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毕业就临危受命 这个“创二代”如何守成再创新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绮曼 发表时间:2020-12-09 08:35
金羊网  作者:孙绮曼  2020-12-09
企业的传承,除了手把手的交接以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还没毕业就临危受命 这个“创二代”如何守成再创新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 璇 吴 江

执行:孙晶 李卉 赵燕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实习生 许张超

图/受访者提供

郁郁葱葱的茶山伴着蓝天白云,茶农背着背篓用指尖轻捻下茶叶,和煦的阳光洒在茶树上……翻看德高信茶园的图片,记者也不禁被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所吸引。

“我们做的是有机茶,没有污染,口感甘醇。” 记者眼前这位企业家西装笔挺,平易谦和,正不紧不慢地介绍着桌上的红茶,他就是德高信集团董事长陈维靖。

2005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陈维靖临危受命,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权杖”,出任德高信集团董事长,成为了粤商创二代中一个独特的样本。掌管德高信集团15年来,陈维靖如何带领企业闯荡?一路走来拥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从地产到有机茶,从茶园再到多元投资,他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近日,陈维靖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讲述了接班以来的心路历程。

临危受命

未毕业就面对接班硬仗

基层磨练,父辈指点,老将辅佐是许多创二代接手企业的常规路线,然而父亲的早逝,让继承企业这个沉重的担子猝不及防地落在了还未毕业的陈维靖身上。

2002年,陈维靖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2005年,一则父亲病重的消息让还在奥克兰大学修读国际经济学硕士的陈维靖马不停蹄地赶回国:“当时与其说是接班,更应该说是临危受命。”

“那个时候我还在写毕业论文,一边是企业的群龙无首,一边是毕业的论文书卷,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我知道,这是父亲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我不能让这一切付诸东流。” 当时年仅25岁的陈维靖对一切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此时他已没有第二个选择,作为长子,这是他要去面对的一场硬仗。

“读大学时,父亲会与我探讨企业的传承,接班是我们的共识,只是太过突然的‘交接’让我没有丝毫过渡的时间。”虽然对于接班这件事,陈维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过去只是听父亲传授经验,并没有真正接手工作,等到身处这个位置,才体会到了做一个企业决策者的压力。”

除了拍板的压力外,如何稳定军心也是接班伊始的考验。陈维靖回到公司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人员架构进行重整,对公司现有项目进行了梳理整合。陈维靖坦言,当时的目标只是希望交接可以平稳、顺利地进行,这种谨慎的态度也使得集团避免了过度的震荡。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德高信集团的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企业这艘巨轮也在陈维靖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地产到茶叶

他十一年如一日

陈维靖的父亲陈德良出生于广东英德,家里曾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上世纪90年代初,陈德良到广州创业,以建筑行业起家,1992年创办企业,之后先后打造了广州新世界大厦、晓港湾花园、名汇商业大厦等多处知名地产,企业曾连续6年跻身广州房地产企业15强。

接手公司后,陈维靖沿着父亲开辟的地产之路,先后在广州、佛山等地开发了若干楼盘。但有着一个“茶农梦”的陈维靖,在2010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2010年,陈维靖回到了老家英德,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在黄花镇三山村开发了3000余亩的有机茶园。“当地产主业平稳进入正轨后,我就想回到家乡做一些对老家有贡献的事情。”陈维靖告诉记者,英德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英德红茶也在业内享有美誉,这是德高信试水茶叶行业的最初原因。

开发茶山,日夜钻研,亏损又坚持......走进茶叶的世界后,陈维靖仿佛现实版《三十而已》中的顾佳,以时间换空间,十一年如一日地醉心于一缕茶香中。

“有机茶的种植过程中只能使用牛粪、花生麸等天然肥料,在防治病虫害时也只能使用物理方式,收茶也依靠纯人工。”陈维靖告诉记者,有机茶的培育方式决定了它相对于普通茶叶的低产量和高投入。

“从商业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成功’决策。” 与地产高周转的投资逻辑不同,高端茶叶的投资是一场对投资者信心、耐心和用心程度的巨大考验。为了培育优质有机茶叶,陈维靖打造了605亩有机茶园种植示范基地,重金投入科研领域,对茶叶品质、内含物质、肥料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

天眼查资料显示,德高信集团旗下的广东德高信种植公司拥有有机产品(OGA)认证证书。据了解,目前德高信茶叶已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欧盟有机认证等,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先守成再发展

他这样理解传承

“有的二代接手企业后贸然创新,带着企业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有的二代则墨守成规,这些都不对。” 在陈维靖的理解里,传承是在守成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既扬又弃,吸取精华又抛弃糟粕,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企业的传承,除了手把手的交接以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在陈维靖看来,除了把企业传承下去以外,如何把家族精神传承下去更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在陈维靖心中,父亲待人宽厚,勤劳拼搏,在身体不适时也依然专注于事业,而这些细节也融入到了德高信集团的治理风格中。“父亲常常告诉我们,做事业不能一味地看重商业利益,如何让企业惠及身边人、惠及社会,才是更重要的。”跨越时间与空间,陈维靖带领企业走向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但在精神与理念上却与父亲遥相呼应,“父亲创业时带领了一批乡亲走出英德、脱贫致富,而现在的我想带着德高信回到英德,给家乡的乡村振兴、就业增收出一份力。”

从2017年起,德高信便积极响应英德市“百企扶百村”结对帮扶号召,帮助黄花镇6个行政村(社区)138户共590名贫困户增收,每户年收入2-4万元不等,每年带动当地农户就业1000余人。

独自创业的日子里,陈维靖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传承。与刚接手企业时相比,现在的陈维靖多了一份从容和理性,他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由“黄金时代”转入“白银时代”,激进扩张的投资策略不再是最优解。立足主业之外,现在的德高信集团正在积极谋求多元化发展,布局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富有潜力的领域。

[对话]

两代企业家不管多不同 想成功都要有拼搏精神

羊城晚报:在成长的过程中,父辈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陈维靖: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虽然人穷但志不穷,他自学了包括中医在内的许多知识。后来父亲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带了许多的老乡到广州来工作,到企业中一起奋斗。父亲这样与人为善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不管是捐资资助家乡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建设还是成立慈善基金,都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慈善,帮助许多贫困学子走进校园,实现人生梦想。

羊城晚报:在你和弟弟从小的成长上,父亲是否有参与、影响你们的人生规划?

陈维靖:我和弟弟从小的性格、处事方式都有所不同,我研究生以前一直都在国内读书长大,但弟弟在初中阶段就外出留学了,因此父亲对我们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父亲希望我守成,期待弟弟带来突破,而现在我们在公司的分工也是与以前的定位或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的。

羊城晚报:您觉得新生代企业家与上一代相比不同点在哪里?

陈维靖:首先,在团队上,二代企业家所组建的团队相对来说会更加年轻化,对市场趋势变化感知更加敏感。其次,由于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的不同,所以二代企业家在企业经营模式上也会和一代企业家有所不同,在战略层面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不管有多少不同,我认为企业家想要成功,都必须要有勤奋拼搏的精神。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机会多,但是平庸的人更多,只有在勤奋拼搏的基础上创新,才能把企业传承发展下去。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