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从“自己种”到带动全村种早稻 村里种粮面积翻一番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文 发表时间:2020-08-05 08:45
分享到

周济燕在田间劳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董子龙

割早稻、收花生、摘烟叶、种晚稻,盛夏时节,韶关南雄市珠玑镇塘东村的周济燕一家迎来了一年最繁忙的时节。所有农活里,周济燕最有成就感的是收割早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乱了早稻种植计划,却坚定了她种粮的决心,“越是疫情,粮食安全越是重要。”在这位党员种粮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早稻种植面积1350亩,比去年多200多亩,是2014年早稻种植面积的两倍。

迎难而上确保早稻不落下

8月初的一天,天刚微微亮,周济燕便和家人匆匆来到田间,忙碌起来。起秧苗、运秧苗、抛秧苗,一家人和陆续前来的帮工分工协作,在田野上奏响了一曲“农忙协奏曲”。

“今天约了人家来收粮,一会车就要到了。” 回家午休的间隙,周济燕和丈夫将一袋袋的稻谷往屋外扛, 一袋稻谷大约80斤,周济燕扛起来不费劲,却热得全身都湿透了。

“100亩,8万斤,今年收成要比去年好。”周济燕擦拭着汗水,笑了起来。丈夫打趣地说,早稻收成,加上100多亩黄烟和刚刚种下的晚稻,今年全家收入应该有二三十万元。

收获的喜悦,没有让周济燕忘记年初的艰辛。

作为南雄市人大代表,她主动要求在村口人流量最大、排查难度最大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值守,筑牢村民的生命安全防线。稍有闲暇,她要天天去烟田,管护黄烟。更迫在眉睫的是早稻的播种,那段时间,全家人忙得团团转。

“好在我们南雄没有疑似病例,田间作业也比较安全。”周济燕说,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二三十位乡亲来帮忙,自家早稻顺利种下。她还惦记着村里种粮户,不时地打电话去问种植进度,确保全村早稻不落下。

“门外汉”练就“好把式”

2011年,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33岁的周济燕辞去了珠三角的工作,回到粤北山区的家乡。在家的前几年,她留意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的水田被撂荒。而且因为相对于晚稻,早稻种植效益较低,所以2014年前,珠玑镇塘东村种植早稻的人并不多,全村早稻种植面积只有650亩。

看到这样的情况,她心里有些发慌,“这么好的田,就浪费了?”于是,她动了流转田地种水稻的心思,“那些田老人耕不了,我就想着不要让这些田荒着。流转过来,请乡亲们来帮忙,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2014年,周济燕开始“破冰之旅”,流转了几十亩水田种植水稻。虽然出生在农村,她却没有种田的经验,加上在外务工13年,连农村经验都比较欠缺。她一边学一边种,第一年收成差些,但信心不减,“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的话,相信都会做好。”

第二年,周济燕开始大展拳脚,种了100多亩黄烟和水稻,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加上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的推广,她的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广,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如今的周济燕,活跃在田间地头,脸庞黝黑,满身泥水,手脚麻利,一个地道的农家妹,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

从“自己种”到“全村种”

从一名“打工妹”到种粮大户、再到全国基层农村科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主体,周济燕用了5年的时间;带动全村早稻面积从650亩增至1350亩,周济燕用了7年的时间。

周济燕说,因为早稻效益低,种植面积少,像自己这样大面积种植的更是屈指可数,“但是如果撂荒,就更没有收益。”在她的劝说和带动下,慢慢有村民加入到早稻种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村里引来水库优质灌溉水源,更提升了早稻的效益。

村民叶际皇感慨地说,以前种早稻的人少,后来看到周济燕种得有声有色,大家的积极性就慢慢调动起来了,“她是个女强人,自己带头干、带着我们干,还聘请了村里十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期务工。”

回乡7年,周济燕坚守在农村大地,流转撂荒田,推动早稻规模化种植,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和村民参与务工、种田。仅2019年,周济燕支付给乡亲们的劳务费就接近30万元。

周济燕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兴农的实惠,做“体面的农民”和“幸福的农民”,“每年看到乡亲们收割水稻时的喜悦,我就很满足。我现在正在草拟《关于大力支持优质稻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建议》,希望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大家都过上小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记者手记]

