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特刊丨2020,难忘那抹“中国红”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27 17:12
分享到

这一年

不平静 更不平凡

这一年

逆风破浪 成就非常

在浩瀚太空中

在广袤大地上

在无数个难以忘怀的时空定格里

总有一抹红色

让人过目不忘

那是

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地上最炫的红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茫茫草原一颗流星划破天际

九天云外揽月回这一刻中国再次创造历史

国家航天局12月4日公布的照片中,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一面由新材料制成、仅12克的五星红旗展示在月球表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一次次苦尽甘来一次次闯关夺隘一棒接着一棒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上中华儿女的脚步从未停歇

11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港,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胜利返航。新华社记者 陈凯姿 摄

海底一万米

太空无穷尽一道道壮丽的航迹标注着创新的坐标勾勒出复兴的足迹闪耀的红色是锲而不舍的坚持是踌躇满志的信心

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牧星耕海 未来可期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新华社发(胡煦劼 摄)

挑战何止在海空

中华大地上也谱写着气壮山河的篇章寒风凛冽 江城封闭武汉告急 荆楚告急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那一刻身后的红色 是一往无前的无畏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

每一个生命奇迹背后都是永不放弃的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惜一切代价那一刻头顶的红色 是永不言弃的坚毅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中)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每一个点赞

都在传递力量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那一刻胸前的红色 是以命相拼的执着

5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向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撤除ECMO表示祝贺。新华社发

一封封请战书一道道口罩痕

一队队物资车……武汉 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 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在撤离前集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集结湖北,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湖北保卫战。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不是一群人的战斗而是全中国的战役

加班加点的建设者大爱无疆的志愿者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中华大地亿万人民一条心上下铆足一股劲铸就牢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那一刻 心中的红色 是舍我其谁的责任

2月29日,“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队员朱伟将国旗插在车上。疫情期间,由志愿者组成的“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成为即将出生的新生命的“摆渡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挺过来了!

4月15日,武汉市民自发上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今朝送君处

草色如许新

那一刻

手中的红色 

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聚散有时 后会有期

4月15日,武汉市民挥舞国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9月16日,圆满完成协助香港特区抗疫任务的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队员们离开香港,香港市民夹道欢送。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去时星辰动 

还家岁月流

英雄凯旋日 

欲语泪先流

那一刻

舞动的红色

是朝思暮想的牵挂

是久别重逢的欣喜

4月7日,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到场迎接的亲友相见,期待着14天隔离后的团聚。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念念不忘生生不息

满目红色中

挺立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传承着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

10月1日,一批驰援过武汉抗疫的江苏医疗队队员重回武汉,曾经并肩战斗的江苏援鄂医疗队员吴卫娟(右)和武汉市江夏中医院的董璇(左)再度相逢,喜极而泣。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最高礼赞 

致敬那激荡人心的壮举

那一刻

窗外的红色

是民族精神的凝结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

在磨砺中升华

9月8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病毒没有国界

疫情不分种族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异国夜空红色闪耀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2月1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地标建筑自由塔上演灯光秀,为中国抗击疫情加油。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大疫当前

更显责任担当

从一罩难求到支援全球

中国制造全面动员

走出国门的中国红

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疾呼

是同担风雨、命运与共的温暖

3月15日,沈阳海关工作人员检查捐赠给日本的防疫物资。当日,捐赠日本的防疫物资从沈阳发往日本,助力日本抗击疫情。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月6日,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加纳首都阿克拉。新华社记者 许正 摄

5月1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物资包装箱上贴着中斯两国国旗,并写有中斯文“心相连 共抗疫”字样。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 摄

走出至暗时刻

生活生产全面恢复

复工复产加快推进

琅琅的读书声

熟悉的烟火气

又回来了

一个有声的中国

一个流动的中国

又回来了

那一刻

飘扬在中国大地上的红色

是蓬勃向上的生机


9月1日,武汉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当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百万学子重返校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0月5日,湖南长沙太平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岁月静好

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我们不会忘记

他们

抗洪抢险

搏击风浪

一抹红色

守护家园 心如磐石

7月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退役军人张恒扶正防洪哨所门前的国旗。洪水来袭,曾服役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张恒同父亲一起投身防汛抗洪战斗。他说,过去我护卫的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现在我守卫的是父母和家乡。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他们驰骋沙场

守卫边疆一抹红色保家卫国 热血满腔10月1日,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巡逻分队官兵沿山脊向点位行进。新华社发(刘晓东 摄)

他们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一抹红色铭记正义之战致敬英雄儿女

9月27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上盖上国旗。当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迎着朝阳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

那是中华大地的背景中国精神的底色那是华夏儿女心头永不褪色的鲜红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9月25日,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普巴在屋顶上换上崭新的国旗,这是他每月进行一次的“仪式”。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普巴说,现在我们的美好日子,是解放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份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向前!再向前!

