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出发支援武汉前他已写好遗书 连续血尿靠吃药硬扛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8-05 08:44
分享到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赴武汉医疗队队长、呼吸内科主任谭杰

“这些住进ICU的慢阻肺病人,没办法自主咳痰,每天都要做好几次插管吸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谭杰刚给一位病人插好管。他今年56岁,但头发乌黑,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走路比普通年轻人还快。正是他做事果断、胆大心细、磊落直爽的性格,今年新冠疫情时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还被队员们亲切地戏称为“硬核老谭”。

谭杰

人物档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是一名党员,肯定义不容辞”

“即使到现在,回忆起当时的一些场景,情绪都会有波动,因为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谭杰说,年初二接到广东省卫建委的通知要组建援鄂医疗队。“我作为呼吸科主任,有20多年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的呼吸重症经验,又有‘非典’的救治经历,而且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肯定义不容辞。”

临危受命,谭杰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2月7日带领11名队员前往武汉。

“恐惧?肯定会有。”谭杰说,“我们出发前都写好了遗书。”他把遗书放在抽屉里,万一回不来,同事会将遗书拿出来交给家人。“‘非典’时我可能运气好,但这次运气不一定有那么好。”

为了确保安全,12位医护出发前都经过了严格训练,制定了严明的组织纪律。医护入仓要经过十几道流程,任何一道流程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被感染,只要一个人被感染,就等于“团灭”。“我最大的责任是把12名医护安全带回来,所以我是按军事化管理做的,队员只能执行,不能说‘不’。”他顿了一下,说,“下了飞机,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

酒店离医院26公里,他2天调配出司机班

谭杰此次率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与广医一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中大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精诚合作,合力救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重患者。“广医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已经过去了一批医生,做了一些病房的布局改造,为我们后续的战疫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广医附一院张挪富副院长是领队,谭杰被任命为副领队、医疗组组长,还是整个广东援助武汉协和医院西区医疗队52名队员的总协调人。

除了医疗、行政管理,谭杰还要管好医疗队57名医护住宿、交通等。“我们住的酒店距医院有26公里,交通车就是公交车,每天按点开车。队员们每天四班倒,如果是早上8时的班,要赶5时半的交通车,就要4时多起床,当时条件有限,交通车人很满,既消耗医护人员的体力,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谭杰花了2天时间,调配了4部通勤小轿车,组建了司机班,让有驾驶证的医护轮班开车,每天早上6时多发车,7时前可以赶到医院,为医护每天争取多半个小时的睡眠,而睡眠对医护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交通管制、封城封路,他冒着寒风细雨亲自踩点研究道路情况,手绘了线路图。每天晚上不对车辆消毒,他就不放心。门把、方向盘、座椅……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队员们都亲切地叫他“硬核老谭”,“有他在,队伍就稳了”。

■谭杰(右)正在为病患做插管。

武汉人民和所有医护的坚强令他动容

“没有一个人没哭过。” 谭杰称,身在那时的武汉,特别容易被感动。他写下了4篇日记。一篇是《武汉,您的坚强鼓舞着我》。“我以前经常去武汉开会,但这次看到的武汉就是一座空城。”但是,武汉人民很坚强,酒店工作人员、交警、医护人员仍然在坚守,尤其医护人员,从元旦以后就一直坚守,没有一天休息。而且他们经常表达对广东的感谢,这让援鄂医疗队深受鼓舞。还有一篇日记《您的双眼是我们心中最灿烂的阳光》。“在武汉,我们每天天没亮就出发,晚上很晚才回来,基本上看不到日出日落。”谭杰说。

最令谭杰动容的是所有医护在逆境中的担当。“当时协和西院有一名护士脚痛,但她非要进仓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蹲下去。一名护长把这个视频发给我,我当场眼泪就掉下来。”谭杰称,“还有高元妹、温德良主任,‘敢死队’的医生,夜里10时多已经下班了,因为一个电话马上驱车20多公里回医院,半夜两三时才回酒店,第二天照常上班。”

连续血尿他靠吃药硬扛

家人背后默默支持

身穿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谭杰连续几天出现血尿。“我立即想到,会不会是肿瘤,但我没得选择,只能硬扛。”他说,一是不可能此时回广州,二是不可能检查。协和西院16个病区都是新冠肺炎病人,做B超、CT都很难,而且更容易感染。“我被感染死了无所谓,但我的队员也会被我感染,这就不行。”于是,谭杰靠吃止痛药、安眠药硬扛。“反正‘非典’时没事,这次不管是‘中招’还是得了肿瘤,起码已经多活了17年。”他这样对自己说。

