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发快递、外包客服 揭秘“快递到付”骗局黑产业链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04 07:49
分享到

近日,有多人爆料称,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而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

记者对此线索追踪发现,这种快递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业内人士和专家提醒,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同时呼吁尽快建立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爆料

40元到付快递

打开发现是假镀金戒指

近日,家在广州的袁女士在公司收到一个圆通到付的快递,到付款40元。一开始她很疑惑,但是看到收件名是自己的淘宝昵称,又考虑到平时也有些客户会寄到付件,袁女士没细想就付了40元签收。

打开快递后,她发现是个红色小盒子,里面有个“镀金戒指”,“这种毫无用处又无美感的东西电商平台上也就几块钱,自己绝不可能买。”

袁女士立马打电话给快递单上的寄件人,结果是空号。同时,快递员和客服都告知她到付件付款后,钱已经直接打到总公司,他们都退不了。

无独有偶,成都的周先生也有类似经历。没有网购的他收到一个写着“防疫产品”的快递,以为是外地朋友寄的,付款56元后,却发现是20个口罩,“一看就是劣质商品,没有厂家信息,一股很浓的味道。”他想联系寄件人,却发现快递上的电话中间四位数被隐去。

记者发现,受害者一般会收到数据线、沐浴露、指甲剪、毛绒玩具,甚至是几张废纸。少数人考虑到没有网购拒签快递,然而大部分人以为是家人、朋友购买,或是自己下单后忘记了而选择付款签收。

据了解,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诈骗手法。诈骗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不需要客户下单购买产品就发货,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的价格差获利。

记者暗访了解到,有人从50单开始发货测试,等签收率稳定下来后每天稳定发货在1000至2000单,“干一个月后就把快递后台发货系统注销掉。”

暗访

盲发快递涉及多个环节

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盲发快递涉及不法分子泄露交易用户个人信息,合作快递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包企业专门负责用户退单等多个环节。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首先要找一个快递公司合作,安装快递后台发货系统。记者假装做盲发,联系申通等多个快递公司,当快递员明知道记者要做什么时仍然提供合作报价。“他们有提成,当然希望发件越多越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时,他们一般与揽件快递员沟通,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下一步是需要买“料”,即用户个人信息。记者暗访发现,大量个人信息在贴吧、QQ群等平台被交易,一条被卖到1.5至2元。记者打开一个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发现,姓名、电话、家庭或公司地址等详细信息被严重泄露。

“一些个人信息来源于快递,电商平台也有“内鬼”。”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暗访中,一个向记者卖“料”的人说“女朋友做电商运营,有固定名单”。

为了提高签收率,他们也有不少“技巧”,如从电商弄名单签收率更高,针对买手机的名单就发数据线,买宠物用品的就发宠物玩具;买到“料”后尽量发小区,筛除公司、学校、宿舍等签收率低的地址;配合短信的操作,预通知客户有快递需要签收。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客服的外包公司。发货方需要把每单定价告知外包公司,并将发货手机号设置来电转接至外包公司。“没有退回必要的话尽量降价让客户签收,如果客户80元签收的退50元,不行的话退60、70元。”一外包公司人员告诉记者。

建议

“精准”投递暴露漏洞

亟待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盲发快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首先利用了人们误以为是家人或朋友所买快递的心理。其次,利用单次金额小与维权成本高的不对称性,许多消费者不愿运费自付或漫长的“折腾”而放弃退货,更鲜有人报案。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消费者主动签收商品后,快递公司称自己不再承担责任,实则混淆了两类问题:一是侵权,二是违法。“即便仅作为一次消费行为,那么“签收即为验货概不退货”的做法也属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认为,快递公司知道寄出方在哪里,消费者如果提出让快递公司查询寄件方信息并退回商品的要求,快递公司理应主动配合并提供相关信息。若快递公司真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骗子可以“精准”投递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严峻。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被暴露在电商、外卖等不同平台,快递面单、系统漏洞等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受访专家建议,应从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技术等方面持续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泄露、交易个人信息。

周兆成提醒消费者,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网购填写收货地址时,建议不要填写自己的详细住址,避免个人居住信息的泄露。据新华社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又见香雪 倾听花开”| 第十三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0-12-29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探寻技术豪华派背后的坚守 广汽Acura不凡品鉴之旅倾情收官

  • 广汽传祺EMPOW55打响新年第一“跑” 2021-01-02
  • GS4专业赛道大显身手!广汽传祺“弯十”总决赛珠海上演 2021-01-02
  • 效果远超预期!羊城晚报汽车下乡,联手车企开拓新市场 2020-12-30
  • 2020羊城车坛风云榜获奖车企感言(部分) 2020-12-30
  • 要想生活有点“野”!你需要一台奇骏 2020-12-30
  • “旧貌换新颜”!R汽车青年中心正式成立 2020-12-27
  • 你值得“最好的温暖”!一汽丰田年终关爱活动启幕 2020-12-27
  • Jeep新指南者上市 售价13.98万-20.98万 2020-12-23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SKG品牌战略升级新品上市 解密背后的“热销密码” 2020-12-26
  • 全球最受欢迎的10款5G手机:iPhone 12市场份额达16% 2020-12-22
  • 整改期限2周!B站今年已被处罚6次,约谈10余次 2020-12-22
  • 《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发布 2020-12-21
  • 继苹果之后 又一科技巨头宣布将自研芯片 2020-12-21
  • 法院下达 “禁止令”!百度:2020年以来,虚假代理商太多 2020-12-21
  • 互联网存款没戏了? 2020-12-21
  • 从“谢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盘点 2020-12-17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肯德基广州市场门店突破600家 2020-12-29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金羊图库
  •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在深圳揭晓
  • 湖北武汉诞生抗疫天桥 感恩全国赴汉战疫英雄
  • 北京:“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在国博开幕
  •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2021新年升旗仪式
  • 2021年的第一缕曙光
  • 山东荣成:大天鹅翩翩起舞迎新年
  • 航拍西藏“最美水上公路”
  • 2020年的最后一晚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苏格兰要"脱英"?外媒:2021年英国可能四分五裂
2021-01-04 06:39:39
全美住院新冠病患连续31天超10万人
2021-01-03 15:09:36
故意致500余剂疫苗失效 美国一药剂师被捕
2021-01-03 15:09:36
2日广东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2021-01-03 10:42:24
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中欧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重要示范效应
2021-01-03 10:39:0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盲发快递、外包客服 揭秘“快递到付”骗局黑产业链
金羊网  作者:  2021-01-04
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