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挺立潮头 锐意进取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攻坚克难 滴水穿石10月1日,警用直升机悬挂着五星红旗飞过上海黄浦江上空。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3月20日,西藏林芝市西日卡村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小广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61年前,五星红旗在西日卡村冉冉升起,开启了一个村庄和一面国旗不可割舍的情怀。从此,升国旗成为这个雪域山村不变的传统。鲜艳的国旗,印记着西日卡村农奴翻身解放的岁月,见证着边陲村庄日新月异的变迁。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在春日的田野上

播撒希望在深山的校园中播种梦想向前的每一步汇聚成国家向上的步伐4月30日,拖拉机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当穹错旁举行的春耕典礼上行进。新华社记者 侯捷 摄
6月2日,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的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举行升旗仪式。这所“麻雀小学”只有7名学生,是方圆几十公里内唯一的学校。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向上!再向上!

在地球之巅感受那抹红色的心潮澎湃见证中华民族的奋发昂扬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哭过 笑过 感动过

爱过 拼过 奋斗过

这一年 刻骨铭心

这一年 荡气回肠

不忘过往

逐梦前行

牢记心中底色

向着梦想出发!

再出发!

编辑:木青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探寻技术豪华派背后的坚守 广汽Acura不凡品鉴之旅倾情收官

  • “旧貌换新颜”!R汽车青年中心正式成立 2020-12-27
  • 你值得“最好的温暖”!一汽丰田年终关爱活动启幕 2020-12-27
  • Jeep新指南者上市 售价13.98万-20.98万 2020-12-23
  • 2021款菲斯塔起售价13.38万 首增“劲享”版 2020-12-23
  • 丰田发布e-Palette实际应用进化成果 2020-12-23
  • 起亚第四代嘉华(Carnival)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国内上市 2020-12-22
  • 11月宝马销量环比大涨20%份额追平奔驰,奥迪销量跌出前十 2020-12-22
  • 车长增至4.78米 全新一代名图即将上市 2020-12-18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SKG品牌战略升级新品上市 解密背后的“热销密码” 2020-12-26
  • 全球最受欢迎的10款5G手机:iPhone 12市场份额达16% 2020-12-22
  • 整改期限2周!B站今年已被处罚6次,约谈10余次 2020-12-22
  • 《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发布 2020-12-21
  • 继苹果之后 又一科技巨头宣布将自研芯片 2020-12-21
  • 法院下达 “禁止令”!百度:2020年以来,虚假代理商太多 2020-12-21
  • 互联网存款没戏了? 2020-12-21
  • 从“谢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盘点 2020-12-17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中国天文学家最新发现591颗高速星 其中43颗将飞出银河系
  • 昆明主城区发现一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两涉事点紧急封闭管理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 为游客打造梦幻冰雪乐园
  • 四川眉山:银装素裹的瓦屋山
  • 2020疫情下的纽约
  • 新疆巴里坤草原银装素裹美如画
  • 安徽五河:沱湖冬捕300万斤生态鱼将投放市场
  • 吉林靖宇冰湖气泡似珍珠 严寒中瞬间凝固在冰层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深圳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曾2次到北京出差
2020-12-27 16:58:18
广州天河首个红色学堂揭牌!
2020-12-27 08:16:21
通过!我国出台长江保护法守护母亲河
2020-12-27 09:01:05
12至14岁未成年人承担刑责 开展偏常行为分级干预矫治
2020-12-27 08:34:52
高血压患者约3亿人 我国启动大规模基层“三高”共管项目
2020-12-27 07:45:4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镜观中国特刊丨2020,难忘那抹“中国红”
新华社  作者:  2020-12-27
不忘过往,逐梦前行!牢记心中底色,向着梦想出发!再出发!

这一年

不平静 更不平凡

这一年

逆风破浪 成就非常

在浩瀚太空中

在广袤大地上

在无数个难以忘怀的时空定格里

总有一抹红色

让人过目不忘

那是

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地上最炫的红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茫茫草原一颗流星划破天际

九天云外揽月回这一刻中国再次创造历史

国家航天局12月4日公布的照片中,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一面由新材料制成、仅12克的五星红旗展示在月球表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一次次苦尽甘来一次次闯关夺隘一棒接着一棒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上中华儿女的脚步从未停歇

11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港,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胜利返航。新华社记者 陈凯姿 摄

海底一万米

太空无穷尽一道道壮丽的航迹标注着创新的坐标勾勒出复兴的足迹闪耀的红色是锲而不舍的坚持是踌躇满志的信心

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牧星耕海 未来可期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新华社发(胡煦劼 摄)

挑战何止在海空

中华大地上也谱写着气壮山河的篇章寒风凛冽 江城封闭武汉告急 荆楚告急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那一刻身后的红色 是一往无前的无畏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

每一个生命奇迹背后都是永不放弃的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惜一切代价那一刻头顶的红色 是永不言弃的坚毅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中)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每一个点赞

都在传递力量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那一刻胸前的红色 是以命相拼的执着

5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向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撤除ECMO表示祝贺。新华社发

一封封请战书一道道口罩痕

一队队物资车……武汉 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 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在撤离前集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集结湖北,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湖北保卫战。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不是一群人的战斗而是全中国的战役

加班加点的建设者大爱无疆的志愿者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中华大地亿万人民一条心上下铆足一股劲铸就牢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那一刻 心中的红色 是舍我其谁的责任

2月29日,“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队员朱伟将国旗插在车上。疫情期间,由志愿者组成的“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成为即将出生的新生命的“摆渡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挺过来了!

