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优玲 发表时间:2020-10-27 20:27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跨过高山河流,深入山村巷陌,听民声,察民意,在一个个百姓“梦圆安居”的精彩故事里,躬身推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山大沟深的沙沟山,不受的寒苦了,干部和群众呀齐上阵,平川里拔起了新村……”一段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村民自编的“花儿”唱出了山村生活的巨变。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村民在盘绣园内制作盘绣(2019年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时间回溯到2016年8月23日,班彦新村还是一片建筑工地的时候,蒙蒙细雨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入户察看建筑布局,询问施工进展,对工程建设和搬迁后的脱贫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还和土族贫困户吕有金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

  视频道尽“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窘: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直到2015年,班彦村依然有129户人家住在海拔2800米被当地人称作“脑山”的山顶上。

  “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总书记离开新村时,土族群众闻讯而来,村口欢声雷动。

  安居之下,才有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四川大凉山深处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吉地尔子家的新居里,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李应川家,在陕西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汪显平家……所到之处,总书记总要屋里屋外仔细察看,关心了解百姓住房改善情况。  

  四川大凉山深处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2018年12月28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7年6月21日,山西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新村。

  在这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村民新居已经建好,村民正陆续搬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前来考察新村建设情况。

  “这房子盖得挺漂亮。”总书记来到刚刚乔迁新居的村民张贵明家,挨屋察看。“这是卧室,里面还有卫生间,用上冲水马桶了。住得习不习惯?”总书记问。

  “原来住的是山庄窝铺,吃水都困难。现在一分钱都没掏就住上了新房子,吃得好、住得好、全都好。”张贵明告诉总书记。

  离开村子时,前来送行的村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新村(2017年6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

  2014年1月26日,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零下30多摄氏度,冰封雪皑,银装素裹。

  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

  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郭永财一家人的生活。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比较困难,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此后,阿尔山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从忧居走向安居,郭永财一家住进了亮丽的回迁楼。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一角(2017年7月18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棚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青山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兴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武钢而建区,曾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区棚户区。  

  居民胡秋生一家原来住在十多个平方米的武汉青山区的棚户房里。随着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胡秋生住进了青宜居小区74平方米的住房(2013年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途经青山江滩,长江水面宽阔,沿岸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宜人。

  总书记了解到一个喜人变化:青山区4万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他叮嘱说:“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同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并乘车来到东华园社区,实地了解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关切询问住房改善情况等。  

  居民陈玉芳(右二)一家在辽宁抚顺市东华园社区的家中(2018年9月28日摄)。陈玉芳的老房子位于采煤沉陷区,白墙开裂,窗户透风。从危房搬进了90多平方米的新楼,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水电气供应有了保障。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党中央投入大量资金解决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很有必要,也很值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离开社区时,总书记同居民们亲切握手,满怀真情地对他们说。

  棚户区改造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2016年至2019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2157万套。短短几年时间,上亿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水穿街巷、绿树成荫,一泓玉河水,直通菖蒲河。

  2014年2月25日,沿着北京东城区的玉河,习近平总书记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复建情况。

  北京市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2019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漫子摄

  玉河旁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总书记沿着胡同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到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居民家里察看,嘘寒问暖。

  “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老街坊,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

  得知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有所改善,特别是做饭用上了煤气、取暖用上了电暖气,并且有关部门已经将这片大杂院区纳入了改造规划,总书记很高兴。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表示。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个支点?