仓廪实,天下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农业生产、贸易、商品价格和居民购买力,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望,种粮大户周济燕7年来对收益不甚高的早稻种植的坚守和带动,更显可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暑气蒸腾的三伏天,周济燕和村民们早出晚归,抢早稻收割、晚稻播种,抢花生收获、烟叶采摘,忙得不可开交。春天的辛苦付出,换来盛夏沉甸甸的收获。刚种下的秧苗,也寄托着深秋丰收的希望。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东风Honda全新CIVIC思域Hatchback上市 售价14.39万起

  • 试驾广汽传祺第二代传祺GS4:脱胎换骨 2020-08-04
  • 内饰外观颜色曝光 凯酷(ALL NEW K5)提供5种车身颜色 2020-08-03
  • 重磅新车丨凯迪拉克新增两款CT6 28T车型 2020-07-30
  • 全新Jeep+大指挥官广州地区上市 安全性能依然是主打 2020-07-29
  • 试驾广汽蔚来007:比007邦德更帅气更有料 2020-07-29
  • 下乡送惠升级 羊城晚报牵手货拉拉走进南雄江头镇 2020-07-29
  • 11万预算“人车互联”车型:比亚迪宋Pro 2020-08-03
  • 汽车下乡进行时:如画小镇南雄江头迎来广丰车 2020-07-29

国外科技巨头财报对比!亚马逊营收超889亿美元,增长40%

  • 全球移动基站供应商排名!华为今年有望超越爱立信成第一 2020-08-04
  •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恒生活AT智能货柜构建智能零售新业态 2020-08-04
  • 乐视网退市后新增11条被执行人信息 涉及标的超1.15亿元 2020-08-04
  • 假的!微软回应:没有抵制从华为阿里跳槽来的同事 2020-08-04
  • 中国企业站6席!2020全球十大独角兽公布 2020-08-04
  • 都被判侵害用户个人信息!腾讯与抖音的态度完全不同 2020-07-31
  • 腾讯网游加速器一键解决《逃离塔科夫》新版本无法登录游戏问题 2020-07-29
  • 上下折叠与立式交互新体验,三星Galaxy Z Flip 5G惊艳亮相 2020-07-28

艺术惠民|逾220万人次观看!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落幕

  • 大湾区水彩创作实力军集体亮相 2020-07-29
  • 樱花文旅的千亿未来 2020-07-29
  • 全国第一个!广州打造权威超高清内容征评平台并启动征评活动 2020-07-29
  • 大师艺术课|如何破译岭南工艺密码?名家教路:可用“加减乘除”四字诀! 2020-07-26
  • 速递一份暑期福音,广州各大图书馆扩大开放服务范围啦! 2020-07-26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不时不食】莲·藕:甜品素食总相宜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四川纳溪:城市“动脉”美如画
  • 安徽巢湖水位持续下降
  • 昆明动物园的“象公主”
  • 北京人艺即将疫情后复演 首场话剧开启售票
  • 广西桂林:相公山上朝霞如画醉游人
  • 安徽庐江:水退人进 灾后自救
  • 南京迎高温 街头热浪袭人
  • “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7名“先遣队”队员抵达香港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黎巴嫩爆炸已致78死4000伤 官方证实2700吨硝酸铵爆炸
2020-08-05 08:27:57
TikTok事件9月15日前见分晓 对海外布局影响几何?
2020-08-05 07:06:26
下半年金融工作怎么做? "一行两会"最新定调来了!
2020-08-05 07:00:04
国务院放大招 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8-05 06:39:31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拟纳入新冠肺炎相关治疗用药等
2020-08-05 06:36:4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从“自己种”到带动全村种早稻 村里种粮面积翻一番
金羊网  作者:张文  2020-08-05
在这位党员种粮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早稻种植面积1350亩,比去年多200多亩,是2014年早稻种植面积的两倍。

周济燕在田间劳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董子龙

割早稻、收花生、摘烟叶、种晚稻,盛夏时节,韶关南雄市珠玑镇塘东村的周济燕一家迎来了一年最繁忙的时节。所有农活里,周济燕最有成就感的是收割早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乱了早稻种植计划,却坚定了她种粮的决心,“越是疫情,粮食安全越是重要。”在这位党员种粮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早稻种植面积1350亩,比去年多200多亩,是2014年早稻种植面积的两倍。

