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英国回归的部分文物 新华社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已成功追索回国。
经国家文物局组织鉴定,整批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追索回68件文物。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
关强表示,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跨国追索亲历者:久久为功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公参于芃是这场25年跨国追索行动的一位亲历者和见证者。于芃说,跨越25年,这批文物的完满回归是中国政府多年来追索流失文物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见证。
1995年2月一天,时任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二秘的于芃接到英国警方电话。警方说,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量疑似中国文物,希望与我使馆人员会面商谈后续行动。
同年3月,英国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一个国际走私集团运抵英国的共计7辆卡车走私文物。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为走私中国文物。
此后3年多,中方历经复杂艰辛的取证、诉讼和谈判过程,犯罪嫌疑人同意归还3000多件文物,这批文物1998年运回中国。
不过,由于案情复杂,当时还有一批涉案文物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所有权争端,一直扣压在英国警方仓库。
今年1月,再次赴英工作并出任文化公参的于芃又接到伦敦警方一封电邮。警方说,由于法定追诉期限已过,那批出土文物目前处于无主状态,警方决定将其归还给中国政府。中国驻英使馆迅速联络国家文物局通报情况,并与英国警方会面商谈文物返还事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
7月底,克服疫情困难,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文物。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警方同意全部归还。
10月下旬,中国驻英使馆与英国警方举行返还文物线上移交仪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