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小康|一尾大黄鱼“解锁”脱贫密码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17 21:53
分享到

晨光微露,海风轻拂,一抹金光携海鸥的呼唤踏浪而来,万余座渔屋于千顷碧波之上轻轻晃动,海面漾起粼粼波光。

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福建宁德三都澳从睡梦中苏醒,住在这如诗如画般“海上浮城”里的渔民早早起床,耕海牧渔。

“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这是2020年6月3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域升级改造后的渔排养殖区

海面上,是街巷、门牌、诊所、酒馆、超市、警局样样齐备的现代“海上社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海面下,是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渔排网箱构成的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游动”着价值几十亿的渔业资源。

“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大黄鱼。”“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称让宁德闻名遐迩。

但鲜为人知的是,从千金难买、濒临灭绝的“国鱼”到实现人工养殖并“游”上百姓餐桌,大黄鱼传奇故事的背后,是习近平一颗为民办实事的赤诚之心和精准扶贫思想的治国智慧。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

彼时的宁德俗称“闽东老九”,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末席,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正是在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的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刚满35岁的习近平以深入调研起步,用脚步丈量了这里的山容海纳。

1988年9月,走完闽东九县后,习近平重新梳理了“山”与“海”的辩证法。针对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他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988年8月10日,习近平在霞浦县调研工业。(出自《摆脱贫困》一书)

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陈增光,当年随习近平一个县一个县走下来后感触颇深。他至今还记得考察霞浦县时,同习书记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

“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

“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正是在这本《福宁府志》中,习近平了解到霞浦三都澳海域有一片官井洋盛产大黄鱼,民谚称“官井洋、半年粮”,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百姓在这一带搞好养殖,等于把半年的粮食都解决了。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

当时宁德的渔民不懂人工养殖,长期依赖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资源严重枯竭。习近平发现大黄鱼产业大有潜力可挖,就把大黄鱼育苗繁殖纳入“星火计划”(上世纪80年代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的项目当中,专门组织对海洋产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专家研究解决大黄鱼人工养殖问题。

1990年,科研人员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批量育苗,开启了宁德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随之形成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成为闽东百姓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

产业兴,百业兴。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三十多年前,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打开了闽东视野;三十多年后,产业扶贫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之一。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走出浙江在湘川黔三省四县落地生根,续写了一段“东部帮西部,先富带后富”的扶贫佳话。

“小木耳,大产业”的柞水木耳,成为撬动陕西山村脱贫致富的杠杆,让往昔贫穷闭塞的山村换上新颜。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技能培训服务站,察看黄花产业相关产品展示。

被称为“致富花”的云州黄花,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之路,开满塞北大地,成为山西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央布局的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处于第一位。

近年来,全国共实施了98万多个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很多贫困乡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对脱贫事业这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浩大工程来说,我的努力毕竟时者甚短,功者甚微。”

三十多年“滴水穿石”“弱鸟先飞”,闽东已经别开生面。

当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基地拉起的网箱,在夜晚的灯光下显现出一片金色的丰收美景时,“摆脱贫困”已经成为谱写在闽东大地上的时代乐章。

2020年,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正龙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试驾荣威iMAX8:商务家用两相宜

  • 2021款新缤瑞官图曝光,新增麦加红、尼斯蓝配色 2020-12-16
  • 新款SUBARU XV升级上市 智能化大幅提升 2020-12-15
  • ​如祺出行携手广州马拉松 万名跑手昨日激情开跑 2020-12-14
  • 欢笑跑马 积极人生 2020-12-14
  • 惊艳绽放!广汽传祺“车·城·空间”公益展厅开幕 2020-12-13
  • 广汽丰田11月销量77400台 同期增长11% 2020-12-08
  • 北京现代全新ix35即将上市 车身长度增加65mm 2020-12-08
  • 一汽-大众新CC家族上市 售价24.99万元-29.99万元 2020-12-08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从“谢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盘点 2020-12-17
  • 网易易信APP7.5版本上线 互动形式更多样 2020-12-16
  • 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学员斩获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多项大奖! 2020-12-16
  • 抖音“心动餐厅”榜单公布:广州人喜欢的餐馆比较特别 2020-12-15
  • 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公布2021年四大战略重点 将在多个城市设立当地团队 2020-12-14
  • iEnglish全国ETP大赛广州站进入总决赛的名单出炉 2020-12-14
  • 京东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携手,共建四大平台 2020-12-14
  • 探索商显新未来,联想智慧大屏邀您共赴ISVE 2020-12-01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
  • 江苏灌云:传统粉丝加工忙
  • 广西柳州:高寒山区冰凌美
  • 南京现“云墙” 城市上空“泾渭分明”
  • 四川仁沐新高速公路马边支线进入最后一公里油面铺设
  • 江苏智能机器人巡检变电站 “小块头”有“大智慧”
  • 连日低温 黄河山西河津禹门口段出现流凌
  • 2020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洲上演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扩大港澳入出内地私家车免检范围!广东这些新规本月20日起实施
2020-12-17 18:09:56
快讯!法国总理接触马克龙 将自我隔离
2020-12-17 18:06:57
法国总统马克龙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 即日起进行7天隔离
2020-12-17 17:40:11
突发!广州人民路高架桥货车翻车 路段实施交通管制
2020-12-17 10:14:14
推进跨境通办 澳门居民足不出境可办珠海社保服务
2020-12-17 06:50:5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锦绣小康|一尾大黄鱼“解锁”脱贫密码
央视网  作者:  2020-12-17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晨光微露,海风轻拂,一抹金光携海鸥的呼唤踏浪而来,万余座渔屋于千顷碧波之上轻轻晃动,海面漾起粼粼波光。