回广州后,谭杰首先做了检查,查出尿道结石,这让他大舒一口气。

2003年“非典”期间,谭杰没有告诉父母就冲上了抗疫前线。“这次出发前,瘫痪在床的母亲问我,你作为一名呼吸科主任和参加过‘非典’的老党员,怎么可能不去?为了不让她担心,我先说没有,再不断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慢慢接受我要去的决定。学校领导也经常慰问医护家属,给前线医护很大的支持。”

在援鄂期间,谭杰的父亲病重、儿子做手术,为了让他安心救人,家人都选择对他隐瞒;谭杰发生血尿,家人也是后来看报道才知道。

谭杰最难接受的是自己在武汉救了那么多人,却没能把父亲救过来,为此他非常愧疚。“我相信父母也可以理解我,穿上医生服,就要对病人生命负责。”回广州后,谭杰尽量弥补之前的缺席,有时间就陪母亲。

他现在仍在思考“应急响应如何精准到位”

在协和西院时,很多医护都想家。可终于接到撤离通知时,大家又舍不得走了。一来医护、医患间已建立了很深的友情;二来还有很多病人没有处理完。“我们回来之后也经常会问那边病人的情况,一张照片都能让我们很受触动。”他在2月28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订阅号上发表的《战“疫”日记:生命的卷尺》就写道:“傲骨铮铮行医途,无惧狂疫路艰苦。生灵之下白衣护,精诚忠心捍中土。”

61天的援鄂行,谭杰所在的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抢救成功率很高,整个医疗队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团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谭杰也被评为“广州好人”。面对社会给予的这份荣誉,他除了感动,还在反思。“人类与病毒细菌的斗争不可能停止,如何能做到应急响应精准到位,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他称,广东可以建立重症一、二、三梯队,平时要相互磨合、定期训练,由卫健委调配,需要什么人就调什么人,精准到位,将人员的能力用到实处。

■统筹:记者 肖萍

■采写: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潘英媛 

■摄影:记者 毕志毅 实习生 郭思杰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东风Honda全新CIVIC思域Hatchback上市 售价14.39万起

  • 试驾广汽传祺第二代传祺GS4:脱胎换骨 2020-08-04
  • 内饰外观颜色曝光 凯酷(ALL NEW K5)提供5种车身颜色 2020-08-03
  • 重磅新车丨凯迪拉克新增两款CT6 28T车型 2020-07-30
  • 全新Jeep+大指挥官广州地区上市 安全性能依然是主打 2020-07-29
  • 试驾广汽蔚来007:比007邦德更帅气更有料 2020-07-29
  • 下乡送惠升级 羊城晚报牵手货拉拉走进南雄江头镇 2020-07-29
  • 11万预算“人车互联”车型:比亚迪宋Pro 2020-08-03
  • 汽车下乡进行时:如画小镇南雄江头迎来广丰车 2020-07-29

国外科技巨头财报对比!亚马逊营收超889亿美元,增长40%

  • 全球移动基站供应商排名!华为今年有望超越爱立信成第一 2020-08-04
  •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恒生活AT智能货柜构建智能零售新业态 2020-08-04
  • 乐视网退市后新增11条被执行人信息 涉及标的超1.15亿元 2020-08-04
  • 假的!微软回应:没有抵制从华为阿里跳槽来的同事 2020-08-04
  • 中国企业站6席!2020全球十大独角兽公布 2020-08-04
  • 都被判侵害用户个人信息!腾讯与抖音的态度完全不同 2020-07-31
  • 腾讯网游加速器一键解决《逃离塔科夫》新版本无法登录游戏问题 2020-07-29
  • 上下折叠与立式交互新体验,三星Galaxy Z Flip 5G惊艳亮相 2020-07-28