近日,有多人爆料称,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而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

记者对此线索追踪发现,这种快递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业内人士和专家提醒,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同时呼吁尽快建立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爆料

40元到付快递

打开发现是假镀金戒指

近日,家在广州的袁女士在公司收到一个圆通到付的快递,到付款40元。一开始她很疑惑,但是看到收件名是自己的淘宝昵称,又考虑到平时也有些客户会寄到付件,袁女士没细想就付了40元签收。

打开快递后,她发现是个红色小盒子,里面有个“镀金戒指”,“这种毫无用处又无美感的东西电商平台上也就几块钱,自己绝不可能买。”

袁女士立马打电话给快递单上的寄件人,结果是空号。同时,快递员和客服都告知她到付件付款后,钱已经直接打到总公司,他们都退不了。

无独有偶,成都的周先生也有类似经历。没有网购的他收到一个写着“防疫产品”的快递,以为是外地朋友寄的,付款56元后,却发现是20个口罩,“一看就是劣质商品,没有厂家信息,一股很浓的味道。”他想联系寄件人,却发现快递上的电话中间四位数被隐去。

记者发现,受害者一般会收到数据线、沐浴露、指甲剪、毛绒玩具,甚至是几张废纸。少数人考虑到没有网购拒签快递,然而大部分人以为是家人、朋友购买,或是自己下单后忘记了而选择付款签收。

据了解,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诈骗手法。诈骗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不需要客户下单购买产品就发货,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的价格差获利。

记者暗访了解到,有人从50单开始发货测试,等签收率稳定下来后每天稳定发货在1000至2000单,“干一个月后就把快递后台发货系统注销掉。”

暗访

盲发快递涉及多个环节

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盲发快递涉及不法分子泄露交易用户个人信息,合作快递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包企业专门负责用户退单等多个环节。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首先要找一个快递公司合作,安装快递后台发货系统。记者假装做盲发,联系申通等多个快递公司,当快递员明知道记者要做什么时仍然提供合作报价。“他们有提成,当然希望发件越多越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时,他们一般与揽件快递员沟通,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下一步是需要买“料”,即用户个人信息。记者暗访发现,大量个人信息在贴吧、QQ群等平台被交易,一条被卖到1.5至2元。记者打开一个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发现,姓名、电话、家庭或公司地址等详细信息被严重泄露。

“一些个人信息来源于快递,电商平台也有“内鬼”。”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暗访中,一个向记者卖“料”的人说“女朋友做电商运营,有固定名单”。

为了提高签收率,他们也有不少“技巧”,如从电商弄名单签收率更高,针对买手机的名单就发数据线,买宠物用品的就发宠物玩具;买到“料”后尽量发小区,筛除公司、学校、宿舍等签收率低的地址;配合短信的操作,预通知客户有快递需要签收。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客服的外包公司。发货方需要把每单定价告知外包公司,并将发货手机号设置来电转接至外包公司。“没有退回必要的话尽量降价让客户签收,如果客户80元签收的退50元,不行的话退60、70元。”一外包公司人员告诉记者。

建议

“精准”投递暴露漏洞

亟待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盲发快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首先利用了人们误以为是家人或朋友所买快递的心理。其次,利用单次金额小与维权成本高的不对称性,许多消费者不愿运费自付或漫长的“折腾”而放弃退货,更鲜有人报案。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消费者主动签收商品后,快递公司称自己不再承担责任,实则混淆了两类问题:一是侵权,二是违法。“即便仅作为一次消费行为,那么“签收即为验货概不退货”的做法也属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认为,快递公司知道寄出方在哪里,消费者如果提出让快递公司查询寄件方信息并退回商品的要求,快递公司理应主动配合并提供相关信息。若快递公司真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骗子可以“精准”投递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严峻。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被暴露在电商、外卖等不同平台,快递面单、系统漏洞等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受访专家建议,应从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技术等方面持续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泄露、交易个人信息。

周兆成提醒消费者,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网购填写收货地址时,建议不要填写自己的详细住址,避免个人居住信息的泄露。据新华社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五幕“画报”感受总书记的2020
21:18
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启示录③
21:18
《每个人都了不起》这首RAP振奋人心!
21:18
假期第二日,广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08:33
今起三天气温回升 6日或有弱冷空气
08:32
广州新型无轨电车上线 首批安装一键消毒系统
08:31
广东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08:38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4例 其中本土病例8例境外输入16例
08:38
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 广州拟开展技术移民试点
08:30
捐献器官挽救五名患者生命 这位退伍军人如此获"重生"
08:2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