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福建宁德三都澳从睡梦中苏醒,住在这如诗如画般“海上浮城”里的渔民早早起床,耕海牧渔。

“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这是2020年6月3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域升级改造后的渔排养殖区

海面上,是街巷、门牌、诊所、酒馆、超市、警局样样齐备的现代“海上社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海面下,是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渔排网箱构成的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游动”着价值几十亿的渔业资源。

“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大黄鱼。”“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称让宁德闻名遐迩。

但鲜为人知的是,从千金难买、濒临灭绝的“国鱼”到实现人工养殖并“游”上百姓餐桌,大黄鱼传奇故事的背后,是习近平一颗为民办实事的赤诚之心和精准扶贫思想的治国智慧。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

彼时的宁德俗称“闽东老九”,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末席,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正是在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的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刚满35岁的习近平以深入调研起步,用脚步丈量了这里的山容海纳。

1988年9月,走完闽东九县后,习近平重新梳理了“山”与“海”的辩证法。针对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他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988年8月10日,习近平在霞浦县调研工业。(出自《摆脱贫困》一书)

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陈增光,当年随习近平一个县一个县走下来后感触颇深。他至今还记得考察霞浦县时,同习书记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

“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

“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正是在这本《福宁府志》中,习近平了解到霞浦三都澳海域有一片官井洋盛产大黄鱼,民谚称“官井洋、半年粮”,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百姓在这一带搞好养殖,等于把半年的粮食都解决了。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

当时宁德的渔民不懂人工养殖,长期依赖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资源严重枯竭。习近平发现大黄鱼产业大有潜力可挖,就把大黄鱼育苗繁殖纳入“星火计划”(上世纪80年代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的项目当中,专门组织对海洋产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专家研究解决大黄鱼人工养殖问题。

1990年,科研人员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批量育苗,开启了宁德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随之形成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成为闽东百姓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

产业兴,百业兴。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三十多年前,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打开了闽东视野;三十多年后,产业扶贫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之一。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走出浙江在湘川黔三省四县落地生根,续写了一段“东部帮西部,先富带后富”的扶贫佳话。

“小木耳,大产业”的柞水木耳,成为撬动陕西山村脱贫致富的杠杆,让往昔贫穷闭塞的山村换上新颜。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技能培训服务站,察看黄花产业相关产品展示。

被称为“致富花”的云州黄花,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之路,开满塞北大地,成为山西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央布局的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处于第一位。

近年来,全国共实施了98万多个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很多贫困乡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对脱贫事业这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浩大工程来说,我的努力毕竟时者甚短,功者甚微。”

三十多年“滴水穿石”“弱鸟先飞”,闽东已经别开生面。

当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基地拉起的网箱,在夜晚的灯光下显现出一片金色的丰收美景时,“摆脱贫困”已经成为谱写在闽东大地上的时代乐章。

2020年,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微视频丨探月之梦
21:53
“嫦娥”回家,总共分几步?
08:00
缴纳社保未满3年 户口可在广州7个行政区内迁移
08:59
明年2月广州新的士闪电橙出街 新规未涉及已营运车辆
08:57
开快递车也要有驾驶证! 即日起广州交警专项整治摩电
08:57
“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名单揭晓 三部由广州出品或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入选
08:56
卒中患者到番禺任何一家公立医疗机构 即纳入绿道救治
08:56
国内首个单体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在阳江南鹏岛全容量投产运行
08:55
广东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
08:54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7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08:5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