艺术惠民|逾220万人次观看!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落幕

  • 大湾区水彩创作实力军集体亮相 2020-07-29
  • 樱花文旅的千亿未来 2020-07-29
  • 全国第一个!广州打造权威超高清内容征评平台并启动征评活动 2020-07-29
  • 大师艺术课|如何破译岭南工艺密码?名家教路:可用“加减乘除”四字诀! 2020-07-26
  • 速递一份暑期福音,广州各大图书馆扩大开放服务范围啦! 2020-07-26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不时不食】莲·藕:甜品素食总相宜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四川纳溪:城市“动脉”美如画
  • 安徽巢湖水位持续下降
  • 昆明动物园的“象公主”
  • 北京人艺即将疫情后复演 首场话剧开启售票
  • 广西桂林:相公山上朝霞如画醉游人
  • 安徽庐江:水退人进 灾后自救
  • 南京迎高温 街头热浪袭人
  • “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7名“先遣队”队员抵达香港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黎巴嫩爆炸已致78死4000伤 官方证实2700吨硝酸铵爆炸
2020-08-05 08:27:57
TikTok事件9月15日前见分晓 对海外布局影响几何?
2020-08-05 07:06:26
下半年金融工作怎么做? "一行两会"最新定调来了!
2020-08-05 07:00:04
国务院放大招 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8-05 06:39:31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拟纳入新冠肺炎相关治疗用药等
2020-08-05 06:36:4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出发支援武汉前他已写好遗书 连续血尿靠吃药硬扛
金羊网  作者:  2020-08-05
临危受命,谭杰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2月7日带领11名队员前往武汉。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赴武汉医疗队队长、呼吸内科主任谭杰

“这些住进ICU的慢阻肺病人,没办法自主咳痰,每天都要做好几次插管吸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谭杰刚给一位病人插好管。他今年56岁,但头发乌黑,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走路比普通年轻人还快。正是他做事果断、胆大心细、磊落直爽的性格,今年新冠疫情时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还被队员们亲切地戏称为“硬核老谭”。

谭杰

人物档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是一名党员,肯定义不容辞”

“即使到现在,回忆起当时的一些场景,情绪都会有波动,因为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谭杰说,年初二接到广东省卫建委的通知要组建援鄂医疗队。“我作为呼吸科主任,有20多年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的呼吸重症经验,又有‘非典’的救治经历,而且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肯定义不容辞。”

临危受命,谭杰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2月7日带领11名队员前往武汉。

“恐惧?肯定会有。”谭杰说,“我们出发前都写好了遗书。”他把遗书放在抽屉里,万一回不来,同事会将遗书拿出来交给家人。“‘非典’时我可能运气好,但这次运气不一定有那么好。”

为了确保安全,12位医护出发前都经过了严格训练,制定了严明的组织纪律。医护入仓要经过十几道流程,任何一道流程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被感染,只要一个人被感染,就等于“团灭”。“我最大的责任是把12名医护安全带回来,所以我是按军事化管理做的,队员只能执行,不能说‘不’。”他顿了一下,说,“下了飞机,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

酒店离医院26公里,他2天调配出司机班

谭杰此次率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与广医一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中大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精诚合作,合力救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重患者。“广医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已经过去了一批医生,做了一些病房的布局改造,为我们后续的战疫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广医附一院张挪富副院长是领队,谭杰被任命为副领队、医疗组组长,还是整个广东援助武汉协和医院西区医疗队52名队员的总协调人。

除了医疗、行政管理,谭杰还要管好医疗队57名医护住宿、交通等。“我们住的酒店距医院有26公里,交通车就是公交车,每天按点开车。队员们每天四班倒,如果是早上8时的班,要赶5时半的交通车,就要4时多起床,当时条件有限,交通车人很满,既消耗医护人员的体力,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谭杰花了2天时间,调配了4部通勤小轿车,组建了司机班,让有驾驶证的医护轮班开车,每天早上6时多发车,7时前可以赶到医院,为医护每天争取多半个小时的睡眠,而睡眠对医护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交通管制、封城封路,他冒着寒风细雨亲自踩点研究道路情况,手绘了线路图。每天晚上不对车辆消毒,他就不放心。门把、方向盘、座椅……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队员们都亲切地叫他“硬核老谭”,“有他在,队伍就稳了”。