4月15日,武汉市民自发上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今朝送君处

草色如许新

那一刻

手中的红色 

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聚散有时 后会有期

4月15日,武汉市民挥舞国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9月16日,圆满完成协助香港特区抗疫任务的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队员们离开香港,香港市民夹道欢送。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去时星辰动 

还家岁月流

英雄凯旋日 

欲语泪先流

那一刻

舞动的红色

是朝思暮想的牵挂

是久别重逢的欣喜

4月7日,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到场迎接的亲友相见,期待着14天隔离后的团聚。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念念不忘生生不息

满目红色中

挺立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传承着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

10月1日,一批驰援过武汉抗疫的江苏医疗队队员重回武汉,曾经并肩战斗的江苏援鄂医疗队员吴卫娟(右)和武汉市江夏中医院的董璇(左)再度相逢,喜极而泣。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最高礼赞 

致敬那激荡人心的壮举

那一刻

窗外的红色

是民族精神的凝结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

在磨砺中升华

9月8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病毒没有国界

疫情不分种族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异国夜空红色闪耀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2月1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地标建筑自由塔上演灯光秀,为中国抗击疫情加油。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大疫当前

更显责任担当

从一罩难求到支援全球

中国制造全面动员

走出国门的中国红

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疾呼

是同担风雨、命运与共的温暖

3月15日,沈阳海关工作人员检查捐赠给日本的防疫物资。当日,捐赠日本的防疫物资从沈阳发往日本,助力日本抗击疫情。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月6日,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加纳首都阿克拉。新华社记者 许正 摄

5月1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物资包装箱上贴着中斯两国国旗,并写有中斯文“心相连 共抗疫”字样。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 摄

走出至暗时刻

生活生产全面恢复

复工复产加快推进

琅琅的读书声

熟悉的烟火气

又回来了

一个有声的中国

一个流动的中国

又回来了

那一刻

飘扬在中国大地上的红色

是蓬勃向上的生机


9月1日,武汉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当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百万学子重返校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0月5日,湖南长沙太平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岁月静好

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我们不会忘记

他们

抗洪抢险

搏击风浪

一抹红色

守护家园 心如磐石

7月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退役军人张恒扶正防洪哨所门前的国旗。洪水来袭,曾服役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张恒同父亲一起投身防汛抗洪战斗。他说,过去我护卫的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现在我守卫的是父母和家乡。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他们驰骋沙场

守卫边疆一抹红色保家卫国 热血满腔10月1日,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巡逻分队官兵沿山脊向点位行进。新华社发(刘晓东 摄)

他们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一抹红色铭记正义之战致敬英雄儿女

9月27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上盖上国旗。当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迎着朝阳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

那是中华大地的背景中国精神的底色那是华夏儿女心头永不褪色的鲜红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9月25日,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普巴在屋顶上换上崭新的国旗,这是他每月进行一次的“仪式”。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普巴说,现在我们的美好日子,是解放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份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向前!再向前!

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挺立潮头 锐意进取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攻坚克难 滴水穿石10月1日,警用直升机悬挂着五星红旗飞过上海黄浦江上空。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3月20日,西藏林芝市西日卡村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小广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61年前,五星红旗在西日卡村冉冉升起,开启了一个村庄和一面国旗不可割舍的情怀。从此,升国旗成为这个雪域山村不变的传统。鲜艳的国旗,印记着西日卡村农奴翻身解放的岁月,见证着边陲村庄日新月异的变迁。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在春日的田野上

播撒希望在深山的校园中播种梦想向前的每一步汇聚成国家向上的步伐4月30日,拖拉机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当穹错旁举行的春耕典礼上行进。新华社记者 侯捷 摄
6月2日,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的马武寨寄宿制小学举行升旗仪式。这所“麻雀小学”只有7名学生,是方圆几十公里内唯一的学校。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向上!再向上!

在地球之巅感受那抹红色的心潮澎湃见证中华民族的奋发昂扬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哭过 笑过 感动过

爱过 拼过 奋斗过

这一年 刻骨铭心

这一年 荡气回肠

不忘过往

逐梦前行

牢记心中底色

向着梦想出发!

再出发!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2020考察足迹|创新成金
13:03
2020总书记十大用典|人民至上篇
13:03
新华社评论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
13:03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2例 其中本土病例12例
08:46
26日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
08:46
深圳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面向这9类高风险人员
08:46
昨日开通的南昌地铁3号线由广州地铁特许经营28年
08:45
2020“南粤会亲”首度云上见 春节前将有3000名学生受资助
08:45
广佛再添高速公路 广佛肇高速佛山段二期明天通车
08:44
广州首家特需人群接种门诊成立
08: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