  时针拨到2019年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老城前门东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碧空如洗,冬日暖阳,前门东区透着老北京特有的京味民俗:木槛朱门,两旁庭院内立着几棵老树,满眼的大红灯笼、春联福字,年味正浓。

  市民在北京前门东区三里河绿化景观踏青(2019年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习近平总书记从草厂四条北口下车,踏着青石板,漫步其中。

  给老街坊拜年、贴“福”字,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总书记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思索。

  “我一直在想,咱们老北京的胡同怎么办?保留原样呢,生活不方便。改造呢,又很复杂。现在看来,北京还是摸出了一些路子,将来胡同都能改造成这个样子,那确实是好,但要看这里的老街坊们满意不满意。”

  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变成日新月异的现实。

编辑:空明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第10000辆小鹏P7下线 实现新势力单车型最快

  • 配置曝光 全新MG5全系标配XDS、10.25英寸大屏 2020-10-26
  • MG领航正式开启预售 最低9.98万起 2020-10-18
  • 瑞虎8 PLUS 正式上市 搭载两种动力12.49万元起售 2020-10-16
  • 全新瑞虎e 上市 共四款车型售价10.88万元起 2020-10-15
  • 比亚迪宋PLUS上市首月订单量破万 2020-10-14
  • 玛莎拉蒂皇家特别版车型上市 中国限量发售35台 2020-10-13
  • 广汽集团发布9月销量快报同比增长15.59% 2020-10-13
  • 广汽丰田9月销量首超8万台,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 2020-10-13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孟晚舟引渡案再开庭聆讯 控辩双方交叉质询执法部门证人 2020-10-27
  • 工信部发布第五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红布林、有赞精选等在列 2020-10-27
  • 在阳光照射的月球表面发现水?!NASA“新发现”,俄媒说苏联上个世纪就发现过…… 2020-10-27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透露向一名举报人支付约合7.6亿元的奖励 2020-10-26
  • 三星会长78岁李健熙去世!巨额遗产谁接手? 2020-10-26
  • 温情奶爸硬核心——孙红雷代言的这个阿尔法蛋,究竟多硬核? 2020-09-23
  • B站一审胜诉!D站被判停止商标使用,赔偿311万元 2020-09-23
  • 2020年度“改变世界”企业榜单!新冠疫苗研发机构排第一 2020-09-23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荣获“最佳笔记奖”,为何叫好又叫座? 2020-10-25
  • 茶中有真义 2020-10-18
  • 生态诗写作的可持续性 2020-10-18
  • 被一声“问好”暖着 2020-10-18
  • “老字号”白切鸡 2020-10-18
  • 徒步溪头村 2020-10-18
  • 秋园篱疏 2020-10-18
  • 北京国际音乐节 把古典音乐会搬进写字楼 2020-10-15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金羊图库
  • 中国古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2.44亿年前“云南暴鱼”化石
  • 吉林教师用纤维作画 展示别样艺术之美
  • 辽宁非遗传承人在瓷板上雕刻出“沈阳故宫”
  • 数百名摄影爱好者拍摄香港汀九桥落日美景
  • 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 法国艺术家创作大型草地壁画 使用环保喷枪颜料喷绘而成
  • 日本世界遗产白川乡举行喷水演习
  • 打破舒马赫纪录 汉密尔顿拿下第92个分站冠军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上海浦东花木地区发生多起阳性病例?官方通报
2020-10-27 11:21:34
疑似被推下水溺亡女子的女儿发声:妈妈和她不是闺蜜
2020-10-27 11:21:18
2元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 刷脸时代人脸信息安全吗?
2020-10-27 11:20:49
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中国首次验证“智慧火箭”相关技术
2020-10-27 11:18:26
八乡山上星火燎原 东江精神代代相传
2020-10-27 07:40:5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新华网  作者:王优玲  2020-10-27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跨过高山河流,深入山村巷陌,听民声,察民意,在一个个百姓“梦圆安居”的精彩故事里,躬身推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山大沟深的沙沟山,不受的寒苦了,干部和群众呀齐上阵,平川里拔起了新村……”一段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村民自编的“花儿”唱出了山村生活的巨变。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村民在盘绣园内制作盘绣(2019年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时间回溯到2016年8月23日,班彦新村还是一片建筑工地的时候,蒙蒙细雨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入户察看建筑布局,询问施工进展,对工程建设和搬迁后的脱贫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还和土族贫困户吕有金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

  视频道尽“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窘: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直到2015年,班彦村依然有129户人家住在海拔2800米被当地人称作“脑山”的山顶上。