■谭杰(右)正在为病患做插管。

武汉人民和所有医护的坚强令他动容

“没有一个人没哭过。” 谭杰称,身在那时的武汉,特别容易被感动。他写下了4篇日记。一篇是《武汉,您的坚强鼓舞着我》。“我以前经常去武汉开会,但这次看到的武汉就是一座空城。”但是,武汉人民很坚强,酒店工作人员、交警、医护人员仍然在坚守,尤其医护人员,从元旦以后就一直坚守,没有一天休息。而且他们经常表达对广东的感谢,这让援鄂医疗队深受鼓舞。还有一篇日记《您的双眼是我们心中最灿烂的阳光》。“在武汉,我们每天天没亮就出发,晚上很晚才回来,基本上看不到日出日落。”谭杰说。

最令谭杰动容的是所有医护在逆境中的担当。“当时协和西院有一名护士脚痛,但她非要进仓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蹲下去。一名护长把这个视频发给我,我当场眼泪就掉下来。”谭杰称,“还有高元妹、温德良主任,‘敢死队’的医生,夜里10时多已经下班了,因为一个电话马上驱车20多公里回医院,半夜两三时才回酒店,第二天照常上班。”

连续血尿他靠吃药硬扛

家人背后默默支持

身穿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谭杰连续几天出现血尿。“我立即想到,会不会是肿瘤,但我没得选择,只能硬扛。”他说,一是不可能此时回广州,二是不可能检查。协和西院16个病区都是新冠肺炎病人,做B超、CT都很难,而且更容易感染。“我被感染死了无所谓,但我的队员也会被我感染,这就不行。”于是,谭杰靠吃止痛药、安眠药硬扛。“反正‘非典’时没事,这次不管是‘中招’还是得了肿瘤,起码已经多活了17年。”他这样对自己说。

回广州后,谭杰首先做了检查,查出尿道结石,这让他大舒一口气。

2003年“非典”期间,谭杰没有告诉父母就冲上了抗疫前线。“这次出发前,瘫痪在床的母亲问我,你作为一名呼吸科主任和参加过‘非典’的老党员,怎么可能不去?为了不让她担心,我先说没有,再不断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慢慢接受我要去的决定。学校领导也经常慰问医护家属,给前线医护很大的支持。”

在援鄂期间,谭杰的父亲病重、儿子做手术,为了让他安心救人,家人都选择对他隐瞒;谭杰发生血尿,家人也是后来看报道才知道。

谭杰最难接受的是自己在武汉救了那么多人,却没能把父亲救过来,为此他非常愧疚。“我相信父母也可以理解我,穿上医生服,就要对病人生命负责。”回广州后,谭杰尽量弥补之前的缺席,有时间就陪母亲。

他现在仍在思考“应急响应如何精准到位”

在协和西院时,很多医护都想家。可终于接到撤离通知时,大家又舍不得走了。一来医护、医患间已建立了很深的友情;二来还有很多病人没有处理完。“我们回来之后也经常会问那边病人的情况,一张照片都能让我们很受触动。”他在2月28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订阅号上发表的《战“疫”日记:生命的卷尺》就写道:“傲骨铮铮行医途,无惧狂疫路艰苦。生灵之下白衣护,精诚忠心捍中土。”

61天的援鄂行,谭杰所在的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抢救成功率很高,整个医疗队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团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谭杰也被评为“广州好人”。面对社会给予的这份荣誉,他除了感动,还在反思。“人类与病毒细菌的斗争不可能停止,如何能做到应急响应精准到位,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他称,广东可以建立重症一、二、三梯队,平时要相互磨合、定期训练,由卫健委调配,需要什么人就调什么人,精准到位,将人员的能力用到实处。

■统筹:记者 肖萍

■采写: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潘英媛 

■摄影:记者 毕志毅 实习生 郭思杰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对扶贫干部的浓浓深情
21:21
部署正确、韧性强劲……习近平主持的这场会议定调经济工作
21:21
山西忻州宋家沟村:奋斗铺就致富路
08:49
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首批五座车站开始运营调试
08:29
姐姐每天递送“爱的小纸条” 陪纸片人妹妹走过至暗时刻
08:30
到今年底广州累计两万名家政员参加垃圾分类培训
08:30
用国家最高荣誉致敬抗疫英雄 钟南山被推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
08:30
高考录取通知书不得投递至快件箱 原则上坚持“本人当面签收”
08:31
广东683名考生参加军校招生面试及体检初检 63名考生需要复检
08:31
拒戴口罩坐公交还打司机 广州一男子获刑三年三个月
08:3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