迎难而上确保早稻不落下

8月初的一天,天刚微微亮,周济燕便和家人匆匆来到田间,忙碌起来。起秧苗、运秧苗、抛秧苗,一家人和陆续前来的帮工分工协作,在田野上奏响了一曲“农忙协奏曲”。

“今天约了人家来收粮,一会车就要到了。” 回家午休的间隙,周济燕和丈夫将一袋袋的稻谷往屋外扛, 一袋稻谷大约80斤,周济燕扛起来不费劲,却热得全身都湿透了。

“100亩,8万斤,今年收成要比去年好。”周济燕擦拭着汗水,笑了起来。丈夫打趣地说,早稻收成,加上100多亩黄烟和刚刚种下的晚稻,今年全家收入应该有二三十万元。

收获的喜悦,没有让周济燕忘记年初的艰辛。

作为南雄市人大代表,她主动要求在村口人流量最大、排查难度最大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值守,筑牢村民的生命安全防线。稍有闲暇,她要天天去烟田,管护黄烟。更迫在眉睫的是早稻的播种,那段时间,全家人忙得团团转。

“好在我们南雄没有疑似病例,田间作业也比较安全。”周济燕说,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二三十位乡亲来帮忙,自家早稻顺利种下。她还惦记着村里种粮户,不时地打电话去问种植进度,确保全村早稻不落下。

“门外汉”练就“好把式”

2011年,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33岁的周济燕辞去了珠三角的工作,回到粤北山区的家乡。在家的前几年,她留意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的水田被撂荒。而且因为相对于晚稻,早稻种植效益较低,所以2014年前,珠玑镇塘东村种植早稻的人并不多,全村早稻种植面积只有650亩。

看到这样的情况,她心里有些发慌,“这么好的田,就浪费了?”于是,她动了流转田地种水稻的心思,“那些田老人耕不了,我就想着不要让这些田荒着。流转过来,请乡亲们来帮忙,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2014年,周济燕开始“破冰之旅”,流转了几十亩水田种植水稻。虽然出生在农村,她却没有种田的经验,加上在外务工13年,连农村经验都比较欠缺。她一边学一边种,第一年收成差些,但信心不减,“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的话,相信都会做好。”

第二年,周济燕开始大展拳脚,种了100多亩黄烟和水稻,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加上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的推广,她的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广,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如今的周济燕,活跃在田间地头,脸庞黝黑,满身泥水,手脚麻利,一个地道的农家妹,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

从“自己种”到“全村种”

从一名“打工妹”到种粮大户、再到全国基层农村科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主体,周济燕用了5年的时间;带动全村早稻面积从650亩增至1350亩,周济燕用了7年的时间。

周济燕说,因为早稻效益低,种植面积少,像自己这样大面积种植的更是屈指可数,“但是如果撂荒,就更没有收益。”在她的劝说和带动下,慢慢有村民加入到早稻种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村里引来水库优质灌溉水源,更提升了早稻的效益。

村民叶际皇感慨地说,以前种早稻的人少,后来看到周济燕种得有声有色,大家的积极性就慢慢调动起来了,“她是个女强人,自己带头干、带着我们干,还聘请了村里十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期务工。”

回乡7年,周济燕坚守在农村大地,流转撂荒田,推动早稻规模化种植,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和村民参与务工、种田。仅2019年,周济燕支付给乡亲们的劳务费就接近30万元。

周济燕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兴农的实惠,做“体面的农民”和“幸福的农民”,“每年看到乡亲们收割水稻时的喜悦,我就很满足。我现在正在草拟《关于大力支持优质稻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建议》,希望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大家都过上小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记者手记]

仓廪实,天下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农业生产、贸易、商品价格和居民购买力,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望,种粮大户周济燕7年来对收益不甚高的早稻种植的坚守和带动,更显可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暑气蒸腾的三伏天,周济燕和村民们早出晚归,抢早稻收割、晚稻播种,抢花生收获、烟叶采摘,忙得不可开交。春天的辛苦付出,换来盛夏沉甸甸的收获。刚种下的秧苗,也寄托着深秋丰收的希望。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对扶贫干部的浓浓深情
21:21
部署正确、韧性强劲……习近平主持的这场会议定调经济工作
21:21
山西忻州宋家沟村:奋斗铺就致富路
08:49
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首批五座车站开始运营调试
08:29
姐姐每天递送“爱的小纸条” 陪纸片人妹妹走过至暗时刻
08:30
到今年底广州累计两万名家政员参加垃圾分类培训
08:30
用国家最高荣誉致敬抗疫英雄 钟南山被推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
08:30
高考录取通知书不得投递至快件箱 原则上坚持“本人当面签收”
08:31
广东683名考生参加军校招生面试及体检初检 63名考生需要复检
08:31
拒戴口罩坐公交还打司机 广州一男子获刑三年三个月
08:3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