  “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总书记离开新村时,土族群众闻讯而来,村口欢声雷动。

  安居之下,才有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四川大凉山深处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吉地尔子家的新居里,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李应川家,在陕西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汪显平家……所到之处,总书记总要屋里屋外仔细察看,关心了解百姓住房改善情况。  

  四川大凉山深处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2018年12月28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7年6月21日,山西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新村。

  在这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村民新居已经建好,村民正陆续搬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前来考察新村建设情况。

  “这房子盖得挺漂亮。”总书记来到刚刚乔迁新居的村民张贵明家,挨屋察看。“这是卧室,里面还有卫生间,用上冲水马桶了。住得习不习惯?”总书记问。

  “原来住的是山庄窝铺,吃水都困难。现在一分钱都没掏就住上了新房子,吃得好、住得好、全都好。”张贵明告诉总书记。

  离开村子时,前来送行的村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新村(2017年6月2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

  2014年1月26日,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零下30多摄氏度,冰封雪皑,银装素裹。

  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

  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郭永财一家人的生活。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比较困难,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此后,阿尔山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从忧居走向安居,郭永财一家住进了亮丽的回迁楼。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一角(2017年7月18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棚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青山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兴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武钢而建区,曾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区棚户区。  

  居民胡秋生一家原来住在十多个平方米的武汉青山区的棚户房里。随着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胡秋生住进了青宜居小区74平方米的住房(2013年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途经青山江滩,长江水面宽阔,沿岸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宜人。

  总书记了解到一个喜人变化:青山区4万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他叮嘱说:“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同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并乘车来到东华园社区,实地了解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关切询问住房改善情况等。  

  居民陈玉芳(右二)一家在辽宁抚顺市东华园社区的家中(2018年9月28日摄)。陈玉芳的老房子位于采煤沉陷区,白墙开裂,窗户透风。从危房搬进了90多平方米的新楼,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水电气供应有了保障。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党中央投入大量资金解决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很有必要,也很值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离开社区时,总书记同居民们亲切握手,满怀真情地对他们说。

  棚户区改造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2016年至2019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2157万套。短短几年时间,上亿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水穿街巷、绿树成荫,一泓玉河水,直通菖蒲河。

  2014年2月25日,沿着北京东城区的玉河,习近平总书记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复建情况。

  北京市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2019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漫子摄

  玉河旁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总书记沿着胡同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到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居民家里察看,嘘寒问暖。

  “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老街坊,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

  得知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有所改善,特别是做饭用上了煤气、取暖用上了电暖气,并且有关部门已经将这片大杂院区纳入了改造规划,总书记很高兴。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表示。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个支点?

  时针拨到2019年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老城前门东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碧空如洗,冬日暖阳,前门东区透着老北京特有的京味民俗:木槛朱门,两旁庭院内立着几棵老树,满眼的大红灯笼、春联福字,年味正浓。

  市民在北京前门东区三里河绿化景观踏青(2019年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习近平总书记从草厂四条北口下车,踏着青石板,漫步其中。

  给老街坊拜年、贴“福”字,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总书记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思索。

  “我一直在想,咱们老北京的胡同怎么办?保留原样呢,生活不方便。改造呢,又很复杂。现在看来,北京还是摸出了一些路子,将来胡同都能改造成这个样子,那确实是好,但要看这里的老街坊们满意不满意。”

  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变成日新月异的现实。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联播+丨步履不停 看总书记问策足迹
16:25
这五年,中国更美丽
16:25
@所有人,为了这个目标,总书记和我们一起“谋划”
16:25
五中全会来了这些知识点你了解么?
09:13
最高奖10万!广东警方悬赏抓捕50名在逃人员
09:13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老年人或有"专属"数字人民币
09:13
六年来首宗拍卖 广州市琶洲地块溢价三成
09:13
10月份粤A牌:个人平均成交价20025元
09:13
广州市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系列标准
09:13
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在10月30日-11月1日举行
09:1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