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和政策逐渐规范,加之一些平台无法找到成熟的变现模式,短短几年来,行业内部已几经洗牌。

如今,患者能接触到的平台主要包括以各个医疗机构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或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等。

作为新兴的业态,各个平台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

马光磊认为,互联网医疗自身层次也在不断发展,过去,一些平台只是停留在预约挂号等简单的服务层面,如今已经扩展到医药层面,如网售处方药、在线问诊等等。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规范及后续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以网售处方药为例,在他看来,凭方售药是基本逻辑,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真实处方的流动和流动过程中可追溯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搭建处方流转平台,通过接入医疗机构的处方,建立起统一标准的处方库,形成全程可追溯的处方流转机制,满足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好大夫在线总裁王航此前也表示,公立医院积极上线互联网医院,这代表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各自的长处,双方也有自身的短板,应该看好和期待二者未来形成合力。

资料图: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智能机器人正在工作。 杨迪 摄

未来,患者究竟会为什么样的服务买单?

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

一边是庞大的就诊量,一边是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问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被认为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现存问题。

尽管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还没有实质性的政策落地,但其发展空间却被外界看好。

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据海通证券测算,互联网医疗支付端市场规模在2025年可达5970亿元,其中线上医保端支付规模将从0增长至2025年的1057亿元,并且预计将持续增长。

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又在吸引新的入局者,中医也开始涉足其中,全国不少线下公立医院纷纷开通网上问诊业务。

马光磊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所涉及的服务将不会仅限于现在的问诊开药,其实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对智慧医疗服务做出了规划,互联网医院可以参与的服务包含了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主要目标是实现诊疗全过程优化。

此外,今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包括随访、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等,都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还将颠覆医生的工作模式,医生可能从现在的坐在诊室等病人,变为在线上主动寻找病人。

不过,无论是哪种改变和尝试,立足于为患者服务,保证安全和质量,互联网医疗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行
19:27
热解读丨从红旗车的蝶变读懂习近平的“加减乘除”法
19:27
一见·这件事,关系东北振兴的长远
12:19
广东10余万考生超过高分线 理科生总体发挥优于去年
09:04
广东出台12条措施稳外资 符合条件跨国公司最高可奖励1亿元
09:04
广州返还稳岗补贴超5亿元 符合条件企业可自行申报
09:04
杭州警方:来某某熟睡时被丈夫杀害并分尸抛弃
10:38
广州发布第二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 总长89.65公里
09:04
广州在园幼儿超过53万人 其中四成多在公办园就读
09:04
国家药监局通报25批次药品不合规 中成药和中药材是“重灾区”
09:0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