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由于绿区媒体无法进入蓝区,绿区媒体的问题由新闻官汇总后,代为向主教练提问”,这是今年中超每一场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都会出现的一幕。新闻官临时充当记者,代表绿区媒体向教练、球员提问。在电脑前,则是各路记者伸长了脖子认真聆听,看看自己的问题是否被选中……
两分区如“天堑”
2020中超联赛是史上最特殊的一年,也是媒体记者采访最困难的一次。采访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变化,让今年的中超报道也与往年不一样。
今年中超实行分区集中赛会制模式,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大连和苏州两大赛区进行。中国足协把球队驻地酒店、比赛用地、训练场等相关范围方圆5.5公里的区域封闭起来,封闭中的区域称为蓝区。赛事期间,球队人员、裁判员、酒店其他所有人员、部分媒体和转播人员进入蓝区,佩戴蓝证,实行酒店、训练场、球场“三点一线”的严格管理,不能随便出入。蓝区以外的区域叫绿区。
相应的,媒体记者也分为蓝区记者和绿区记者。蓝区记者只有两家特权转播商的少部分人员等才能入驻,他们可以直接接触、采访球队。蓝区记者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和球队一样,擅出蓝区的记者等于主动放弃蓝区的资格。而更多的媒体记者都是在绿区。按照规定,绿区记者全程禁止进入蓝区,不能与蓝区的任何人员接触。为确保安全,前往绿区采访的记者,要求提供抵达赛区前一周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不能参与采访活动。
提问题如“撞彩”
以往,记者们至少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赛中休息、赛后混采区、新闻发布厅等时段和地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球员、教练,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今年的联赛,绿区记者只能进行“云采访”。
以赛前新闻发布会为例,想要提问的媒体,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关的问题发给新闻官。新闻官从中进行第一轮筛选,通常采纳两三个问题。发布会进行时,蓝区媒体先行提问。如果绿区的问题与蓝区的问题相似或者接近相似,便会被忽略,不再提问,这是第二轮筛选。整个赛季,出现过多次绿区问题与蓝区问题“撞车”、结果绿区一个问题也没有提问的情况。久而久之,绿区媒体的积极性受挫,到了后期,提问的媒体越来越少。
以前,记者们坐在发布厅里,与台上的教练、球员可以自由互动,一个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可以立即追问,甚至一个记者可以提问多个问题,互动效果比较好。记者们也可以观察现场的周围情况、教练球员的表情等。但今年,记者们只能通过视频观看,提问只能是单向式,少了来回式的互动性。
比赛期间,记者们的活动路线严格受限。赛前,记者们从媒体酒店统一乘坐大巴。抵达赛场后,只能沿着规定的路线进场,在看台上限于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比赛结束后沿着规定的路线返回。赛后的采访时,教练球员在赛场的蓝区新闻发布厅,绿区记者被安排在绿区的另一个房间,双方之间没有接触。绿区记者可以通过视频连线进行采访,但同样没有任何互动性可言。也就是说,绿区记者的采访空间仅限于媒体酒店和比赛场“两点一线”。
出于防疫安全需要,赛后发布会一结束,所有绿区记者必须第一时间乘坐媒体大巴离开赛场。此时是赶稿子的记者最痛苦的时候。记者们只能利用等候大巴的时间,在寒风中快速码字,或者上了大巴,在一片漆黑中工作。
此情此景,让很多记者顿觉“这是最难采访的一年”。不过,能够现场见证史无前例的赛会制中超,即便困难,对于热爱这份工作的记者们来说,也甘之如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